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中下游流域广为流传两句民谣:“塘头斗笠印江伞,思南姑娘大脚板。”将思南的塘头斗笠与印江的油纸伞并列,可见其知名度与美誉度之高。
斗笠又叫斗篷,编织材料为本地慈竹。编织过程有一套繁复的程序,是工艺很细的活计,须得艺人心灵手巧。
先是 “开刀”,焚香化纸敬奉竹神、祷告上苍。然后才从竹林中砍下竹子,依次剔枝、破竹,分解成篾条,竹子有节,容易脆断,需用巧力因势利导,庖丁解牛,功夫在无形之中。再将篾条分割成青篾与黄篾两部分,然后进一步把篾条划成细细的“篾丝”。最小的篾丝几乎接近头发大小,百丈之刚化作绕指之柔,工艺之精达到极限,让人叹为观止。
篾丝划好后才开始编织。将竹片搭成框架放置于斗笠模型之上,竹篾以锥形顶端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开去。自上而下,细细的竹丝经纬交织,一圈又一圈地向外扩展。
为了确保经久耐用,色泽光鲜,斗笠上还要喷涂一层桐油,在太阳下晾干,此后长久如新。
在思南众多少良田美池,竹林农舍之间,头戴斗笠的女子们风姿绰约地穿行其间,那别致的造型,迷倒多少外乡来客。
斗笠不仅是遮雨避阳的实用工具,更是一种富有丰富内涵的民间工艺,它已经与思南人的生存环境和精神世界水乳交融,升华为一种民俗文化。
责任编辑:匡奇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