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测速登陆_土家族过赶年节的传说

印江县土家族人民过赶年,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从元朝末年起,日本九州一带的封建诸侯纠集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其为“倭寇”。沿海人民对这帮倭寇恨入骨髓,纷纷组织武装保卫家乡。明朝初年以来,朝廷重视防御,委派将领,调集军队,经历了近两百年之久才剿灭了倭寇。

在朝廷招募抗倭新兵中,印江土司官借着执行朝廷“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兵役制度,到处抓兵派款,鱼肉乡民,甚至独丁也抽。即使临过大年,要在当年的腊月底出征,也得准时出发,不准迟延。因此,印江土家族人民惟恐一家人不能团圆过年,便纷纷提前过年,并且称此为“过赶年”。

当时土家族人民过赶年的心情是极度紧张的。在过赶年的晚上,因不敢点灯,吃的肉切成砣砣,蔬菜扭成节节煮成一锅。熟后盛于大钵内放于半开半掩的大门后面用蓑衣或草席等物将吃食遮掩起来,从香火(神龛)上取下封好的纸钱焚烧祭祖,再将各种吃食盛一点集于碗内,用钱纸盖住碗口,端到屋外化了香纸,将碗中吃食撒于地上称为“泼粮浆”;或用稻谷、包谷、麦子、黄豆等粮食浸水发出的芽子撒在屋外称为“发马料”,其意都是出征打胜仗,要借助阴间兵马的力量,因此要给阴间兵马送粮油和马料,再则祈求阴间祖先保佑一路平安,得胜归来。

祭毕,关好门,全家在门旮旯围着一大钵吃食。食毕,被征的土家族青年背上蓑衣,戴好斗笠,插上刀叉,挂上弓弩,然后轻声哼上一曲悲壮的哨兵歌,与家人话别出征。

未被征的青年过了赶年也就心安理得地等待征调令。此时禁放鞭炮和发出任何声响。天还未亮,赶年就匆忙地过完了。

为了纪念祖先,印江土家族人民至今还保持过赶年这一独特的民族传统习俗。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