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4注册登录网_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比较独特。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兄弟民族,其族源,多数学者认为源于契丹。据考证,达斡尔族发祥于今吉林省的洮儿河一带,此地辽时受辖于泰州。

达斡尔族居住在黑龙江省的人口数是4万多人。达斡尔人从事渔猎、农耕,同时也从事畜牧业生产。

在黑龙江北岸时期,达斡尔人就利用河谷盆地的天然良好牧场,牧养成群的牲畜,他们牧放的牲畜有马、牛、驴、猪、羊、鸡、家兔等,南迁到嫩江流域以后,更重视牧业生产,家家户户少则十几头,多则上百头。畜牧业是达斡尔人的重要经济来源,打猎、运输、传递信息都要用马,在农耕中拉犁,拉石磙子,都需要马,所以他们把马称为“地上龙”。达斡尔人很会驯马,打猎时,好的猎马能在40度斜坡奔走如飞。达斡尔人已懂得用马粪来肥田。他们非常重视老马识途的本领。

据说,清代时,朝廷派500名达斡尔兵丁,带着家眷由黑龙江省到新疆塔城去守边,当快到新疆时,有几匹马死活不肯往前走,达斡尔人是非常爱护马的,觉得奇怪,便把这几匹马放了,没想到,这几匹马是思念故土,它们竟神奇地回到故乡。

达斡尔人养牛,用牛耕田,吃乳制品,出售余牛,用牛粪肥田。在祭祀中用牛做祭品,在婚嫁中,用牛做聘物。有无牲畜,被认为是能否种地的标尺;牧畜多少,是衡量穷富的标尺,在达斡尔人中,这已约定成俗。

在牲畜管理方面,达斡尔人更是精细,所实行的是远耕近牧,以村屯为单位,集体雇用放牧人,春夏秋三季由放牧人统一管理,每日早出晚归,秋后均摊佣金,给粮或给牲畜。到冬天,各家圈养牲畜,不散放,喂以精饲料、谷草、麦秸,使牲畜免受风雪灾害,平安越冬,使畜牧业得到发展。

达斡尔族有养鹰的习俗,每年冬季捕鹰。其方法是在鹰出没的地方,立带叉的高竿,在竿头张网,鹰在雪地觅食疲乏,立竿头休息,脚被网裹住,落入网中,这时守候一旁的人便用棉被包住鹰,抱回家后,把鹰放置在滚木上,或悠或转,令其昼夜不得休息,这便是所谓“熬鹰”。待鹰傲气耗尽,疲惫不堪时再喂鹰。给鹰脚部系环,尾部系铃,把鹰驾在裹着兽皮的胳膊上,走亲串友,让鹰多熟悉人,使其不怕人,增加和人的感情。这时用鸡或兔来训练鹰的抓捕能力训练成后便可以驾鹰出猎了。

经过能手的训练,出色猎鹰的羽毛会变成深绿色,而不是黑色、黄褐色、紫色或白色,双肩变得比原来整齐而且宽,颈部比原来略细,嘴更尖锐而成钩状,精气高傲,捕力大,飞速快,每次出猎都能为主人捕到很多山鸡和野兔。

但猎鹰也有飞失的时候,尽管主人大声地叫,然而猎鹰还是不见了,这时主人会边找心爱的猎鹰边伤心地唱起《寻鹰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