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4注册登录网_侗族鼓楼文化简介及其他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也是侗族文化的标志。侗族的传统文化大多与鼓楼有关,其建筑工艺也有相当高的价值,所以有时候侗族文化又被称为鼓楼文化。

侗族鼓楼系由原始社会时期氏族部落的公房(dangekah或dan.gcwabx)发展演变而来的。就目前情况看,鼓楼主要分布于侗族的南部方言区,如黎平、从江、榕江等地。但从文献里可知,北部方言区(即天柱、剑河、三穗等地)也曾有过鼓楼。天柱县邦寨的龙氏族谱《四体堂谱》中有这样的记载:“邦村在天柱南三十里,宋之前为蛮酋所居。寨中建高楼,楼上置大鼓,以集临近,置大梆,以召村众,故名日鼓村,亦日梆村。今书邦以省耳。洪武时始归王化。”

侗族鼓楼

鼓楼一般建在寨子中心或寨门附近。有的一寨一座,有的每个房族各建一座,因而一个寨子有好几座,比如贵州黎平的肇兴就有五座之多。鼓楼因为楼的上层悬有一个大皮鼓而得名。

从外在的形态上来看,鼓楼处于侗族村落的中心。在很多侗族村寨,木楼住宅环绕着鼓楼,或形成统一面向鼓楼的格局。有的村寨因一时无力建造新鼓楼,也得先建一座木房,悬上长木鼓以作替代。另外若有村寨因遭受火灾等原因,鼓楼被毁坏,一般也要在鼓楼地基上搭起一个简易的鼓楼,然后才能各自修建私人住宅,从这里也可看出鼓楼在侗族村落中的重要地位。在过去,集会议事、断案、制定乡规民约、对唱大歌等大小活动均在这里举行。它是侗寨的政治文化中心。侗族还有集体交往(村寨之间)的习俗,也是依赖鼓楼而得以实现。古时,若遇到兵匪来扰,鼓楼即擂响报警鼓点,寨里的男丁们便拿起武器立即到鼓楼待命抗敌。鼓楼也是寨民们休息娱乐和社交的场所。平时,人们劳动之余,都喜欢聚到这里,叙家常、讲故事、弹琵琶、唱古歌。逢年过节,当有外寨客人来访时,全寨老少就聚集到鼓楼和鼓楼前的平地上,接送客人,对唱大歌,比赛芦笙,跳踩堂舞和玩龙舞狮等。

鼓楼体现了侗族工匠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整个建筑为木结构,采用穿榫衔接。底部是实际使用部分,一般呈方形,少数呈六面形。鼓楼上部为装饰性楼层,飞阁重檐,层层而上,气势雄伟,巍峨壮观。远远看去,如伞如松,为寨子平添了一道迷人的风景。重檐层数均取单数,有三、五、七、九乃至十五层不等。建于清代的从江高千鼓楼高十五层,是侗族地区最高的鼓楼。重檐有四面倒水、六面倒水和八面倒水三种形式。每层都有飞檐,如展翅欲飞的大鸟。屋顶有庑殿式和攒尖顶两种:庑殿式基本上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组成;攒尖顶犹如伞形,有四角、八角等多种形式。顶盖与楼身的连接处,饰有花格棂窗或鳞形斗拱。顶端覆以葫芦形宝顶,直刺苍穹。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