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龙灯,又叫“舞龙”,是玉屏侗乡民间一项传统娱乐活动,主要在春节期间,即农历正月初七八开始玩灯,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结束。
玉屏侗家舞的龙灯,除龙头龙尾,身长少则五至七节,多的十余节或更长。龙灯的节数为单数,古人认为双数为阴,单数为阳,为阳则吉利。
“龙灯”,一般由龙头 、龙身 、龙尾三个部分组成,加上一个圆形的龙珠(也叫龙宝),均以竹 、纸 、布等为原材料编扎制成。
龙头的制作,是先用竹篾编制龙头骨架,再将纸裱糊在骨架上。等裱糊在龙头骨架上的纸完全干后,再饰以彩绘。最后安装龙眼 、獠牙和用铁丝制作的龙须。
龙尾也是用竹篾编扎成鱼尾状,再裱纸涂色绘彩。
龙身分为两种。一种是用竹篾编成长约80厘米 、直径约50厘米的圆筒形竹笼,然后在外面裱纸绘鳞片,固定在一根竹杆或木棒上,整个高度为2米左右。每一个竹笼为一节,一节节的龙身与龙头龙尾之间用六尺红布相连,取其六六大顺之意。以一个个活节连接而成的龙灯,节内插点蜡烛,蜡烛是用长 、粗如筷子般的竹签,浸渍加热溶化的蜡汁制成。另外一种是用长幅红布,绘饰以黄色或金色的鳞片做成,与龙头龙尾连在一起。
玩龙灯时,一人在龙灯前耍龙珠逗龙,龙随珠走。舞龙常做的动作有单龙戏珠 、双龙抢宝 、金龙绕柱等。舞龙时,不论舞什么花样动作,舞者都是紧跑碎步。因此,有道是玩在“龙头”,累在“龙尾”,即“龙头摆摆嘴,龙尾跑断腿”。
玩龙灯时,还常有“蚌壳灯”、采莲船”、花灯”等相随,并且舞龙玩灯的同时还要讲吉语。吉语一般为七字句韵文,最少的四句,多则不限,由一人为首说唱,众人呼应。讲吉语在侗乡也有所差异,在舞阳河以北吉语以说为主,舞阳河以南吉语以说唱为主。
侗家人玩龙灯,除为节日增添喜庆娱乐外,更多是带着对龙的虔诚之心。正月初七出灯后,村寨之间要相互接龙灯到寨子里来玩。亲友之间,特别是一些新婚 、建新房 、升学等有大喜的人家,或者过去一年里有些不大顺的人家,更是要将龙灯接到家里来玩,俗称“接灯”,以求新的一年大吉大顺,事事如意。而且,任何人家都可以接灯。龙灯来到时,凡有小孩子的人家,大人往往会向舞龙者讨要一条红,即一条红布带,栓在小孩腰上,这样小孩就会得到保佑,平平安安地不会生病或遭遇灾星。
“接灯”时,要将堂屋大门(俗称财门 、六合门)全部打开,燃香点烛 、放鞭敬茶 、摆放糕点等。龙灯则会进入堂屋里舞耍,并结合主人家的情况说吉语。如主人家是刚建的新房,吉语就会说:龙脑壳上五色光,主家修的高大房,白鹤仙人来定向,鲁班师傅来造房,大梁可是檀香木,二梁可是紫檀香,三梁四梁认不到,不是椿木是柏杨,房上盖的琉璃瓦,墙上安的玻璃窗,二十四根金银柱,四十八皮银川方,二十四个金垧墱,照得满屋放豪光,八仙桌子中间摆,大红对字贴两旁,这博祥龙腾云去,恭贺主家家发人兴万年长”等。龙灯出门时,主人家还要封送红包。若是亲戚间,主人家还要请所有舞龙灯人吃“灯酒”或吃宵夜。正月里,龙灯这样走村串户,一直舞到正月十三 、十四。
到正月十五元霄夜,集镇上 、县城里龙灯汇集,灯火通明,锣鼓喧天,鞭炮不停,吉语连连,歌舞翩翩。不少单位也会搭红放炮 、备以茶水,热情接待。
在侗乡,不但正月“舞龙”,还能到处看到人们“敬龙”、“祭龙”的习俗,既敬奉龙的吉祥灵瑞,又敬畏龙的神奇威严。
保平安要敬龙,求降雨要祭龙,端午节要划龙舟,建筑物上有雕龙,玉屏箫笛也刻龙。并且在玉屏侗乡境内还有较多带“龙”的地名,如:大龙 、双龙 、九龙 、甘龙 、前龙等等,即显侗家人对龙的虔诚崇拜。 (戴金松整理)
责任编辑:许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