2019年11月1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1月2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1月3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1月4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1月5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1月6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1月7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1月8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1月9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11月10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11月11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1月12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1月13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1月14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1月15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1月16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1月17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1月18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1月19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11月20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11月21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1月22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1月23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1月24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1月25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1月26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1月27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1月28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1月29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11月30日财神方位:正东
标签 : 杏鑫注册网站 › 26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三伏天如何排寒湿 食疗祛寒 三伏天可适当吃些温热祛寒的食物,避免进食寒凉食物。羊肉、鲫鱼、山药、枸杞等都是温补的食物,烹饪时还可适量加些大蒜、生姜等调料,也可暖脾胃,去寒邪。 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泡脚祛寒 人脚上有脾经、胃经、肝经、肾经等腑脏经络,三伏天通过泡脚可通经活络、温煦腑脏,调节脏器功能,改善毛孔的血液循环,加速祛除身体寒气。泡脚时间不能太长,泡脚不能泡到出大汗,出汗太多伤气血,正所谓“大汗亡阳”。因此,夏季泡脚最好用40℃左右的温热水,具体以不出汗为原则。 吃姜 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鲜姜滋润而不伤阴,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若然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 艾灸祛寒 艾灸是通过灸火的温热力及药物作用,对穴位进行刺激,温经活血,扶正祛邪。采用艾灸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温阳散寒。 刮痧 刮痧一般只针对于初期和中期的感冒,有疏风清热、祛风散寒的作用,后期的感冒刮痧的效果要差得多。刮痧后最好能喝一大杯温开水以帮助排毒,刮痧部位不要受凉。 喝热水 三伏天喝热水真的可以排湿寒吗,对此很多人都有疑问,其实是可以的。 三伏天是人们阳气最旺盛的阶段,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正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喝热水的目的则主要会是为了发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发汗解表功能,起到透里疏通、清热的作用。但是这只是一种养生方法,虽然可行但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并不是短短一个三伏就可以排除体内的湿寒的。 拔火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改善。夏季留罐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普通人而言,不可在皮肤破损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否则会造成感染等后果。 吃羊肉 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不过,“吃伏羊”并非人人适合。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身体容易发“痈疽疔疖”的人,并不适合包括“三伏补”在内的“冬病夏治”。 防湿健脾胃 要注意对脾胃的保养,脾胃虚的人少喝冷饮、少吃凉菜,注意肚脐不要受凉。三伏天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在饮食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冷饮冷食不宜过多,一切都应以适量为宜。 运动祛寒 动则生阳,阳气生发,则能暖身体,驱寒气。寒性体质的人尤其需要通过运动来改善体质。可采用快步走的运动方式,刺激足部的经络和穴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祛除寒气。 三伏天养生须知 不宜过量饮酒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口渴后不宜狂饮 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如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常备防暑药物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应准备一些防暑药物,常见的药物和食物有: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金银花、菊花、荷叶、西瓜等。 学会睡好午觉 夏日,日长夜短且天气闷热,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如能午后稍睡片刻,犹如给大脑充电,有利体力恢复。 适当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年老体弱和平时缺少运动者,万万不可剧烈运动,否则有害无益。世界共识,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热茶比冷饮效果好 医学研究表明:防暑降温,热茶比冷饮效果好,而且维持的时间更长。茶中含有丰富的钾。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钾离子丢失过多,钾与钠共同维护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对神经、肌肉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有重要影响,体内钾不足时,常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耐热能力下降,甚至导致中暑。夏日常饮茶,可补充人体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有效地预防中暑的发生。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分哪三个伏:初伏、中伏、末伏 夏天有一段极为严酷的时间,我们将这段时间称之为三伏天气,三伏天气分为三段,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气层层叠进,每进一伏天气就会相应的提高,到中伏的时候,气温会到达顶峰。 三伏天是二十四节气之外的杂节气。古人为了规范气候将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根据可循的规律总结出的时令节气,因为时间跨度大,又不属于二十四节气范畴,故三伏天是一个杂节气。 一个伏各多少天 初伏:10天;中伏:10天或20天;末伏:10天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 2019年初伏时间: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共10天 2019年中伏时间: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共20天 2019年末伏时间: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共10天
三伏天坐月子可以开窗吗:可以开窗 三伏天的时候,室内温度特别高,此时不宜封闭窗户,以免妨碍身体内部的散热,特别是在炎热的三伏天气里,很容易中暑的,坐月子是养护身体,可不是憋闷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 坐月子可以用凉席吗:建议用草席 在所有的凉席中,草席是最温和的,不会太凉,同时又不会像床单那样闷热,所以,孕妇在凉席的选择上最好是选择草席,这样既不会着凉又不会觉得闷热,可以帮助产妇平顺的度过产期。 三伏天开空调多少度好:26°为宜 空调的温差不宜过大,应该以外界温度5°到10°为宜,而且需要考虑到人体的生理温度,正常来说,人体的生理温度在28°左右,房间空调的温度应该尽量选择在这个温度附近,综合考量下,26°是比较合适的温度。
饮食 红豆性平味甘酸,无毒。有滋补强壮,健脾养胃,利水除湿,和气排脓,通乳汁的功能。红豆富含维他命B1、B2、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有滋补强壮、健脾养胃的作用。能清心火,也能补心血,同时又富含铁质,能行气补血,非常适合暖身驱寒气。 桂圆中含有丰富的铁质,100克桂圆肉中含有3.9克的铁质,在水果当中桂圆肉是一种含铁比较丰富的食物,可以用于贫血的治疗,桂圆属于温补的食物,对于女性的宫寒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黑枣性温味甘,富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B、维生素E、磷、钙、铁等微量元素,还有各种营养元素,有补肾与养胃的功效。还能延缓衰老、增强机体活力、美容养颜。对于女性的宫寒症状也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人群,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三伏灸 所谓灸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就是用艾绒等药物在人的体表穴位上灼烫、熏熨以治病的方法。灸法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热水泡脚 每晚都用热水泡脚,泡出一身大汗能驱寒。用热水泡脚确实是个养生好方式,但并没有季节上的针对性,全年都适用。须注意,泡脚时间不能太长,夏季泡脚最好用40℃左右的温热水,大概10-15分钟,后背有热烘烘的感觉即可。
黄梅天怎么祛湿气 黄梅天祛湿气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首先饮食,可以多吃一些能祛湿气的食物,去除体内多余的湿气。还有,可以准备一些能除湿的植物,吸收空气的水分,避免过度潮湿,此外还可选择一些干燥剂、除湿剂,防止在衣物中,避免发霉,当然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避免小孩或者宠物接触。 去湿气的食物很多,例如鲫鱼、小米、洋葱、扁豆等等。除湿的植物,这方面选择也很多,例如白掌、铁兰、绿萝等。白掌非常适合室内盆栽植物,耐旱性能很好,对光照的要求也不高,适当的散射光都能开除花朵。白掌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人排除的废气,一定程度缓解呼吸疾病,改善环境空气。铁兰也叫紫凤梨,也是非常好养护的,喜欢温润的环境,害怕寒冷,耐旱性能强,能够降低空气中的湿气,养护也不需要频繁浇水,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湿气。绿萝也是不错选择,绿化效果好,价格实惠,同时还具备除湿效果,净化空气等。除湿还可以使用除湿剂、活性炭、咖啡渣等,咖啡渣能吸水和除臭,注意要晾干。 风扇也是黄梅天里少不了的祛湿利器,风扇可以加速空气的流通,让人不感觉非常闷热。在梅雨季节,每天的傍晚是一天内湿度最低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开开窗、透透气,也不怕外面的湿气进来,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新宜人。 黄梅天祛湿气吃什么 祛湿气可以多吃一些薏仁、扁豆、鲫鱼、马齿苋、小米、葛郁金、洋葱,还可以喝薏米红豆粥既除湿,又补心,还能健脾胃,易于消化,既能帮助补充因大量出汗所消耗的水分,还能快速补充血糖和能量,是消暑的最佳主食。不过要注意,孕妇产妇,注意要去掉薏米。失眠还可以在粥里面加百合、莲子等。 鲫鱼除湿,可以煮成汤,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极易被消化吸收。喝点鲤鱼汤,有助于祛湿开胃、利水消肿。冬瓜、白扁豆等也有祛湿的功效。日常还应有意识地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经常喝水,少吃烧烤辛辣食物。 2019年黄梅天在6月中旬到来,预计7月中旬左右结束,梅雨期长约20-30天,黄梅天期间湿度大,要注意防霉、防潮。
心脑血管疾病 起因: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症状:心悸、气短、胸闷、眩晕、四肢无力。 应对方法:保持良好的作息、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锻炼身体,夏日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高血压患者平时要监测血压。 中暑 起因:天气湿热、长时间暴露于室外、人员密度大且空间较封闭,容易引起中暑。 症状:轻者口渴、头痛、疲乏虚弱、多汗、恶心呕吐、心悸、面色苍白;重者大汗淋漓、心动过速、高热、意识模糊,甚至昏厥、休克。 应对方法:脱离热环境、选择凉快通风处休息、补充水分或电解质饮料,亦可服用藿香正气。平常不在室外长时间停留,注意室内温度调节及通风,可预防中暑。 感冒发烧 起因:室内空调温度过低,以至于室内外温差较大,一冷一热容易导致感冒发烧。 症状:鼻塞、流涕、咽部不适、咳嗽发烧。 应对方法:室内温度不能过低,多吃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及时增减衣物,提高抵抗力,适当运动。 颈肩腰腿痛 起因:中老年人腰腿问题较多,出汗后对着空调吹凉风,湿寒之气容易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 症状:腰腿疼痛,颈部肌肉痉挛、后背酸痛,关节发麻、发胀等。 应对方法:在空调房里穿衣服,要过肩过肘,不露腰,不露颈椎,不露膝。睡觉最好不用竹类凉席,可选用亚麻、真丝等凉爽的织物类作为床品。 肠胃病 起因:夏季容易出汗,让人感觉黏腻不爽,有时候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吃下去难以消化,这是为湿邪所困的原因。 症状: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发热,里急后重,严重者出现脱水。 应对方法:饮食有节有洁,忌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注意保暖,避免胃肠受凉。勤洗手,及时补充淡盐水,家中常备止泻药物。 皮肤病 起因:夏季湿气较重,皮炎、湿疹等皮肤疾病的发病率也会逐步上升。 症状:皮肤上出现粟粒红色丘疹,水疱,或伴有糜烂,渗液,结痂,瘙痒。 应对方法:出现以上症状忌搔抓、忌热水烫洗及肥皂水洗,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穿纯棉衣服,坚持局部用药。
2019年有几个中伏:2个 2019年有两个中伏,也就是闰中伏,2019年的中伏有20天。 按照我国传统的推算法,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两个庚日之间相隔十天,初伏到中伏固定为十天,但是,由于有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规定,所以中伏到末伏就有10天和20天这两种情况,于是出现了有的年份有2个中伏的情况。 2019年中伏时间:7月22日—8月10日 中伏第1天2019年7月22日 中伏第2天2019年7月23日 中伏第3天2019年7月24日 中伏第4天2019年7月25日 中伏第5天2019年7月26日 中伏第6天2019年7月27日 中伏第7天2019年7月28日 中伏第8天2019年7月29日 中伏第9天2019年7月30日 中伏第10天2019年7月31日 中伏第11天2019年8月1日 中伏第12天2019年8月2日 中伏第13天2019年8月3日 中伏第14天2019年8月4日 中伏第15天2019年8月5日 中伏第16天2019年8月6日 中伏第17天2019年8月7日 中伏第18天2019年8月8日 中伏第19天2019年8月9日 中伏第20天2019年8月10日 中伏防暑养生注意事项 不要喝过多饮料 饮料是不能代替水的,特别是在夏天。因为这个时候人体的排汗量和水分蒸发量都大大增加,如果只喝饮料,不喝水,尿液中的代谢物质不能很好稀释,晶体沉积,很容易会形成结石。而且长期摄入含糖饮料,容易变胖。 不要大量喝绿豆汤 绿豆汤具有很好的防暑降温的作用,但是绿豆汤比较寒凉,对于那些本身体质比较寒的人,喝太多绿豆汤,会导致他们症状加重,甚至会引发其他疾病。另外,女性在经期也最好不要喝绿豆汤。 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 虽然呆在空调房中会让我们感觉非常凉爽,似乎与外面的高温隔绝了。但是如果呆在空调房里时间过长的话,会引起浑身酸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空调病”。所以我们在享受空调带给我们凉爽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不要超过10℃,并且要注意通风。 外出避免高温时段 上午十点到下午的四点是一天中最为炎热的时段,尽量不要外出。即使一定要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晒的措施,同时尽量选择有树荫以及遮蔽的地方行走。 不要冷饮不离手 冰淇淋、冷饮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粘膜层变薄,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且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血管处在扩张状态,突然食用冰饮,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引起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一、挑选合适的衣物 夏季最合适衣物的颜色是什么?很多人都会选择浅色的衣服,显得更清爽凉快。浅色衣服虽然吸热性差,但反射性强。此类衣服常含有荧光增白剂,很可能将紫外线反射至脸部,使皮肤晒伤、老化。因此,夏季户外活动时,不宜选择浅色的服装。 反而,红色衣物防晒效果最好。虽然看起来燥热,但红色可见光的波长最长,对于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非常有效,可以保护自身皮肤,可以有效防止皮肤老化及癌变。 另外,夏季要特别注意内衣材质的挑选。不宜选用化纤内衣,或过紧的内裤。如果内衣过紧,不利于身体湿气蒸发,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感染。 夏季还需要及时清洗佩戴的首饰,减少皮肤过敏。由于夏季天气炎热,汗液和皮脂分泌增多,佩戴首饰的部位容易因潮湿而滋生大量细菌。在夏季经常擦洗首饰及周围皮肤,可以预防皮肤感染。 二、合理用空调 三伏天,人们都不想离开空调房。李竞、李歆提醒,空调吹久了,也可能会患上“空调病”,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下降、感冒、关节酸痛等症状。因此,吹空调要注意4个点: 1.由于空调房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流动性差,导致氧气含量下降。所以夏季空调房室温应维持在26℃左右,且应该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室内卫生,空调密闭环境尤其要严禁室内抽烟,且应定期清洗空调,避免微生物滋生。 2.空调低温环境可使人体的汗腺与皮脂腺收缩,皮肤黏膜极易干燥,会对人体眼、鼻、咽喉等处的黏膜产生刺激,导致目涩、咽干、鼻痒等症状。此时需要多喝水,且室内应注意加强保湿,维持相对湿度在50%左右。 3.室内外温差较大,会造成人体的生物节律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故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8度为宜。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时,不要让通风口的冷风直接吹在身上,可使用挡风板遮挡冷风。且大汗淋漓时也不要直接吹冷风,避免因感受风寒邪气而出现感冒、肌肉酸痛等疾病。年老体弱者、儿童及高血压患者不宜长时间在空调房久留,避免诱发“空调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4.不要在静止的车内开空调,以防汽车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回流车内,而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三、夏季出行 “热在三伏”,“伏”即“伏藏”的意思。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此时应“少动多静”。故此时应尽量在高温暴晒的时候减少外出,以避暑气。 这一时期出游,建议外出活动选择海滨、山泉、瀑布、森林等地,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避免因天气炎热而中暑。 小暑时节常见雷雨天气,出行前注意天气变化,准备好雨伞、雨衣等物品,避免淋雨涉水,受寒感冒。 小暑时节阳光强烈,外出可佩戴太阳镜、遮阳帽、遮阳伞等抵挡紫外线,保护眼睛和皮肤。需要注意的是,6岁以下儿童不适宜长时间佩戴太阳镜。因为儿童的视觉功能还未发育成熟,长时间佩戴太阳镜会引发弱视,损伤眼睛。如果怕夏天太阳光太刺眼,不妨戴一顶凉帽遮阳。 四、夏不坐木 俗语讲:“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因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质凳椅,雨天容易受潮,经太阳照晒后,潮气则易散发给人体,久而久之,会诱发痔疮、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同时,潮气入体也会损伤脾胃,诱发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 此外,夏天也不宜坐在太硬的地方。因为夏季着装薄,坐在质地较硬的石凳或板凳上,坐骨结节直接与凳子接触,可能会导致坐骨结节性滑囊炎,对身体造成损伤。尤其是老年人及形体偏瘦的人群,更应该注意。但这时最好准备一个薄垫子,既能隔绝椅凳上的潮气,又能保护坐骨结节。 五、夏季运动 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也不宜在烈日下运动,不仅损耗体力,还易引起中暑。 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要注意劳逸结合,尤其是老人、儿童及体虚人群,注意顾护阳气,以运动过后不感到疲乏为宜。 六、冬病夏治 三伏天“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等作用。 三伏天做“节气灸”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条,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令阳气渗入穴位及经络,使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对虚寒性疾病起到“冬病夏治”良好作用。
从夏至开始数,第3个庚日的时候就是入伏的时间了,按照这样的计算方法,2019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2日。三伏天分为了初伏,中伏和末伏,入伏的时间实际上说的就是初伏的时间,所以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是初伏到来的时间,而中伏到来的时间则是第4个庚日,末伏到来的时间则是立秋之后的第1个庚日。 2019年的具体的三伏天日期为:7月12日至7月21日为“初伏”,7月22日至8月10日为“中伏”,8月11日至8月20日为“末伏”。 三伏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结合来决定的,在我国传统日历当中,初伏(一伏)的开始日期为夏至节气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为夏至节气之后的第四个庚日,而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就是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因为立秋和夏至节气的时间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时间也不固定,而且三伏天时间的长短也不固定,但是多数情况下三伏天都是40天,只有个别年份为30天。 三伏天时间的长短是由中伏决定的,若是中伏为10天那么三伏天就是30天,若是中伏为20天则三伏天就是40天。中伏时间长短看的是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庚日(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的次数,若是出现了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是10天,若是出现了5庚日那么中伏就是20天。以2019年为例子,因为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了5个庚日,所以2019年的中伏为20天,三伏共有40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