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傩愿戏,苗语称为“qiaod nux”(音:朝傩),是苗族古老的祭神活动。苗族的“朝傩”祭奠由“bax deib zhal”(音:巴狄张)主持,所行的法事活动多用汉语说唱,同时夹杂部分苗语。它既有跳“戏”动作,也有“剧”的故事情节,同时还有“祭”的原始宗教成分,是一种娱神兼娱人的原始剧种。苗族傩戏曲调流畅悦耳,剧情风趣幽默,加上浓郁的楚巫神秘文化色彩的渲染,赋有自然古朴的旷达之美,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苗族在举行“朝傩”前,都要先许“傩愿”,苗语叫“zhut yuanb nux”(音:主愿傩),即事前向神灵许下心愿。这些愿包括平安愿、健康愿、求子愿、求官愿、财喜愿等等。一旦如愿以偿,则在谷物进仓,猪羊肥壮后,就举行祭奠报答神的庇护。有愿必还,所以,苗族“朝傩”又叫“还傩愿”或“还愿”。祭祀的主神是东山圣公和南山圣母,即傩公和傩母。
苗族“朝傩”的祭祀活动一般要举行3天,其过程是:第一天,布置祭坛,堂中正座安放上清宫真仙神位,左右两旁装设东山圣公和南山圣母像,张灯结彩等。第二天,从早到晚,进行迎神、献牲、上表、讨卦等一连串的祭奠礼仪,气氛肃穆。从第二天的上灯时分到第三天黎明,逐一扮演从桃源仙洞请出来的各类角色的仙人,来向当事主家说些吉利话。桃源仙人出场的顺序是“先锋”—“开山”—“算匠(算命先生)”—“师娘”—“琴童八郎”—“土地”—“判官”。整夜几乎是传说人物的戏剧表演,全是文娱生活。扮演者诙谐幽默,动作夸张,观者哄笑迭起,其乐陶陶。第三天,早上送神出门,收拾祭坛,祭奠终场,活动结束。
苗族傩愿戏腔调非常丰富,包括“两大腔十二大调”。两大腔即“傩堂腔”和“高台腔”。十二大调指的是“傩堂腔”中的“开山调”、“先锋调”、“师娘调”、“搬算将调”、“童儿调”以及“高台腔”中的“姜郎调”、“姜女调”、“庞氏调”、“白望调”、“表堂调”、“卷子调”、“安安调”。“傩堂腔”具有浓厚的祭祖还愿色彩,唱腔古老原始。“高台腔”则注重表达人间的喜怒哀乐,对情感进行逼真刻画。
苗族傩堂戏的剧目繁多,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始祖戏。其代表剧目有《搬先锋》、《搬土地》、《搬算匠》、《搬童儿》、《开山砍五路财》等。另一类是正本戏。其代表剧目有《庵堂会》、《安安送米》、《金桥会》、《池塘会》、《楼台会》、《拾田螺》、《八仙调》等。
责任编辑:匡奇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