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精雕细琢,原本不起眼的矿石被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朱砂标本、吊坠、手镯、项链、印章等工艺品,这门手艺,让当地200多名民工就业致富
朱砂资源枯竭,矿企破产,因朱砂矿产而兴盛的城市往哪里去?答案是:把金山银山变回绿水青山,以文以旅、以旅致富,走一条绿色转型之路。
四通八达的昔日矿井,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旅游地
万山的转型,是绿色的转身,更是华丽的转身。当年的废弃矿井,如今成了旅游热点。七彩斑斓的“时空隧道”,正如同万山人越来越绚丽美好的生活
再回首,往事满目疮痍
万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是铜仁市的主城区之一,因盛产朱砂而被誉为“丹砂王国”。
过去的采矿车在转型后,也成为旅游参观的项目
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朱砂储量大幅减少,矿区生产日益萎缩。2001年10月16日,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日子,曾经辉煌的贵州汞矿,被宣布政策性关闭。
在矿企破产关闭后,8000矿工家庭因此饱受离异、失业的困扰,生活远不如当地农民。资源挖空了,贫穷却留了下来,当时的职工家属人均月收入不足百元,失去经济支柱的他们只能同时居住在阴暗潮湿的棚户区。多数老矿工选择去投亲靠友,而年轻矿工不得不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今年44岁的王安华是当年南下打工大军中的一名,回忆起那段日子,王安华说:“矿山关闭后,拿着一次性买断工龄得到的2万块钱的补偿费,心里除了悲伤、失望,就是茫然。一出来工作就进了矿厂,一直和朱砂打交道,企业说没就没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全压在自己肩上,那种失去方向的感觉,很难用言语形容。”
景区开放后,万山朱砂重放异彩,朱砂工艺品加工直接和间接地带动1000余人脱贫
万山朱砂工艺品成为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景区目前有20个员工从事朱砂工艺品销售,其中有17个是本地家庭贫困的居民,他们每月能拿3000元左右的工资,极大改善了家庭经济情况
变废为宝,矿山变景区
资源枯竭,枯竭的是矿产,不是文化。2015年7月,万山对汞矿遗址实施整体连片开发,提出建设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
从万山汞矿消失,到朱砂古镇归来,已经过去14年之久。
如今,漫步朱砂古镇,曾经纵横交错的地下矿道变成了今天让人叹为观止的总长970公里的“时空隧道”,曾经惊险非常的“采砂岩壁”变成了今天同样刺激的玻璃栈道,曾经破旧空置的矿工宿舍变成了今天让人流连忘返的影视基地……两千多年的朱砂冶炼历史文化早已沉淀在万山厚重的山脉里,鬼斧神工的自然山水资源更为万山增添亮色。
万山把废弃矿山变回了绿水青山。景区建起来了,阔别矿洞14年的王安华又回来了,只不过这次不再当矿工,而是景区保安。
在玻璃栈道景点,记者见到负责景区安保工作的王安华。当年的矿洞作业使他的脊背不自然弯曲,他正奋力抬起一只手,搭到石壁上,双目紧盯着触摸过的每一块矿石,细致地检查矿石有无松动迹象。在确认没有存在安全隐患后,他脸上才露出轻松的神色来。
王安华以前就是矿山洞穴安检员,而现在,他又吃回了“老本”,每天的工作就是围绕景区检查矿山是否存在诸如石块松动等问题。除此之外,作为老矿工的他,还身兼“导游”,主动为游客识别矿洞里的朱砂等相关知识。他说,他很珍惜这份安逸的工作
“从两年前,我和妻子就在景区上班了,两个人每月可以拿7000元的工资。现在的日子好过太多了,不仅能供孩子上大学,还能留在家乡上班。看到家乡现在的改变,心里真的觉得很欣慰。”王安华说,景区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是以前矿山下岗的老职工,或是汞矿子弟。
一个景区,让下岗职工获得再就业的机会,许多家庭的命运为此改变。
43岁的吴长平一家,在矿企破产后生活拮据,几乎难以维持生计,如今他又回到矿山工作,而妻子也在景区做检票工作,谈起现在的生活,他感到很幸福:“一家人过日子,就应该是这样的状态,平平淡淡才是真。”
绿色转身,旅游铺就致富路
作为国家4A级景区,朱砂古镇逐渐热闹起来。
一走进景区大门,路两旁的红色小木屋一个个整齐排开,一眼看去十分漂亮。朱砂古镇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胡红告诉记者,朱砂古镇拿出20%的门面、展示厅等,免费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餐饮、旅游商品销售等服务,同时划定专门经营区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识,为200多个有志贫困户提供自主创业平台,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做起“小老板”,迅速创业、马上增收。
万山走上绿色转型之路,到处焕发出勃勃生机。图为今年国庆期间游客排队等候进入景区的场景
除了在景区里做生意,景区导游、售票、检票、食堂、酒店、展厅等均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43岁的的赵春香家住景区附近,从前在家照看小孩、照顾老人,一家老小的开销全靠老公外出打工,她通过景区针对贫困户的定向招聘,竞聘上岗到景区食堂上班,她说:“忙的时候一天要接待1000多位游客,虽然累,但是也很开心,现在每个月能拿2000元左右的工资,逢年过节还有奖金呢。”
环境变好了,山绿了,居民们的腰包变鼓了。曾经破旧的矿工宿舍被翻修一新,成为朱砂古镇的影视基地
朱砂古镇景区仅开园一年多,游客就突破200万人次,实现了从人迹罕至的老旧矿区向商贾不暇、车流不息的魅力古镇转变。目前,景区已实现了游客年访问量近200万人次、总收入6亿元,使2000多人稳定就业,带动周边乡镇750名精准贫困户脱贫。
2016年,万山共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速全市第一。
朱砂古镇是“废矿利用”的杰作,具有良好的旅游发展前景
绿色,是贵州的颜色,也是贵州发展的底线。万山的绿色转型之路,不仅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样板,更为全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胜利提供了一个突破性的思考。(图/冯四方 文/王文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