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14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记者 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获悉:4月16日,皮山县垴阿巴提塔吉克民族乡康阿孜村抵边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施工现场,11名电力施工人员正在架设该村5.1千米配网线路的最后一段。该工程是新疆今年建设的23项抵边村配网建设工程中的一部分。 目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倒计时。国家电网公司3月15日起启动“三区两州”、抵边村寨配网工程百日攻坚行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全力推进抵边村配网工程建设,计划建设改造高压线路633.29千米、低压线路229.91千米,工程总投资6.79亿元。工程涉及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塔城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9个地州市,惠及17个边境县86个行政村的9000余户村民。 康阿孜村位于昆仑山北麓山地,海拔约2000米,距离县城约90公里,全村有228户,农牧业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该村村民居住分散,低压线径细,一直以来能用上电,却用不上“好电”。随着该村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村民发展生产需求越来越强烈,电网已无法满足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该村将新增4台800千伏安变压器,农网改造升级后变电容量将达到800千伏安,容量比以前翻了一番,保障村民生产生活可靠供电。”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皮山县供电公司党总支书记、副经理王永军说。 据了解,抵边村大多交通不便、环境恶劣,当地供电半径长,用电“卡脖子”“低电压”问题制约了一些边远村发展。 “抵边村配网工程将彻底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大幅提高边境地区供电可靠性。”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配网管理部负责人说。 目前,新疆抵边村配网工程正按照施工计划平稳进行,计划6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在朦昧的原始社会阶段,侗族先民对大自然的种种现象,自然也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但他们还是凭自己的想象创作了许多对社会现象进行解释的神话。侗族先民认为人是卵生的,最早是由亲兄妹的结合繁衍了人类。在古歌《侗族祖先哪里来》中,第一章《龟婆孵蛋》是这描述的: 四个龟婆在坡脚, 它们各孵蛋一个。 三个寡蛋丢去了, 剩个好蛋孵出壳。 孵出一个男孩叫松恩,聪明又灵活。 四个龟婆在寨脚, 它们又孵蛋四个。 三个寡蛋丢去了, 剩个好蛋孵出壳。 孵出一个姑娘叫松桑,美丽如花朵。 就从那时起, 人才世上落。 松恩松桑传后代, 世上人儿渐渐多。 侗族系古越人后裔。古代越人借助于富饶的自然环境,发展较快。春秋时期,越国曾称霸中原,在与楚的战争中失败后,其臣民被迫南迁,一部分人到岭南定居。由于秦、汉、隋、唐封建王朝不断对岭南用兵,部分越人在战乱中先后向西南各地迁徒。其中仡 亻览、、仡伶部族迁到“武陵蛮”、“五溪蛮”地带,与当地土著溶合在一起,形成了当今的侗族。 今之侗族地区,周以前属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属楚巫黔中郡,秦时属黔中郡和桂林郡,两汉时分属武陵、郁林郡,三国时属荆州武陵郡和交州郁林郡。魏晋至隋,沿旧制。唐时,分别隶江南道和岭南道。唐末,湘西南地区的州郡,为当地大姓首领据有,田氏据奖、锦、懿、晃等州,舒氏据舒、峡等州。杨氏据叙州之西南,号“十洞首领”,其族人杨再思据谭阳、朗溪,自称诚州牧。后梁授之为刺史。后周马氏覆灭,杨氏乘机以“十洞”称诚、微二州,自署刺史,领今之湘黔毗邻诸县。但其时侗族社会内部仍然处于“千人团哗,百人合款,纷纷籍籍不相兼统,徒以盟诅要约,终无法制相縻”。以地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组织,起着重要作用。直至南宋末时,才在今之黎平、从江、锦屏等地设置八舟、洪州泊里,福禄永从和榕江巴黄等“军民长官司”,以当地“土人”为长官,世袭子孙。至此,有关“黔中蛮”、“武陵蛮”“僚”、“仡亻览、 ”、“仡伶”、“伶”、“峒蛮”、“峒苗”、“峒人”、“洞家”即侗族的前称陆续出现于各中央王朝的文献之中。解放后,根据全体侗族人民的意愿,将民族名称定为“侗族”。

秦、汉时期,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聚居着许多部落,统称之为“骆越”(“百越”的一支)。魏晋以后,这些部落又 侗族 被泛称为“僚”。明代邝露所著的《赤雅》中说,侗族也是属于“僚”的一部分。现在侗族的分布和属于“百越”系统的壮、水、毛南等民族的住地相邻,语言同属壮侗语族,风俗习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侗族可能是由“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成。 侗族经过原始社会发展阶段,于唐代由原始社会直接向封建社会过渡;有的人认为经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 从唐至清,中央王朝在侗族地区建立羁縻州、土司制度,社会处在早期封建社会。 清初实施“改土归流”,清朝对侗族人民进行直接统治,土地日益集中,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但是,侗族社会内部某些氏族组织残余,例如以地域为纽带具有部落联盟性质的“合款”,仍普遍存在。每个氏族或村寨,皆由“长老”或“乡老”主持事务,用习惯法维护社会秩序。“合款”分大小。“小款”由若干毗邻村寨组成;“大款”由若干“小款”联合。“小款首”由寨内公推,“大款首”由“小款首”商定。共同议定的“款约”必须遵守,款民大会是最高权力组织,凡成年男子均须参加,共议款内事宜。这种组织一直保存到清朝末期和中华民国初期。

杏鑫注册平台官网_侗族的社会变迁(图)

侗族的社会历史直到唐代以前仍处在原始社会发展阶段。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侗族先民已经掌握了原始的稻作技术,驯养了家畜,还学会了酿酒,可能也继承了古越人较高的铜铁冶铸工艺。精神文化方面,产生了原始自然观以及反映这些思想意识和物质生产的原始文学。 唐代开始,侗族由原始社会直接向封建社会过渡。由于从唐至清,中央王朝在侗族地区建立羁縻州、土司制度,社会处在早期封建社会阶段。清初实施“改土归流”,清朝对侗族人民进行直接统治,土地日益集中,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民国时期则在侗区实行保甲制度,进一步加快侗族封建社会的发展。但是侗族社会内部发展不平衡,某些氏族组织残余,例如以地域为纽带具有部落联盟性质的“款”(另见侗族社会组织)在封建社会阶段仍普遍存在,一直保存到民国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侗乡先后在20世纪50年代完成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并在侗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侗族社会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 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 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 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是侗族的斗牛节。节前青年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送约”之后,便到“牛宫”前吹奏芦笙,敬祭3日,替牛 “养心”。节期一到,群众集汇于斗牛场周围,参赛“ 牛王”在芦笙伴奏下开始“踩场”:一青年手举写有“ 牛王”的“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气十足。“ 马牌”后紧随举着木制“兵器”的卫队和鼓乐队。“牛王”犄角上镶戴着铮亮的铁套,头披红缎,背驮“双龙抢宝”牛王塔,塔上插有4 面令旗和两根长长的野鸡翎 ,象古代的将军一样。牛脖上挂有一串铜铃,悬在胸前 ,朗朗有声。“踩场”结束后,牛王退场。三声铁炮轰鸣,正式斗牛开始。牛倌把点燃的两把火分别抛到自己 的“牛王”前边,同时放开手中缰绳,两牛冲向对方, 群众敲锣呐喊助威。败方彩旗要允许胜方的姑娘们“抢走”。获胜的“牛王”披红挂彩,再度入场接受欢呼。若打得难解难分,就要用棕绳套住牛后腿拉开,握手言和。 几天后,胜方姑娘去送还败方彩旗,败方小伙子设宴款待,陪唱“大歌”,并赠礼品“赎旗”。哪个寨子的“牛王”能获胜,是全寨的荣耀,所以斗牛后有群众性歌舞饮宴庆祝。近年贵州省的侗族“牛王”,还到一些大城市去表演角斗,使这种特殊的娱乐文化更加声名远扬。

新晃侗族婚姻史经历了从血缘、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的社会演变地处边远山区侗寨长期受封建社世俗的影响,加上人际信息闭塞,“姑舅表通婚”是血缘婚姻的残存表现。自新社会后,一夫一妻制婚姻已成为侗族的主要婚姻形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中,侗家人具有纯朴、自主、恩爱、文明、崇尚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 恋爱: 侗家男女青年性格开放,喜欢唱歌,有着传统的谈情说爱方式。男女之间通过赶集“抢带子”和“赶坳对歌”互相了不解,女方如看中男方,就把随身的一件小礼物送给男方,称“送带子”,作为交上朋友的依据。从而约定日子,通过“玩山”或叫游“花园”,互相对歌谈爱,加深了解和增强感情,由朋友变成情人。直到双方都认为对方可以信赖,愿意结为良缘,男方再托媒人到女方家说亲。 玩山,即男女双方共同选定日期和地点,进行思想探测和感情交流。时间一般选文王掌推算的“燕子飞去又飞回”的夜晚,即“开”日或“成”日,地点一般选在离女方寨子不远的山上,细草坪或溪边,风景优美而又比较隐蔽的地方。玩山很讲文明礼貌和规矩,双方必须邀至少二人以上的朋友陪伴。在约会的地点或三岔路口做有标记或打草标,确定在一定的位置。一般女方先到,放好标记后就在附近的树林里躲藏起来,男朋友如约而至,他们一路吹木叶或学鸟叫,装着悠闲自在的样子,边走边寻找女友留下的标。找到标记后认定女友已到,就高兴的唱起邀请歌,请女朋友出来。女朋友听到是自己约定的朋友声音,才唱歌出林,然后互相请坐。玩出对歌一般不准男女坐一堆,应相隔一丈远以上。很少对话,约定下次会面的日子或确定双方爱情的程度完全用歌表达。约会到三次,朋友进化成恋人。女方带粑,男方带糖供宵夜用,感情逐步加深。通过一年半载的“玩山”,了解到一定程度,恋爱成熟,两厢情愿,男方才可托媒到女方家说亲。 说亲: 今称“求婚”,实则为男方托媒人带礼物(糖果)到女方家求亲。若女方家同意就收下礼物,若不同意则婉言谢绝。如果家中不答应,而女方和男方生死在一起,男方家会请媒人第二次到女方家说亲;女子主动请支持她的族里人去跟父母做工作。女子当面接糖果交给父母,大部分父母只好依从。这样,说亲就算成功了。 相亲: 又称“看屋”。婚姻是人一辈子的终身大事,马虎不得。特别是女方,为防止男方花言巧语的诱惑而上当受骗,要对男方进行全面查访、衡量门户、比较人品,落实言行是否一致。女方在姑嫂和婶婶的陪同下到男方家走一趟以探虚实,因为她们有眼力和经验。此行极为关键,弄不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男方早有思想准备,多方迎合,家里扫得干干净净,并设宴款侍。女方通过亲眼察看,便与姑嫂和婶婶商量,思想统一后,如女方满意便入席吃饭,并接受男女的馈赠。不满意,无论路程多远,滴水不喝即转身回程。 煮小篮子: 相亲后,男方这时要准备一桌酒菜和礼物,由媒人、家族长辈和兄弟一起去女方认亲。女方把很亲近的叔叔、伯伯、堂兄、堂妹请来,双方介绍相认,说明来意,得到女方家人的认可,称“开口礼”。同时征求女方父母意见确定煮大篮子的日期。 煮大篮子: 叫“讨八字”,又叫“定婚”。这天可热闹了。一般男方要杀一头猪(备八桌酒菜的肉)、一担酒、两斗米、一担“家媒酒菜”、一担开礼的肉和糖、鞭炮等,还要送去4至8件衣料,同时备有一份“鸾书”,“鸾书”上写有男方年庚,到了女方寨子开始放鞭炮,要让全寨的人都知道今天某家女孩定婚。这时,女方的家族老少、亲戚朋友,早已在家门口迎候,放炮迎接。开始操办酒席。酒席过后,男方拿出“鸾书”,文房四宝,放在桌子上,请女方哥哥或弟弟,堂兄提笔,把女方的年庚写在“鸾书”上,男为干、女为坤。这叫“合八字”、也叫“发八字”,写完,兄弟还要讲几句吉语祝贺。男方叩头拜谢用茶盘接过“鸾书”。从此定为亲家,女方就是男方的人了。第二天或第三天酒醉饭饱回家,相互来往也慢慢的多起不。 报日子: 煮大篮子定亲后,男方拿着双方的年庚八字找预测先生择定结婚日子。由媒人拿着结婚吉日“课单”(上面写有成亲日子时辰)和礼物到女方家通知成亲的具体日期,同时把“花园酒钱”交给女方的父母,叫“报日子”。 哭嫁: 侗族婚礼隆重而有特色,当成亲吉日选定后,姑娘在出嫁前就开始“哭嫁”。一到晚上,寨上姑娘们就去陪嫁(伴嫁),互相用歌倾诉情怀。嫁娘(新娘)唱的多是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和兄弟姐妹离别之情,姑娘们唱的多是对嫁娘的祝福和思念。嫁歌音调低沉,如诉如泣,情真意切,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在场的人们也难免要流下串串热泪。尤其是屈从父母的嫁娘,心想要与心上人永远离别,歌词更加辈切,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哭嫁人。如果恋人在场(部分地区允许恋人在女方出嫁前见面),但家里人必加提防,不使意外发生。男方在婚前几天就要作好新房布置及洒席等准备。 出嫁: 嫁娘出嫁当天,新郎家要派出十多人的迎亲对伍(称“官亲郎”)到新娘家接亲。女方待迎亲对伍到达屋边时。便将大门掩上,以歌盘问。如“官亲郎”对答不出,就不得从大门而入,但迎亲人员中都有熟练的歌手,是不会被拦住的。进到新娘家后,便享受丰盛的酒肉款待。当晚,举行歌会,称“嫁歌”,伴嫁的男女青年可以嬉戏“官亲郎”,用锅底灰拌水抹“官亲郎”的脸等,以试探其机敏和歌才。嫁歌往往都是一唱一和,对答如流。“嫦娥奔月”唱到“昭君出塞”,歌声不断到通宵达旦。一般嫁娘于“卯”时出门。新娘在“官亲郎”和“皇客”的簇拥下,穿着“露水衣”,顶着布伞(也有坐轿者)上路。出大门时,由其兄弟背过门槛或背上花轿。“女官亲”提着火把或马灯走在前面,唢呐在后,紧跟着新娘和皇客,后有嫁奁,一路上吹吹打打,迎亲对伍十分状观。 躲喜: 当迎亲对伍行至新郎家门时,男方全家都要回避,叫“躲喜”。此俗风趣而又诙谐,平淡而又奇巧。在新娘进门时刻,作为新郎家的亲人却悄悄的躲藏起来。这个神秘而隐蔽的地方谁也找不到,只有主婚人心中明白。按照侗家婚俗,男方的父母和新郎是不能过早的和新娘见面的。侗家人认为,新人过门时年青气盛。如果过早见面,一来冲了喜气,对新人不利,二来新人与公婆过早见面,以后公媳、婆媳之间会经常发生口角,伤一家和气。新郎和新娘过早见面,会感情平淡、阴阳相冲。只要躲过一阵喜气临门的高潮,就会化解矛盾,洪福齐天。 接亲: 迎亲队伍来到新郎大门前,由接亲婆上前收合布伞或启开轿门,将新娘和皇客迎进中堂或火铺上,打出一盆热水(内掺有甜酒汁,含甜密之意)给新娘洗脸。换上男方备好的新装,待皇客吃完甜酒各油茶后,迎新娘和女皇客进洞房挂帐子,取出娘家送的被子铺床。还要讲吉语祝福“天长地久,早生贵子”。挂帐毕,全家人便和新娘皇客见面。拜堂(也有不拜堂的),尔后新娘进入洞房。当晚,大摆宴席款待宾客,酒歌唱到天明。男家众亲一般要设宴三天,第一天为“迎亲下马酒”,第二天为“家族迎亲酒”,第三天为“皇客上马酒”。三天酒宴新郎新娘不能同房,新娘由女皇相陪。宴毕,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转脚”,在娘家住一宿,第二天回到婆家,炖一个猪肚子共餐,叫“合肚”,象征全家和睦团结。新娘回门后,新婚夫妻才可入洞房、共度蜜月。

杏鑫娱乐怎么样304724_奇特的迎客礼——拦路(图)

人们到侗寨去做客常常会遇到一种不寻常的欢迎方式—-拦路。主人们或在寨门,或在街巷,或在道囗,或在鼓楼下,或在风雨桥头,或在家门前摆上路障,拦住客人的去路。在路障的后面,是由寨老率领的穿着侗族盛装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他们一个挨着一个横排站着,客人要想穿过路障和人墙,就必须和姑娘们对歌。他们每个人手里还端着一大碗家酿的米酒,如果不唱歌、不喝酒,那是休想过去的。 拦路在侗族地区特别盛行,当一个寨子里的小伙子到另一个寨子去做客时,往往会遇到主寨的姑娘们在路口、寨门前把树叶、禾草拴在绳索上,拦住去路。有时还会放置纺车、布机、竹篓、鸡笼等障碍物。主寨姑娘们列队于后,摆开对歌的阵势。她们首先唱起拦路歌,歌中提出客人不能进入寨子的各种理由。小伙子们则要唱开路歌,推翻姑娘们拦路的那些借口。路障内外一唱一答,旁观者不断唱采助兴。 下面是一组侗族青年男女互唱的歌词。 姑娘们唱 : 我们正忌寨, 忌寨忌门你们莫要来。 不信你们去到天上问玉帝, 让他写个文书来, 若是他愿把这忌寨的天条改, 我们就把寨门开。小伙子们唱 : 你们莫忌寨, 快把寨门开。 玉帝我们已问过, 他让我们自己来安排, 人间的事情他不管, 人间的字他写不来。姑娘们又唱: 我们正忌寨, 昨夜寨里下猫仔。 刚下猫仔生人不能进, 今天回去明天来。小伙子们又唱: 你们莫忌寨, 这个月份不会生猫仔。 若是真生猫仔你们交好运, 不必忌讳大多快把寨门开。 小伙子们的开路歌唱得再好,也还是进不了寨门,因为姑娘们还要用歌提出各种问题,他们必须给以巧妙的唱答,最后还必须用歌请姑娘们一件件地撤走拦在路上的那些路障,并且还要喝过姑娘们送上的米酒,才能进入寨门。这种拦路活动往往是两个寨子的青年男女交往或迎娶新娘子时进行的。拦路歌的歌词常带有逗趣和爱情的内容,通过拦路对歌两个寨子的青年男女从陌生到相识,到相互了解,为彼此进一步交往打下了基础。 遇到婚庆时主人一般在进入家门必经的小巷口设下拦路的路障,在拦路的绳索上拴着草标,绳索下面的桌子上摆着一碗碗米酒,还有鱼、肉、糯米饭和染成红色的彩蛋。唱过拦路歌后,客人们人穿过路障,姑娘们在客人胸前挂上两个象征吉祥如意的彩蛋,并且饮下那喜庆的米酒,接着他们又夹来了侗族特有的咸鱼和彩色的糯米饭,直塞得人们嘴里鼓鼓的说不出话来才肯罢休,让客人到新房去看新娘。

杏鑫测速登录地址_侗乡独有的奇景——禾晾(图)

在侗寨中鼓楼、花桥和吊脚楼,显示了独具特色的侗族建筑艺术,禾晾则以它奇妙的用途令人们谅异,并且成为侗寨一景。 禾晾是侗乡独有的奇景,一进入侗寨在溪水塘边或绿树楼旁,有一排排高达4米的大木架,整齐地围寨而立。大木架由两根粗大的杉木柱和两根穿方构成,穿方中间横穿看一二十根由圆木组成的可以活动的桁条,禾晾的顶部由杉木皮成人字形盖在两边。 禾晾是做什么用的呢?平时人们很难知道它的用途,但是到了丰收的秋季,人们一看便知它是晒粮食用的。原来侗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多是高寒山区,以务农为主,多种植糯禾、黄粟、糁子等。侗族人民不但勤劳,而且有珍惜粮食的好传统,当收获季节到来时各家各户都选择寨边日晒时间长、通风良好的地方,起牌立架,专门用作晒禾把和黄粟、糁子穗。由于侗族人素来团结友爱,所以他们立的禾晾一个挨着一个,一排接着一排,一直把溪塘边和寨子旁围了起来,构成了一个连心架。它们沿溪环寨,构成了一派雅致的田园风光,当秋收时节禾晾上挂满了沉甸甸、黄粲粲的禾把时,又好似给侗寨围上了一条金色的长龙。 冬季禾把已经被太阳晒够了,被风吹干了,这时侗族人放禾下晾、收谷入仓,家家户户杀鸡宰鹅,欢欢喜喜共庆丰收,整个侗寨充满了节日气氛。

贵州南部地区侗族的老人节定在春天。过节时,寨与寨之间的异性老人们相约到坡上过。节日早上,甲寨男性老人吹着芦笙向乙寨出发。乙寨女性老人们陪甲寨男性老人们上“老人坡”,他们各自寻找自己过去的相好,谈论往昔友情,倾诉当家后的苦衷。到了中午,集体进餐,食罢尽兴地唱歌。

侗族人民富有革命斗争传统,多次掀起反抗反动统治阶级压迫剥削的武装斗争。明洪武十一年(1378),侗族农民领袖吴勉在古州五开洞(今贵州黎平县)领导侗族农民起义,反抗明王朝掠夺土地,安屯设堡,附近苗、侗等族人民纷纷加入,“号二十万众”,席卷湘黔桂边境,声势震撼全国。 洪武三十年(1397),贵州锦屏县的林宽又领导侗族农民揭竿而起,打死千户、镇抚。 清咸丰五年(1855),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侗族农民领袖姜映芳领导侗族农民在贵州天柱县执营关帝庙举行武装起义,提出“打富济贫”和“打倒大户分田地”的口号,转战于天柱、三穗、剑河等地,后与张秀眉领导的苗族起义军合作,起义队伍发展到万余人。 同治元年(1862)九月,姜映芳牺牲后,侗族农民领袖陈大陆继领起义兵, 坚持斗争长达6年之久。接着,贵州从江县侗族梁维干又领导侗族、苗族起义军,活动于黎、榕、从、通、靖一带,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辛亥革命时,天柱县侗族王天培(1888~1927)参加武昌起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拥护孙中山,遇害于杭州。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天柱县侗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龙大道(1901~1931)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市总工会秘书长,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组织工人武装起义。1930年,红七、八军由广西左右江转移江西,经过榕江、从江、三江等县。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途经侗族地区,并于黎平城召开政治局会议,播下了革命种子,侗族人民也在各方面援助红军。 建国前夕,龙胜侗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当地各民族共同组织游击队,捣毁伪乡政权,于平等寨成立了人民政府,为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49年冬,侗族人民获得解放。1951年8月19日,广西龙胜县侗族人民和壮、瑶、苗等兄弟民族建立了龙胜各族自治县。1952年12月3日建立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1954年5月7日建立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1956年7月23日建立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同年12月5日建立了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1984年11月7日建立了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这些自治地方先后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完成了民主改革。接着,这些自治地方又分别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使侗族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