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平台【杏鑫招商主管Q:554258】

第 500 页

鸡,在广西各地除作为节日、待客、送礼的佳品外,还是清明祭祖、新年祭桥、求子等活动的主要祭品之一。 融水苗族的“窑洞鸡”名闻广西。其饲养方法独特:在离住宅一里左右的山坡旁,挖一个窑洞作鸡窝,面积约二三平方米。每天早上开窑洞门,喂些谷子,放鸡出洞,任鸡在草丛找吃,傍晚赶鸡进洞,节省饲料,鸡长得快,肉质鲜嫩。苗寨的“窑洞鸡”发展很快,不少专业户已成了富裕之家。 壮族平坝地区在春插结束后,或自家孵化小鸭,或赶圩买回鸭仔,多的上百只,少的几十只,称“养鸭帮”。只养十来只的不能成帮。鸭仔先在家中喂米饭、蚯蚓、小鱼;几天后移到林边鱼塘旁的鸭舍,每天早、晚放鸭进稻田吃鱼、虾、螺、鸭菜(生于禾脚、田沟的鲜嫩水草)。待稻熟收割后,便放鸭下田食落谷。七月十四左右,新鸭上市,出卖公鸭(留一二只公鸭),留母鸭下蛋生财。待处理完早稻鸭后,又开始养晚稻鸭。

苗山青壮年都是好猎手。为了有效地围捕大野兽,他们往往组织起来,成立鸟枪会、打猎组等群众团体。这些团体往往以村寨为单位建立。若碰上猛兽,需要邻近几个寨子联合行动,由各寨狩猎组织的负责人串联协商。这些负责人称为“猎头”,由大家竞选产生,任期一年,换届时大家再次竞选。其竞选方式在苗山各地大致一样,以比枪法为主要项目。 以融水县四荣乡东田村小东江寨为例:每年大年初一便是小东江竞选猎头的日子。太阳刚出山,猎手们扛着猎枪,背着弹袋,穿着节日盛装,汇集寨东大木桥上参加猎头的竞选。 离桥80米处的小山坡上竖着宽、高各1米的彩色虎靶。众猎手按年龄大小为序,每人向虎靶打一枪,打中虎心者为优胜。若只有一人打中,他就是本届猪头;若不止一人打中,再进行射飞鸟比赛,以决胜负。 公证人在几位优胜者的猎枪上系条红布,尔后放九只小鸟上天,待小鸟飞高50米后开枪射击,每人也只能打一枪,先打中者为胜,他便成为本届猎头。当选的猎头照例要发表“就职演说”。 龙胜县苗族狩猎前则要敬“猎祖”,祈求保佑。获得猎物后,要用兽肉和酒敬猎祖,感谢他的保佑。猎祖是猎手们的祖先中首次率众出山打猎大获丰收者。其灵位常设于外人难以发现处,或是当年捕获大兽猛兽之处。 发现猎物踪迹后,猎手们聚集猎头家商议围猎事宜,研究出围猎方案后,大家来到猎祖神位处敬祀,请他降灵保佑,许愿事成后丰爵大祭。敬罢,大家返回家中做出猎准备。胜利归来时,首先将所有猎物集中到猎神灵位前祭供,然后抬到猎头家,把猎物剥皮取肉后,将兽头、尾巴、蹄、肝肺放入锅中煮沸,再取出放入大盆里,端到猎祖灵前敬祭,让神灵饱尝美味,然后进餐分肉。 凡获得虎、熊、野猪等猛兽大兽,猎手们归来入寨时,在寨门由头炮者(第一枪击中猎物的人)首先向天空鸣放一枪,其他猎手依次鸣枪,寨上的人听到枪响,便知道猎手们丰猎回来了,纷纷涌向寨门,欢迎英雄们凯旋。 如今,狩猎习俗已消失。

瑶族一般以父系血亲建构,五代左右为房族,十代左右为宗族,房族内严禁通婚。由于世代居山,大分散小聚居,三代为房的较为普遍,五代后便开始疏远了。 在瑶区,小则三五户,大则八九户构成一房,十户以上构成一房的不很多。每一房均设一香火牌位,有一位香火头,他同时也是房长。 担任房长的必须经过度戒。他的主要职责是每月初一、十五两日给香火牌位的列祖敬香火,每年农历春节、七月十四聚集房族成员杀生祭祖宗,盘王节敬盘王(盘瑶系统),达努节敬密洛陀(布努瑶系统)。房长不负责调解房内纠纷。房内兄弟姐妹互相帮助。绝嗣户的财产由房内各户平均分承。同一个姓氏并能找到最古的老祖的,便是同一宗族。宗族的概念便是同姓共祖,伸缩性很强,有的仅十来代,有的数十代。 同一宗族除较为接近的支系外,其他离得远的甚至还可以通婚。每一宗族都有一位族长,由德高望重、精通族史、为人正直的老者担任,他的职责是撰写族谱,主持宗族祭奠、调解纠纷、经营宗族共有田产以及族外交际事务等等。 族长无报酬。有的地区选族长不讲究年龄辈分,有德有才者上(如金秀花蓝瑶),破格上任者比比皆是。此外,族长还是宗族中最有“法力”的道士。

仫佬族大都同姓聚居,同姓者往往共一宗族。同族共居的村落,往往建有宗祠,作为祭祖场所,族内大都有族长;或在族内分“冬”,冬有“冬头”、“首事”、“房长”等,形成以父系小家庭为基础的宗法制社会。 同村的宗族选有族长。其职权有: (1)主持宗祠祭奠; (2)保管族谱与报丁册; (3)审核宗祠蒸尝田的收支数目; (4)处理族内纠纷; (5)执行族规。 “冬”是为缴纳粮款而划分的区域单位,其头人称为“冬头”。冬头由民众推举,替官府催征钱粮,如果收集不上来,有时还要挨打骂。1911年前,冬内各粮户摊派筹足白银30两,为冬头年薪。没有族长的村屯,祠堂每年祭礼、管理裥产、摊派款项、筹备祭祀等事务,由“首事”共同商议。首事由村屯内德高望重者担任。 “房族”为冬下面的聚会单位。一个“冬”有五个左右的房族,是按血缘较近的家庭组成的最小联合体。民众推选老实、年长、能干者为房长,无报酬。其职责是:倡议修建祠庙、修补桥梁与道路等公益事情;劝解房族的内部纠纷。20世纪50年代以来,祠堂、冬头、族长等宗法制民俗事象已大大弱化,有的已消失。

春耕季节到了,人们首先想到要祭“陆铎公”。 “陆铎公”在《水书》中是农业生产的保护神,很相似于汉文化中的“神农氏”。“际铎”是神的名字。“公”是对“陆铎”的尊称。“陆铎公”就是农业生产的保护神。每年开春之际,,人们要祈求管生产的神来保庄稼。 这种习俗,在三都的九阡、三洞和荔波等地长期传承。供祭“陆铎公”是以各个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一年举行一次,根据《水书》条目选定吉日良最,请水书先生在堂屋中堂设一祭坛,摆上六杯酒、六双筷,六个碗,六条于鱼,供以米酒、糯米饭和熟猪肉。 水书先生念咒语,将“六铎公”引渡过来坐定,吃了“便餐”后,杀一头小猪,以内煮稀粥,将猪殛稀粥端上神坛,水书先生再念咒语,祈求“陆铎公”保佑。 念毕,全家聚餐,还请寨上的老辈作陪,一同就餐。祭祀完毕,主人将几粒种子撒在田里,预祝播种顺利。 在水字诞生的各种传说和歌谣中,都说作者只是陆铎公(水书研究专家韦章炳先生在《中国水书探析》中论证了他的观点,认为传说中的陆铎公可能就是上古时期的陆终公。)一个人所为,但是从水字的“拼盘”式待征看,水书是有历史演义痕迹的:图画文字→甲骨型文字→独体水文字→汉字反写、倒写字。早期的水字中,同一个字也有多种多样的写法,而且,越古老的字,写法越多。这说明水字不仅不只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甚至出于不同的时代的不断增补和完善的文献。要说陆铎造字,也可能只是少量的图画文字罢了,但它却是水字诞生、演变的重要基础。

除夕,壮族民间普遍将香炉的旧灰及灰梗用纱纸包好放置墙头、树上,俗称“送祖宗”。然后包年粽。包几只重几斤的皇粽用来祭祖,再包一些重二三两的子粽,作节日食品及礼品。这天,杀大阉鸡时要到牛栏杀,作为给牛栏神的血祭;去毛时,鸡屁股处留一根羽毛,然后整鸡煮熟祭祖灵,表示不忘祖先茹毛饮血的艰辛。 临河人家还要煨几条鲜鱼,盛几碗粥一起供祭。这天,小孩要理好发,男女老幼都要洗好澡,然后吃丰盛的团年饭。 吃团年饭时,年内逝世的老人及因事外出没能及时赶回来的家人,餐桌上均摆上他们的碗筷,留他们的座位,以表示团圆。团年饭的饭菜不吃完,各种菜肴都留一点到第二天才吃,以示年年有余。 这天晚上各家都保留火种(壮语称“肥波”,“火父”之意),方法是将一根质地坚硬的木头,一端挂一条小粽,另一端则插入灶火中,让它慢慢燃烧,终夜不熄,直至初一(也有到初三或十五的),意为日月长久。晚上守岁,等待鸡叫,鸡拍打翅膀时,就准备点爆竹;当鸡啼第一声时,鞭炮声也就接连不断了。 瑶族过除夕很有民族特点。生活在十万大山的瑶族支系山子瑶,除夕之夜家家请客饮辞旧迎新酒。深夜,村老作法事封寨。封寨后,各户均不能开门外出。桂东北兴安县的瑶族,年三十晚吃团年饭,吃了饭后,家中每一个成员都用热水洗脸,然后用木盆盛热水,合家洗脚擦膝盖。民间认为,洗了膝盖,来年百事如意。之后,在楼上楼下挂满灯盏,寓意金玉满堂。这时,户主还扛来一根有碗口粗、2米长的禾木树(谐音“和睦”),塞进炉膛里燃烧。这就是瑶家除夕之夜的“和睦香”,象征家庭和睦,村寨和睦,人人和睦。 守岁也是瑶族除夕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寨上哪家老人的年岁大,其他人(特别是年轻人)便相邀聚集到哪家,大家在一起喝茶聊天,吃夜宵,一直到第二天天亮。民间认为,坐一晚便增加一岁,众人来陪老人守岁,可健康长寿。鸡鸣时,主妇们拿扫把到门外把一些杂物扫进竹箕,念念有词地到村外倒掉,俗称“送懒”,寓意将懒物送走,在新的一年里个个勤快。 毛南族在除夕这天,用从山上采来的菖蒲叶编织成百鸟。在鸟腹灌上香糯,煮熟后分给家中的小孩,每人一只,其余的用麻绳串好,均匀地挂在一根甘蔗上。掌灯时分,把这根挂着百鸟的甘蔗横挂在香火堂前,让百鸟尾朝板壁、面向大门,俗称“槽鸟”,意在祈祝百鸟专啄害虫,不吃种子,保护作物丰收。 这天,初生小孩的年轻母亲还要带上阉鸡、猪肉、挂面及酒等礼物回娘家,为孩子要粽担,毛南语称“仍拗魂”,即给孩子“领魂”。外婆及叔伯们,有的给粽粑,有的给煮熟的红蛋、方块黄糖、柑橙、甘蔗等。其中,外婆必给长矛粽(形似长矛,毛南语称“诺朝”)、百鸟粽及红蛋。因为长矛粽和红蛋是孩子的灵魂,百鸟粽能给孩子伶俐。 回娘家为孩子领魂,应是古代母系社会的遗风。年轻母亲要在吃年饭前赶回夫家,因为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围着火炉吃团圆

壮族人经常在大年初一举行各种占卜活动,预测新的一年的凶吉。一些地方,人们在年初一放炮时连放12个大炮,每个炮代表一个月,哪个炮响则认为哪个月吉利,12个炮全响,预兆全年大吉,这是炮卜。 有些地方,大年初一挑回新水时,将新水和家中原有的水各秤一碗,看哪一碗重,若新水重,认为新年收成将好过旧年,这是水卜。还有一些地方,人们将一根竹竿按顺序凿12个洞,每个洞放一颗黄豆,然后淋水,看哪颗黄豆发冒芽,冒芽的哪个月便被认为将风调雨顺,这是豆卜。 桂西巴马县,还传承着鸡卜的习俗。大年初一,头人领村民祭了社王后,便从作祭品的熟鸡中折取两根大腿骨,把鸡肉及纤维都抹净,认出腿骨上小细孔的位置,将长约一寸的竹尖插入各穴洞,两根鸡腿骨大的一端往外平列,小的一端往内平列。外面的一端表示外面的力量,里面的一端表示我方即村里的力量。 卜时,看看哪边的竹尖多,以及斜倒或直立的情状。如果外头的竹尖比里面多,便认为敌方强过我方,这时头人告诫全村做事要加倍小心。若里面的竹尖比外面的多,并且稳而有力,大家就拍手叫好,拱手叩头,感谢神思。 桂西北田林县的人们也用鸡腿骨占卜,但做法稍有差异:卜前记住哪根是左腿骨哪根是右腿骨,且以左腿骨代表本村的力量,右腿骨代表外面的力量。 占卜的结果,若左腿骨的木签直而稳则被认为大吉,相反则认为不利。此外,还有从孔的数目、方位及木签形成的几何图形来预卜年成的丰歉的,这些都称为鸡卜。

坐扁担梳头:瑶族也有各种祈祝活动。桂西南德保县从正月初一早晨开始。这天早晨,各家的姑娘都穿花边上衣及百褶裙,坐在长扁担上对镜梳头,小伙子们纷纷来向镜中的姑娘逗乐。民间认为,山神社灵初一给瑶胞添福赐禄,姑娘们这天坐扁担梳头,会长得修长美丽。初二的早上,全寨的男女老少都到田野里参加“丰年祭”,祭地神和谷神。祭罢,在田间燃起一堆篝火杀猪分肉,就着篝火烤肉吃,尽情欢笑,同时引吭高歇,祈祝丰收。 杜庙烧香:盘瑶在正月初十天亮时,由头人或师公到寨前的杜庙烧香,叩告社王要请风神进寨。叩告后即跑到寨外的岔路口处,插九炷香,同时打个茅草标,屏住气将茅标压在一块扁平的石头下,茅标指向寨内,然后喃请风神进寨,到各户同吃新年饭,同喝丰年酒。此后十天内,各家吃饭时,都要默请风神上桌,同时禁忌议论风虫灾害。正月二十,家家赶早烧三炷香及一些纸钱送风神上天,头人或师公必须一早第一个赶到岔路口,并屏住气在石板下压新的指向寨外的茅标,每一岔路口压一个,喃请风神上天,保护庄稼。 送老鼠:桂东北全州县东山盘瑶,还在正月十二送老鼠。送老鼠即大人小孩一起动手,抓到老鼠后便打死,然后敲打着鼎锅盖将它送到寨外丢掉。送老鼠出寨时,孩子们边走边唱《送鼠歌》:“老鼠公,老鼠公,送你到山中;老鼠婆,老鼠婆,送你上天河;老鼠仔,老鼠仔,送你下大海。”有时送出几里远。途中若遇上别寨的送鼠队,往往有一番土飞石跃的激战。这天如在房屋中抓不到老鼠,就从野外装老鼠的“石夹”中取来中了机关被夹死的老鼠,锄敲棒打后,也送出寨外丢掉。 送走老鼠后,还要吃炒玉米,俗称“嚼鼠骨”。吃时先撒一把玉米到楼上及屋后的旷野,表示“玉米落地老鼠无”,然后一起围着火塘大嚼。第二天吃煎熟的大糍粑,意为封老鼠洞,认为吃得越腻,鼠洞被封得就越紧。

苗族大年初二孩子们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各家拜年。他们有一个小头目,这个人必须反应机敏,能说会唱。出发前,孩子们把他们的小头目先装扮起来:用锅黑把脸涂黑,披一件破破烂烂的大人衣裳,头上还盖一块烂头帕。 孩子头猫着腰,拄一根拐杖走在前面,别的孩子有的敲锣,有的打鼓,有的背布袋,有的拿细竹篾串(串糍粑用),到各家乞讨拜年。他们每到一家,孩子头便倚门唱《开门歌》:“我是穷娃娃,冷得打哆嗦。你家好大姐,有力挑柴火。开门烘烘手,借凳烤烤脚。莫嫌我人穷,莫嫌我身臭。烘暖手指尖,烘暖脚指头,烧暖肋巴骨,笃笃我下楼。” 主人打开门(他们为了试试孩子们的歌才,总是先把门关上)后,孩子头忙唱赞歌:“你家杉满岭哟,你家禾满仓,你家鸭成群,你家牛成帮;你家衣满楼哟,你家银满箱,你家肉满罐,你家酒满缸。人人说你勤哟,个个夸你好心肠,祝你餐餐蒸糯饭,祝你喝酒吃肉度月荒。祝你长寿百岁哟,花花银发一丈长。”唱罢赞歌,又唱讨糍粑歌。 有时候主家有意要逗一逗孩子们,便唱歌拒绝。孩子们接着又唱,双方你来我往,非常热闹风趣。讨到糍耙、熟肉后,孩子们敲锣打鼓到另一家。 在南丹县中堡苗族自治乡,新女婿在大年初三给岳家拜年。去拜年时,新姑爷的堂兄弟挑一担拜年礼物(主要有刚擂好尚未捏成圆块的糍杷、小米糯饭、玉米酒和猪肉等)陪同前往,而岳家村寨的人则成群结队地在通往山寨的道路上围坐在一起烤火等候。 双方汇集后,岳家的人在火堆旁席地设宴招待新女婿的堂兄弟。堂兄弟酒足饭饱后立即回去,新女婿被众人热热闹闹地引入岳丈家中。 岳家的亲友听说有新女婿来拜年,纷纷前来探望。他们离去时,岳家将姑爷带来的礼物一一分送给他们,得到礼物者翌日一一宴请新姑爷。当新女婿回去时,岳家也准备相当的礼物给他带回去。新姑爷年初三到岳家拜年大都要连拜三年,三年后才可随意。

瑶族拜年的习俗有“寻根贺年”、“娃仔拜年”、“贺年酒会”等。 寻根贺年是茶山瑶盛行的一种拜年形式,所谓寻根贺年,即晚辈人特别是新婚夫妇在正月初五前到母系亲属家拜年。拜年时,来拜年者先在厅堂放鞭炮,然后提两斤腊肉条进内厅贺喜。因为常常要走十几甚至几十家,因此每到一家都只饮茶停留片刻,恰遇中午的才在主家吃午餐。 都拜过后,另备酒菜宴请受贺的母系长辈亲属,来吃饭的送白糍粑13、15或17个。新婚夫妇若为招郎上门者,寻根贺年便寻婿家的亲属,尤其是赘婿的母亲的亲属。 花蓝瑶则盛行“娃仔拜年”的习俗。娃仔即小孩子,娃仔拜年即大年初一孩子们都前往亲戚家拜年。他们无论进哪家门都进门即烧炮,逢人便讲吉利话,老人将所备的封包给他们。 “贺年酒会”是桂东北灌阳县水车乡瑶族的拜年形式。在这里,年前每户即交两斤大米给头人酿酒。到了年初一,每户派一个男丁拿半斤猪肉、两块豆腐及一根蒜苗参加酒会。酒会推一人唱礼。大家喝一杯酒,唱礼的人就唱一件吉利的事,直至喝完十杯酒、唱完十件事为止。唱完大家即可随意吃喝。 上一年添了人丁的家庭这时也提一壶酒、两块豆腐、一块猪肉来酒会,抱着小孩一一给大家拜年。 拜过年,小孩便算得到了大家的承认,以后村里分东西,如分树木等,小孩便也有了一份。如果有人结婚四五年了还没有小孩,这家里的男人便会被捉到酒会上打屁股:人们用手轻拍两下,然后说,今年该生小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