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122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最健康的解决方式还是要从饮食下手,不要因为宝妈要哺乳就大鱼大肉补起来。一定要吃得清淡!一定要吃得清淡!一定要吃得清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其次,可以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冬瓜粥、绿豆粥一类都是很好的选择。 初伏月子餐建议食材:豇豆、茄子、芦笋、生菜、莴笋、苦瓜、丝瓜、黄瓜、冬瓜、番茄、藕、毛豆、绿豆芽、瘦肉、黄鳝、西瓜、甜瓜、桃等。 月子期禁忌食材:忌煎炸、油腻的食物,每顿也不宜吃太饱。 丝瓜蛋汤 食材:丝瓜2根鸡蛋2个 食材养生功效:丝瓜中的B族维生素防止皮肤老化的,维生素C能增白保护皮肤、消除斑块,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丝瓜汁有“美人水”之称。之前文章也有提到丝瓜是有催乳奇效的素食食材。 做法:1、丝瓜去皮切条,鸡蛋打散。 2、锅内加油,放入葱爆香。 3、下丝瓜炒一会,再放适量的水煮开。 4、丝瓜熟后,倒入鸡蛋,调味即可。 清炒绿豆芽 食材:绿豆芽500克姜蒜适量 食材养生功效:绿豆在发芽过程中,维生素C会增加很多,部分蛋白质也会分解为各种人所需的氨基酸,所以绿豆芽的营养价值比绿豆更大。中医认为,绿豆芽性凉味甘,不仅能清暑热、通经脉、解诸毒,还能利尿、消肿、利湿热等。 做法:1、豆芽洗净沥干。 2、油锅烧热,姜蒜入锅,爆炒出香味。 3、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适量盐即可。 冬瓜薏米鸡脚汤 原料:鸡爪100克冬瓜200克薏米30克 食材养生功效:冬瓜含有丰富的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冬瓜味甘、性寒,有消热、利水、消肿的功效。对于产妇来说,适当吃些冬瓜,不仅消暑,还有助产后消肿、减肥。 制法:1、冬瓜去皮去籽,切成小块;薏米淘洗干净;鸡爪洗净,剁去爪尖。 2、将鸡爪凉水下锅焯水,捞起待用。 3、锅内加入适量的水,把鸡爪、薏米和数片姜片放入,大火烧开转小火煮35分钟。 4、再放入冬瓜,煮15分钟左右,调入少许盐即可。 番茄土豆排骨汤 食材:番茄2个、土豆一个、排骨300克 食材养生功效:番茄是夏季当季的蔬菜,产妇适当食用番茄,能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热消暑、补肾利尿等。美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多吃番茄能保护心脏,这时候吃番茄正符合夏养心的养生原则。所以,这款酸甜开胃的汤,特别适合月子期的妈妈喝。 做法:1、将排骨洗净,切成小块,凉水下锅焯水,捞起。 2、番茄切成小块,土豆去皮,也切成小块。 3、锅内放入适量水,将土豆会和排骨一同放入,大火烧开,转小火煮20分钟。 4、再放入番茄,再煮15分钟左右,然后调味即可。 蜜汁糯米藕 原料:藕1节糯米100克红糖、冰糖适量 食材养生功效: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产妇夏天食用。 制法:1、糯米洗净,浸泡两小时。藕洗净,刮去外皮。 2、切开在藕的一端,留下切下的盖子。 3、将泡好的糯米填进藕孔里,一边用筷子压实。 4、将切下的盖子盖上,用牙签固定好。 5、将填好的藕放入锅中,加水没过藕,加入红糖和冰糖。盖上盖子,大火烧开,转小火煮30分钟。 6、捞出藕,切成片。 7、开大火把汁煮浓稠后,浇在藕片上即可。 姜爆鳝片 食材:黄鳝片200克洋葱半个姜、蒜、葱白适量 食材养生功效:黄鳝最滋补,而夏季正好是各类支气管问题的高发期,黄鳝性温味甘,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 制法:1、锅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开大火,油温至八成热。 2、放入姜、蒜、葱白炒香,然后倒入饍片爆炒。 3、锅内啪啪响声后,倒入洋葱快速翻炒。 4、待洋葱八分熟后,放入盐、胡椒粉、葱花、香油炒匀即可。 暑热天,饮食的最大忌就是吃得太多,吃多了伤了脾胃,就会生病。不少坐月子的新妈妈脾胃虚弱,饮食上注意多喝汤水之外,也要尽量少食多餐。

1、新妈妈适当饮用红糖水,补铁、利尿。 红糖的铁含量很高,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能够促进恶露排出,防治尿失禁。不过,饮用过多会导致新妈妈出汗更多,体内盐分流失。因此不宜饮用时间过长,最多不要超过10天。 2、从流食慢慢过度到正常的饮食。 新妈妈产后的消化功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因此,产后几天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从粥、面条过渡到稀饭,然后再吃米饭和面食。 3、少食多餐,不可贪吃。 因为月子里面新妈妈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因此,每顿饭不宜吃太多,可以饿了再吃。 4、最好以天然食物为主,不要过多服用营养品。 新妈妈在月子里应该以天然绿色的食物为主,尽量少食用或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各种补品。还可以选择食用一些专为孕产妇设计的妈妈奶粉、多种维生素或钙片,因为月子里的妈妈,尤其是进行母乳喂养的妈妈需要补充更多的钙、铁、维生素和矿物质。 5、要多喝白开水,避免冷饮。 饮料和酒精类饮品不适合月子里的新妈妈饮用,而温热的白开水,可以为新妈妈补充大量出汗时体内丢失的水分。千万不要因为天气炎热或怕出汗而喝冰水或是大量食用冷饮。坐月子吃寒冷食物,凉爽一时遭罪一生啊! 6、避免辛辣和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 产后容易出现便秘的问题,饮食要丰富、多食用富含植物纤维的新鲜水果蔬菜。 7、新妈妈的饮食不能过于清淡。 新妈妈在产后出汗、分泌乳汁需要大量的饮水,这些都会导致体内盐分的流失,因此饭菜里面可以少盐,但绝对不能一点都不放,更不能多放盐。因为饮食过咸对于正常人都有很大的伤害,更何况是产后身体虚弱的新妈妈了。 8、不要为了恢复身材,而控制饮食的摄取量。 对于月子里的妈妈,尤其是进行哺乳的妈妈,应该保证足够热量的摄入,哺乳的妈妈每天应比正常的女性多摄入700卡的热量,所以这个时期绝不能采取节食的手段瘦身,过度节食害处实在是太大了! 9、保证补钙补铁的食物摄取量。 新妈妈因为在孕期和产程中会丢失大量的钙和铁,应该保证每天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钙和铁,每天钙的摄取量应不少于1.1克,铁为20毫克。富含钙质的食物有骨头汤、海带、牛奶、芝麻等。富含铁的食物有黑木耳、动物的内脏等。 10、产后两个星期内避免大鱼大肉。 在肠胃功能恢复之前,可以将鱼、肉熬成汤食用,两周之后再食用肉类。吃得太油腻不好,比较油腻的汤也要谨慎食用。 11、瓜果如果担心凉可以榨成果汁饮用。 不食用生冷的食物。新鲜的蔬菜可以烫一烫或炒熟,水果可以榨成果汁后,将装有果汁的杯子放入热水里5-10分钟后再饮用。或者是将水果煮成水果茶饮用。

每年的三伏天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所谓的三伏天炙,就是此时的一种运用天炙治病的疗法,此法结合了传统中医时间医学和中药外治等知识,是近年来颇流行的一种夏季理疗方式,颇受人们的青睐。 三伏天艾灸,一般情况下,每天可灸一次,每次灸30分钟即可,大约一周左右为一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做艾灸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烧烫伤,皮肤距离身体有保持一定的位置,不能太近,以免烫伤,一般以局部感觉微微灼热为度。 三伏灸注意事项 1、孕妇禁用。 2、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3、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等患者不宜用。 4、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有皮肤过敏者慎用。 5、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6、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7、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8、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9、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10、其他谨遵医嘱。

坚持吃姜 在三伏天吃姜可以有助于消化,能够缓解腹胀的发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生姜中含有的姜辣素可以预防多种疾病,改善我们的血液循环速度。姜里面含有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参与血液循环,降低身体中的油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吃生姜可以有效的祛除身体中的湿气和寒气。 坚持喝水 炎热的夏天我们都会出汗,太多的汗液会导致我们身体内水分的流失,就会出现了口干舌燥的情况。当口干时间较长,会造成口腔溃疡的发生。三伏天我们要坚持多喝水,补充身体中的水分,可以喝凉白开,也可以选择温水,促进身体中的代谢。保证毒素的排出,减少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 坚持午睡 三伏天是天气炎热的日子,白天时间比较长,晚上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我们在白天比较容易犯困。建议大家在中午可以休息15分钟,能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让我们的精力得到恢复,建议不要睡得太久。睡得太久的话,可能会造成了夜晚的失眠和头晕情况的发生。在三伏天工作时间长了,就会让我们身体感觉到疲劳。适当的午睡,可以让我们的神经系统得到修复。坚持每天睡半个小时,就可以减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能够降低血压。 坚持保暖 到了三伏天,很多人可能穿的比较暴露,尤其是在空调房里穿的比较少的话,就会导致湿寒之气进入了我们的身体,也导致疾病的发生。湿邪进入身体之后,就会让我们的身体感觉到寒冷,很容易生病。 坚持泡脚 泡脚会让我们的浑身感觉到舒服,尤其是在夏天我们泡脚的话更利于养生,但是不要泡太久。

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 2019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 2019年三伏天艾灸时间表 三伏灸可以调理的问题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鼻炎、咽炎、哮喘、肺炎、支气管炎、气管炎; 2.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拉肚子、放屁多、打嗝、呕吐、口臭、腹痛、各种胃炎(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肠炎、结肠炎、便秘等; 3.颈肩腰腿痛:头痛、偏头痛、颈椎病、落枕、腰疼(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炎、腕关节综合征、脚后跟痛、风湿性关节炎等。 4.妇科疾病:乳腺增生、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崩漏、白带多、不孕、月子病、乳汁不足等症。 5.亚健康调理:疲劳综合征、手脚凉、怕冷、免疫力低下等其他病症。 6.儿科疾病:吐乳、腹泻、消化不良、易患感冒、小儿夜啼。(小儿艾灸,中病即止,不要贪多。)

三伏贴 三伏天贴三伏贴有“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作用,三伏贴采用传统中药精制而成,三伏天的时候贴一个三伏贴可以帮助身体积蓄阳气,避免冬天寒冷的时候身体阳气不足而被寒气所伤,因此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建议:贴敷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做艾灸 艾叶是温热型药材,三伏天的时候做一个艾灸可以将身体里面淤积的湿寒之气给排出体外,同时清除人在夏季身体苦夏不耐的暑热,故此有消暑祛湿的养生作用。 建议 1,艾灸能益阳,也能伤阴,所以对阴虚阳亢及邪热内炽的病人,一般不宜用灸或慎用,如咯血吐血、肝阳头痛、中风闭证、高热神昏、抽风,或极度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之人,均应慎用灸法; 2,部位禁忌: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重要脏器部位不宜直接灸,妊娠期小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做汗蒸 人吃五谷杂粮,身体里面难免会沉淀一些毒素,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身体疾病,三伏天的时候身体毛孔是打开的,这个时候去汗蒸可以加速身体的代谢速度,将毛孔深处的脏东西都排出来。 建议:汗蒸过后,如果身体感觉乏力的话,可以喝点淡盐水和含钾较多的柑桔水,以补充因汗蒸后体内蒸发的钾与盐,同时也可以补充一点钙质。 喝姜枣茶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此时人体腠理都是开放的,很容易引起阳虚,此时喝一杯姜枣茶是可以养护身体,同时将身体内部多余的寒气排出,养生又保健。 建议:若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鲜姜滋润而不伤阴,每天切四五薄片鲜生姜,早上起来饮一杯温开水,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泡脚 热水可以温暖身体、促进身体血液循环,而泡脚可以促进脚部血液的循环,而且,在我们的脚部遍布穴位,三伏天的时候泡个脚可以刺激到这些穴位,经常泡脚还可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功效:温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部众多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睡前用40℃温水泡脚,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刮痧 人体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的活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刮痧能够及时地将体内代谢的“垃圾”刮试到体表,沉积到皮下的毛孔,使体内的血流畅通,恢复自然的代射活力。 刮痧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在疾病的治疗上,刮痧有着活血化瘀、调整内脏阴阳平衡、疏通人体筋络、排除体内毒素、行气活血等功效。 注意:刮痧后最好能喝一大杯温开水以帮助排毒,对刮痧部位要进行适当的保护,不要受凉。 吃姜 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鲜姜滋润而不伤阴,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若然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 建议: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祛湿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 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祛湿保健方法,而三伏天正是最适宜喝姜茶的时节。 吃羊肉 大暑天气虽热,但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营养学家也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建议:不过,“吃伏羊”并非人人适合。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身体容易发“痈疽疔疖”的人,并不适合包括“三伏补”在内的“冬病夏治”,别随意尝试。 拔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 建议:夏季留罐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一些血液疾病患者,例如白血病、血友病患者,不宜拔罐;皮肤过敏,全身枯瘦或皮肤失去弹力者不宜拔罐;某些肿瘤患者也不宜使用,或会促进肿瘤扩散;体质太虚弱的病人和儿童、孕妇等,都不宜拔火罐。对普通人而言,不可在皮肤破损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否则会造成感染等后果。 多吃发汗利水的食物 如红豆绿豆、薏米、冬瓜、西瓜、生姜、绿茶花茶等,从皮肤及小便处排出湿气,促进体内代谢运转。 建议:可以喝生姜红糖水、红豆绿豆薏米汤、香菜丝瓜汤、翠衣玉米须汤、绿茶花茶等来达到食疗祛湿的目的。 运动 防湿、祛湿的最佳运动方式是“微动四极”,也就是轻微的活动四肢,使身体的阳气慢慢的恢复,湿气逐渐散去。 建议:不可大运动出大汗,这样气随汗泄,气受伤了,水湿的的代谢受到影响,水湿虽然随着汗液散出一部分,但内湿又出来了,最终湿气还是没有去掉。 喝热水 三伏天是人们阳气最旺盛的阶段,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正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喝热水的目的则主要会是为了发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发汗解表功能,起到透里疏通、清热的作用。 建议:这只是一种养生方法,虽然可行但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并不是短短一个三伏就可以排除体内的湿寒的。

饮食 红豆性平味甘酸,无毒。有滋补强壮,健脾养胃,利水除湿,和气排脓,通乳汁的功能。红豆富含维他命B1、B2、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有滋补强壮、健脾养胃的作用。能清心火,也能补心血,同时又富含铁质,能行气补血,非常适合暖身驱寒气。 桂圆中含有丰富的铁质,100克桂圆肉中含有3.9克的铁质,在水果当中桂圆肉是一种含铁比较丰富的食物,可以用于贫血的治疗,桂圆属于温补的食物,对于女性的宫寒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黑枣性温味甘,富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B、维生素E、磷、钙、铁等微量元素,还有各种营养元素,有补肾与养胃的功效。还能延缓衰老、增强机体活力、美容养颜。对于女性的宫寒症状也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人群,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三伏灸 所谓灸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就是用艾绒等药物在人的体表穴位上灼烫、熏熨以治病的方法。灸法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热水泡脚 每晚都用热水泡脚,泡出一身大汗能驱寒。用热水泡脚确实是个养生好方式,但并没有季节上的针对性,全年都适用。须注意,泡脚时间不能太长,夏季泡脚最好用40℃左右的温热水,大概10-15分钟,后背有热烘烘的感觉即可。

误区一:无论什么病,都指望通过三伏灸得到根治。NO! 三伏灸贴合中医一贯强调的“冬病夏治”,就是在最热的三伏天里,通过艾灸特定穴位以热治寒、驱散寒气、提升阳气、调整阴阳,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说白了,虽然在三伏天什么情况都可以艾灸,但最适合、最有效的还是冬病。 顾名思义,冬病就是那种在冬天容易复发和加重的病,主要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这些疾病在三伏期间灸治效果更佳,尤其慢性病症更有可能通过三伏灸得到根治。 为什么呢?打个比方,冬天治疗寒症,好比在冰天雪地里晾晒衣服,衣服很难干得彻底,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只要把衣服往外面一挂,在大太阳下稍微烤一会儿,就干透了。冬病夏治也是这个道理。把虚寒之病放到天气最炎热、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灸治,利用高温让人体毛孔张开,最大限度地吸收药性,就能将潜伏在身体最深处的寒邪连根拔出,从而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 冬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寒性肺病、支气管肺炎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脾胃虚弱等。 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 5、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息肉、产后头痛、产后风等。 6、儿科疾病遗尿、厌食等。 7、亚健康方面肢寒畏冷、免疫力低下、身体虚弱、反复感冒、疲劳无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 误区二:用三伏灸取代日常治疗。NO! 三伏灸主要适用于疾病缓和期或稳定期的患者。如果你正处于急性发作期,那么请求助其他医疗手段,三伏灸不能取代你的日常治疗。 所以,在选择三伏灸前,请首先弄清楚自己到底是处于急性发病期还是非急性发病期,要把病情如实告知医生。 误区三:冲凉、吃冷饮、熬夜……灸后不注意养护。NO! 这几年三伏灸大火,很多人都开始跟风,尤其一些刚接触艾灸的灸友,热情度很高。但是,他们常常认为灸完就完事了,然后该干嘛干嘛,冲凉、游泳、吃冷饮、吃夜宵、熬夜……就坐等着身体赶紧好起来。这样做三伏灸,有效才怪!三伏灸后,哪些事情不能做? 1、不能马上吹风扇、吹空调。一般艾灸2-3小时后使用空调,温度需要控制在27-28℃,且不能对着吹。开空调做艾灸也是如此,并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在空调间呆太久,因为毛孔遇冷会收缩,影响艾灸的药性进入皮肤,此外,房间必须保持恒温状态,不能忽冷忽热。 2、不能马上碰水,包括热水。因为热水也是水湿,湿气沿穴位进入体内,人就会中湿邪,影响疗效。一般灸后3小时内不冲澡,3小时后可以用高于体温的水冲浴。 3、不能吃冷饮和生冷寒凉的水果蔬菜,也不能吃海鲜、辛辣食物、易化脓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不光艾灸后如此,建议整个三伏灸期间都要管住嘴。 4、灸后要及时擦干艾灸出的汗(注意用干毛巾擦),并换上干爽的衣服。 5、灸后严禁输液。因为艾灸时人体的毛孔经络穴位都是开放的,灸后输液,会导致药物的阴寒之气侵入身体脏腑。如果实在要输液,建议先输液后艾灸。 6、灸后不要刮痧拔罐。因为刮痧拔罐很多时候是泄的,你刚用艾灸补完,刮痧拔罐又泄掉了。可以在艾灸前刮痧拔罐,疏通经络后再艾灸,效果会更好。 7、灸得太晚。如果是普通的保健灸、调理灸,晚上九点后尽量不做,因为晚上属于阴中之阴,而艾是纯阳之性,太晚了做灸,容易造成阳扰阴,可能导致睡眠不好。但是,如果有急症,比如腹泻等,可以艾灸,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8、灸后2小时禁房事,最好当天不要有性生活。 所以呀,三伏灸期间的养护极为重要,唯有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误区四:一定要灸出水泡才觉得有效。NO! 很多灸友总希望看到水泡,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的排毒。为了看到水泡,总是追求高温,并且艾灸很长时间,到最后硬生生把皮肤给烫出水泡,其实这是不对的。 我们说过,艾灸不是铁板烧,不是越热越好。一上来就追求高温,皮肤会对热量形成耐受反应,效果反而会不明显。如果温度太高,皮肤毛孔会自动关闭,只是表面热,深处不热,药效难以渗透,病邪就会往里脏腑上走,这样一来,表面的病邪被赶走了,但身体内部却受伤了! 有些人为了追求灸感,还喜欢艾灸很长时间。《灵枢•经水》载:“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遥。”就是说,若不把握好艾灸时间,不但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易造成“恶火”等不良反应。 灸之要,气至则有效。艾灸的重点在于得气——让艾灸的地方发生“感传”现象,传到其他地方去,这是“气至”,是最有效的。 当然,有人总是感觉不到“气至”,便会怀疑是不是没有效果?以前,我们讲过灸感有4种情况:显性灸感、隐性灸感、延迟性灸感、灸感迟钝。灸感的不同表露与个人的体质和敏感度有关,所以大家不能仅仅只凭灸感来判断艾灸有没有效果! 最后,强调一下,三伏天非常炎热,为防引起皮肤感染,不建议灸出水泡。如果水泡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 误区五:不辨证取穴,配穴太多,随意性太大。NO! 中医的精髓是辨证施治!同样,对于艾灸而言,我们强调辨证施灸,也就是说配穴要精准!如果把穴位比作中药,那么配穴就好比药方。在“误区一”我们就说过,寒症包括好几大类,每一大类又细分了好多种疾病,而针对不同的疾病,以及不同的体质和症状,必须辨证配穴。精准的配穴是艾灸取得良好疗效的基本前提!如果不懂配穴,请后台留言咨询老师。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就是,一些灸友为了尽快把疾病调理好,就给自己配很多穴位,认为配穴越多越好。事实是,艾灸配穴“贵精不贵多”,只有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效果才会更好,否则,力量分散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误区六:赶早不赶晚。NO! 在“误区三”里,我们讲了,艾灸不能太晚。于是乎,有些人就急吼吼地,恨不能一早就艾灸。这也是不对的。 夏季天亮得比较早,很多人跟完成任务似的,不到7点就开始艾灸。其实,艾灸最好选择在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比如中午,这是自然界和人体一天中阳气的顶峰。此时艾灸,可以将“天之阳”和“地之阳”合二为一,用于补充“人之阳”,可以达到最佳效果。一般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适合做三伏灸。

三花:金银花、菊花、百合花 作用:冲泡成茶,消暑佳品 三叶:荷叶、淡竹叶、薄荷叶 作用:适合冲泡、入汤 三豆:绿豆、赤小豆、黑豆 作用:中医称之为“夏季灭火器”,吃一碗三豆粥,能清热降火。 三果:西瓜、丝瓜、冬瓜 作用:清热消暑、凉血解毒、滋肝明目 蔬菜水果不能互相替代 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石,成人每日的食谱应包括人体需要的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水和膳食纤维七大营养素。其中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糖类和纤维素,增强人体抵抗力,畅通肠胃。“蔬菜不能代替水果,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蔬菜水果中各自含有不可替代的营养素,能补充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物质,每天应至少补充蔬菜400-500克,水果100-200克。五谷杂粮是主食,荤素适当搭配,夏季饮食以“清淡”为主,清淡的实质是少用油脂,绝不是不食肉类。 解暑化湿:夏枯草炖瘦肉汤 食材:夏枯草30克,猪瘦肉120克,法半夏5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步骤: 1、将夏枯草、法半夏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 2、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煮1~1.5小时,加精盐、味精,再煮一沸即成。 解暑抗癌:丝瓜拌金针菇 食材:丝瓜1条、金针菇1小把、食用油、食盐、水淀粉 做法步骤: 1、把丝瓜去皮切段,用少许食盐腌待用;烧开水,把金针菇过水立即捞出待用; 2、锅内放油,放丝瓜翻炒至稍软,放金针菇,加食盐; 3、用水调水淀粉和生油,倒入菜中,粘稠出锅即食。

地之阳:艾灸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艾灸称之为地之阳。 中医认为:寒则瘀、瘀则凝、凝则堵、堵则造成酸麻胀痛,严重些易积成炎症,再严重些就会导致肌瘤、囊肿、癌症! 三伏天,在阳气最旺的夏季,利用天之阳、地之阳、人之阳三重力量,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固本扶阳,此时治疗可以最大程度治愈疾病,特别是冬病。 保健穴位 足三里(补气血、健脾胃) 关元穴(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 神阙穴(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命门穴(升阳气补肾虚) 出于保健目的,以上穴位可根据自身需要任选1-2个进行三伏灸。 妇科病取穴 经期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宫寒不孕,伴有性冷淡、月经错后、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 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 作用: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慢性咳嗽 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 主穴:肺俞穴(根据个人症状配定喘、中府、肾俞等) 作用:温肺止咳,化痰平喘。 腹泻 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或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 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作用: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美容养颜 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松弛、色斑、皮肤萎黄等问题。 取穴:气海、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神阙、中脘。 作用:补足气血、加速血液循环、陪补阳气,以达到延缓衰老、青春永驻的目的。 空调病 长期呆在空调房,室内外温差大,易引发肩颈椎病。颈部正中属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 取穴:大椎穴 作用:温阳利湿。 骨关节病 夏季是治疗各种骨关节病的良好时机,效果显著,不要错过。 取穴:阿是穴、大椎穴、肾俞 作用:培养固本、温肾壮骨、活血化瘀 皮肤问题 夏季是皮肤病成为高发疾病。对于内有湿浊,外受风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可采用艾灸来治疗。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 作用:疏风止痒,温阳利湿。 暑湿症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 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三伏灸具体操作方法 每伏当天或前后共三天施灸最好。 温和灸:每穴15分钟左右。 隔姜灸:每穴3-5壮左右。 疾病轻者:伏前加强一次、入伏后每伏不少于两次艾灸,伏后加灸一次。 疾病重者:伏前加强两次、入伏后每阶段不少于三次灸,伏后灸两次,更可选择连续灸。 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以艾灸时间、疗程、取穴要自己灵活掌握,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最重要。 三伏灸注意事项 1、艾灸时风扇和空调尽量不开,尤其不要让冷风扇直接对着艾灸者吹。 2、艾灸后2小时内不要碰凉水、不要吃冷饮、不能洗澡。 3、初学者、出于保健目的,可以自行艾灸。较重的慢性疾病患者,若想彻底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最好就医诊治、辩证配穴,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三伏灸。 4、艾灸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5、慎灸人群:正在发烧的病人、肺结核、感染性病、行经期且月经量多的女性、孕妇、严重过敏体质、溃破性皮肤病、阴虚火旺、心脏病患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