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259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杏馫注册登录网_高山族阿美人点烟表达爱情的独特风俗

台湾高山族实际上是一个族群,它有许多分支。目前,台湾已确认的高山族族群为13个:泰雅人、赛夏人、布农人、曹人(1998年11月更名为邹族)、鲁凯人、排湾人、卑南人、雅美人、阿美人、噶玛兰人、太鲁阁人、撒奇莱雅人和赛德克人。 这些族群各有自已的特点与习俗。今天我们聊一聊阿美人点烟表达爱情的独特风俗。阿美人不仅人人都喜欢吸烟,而且还以换坐位等方式表露爱情。 男青年如果爱上了某位姑娘,为了试探女方对自己是否有意,便采取换坐位的方法。在男青年去女万家或女方到男方家时,男青年可以故意不停地变换自己的坐位,如果姑娘仅仅是有礼貌地请抽烟,而不为男青年点烟,也不主动地坐在他身边来,则表明女方无意;如果姑娘喜欢这个男青年,那么不管男方坐到哪里,她都会主动地跟着坐到男青年身边,并把烟点燃送给他抽。 怎么样?这个阿美人点烟表达爱情的习俗是不是很特别呢?

杏鑫平台首页_藏族同胞为什么总喝酥油茶

藏胞饮酥油茶之习俗,始于盛唐时期。据《西藏王统记》记载,唐代文成公主下嫁到西藏,带去的大批物品中就有茶叶,并创制了奶酪和酥油,公主常以酥油茶待客。这样,藏族饮酥油茶逐渐成风俗,并以敬客人喝酥油茶为郑重的礼节,延续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那么,咱们的藏族同胞为什么总喝酥油茶呢? 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千燥,蔬菜不如内地丰盛,农牧民都爱喝茶,喝茶不仅是为了解渴,而且还从茶叶中获得营养,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藏胞饮茶量之大为全国之冠,人均年消费茶叶在10千克以上。拉萨一带爱好四川生产的“康砖茶”和云南生产的“紧压茶”;昌都地区则爱好四川生产的“金尖茶”。经济富裕的人常饮酥油茶,家境清贫者平时只喝盐茶,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时才饮酥油茶。 酥油茶的制法是:先将砖茶打碎,放入壶中或锅内(约60克茶叶对2千克水),煮沸半小时,将茶汁滤入特制的打茶筒内,同时加放适量的酥油和食盐,趁热用搅棒伸入筒内,上下打搅,使酥油、食盐和茶充分混合乳化后,倒入壶中,再斟入木碗送客人品尝。 一般在平民百姓家里平时只饮简单的盐茶,当地也叫清茶。制法是:将茶和盐放在锅内,加清水熬煮十多分钟,滤出茶水;再加水重复熬煮数次;将各次的茶水混合盛于容器中,供全天饮用。 牛羊肉和糌粑是藏胞的主食,劳动强度大的季节每天要吃四五餐,每天都要喝茶,多达数十杯。把炒熟了的青棵粉放在碗里,倒入适量的茶汁,用手捏成粉团成为糌粑,再用盐茶或酥油茶谴朗艮,一口糌粑一口茶。所以茶成了藏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杏鑫登录_蒙古族人为什么总喜饮奶茶

蒙族同胞以游牧为主,饮茶习惯因地区不同略有差别。锡盟和伊盟的牧民大多数饮厉青砖茶。而乌盟和巴盟的部分地区以及呼和浩特的回民喜饮黑砖茶。内蒙古东部的扎兰屯一带,人们爱喝红茶。 就大多数牧民来看,喜欢喝用砖茶调制的咸奶茶。奶茶的制法是:先把砖茶劈开砸碎后,抓一把放入壶中或锅中,加水煮开,然后倒出茶汁对入牛奶或羊奶,茶水和奶的比例一般是5:1左右,少待一会儿再加一些盐,便配制成“奶子茶”饮用。但也有一些人喝不加奶的清茶。 煮咸奶茶,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滋味的好坏,营养成分的多少,与煮茶时用的壶(锅)、放的茶、加的水、掺的奶、烧煮的时间,以及先后次序都有关系。如茶叶放迟了或者将加入茶与奶的次序颠倒了,茶味就出不来。而烧煮时间过长,又会使咸奶茶的香味逸尽。 蒙古族同胞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相互协调,才能煮出咸甜相宜、美味可口的好奶茶。为此,蒙族妇女都练就了一手烹煮咸奶茶的好手艺。大凡姑娘从懂事开始,做母亲的就会悉心向女儿传授煮茶技艺。姑娘出嫁时,婆家迎亲完婚后,新娘就得当着客人的面,亲手煮咸奶茶,敬献宾客品尝,显露煮茶本领。 蒙古族人酷爱喝茶。牧民们从早到晚,一般喝早、中、晚三次茶,只在晚上收工回家,全家人欢聚一起,围坐桌边吃一顿丰盛的晚餐,所以一天饮食有“三茶一饭”之称。蒙古人如此重饮(茶)轻吃(食),却又身强力壮,这固然与当地牧区气候、劳动条件有关,但也有咸奶茶的营养丰富、成分完全的原因。 另外,早上、中午喝茶时,也常食炒米、油炸果之类充饥。

杏鑫登录网站_土家族同胞喜饮的擂茶的做法是怎样的?

我国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是土家族的聚居地,这里古木参天,峰奇谷幽,云雾缥缈,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居住在此地的土家族人自古以来就有喝擂茶的习俗。 擂茶的主要原料为“三生”,即:生姜、生米、生茶叶。土家族常年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由于高山寒冷潮湿,又受医疗条件的限制,只好常食辛辣之物以温胃养脾,喝擂茶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于是土家族人就把擂茶当作治病健体的良药,每天必喝的饮料。老年人、一天不喝就会觉得浑身乏力,精神不佳,就连襁褓中的婴儿也经常给喂食擂茶。 土家族人认为,小孩喝擂茶,长大后长命百岁,孕妇多喝擂茶,生的孩子就会肤白体胖。这样世代相传,就形成了喝擂茶的习俗。 擂茶的制作十分奇特,先把生姜、生米、生茶叶等原料按一定比例倒入陶制的擂钵中,以三四尺长的木质擂棒用力擂碾,捣至糊状,然后加入清水,调和成奶白色的汁液,入锅煮沸,就制成了清凉爽口的擂茶。 因擂茶用的原料是生姜、生米、生茶叶,所以俗称“三生汤”。由于地域和口味要求不同,制作擂茶有加白糖或盐巴的,也有加花生仁、芝麻和爆米花的,喝起来香中带甜或带咸,有喝有嚼,别有一番风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制作擂茶的方法已大有改进,原料也更为讲究。每逢喜庆佳节,上家族人用擂茶招待客人时,还要摆上装满茶点的碟子,通常摆8个碟子,以示吉利。茶点有炒花生,油炸红薯片,脆辣萝卜条,南瓜子,爆玉米花等。 客人喝茶时,主人会随时注意添加,始终保持客人茶碗满得快要溢出。如不想再喝时,就让这满碗的擂茶一直放着,直到告辞前一饮而尽。

杏鑫平台登录_云南白族同胞喜饮三道茶

在美丽的苍山脚下,恬静的洱海之滨,世世代代聚居着能歌善舞的白族同胞。每逢喜庆佳节,或亲朋好友登门拜访,白族人都要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来款待客人。 三道茶据说最初用于长辈对晚辈前来求艺学商时举行的一种仪式,寓意要想学得真本事,首先要吃得起苦,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练,才能享受到生活的甘甜,而且只有尝尽了人间甜酸苦辣,才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久而久之,这种饮茶方式成为白族同胸待客的礼仪。 每当来客坐定时,主人就把一只质地粗糙的砂罐架在文火之上慢慢烘烤,待整个罐体发烫时,取一小把茶叶投入罐内,再把罐子置于文火之上并不停地转动烘烤,使茶叶在罐内不停地翻滚,均匀受热。等罐内茶叶色泽变黄并散发出焦香时,随即向罐内注入沸水,此时只见热气升腾,茶叶在沸水中上下翻滚,茶汁迅速浸出。接着主人就把滚烫的浓茶一一注入待客的茶杯中。 头道茶虽香气扑鼻,但滋味苦涩,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喝一小杯。喝第二道茶时,主人会在客人杯中放入红糖和牛奶制成的乳汁,然后用茶水冲泡,二道茶滋味甘甜。 第三道茶用蜂蜜冲泡,杯中同时添放核桃仁、姜丝、花椒等多种配料。客人饮第三道茶时,要先微微摇动茶杯,使配料和茶汤充分调和,第三道茶麻辣苦甜,多味相混,品饮时令人回味无穷。喝了白族三道茶,口感特别舒适,这正是三道茶的魅力所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茶文化的普及,三道茶的配料更为丰富,喝茶的寓意也有所不同,但是一苦二甜三回味的风格依然如故。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除汉族外,还有55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互相学习,互相影口向,有一些风俗习惯已互相同化或接近,饮酒习俗也是如比,但各民族仍然保留有带民族特点的酒俗。 敬神和祭祖是中准各民旋普遍通行的礼俗,祭祀必用酒。南北各少数民族每年都有定期的祭神节日,如契丹旗,每年冬至日用白马、白羊、白雁祭告山神;满族每年春秋祭堂子;壮族每年农事告竣后大祭工地神;蒙古族祭租时,请祖先之神像安放在正室炕上,面前摆上酒杯、筷子、牛乳等。 少数民族的婚嫁与酒也有不解之缘。汉族只是婚宴用酒,少数民族的婚姻较自由,饮酒歌舞男女求偶的最佳机会。藏族男青年求婚要通过媒人向女方家长献哈达和酒,结婚时,新娘到达夫家前,男方必须在离家不远处设迎路席,对送新娘的人大碗敬酒。苗族人则由新娘捧着酒坛轮番给客人敬酒,客人不管酒量大小都必须满饮一碗。 少数民族在丧葬中也用酒。云南一带的彝族为减轻死者的痛苦,临终前“举家强灌以为别,名曰永决酒”。傣族人遇丧事,“诸亲戚邻人各持酒物于丧家,聚少年百数人饮酒作乐,歌舞达旦”。景颇族的成年人死去,附近青年男女要跳一种祭奠舞,名“布滚戈”,主人则以酒相待。哈尼族除了各带酒食祭亡人外,还敲锣、摇铃、头插鸡尾跳舞,忽泣忽饮,名曰“洗鬼”。 少数民族大多好客,遇客必饮。蒙古族同胞在敬酒时,主人往往手捧酒碗,唱着祝酒歌,客人喝醉倒下了,主人会更高兴,认为这样主客之间同心一条了。在少数民族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劝酒方法。如苗族人,一家有客,家家纷纷以酒菜前来相劝,必须各尽一杯。客人不于杯不走。并且用牛角杯劝酒,牛角底尖,不能放下,只有饮干了才能放下,客人只有一饮而尽。 酒在少数民族中还有一大妙用,那就是民族间结好,常常歃血为盟,一般都杀鸡、羊,甚至刺双方的血滴入酒中互饮。饮这种歃血酒在少数民族中被视为最神圣的盟誓。

从前苗家有两弟兄,哥哥的心肠很坏,时时刻刻巴不得整倒兄弟。有一次,弟兄俩上山砍柴,兄弟运气好,在老林头找到了一棵沉香树木。哥哥见了眼红,当沉香木快砍倒时,哥哥突然说: “兄弟快来看,那里有只雀儿好看得很。” 兄弟刚把头伸过去看,哥哥就用力把树一推,大树“嚓嚓嚓”地响着朝兄弟砸去。幸亏旁边另一棵大树把倒下的沉香木挡住,才没有压着兄弟。弟弟不知是哥哥有意整他,就说: “哥哥,沉香木砍倒了,我们俩个分吧,拿回去能卖好价钱。” 又一次,兄弟俩去坡上点苞谷,先砍荒地后下种。哥哥见兄弟砍刺芭笼砍到了岩边上,就趁势把兄弟掀下岩去。兄弟摔下去后,恰好被藤藤挂住没有掉下岩,却看见半岩上有窝灵芝草,就把它扯下来描在围腰里,爬上了山顶说: “哥哥,我扯到了一窝灵芝草,我们俩个分来吃吧。”黑心的哥哥又心安理得地吃了。 还有一次,两兄弟去挖苕窖。挖好后,哥哥喊兄弟下去看。兄弟刚下去,哥哥就把一块大石头推了下去,想把兄弟砸死。这回土地菩萨起了善心,党得兄弟心好还要挨整,太不公平了,就暗中把大石头接过来放在了窖头,又把窖上的泥巴刨松。狠心的哥哥想到窖冒看个明白,脚下泥巴一松,就落到窖里的大石头上摔死了。兄弟伤心地把哥哥的尸体背出窖来埋了。 哥哥死了阴魂还不散,坏心也不改,变成了一个专抠脑花吃的恶鬼,一心要把兄弟的脑花抠来吃。阎王知道了,觉得哥哥的心太凶了,就托了一个梦给兄弟说: “你的哥哥已变成恶鬼,要来抠你的脑花吃,你赶快拿一张青布帕子包头,就可免去灾难。如果这恶鬼还来,就用背布帕子把他包起,用桐油烧,就能治住他。” 兄弟听了,赶忙扯了一块青布帕包在头上。过后,恶鬼哥哥果然又来害他。兄弟说:“你整我几回都没整倒,就该算了嘛!如果你不听,我就要拿青布帕子把你包起用桐油烧哟!”恶鬼哥哥一听就跑了。 从此以后,苗家人就有了用青布帕包头避邪的习俗。

苗族人过去是不吃狗肉和蛇肉的,特别是年满六十岁的老人更视为禁忌。按苗族人的规矩,每天清晨起床和吃饭之前,是不允许人家骂狗、骂龙和骂蛇。为啥苗族人会有这种风俗习惯呢? 相传在远古时候,有个叫高辛氏的部落首领,他的妻子元后息了三年的耳病,疼痛难忍,寝食不安,经过许多良医治疗,终不见效。有天,忽然来了个自称神医的人,说能洽好元后的耳病。高辛氏首领一听大喜,立即召见,叫神医给妻治病。神医经过仔细观察,断定元后耳内有一种异物,取出便好。 神医从身上取出一把精致小铜勺,从耳内掏出一条小虫,形如金丝毛虫。神医将这虫放在金盘内,其虫四方游动,不一会,变成一只龙犬。只见龙头犬身,一身锦绣,金光闪闪。高辛氏首领一见大喜,赐名龙期,号盘瓠。 盘瓠一天天长大,力大无穷。这时,高辛氏部落正遭犬戎部落入侵,连吃败仗,情况十分危急。为了抵抗犬戎部落的侵扰,保证高辛氏部落的安全,高辛氏首领张榜招贤,声称只要能杀退犬戎部落,提犬戎将领之头来见者,定将女儿下嫁与他。 盘弧见榜后,高兴极了,自告奋勇挺身而出,和犬戎部落大战七天七夜,终于杀败了犬戎部落,割下了犬戎部落首领的首级,向高辛氏首领报捷。 高辛氏首领见盘瓠获胜,当然喜之不尽;但又见盘瓠龙头犬身,与人类有别,有悔婚之意。 盘瓠见状,气忿异常,便对高辛氏首领说:“你嫌我形体丑陋,不愿将女下嫁与我,我也不勉强。但有个要求,希望你把我密闭在金钟之内,七天七夜之后,我就变一个荚俊的美男子,那时再与你女儿成婚,如何?”高辛氏便依从了它,将盘瓠密闭于金钟之内。 到了第六天,高辛氏首领的女儿怕盘瓠在金钟内饿死,又怕盘瓠真的变成了美男子,会看不起自己,便迫不及待地揭开了金钟。只听“啊”的一声,公主大叫起来,盘瓠真的变成人了。 可惜的是时间提前了一天一夜,盘弧的龙头还未来得及变,只变了人身。盘瓠深感不妙,公主追悔莫及,在这种情况下,只好给盘弧穿上龙衣,自己戴上龙头风冠,心甘情愿地和盘瓠结成了夫妻。 远古的高辛氏部落,来到苗族山寨地区定居下来。开发了这一带山区,成了苗族人民的祖先。因为盘瓠由龙犬身的龙犬变成人的,所以苗族人民不吃狗肉和蛇肉。

杏鑫登录_雪顿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是什么时间?

雪顿节是藏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藏历的每年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举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雪顿节具体日期各地有所相同。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的意思,因此,雪顿节起初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 17世纪以前,“雪顿”活动是一种纯宗教活动。那时按照佛教的法规戒律,喇嘛们夏天有好几十天在寺内,禁止出门,要行三事,即长净、夏安居和解制。开禁后,喇嘛们除了喝酸奶子外,还可尽情地欢乐玩耍,这就是“雪顿”的来源。 后来清朝正式册封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政教合一”的制度得到加强,开始演出藏戏,把宗教活动和文娱活动结合起来。 18世纪初,罗布林卡建成后,成为达赖夏宫,于是雪顿节的活动开始从布达拉宫移到罗布林卡。按传统习俗,在雪顿节期间,西藏地方政府允许市民入园观看藏戏。

苗族男子下装均为裤子。妇女下装,黔东北地区苗族(史称“红苗”),三穗、巴治一带苗族(被称为“黑苗”)以及榕江县八开、高文一带苗族妇女均穿裤,其余均穿裙。 望谟县红苗至今仍穿花裙。裙长至小腿,以蜡染布为底,面上用红布条镶成几何图形,下段用宽约三寸的红、黑布条镶成两条边缘线。整个裙子花纹以红色为基调。黑苗裙装种类较多,从长度来看就有长裙、中裙、短裙、超短裙、飘带裙等几种。 雷山、凯里、台江三县市交界地区裙子为长百褶裙,一般不绣花纹。凯里市炉山以及黄平、施秉一带裙子为百褶中裙,用自制青色棉布做成,红白蜡染装饰。 麻江县白午、铜鼓,丹寨县南皋和凯里市舟溪、青曼一带裙子为短裙,不绣花,长齐膝盖,穿时扎挑花绑腿。 丹寨、雷山、台江、榕江交界的高坡地区为百褶超短裙,长度仅为五至六寸,无花纹;内穿紧身长裤或裹腿,裙前后各拴一块正方形挑花围裙片,后围花带飘裙。裙中有裤,裙外有裙,十分别致。 雷山县西江和台江县施洞一带苗族妇女裙子,用20-24根用各色丝绒绣镶贴着不同动物和花卉图案的花带组成。每根花带长约70厘米,宽约7.5厘米。只有束腰部分相连,下端则任其飘摆。带端钉缀有彩色缨须或白鸡毛。 这种裙是穿在长褶裙外,起装饰作用,是节日踩鼓、跳芦笙时的必备装饰。 其余各支苗族裙子形制各异,但大多为中长裙或短裙,花纹图案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