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测试路线_探寻思南安化街

一条高速公路就像一条纽带,能把相隔着几重山水的城市都串联起来了。杭瑞高速的开通,一下子就缩短了思南与外界的空间距离。129公里,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就能从碧江区抵达文化大县———思南。思南之美,不仅有气势磅礴的乌江风光,更重要的是,思南县城的安化街上,分散着多处历史古迹、名人故居,在时空中放射出璀璨的文化光芒。

寻古周家盐号

位于思南县城城南的安化街曾经是这座城市的经济文化中心。早在隋唐时期,思南县的安化街已经是一条初具规模的商业街道。明朝万历30年(公元1602年)思南被改为安化县,而安化县这条最繁华的街道被命名为安化街。整整400年,这条街没有更址改名,是我省现存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小小的安化街却包含了安化县署遗址、永祥寺、川主营、摩崖石刻、旷继勋故居、周和顺盐号等多个古迹和革命遗址。

思南的“周家盐号”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由石库门、对厅、两厢、正房、厨房、盐仓、花园和天井等构成一个古典的封闭式四合院。当年“周家盐号”从龚滩搬迁来贵州思南,盐商周镐璜历时3年,花去3万银元,拖坏3条木船,穿烂3双钉鞋修建了这间盐号,至今已传六代人。

漫步在古宅中,欣赏那些标志仁义的公平石秤砣,象征四福捧寿、积善人家的石刻,雕有梅兰竹菊、龙凤麒麟的木窗,霎时间仿佛时光倒流,作为思南72家盐号如今惟一的遗存,周家盐号”如同一位历经风霜的老者,无声地见证着中国盐运的悠悠历史。这一切让你会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泡上一杯清茶,去感受那份百年的悠闲和惬意。

追忆旷继勋烈士

旷继勋是铜仁的骄傲,建立洪湖苏区,旷继勋功不可没。位于安化街上的旷继勋烈士故居,常常让人慕名前往。

旷继勋烈士故居在烈士诞生100周年———1997年修复开放。

烈士故居巷口,有一朱漆门楼,上悬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所题“旷继勋烈士故居”匾额,金光闪闪,耀眼生辉。通过甬道进入三合院,是一套砖木混凝土仿古建筑,由故居、陈列室、接待室三大主体组成,古色古香,洁净肃穆。

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平方米。

旷家并不富裕,其故居乃普通木房,一正两厢,呈马蹄形。正房坐西朝东,四榀三间,上盖小青瓦,外砌封火墙。两厢也是四榀三间,硬山结构,前面带廊。在修复后的烈士故居正房内,复原展出旷继勋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情景。

在厢房里还展示了烈士生平事迹。

访花烛传承人

在安化街上,还能见识到思南的古老民间工艺———花烛。安化街上的刘氏花烛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手工技艺代代相传。花烛先用模具把石蜡或棬油铸成花朵,最后将花朵粘贴到烛身上。花有桃、菊、玫瑰和月季等,常用的是牡丹花,雍容华美,流光溢彩。

花烛辉映着思南的历史,烛光照映着每个思南人的漫长人生。婴儿满月,迎接他的是满月烛;金榜题名时,满屋高照报喜烛;男婚女嫁的花烛最为隆重,叫龙凤烛。龙凤烛是个喜气洋洋的系列组合。

分门别类:到女方家接亲时点接亲烛,堂屋拜天地时是龙凤烛,洞房内的花烛也颇有情调,叫圆房烛,洞房花烛夜”,真乃“货真价实”。光阴似箭,白驹过隙,花甲或古稀之年,满堂儿孙为长辈祝寿,用的便是寿烛了。花烛不是无情物,逝者驾鹤西去,浸润着生者哀思的白花烛一直会陪伴死者七七四十九天,直到“满七”。花烛,竟然成为人生历程的见证,包容了人世的日升月落、悲欢爱恨,思南人把花烛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责任编辑:符迪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