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136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一、挑选合适的衣物 夏季最合适衣物的颜色是什么?很多人都会选择浅色的衣服,显得更清爽凉快。浅色衣服虽然吸热性差,但反射性强。此类衣服常含有荧光增白剂,很可能将紫外线反射至脸部,使皮肤晒伤、老化。因此,夏季户外活动时,不宜选择浅色的服装。 反而,红色衣物防晒效果最好。虽然看起来燥热,但红色可见光的波长最长,对于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非常有效,可以保护自身皮肤,可以有效防止皮肤老化及癌变。 另外,夏季要特别注意内衣材质的挑选。不宜选用化纤内衣,或过紧的内裤。如果内衣过紧,不利于身体湿气蒸发,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感染。 夏季还需要及时清洗佩戴的首饰,减少皮肤过敏。由于夏季天气炎热,汗液和皮脂分泌增多,佩戴首饰的部位容易因潮湿而滋生大量细菌。在夏季经常擦洗首饰及周围皮肤,可以预防皮肤感染。 二、合理用空调 三伏天,人们都不想离开空调房。李竞、李歆提醒,空调吹久了,也可能会患上“空调病”,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下降、感冒、关节酸痛等症状。因此,吹空调要注意4个点: 1.由于空调房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流动性差,导致氧气含量下降。所以夏季空调房室温应维持在26℃左右,且应该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室内卫生,空调密闭环境尤其要严禁室内抽烟,且应定期清洗空调,避免微生物滋生。 2.空调低温环境可使人体的汗腺与皮脂腺收缩,皮肤黏膜极易干燥,会对人体眼、鼻、咽喉等处的黏膜产生刺激,导致目涩、咽干、鼻痒等症状。此时需要多喝水,且室内应注意加强保湿,维持相对湿度在50%左右。 3.室内外温差较大,会造成人体的生物节律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故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8度为宜。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时,不要让通风口的冷风直接吹在身上,可使用挡风板遮挡冷风。且大汗淋漓时也不要直接吹冷风,避免因感受风寒邪气而出现感冒、肌肉酸痛等疾病。年老体弱者、儿童及高血压患者不宜长时间在空调房久留,避免诱发“空调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4.不要在静止的车内开空调,以防汽车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回流车内,而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三、夏季出行 “热在三伏”,“伏”即“伏藏”的意思。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此时应“少动多静”。故此时应尽量在高温暴晒的时候减少外出,以避暑气。 这一时期出游,建议外出活动选择海滨、山泉、瀑布、森林等地,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避免因天气炎热而中暑。 小暑时节常见雷雨天气,出行前注意天气变化,准备好雨伞、雨衣等物品,避免淋雨涉水,受寒感冒。 小暑时节阳光强烈,外出可佩戴太阳镜、遮阳帽、遮阳伞等抵挡紫外线,保护眼睛和皮肤。需要注意的是,6岁以下儿童不适宜长时间佩戴太阳镜。因为儿童的视觉功能还未发育成熟,长时间佩戴太阳镜会引发弱视,损伤眼睛。如果怕夏天太阳光太刺眼,不妨戴一顶凉帽遮阳。 四、夏不坐木 俗语讲:“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因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质凳椅,雨天容易受潮,经太阳照晒后,潮气则易散发给人体,久而久之,会诱发痔疮、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同时,潮气入体也会损伤脾胃,诱发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 此外,夏天也不宜坐在太硬的地方。因为夏季着装薄,坐在质地较硬的石凳或板凳上,坐骨结节直接与凳子接触,可能会导致坐骨结节性滑囊炎,对身体造成损伤。尤其是老年人及形体偏瘦的人群,更应该注意。但这时最好准备一个薄垫子,既能隔绝椅凳上的潮气,又能保护坐骨结节。 五、夏季运动 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也不宜在烈日下运动,不仅损耗体力,还易引起中暑。 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要注意劳逸结合,尤其是老人、儿童及体虚人群,注意顾护阳气,以运动过后不感到疲乏为宜。 六、冬病夏治 三伏天“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等作用。 三伏天做“节气灸”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条,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令阳气渗入穴位及经络,使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对虚寒性疾病起到“冬病夏治”良好作用。

三伏天里,该怎么游泳 1、多喝白开水 在水里运动并不等于不会出汗,只是你看不到而已,等到口渴才喝水就晚了。运动的人通常喜欢喝果汁、尤其是碳酸饮料。这些饮品里面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尤其是在夏天,很容易让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凉的就更别想啦。 2、不要马上下水 天气炎热,很多人看见水就迫不及待地往里跳。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发生头晕。 先消消汗,用比体温稍微低一点的水冲洗一下身体,然后缓慢下池。 3、不要恋水 泳池当然清凉又舒服,但是长时间游泳或者浸泡,会带走你身体的大量热量,凉气进入毛孔,抵抗力差会引起感冒等症状。我相信全力地游40分钟左右,运动量是足够的。 4、出水后马上擦干,不要吹空调 虽然在夏天里提“保暖”有点奇怪,但绝对有必要。自然蒸发+吹空调的做法会让你爽一时,但随后而来的感冒发烧、腹痛会让你在夏天里犹如咸鱼。

《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夏养阳”,在炎热的夏季,人实际上是体虚的,这会使我们易外感湿邪,内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肠胃功能失调,再加上夏天人们喜欢吃冷的食物,喜欢待在阴凉的环境中,这样更容易损伤脾胃,引发腹痛、腹泻等疾病(对我们日常的饮食、工作、睡眠和心情都会造成影响),而且经过冬季和春季,在我们身体里面积攒了大量的寒气和湿毒。因此趁三伏天去调养身体是重头戏,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知道,三伏天又是人体阳气最盛之时,此时阳气外发,伏阴在内,身体的新陈代谢、气血运行也会相应旺盛起来。这时利用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随之生发渐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或温里散寒的食物或茶汤,天人合击,最容易把病气、病根祛除。 1、清热消暑:白茶 强烈的日照直射,往往带来持续的高温炎热,对于经常外出工作和出去游玩的人来说,防暑降温是特别要做的功课。除了随身常备降暑药物,滋味鲜醇的白茶,是你不可错过的好选择。 白茶富含氨基酸,具有明显的降火、降燥作用,它通常被用作减少公众火灾的良药。自古以来,白茶的冷却和解毒已有许多记载。从现代医学研究的结果来看,白茶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这对炎症和抗炎症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白茶酿造后,水凉爽,香气清爽爽口,口感清新爽口,小杯品啜、大杯豪饮,热饮、冷饮皆适宜。尤其是老白茶陈化后,茶叶逐渐变平,但口感更醇厚,香气更诱人,保健效果更为明显。 2、祛湿杀菌:红茶 雨热同季的夏日,也是蚊子的繁殖的季节。繁茂的细菌繁殖,经常带来流感,使人们更容易感冒。 红茶中的茶黄素是杀菌的,所以每天都用红茶漱口,它能有效预防红茶等流感物质和茶多酚等物质,它还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消炎止痛的作用。 在夏天,人们会吃更多的冷饮,凉爽的水果和蔬菜,冷却和吹风空调会导致人体寒冷,它会伤脾胃。这时一杯温醇的红茶,它可以帮助你温暖肠胃。红茶发酵,多酚类物质有更多的转化,茶多酚、茶黄素和茶黄素的氧化产物也能促进人体的消化。 3、防晒提神:绿茶 若提到夏季的烦恼,爱美的人一定会想到晒伤。强烈的紫外线在阳光下,经常晒伤和烧伤人类的皮肤。除了防晒霜、遮阳伞、防晒霜、浅色衣服和多种维生素C水果外,喝绿茶也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绿茶中富含儿茶素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抵抗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此外,绿茶的抗辐射作用也非常突出,如今,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随处可见,这一点无疑非常重要。 夏日人体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绿茶能有效地止渴。闷热的天气常常导致精神上的昏睡和困倦,当你工作和学习时,你不能振作精神。清爽苦涩的绿茶可以刺激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振作精神,抗疲倦。但要记住,老年人和胃不好的人不应该喝烈性绿茶,也不要空腹饮茶。 4、消食去腻:普洱 除了中暑、流感,夏季疾病也容易胃肠炎,而不是食欲,消化不良。这是因为夏季人体的消化机能较弱,抵抗力很差,食物更容易滋生细菌,它常引起肠道疾病。因此,饮食要注意健脾养胃,增加食欲,普洱可通过调节肠道有益菌群改善胃肠功能。 夏季普洱生茶适量饮用,可消暑、燥热、解暑、解渴、清肠、降血压,基本上没有涩味,温和的茶,在适当的浓度下,它不会对肠胃产生刺激,反而起到暖胃的作用。

三伏天怎么去寒气 吃羊肉 中医认为,大暑天气虽热,但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营养学家也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不过,“吃伏羊”并非人人适合。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身体容易发“痈疽疔疖”的人,并不适合包括“三伏补”在内的“冬病夏治”,别随意尝试。 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 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三伏灸 所谓灸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就是用艾绒等药物在人的体表穴位上灼烫、熏熨以治病的方法。灸法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虽然天灸疗法简单方便,但在临床应用时也有禁忌。一是病情禁忌:灸能益阳,也能伤阴,所以对阴虚阳亢及邪热内炽的病人,一般不宜用灸或慎用,如咯血吐血、肝阳头痛、中风闭证、高热神昏、抽风,或极度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之人,均应慎用灸法;二是部位禁忌: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重要脏器部位不宜直接灸,妊娠期小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刮痧 刮痧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在疾病的治疗上,刮痧有着活血化瘀、调整内脏阴阳平衡、疏通人体筋络、排除体内毒素、行气活血等功效。需要注意的是,刮痧后最好能喝一大杯温开水以帮助排毒,对刮痧部位要进行适当的保护,不要受凉。 刮痧一般只针对于初期和中期的感冒,有疏风清热、祛风散寒的作用,后期的感冒刮痧的效果要差得多。如果不是发高烧可以尝试刮痧治愈,但刮痧是不能退烧的,一旦发烧,就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迷信刮痧是不行的。 三伏天寒气都存在什么部位 1、膀胱经寒气堆积 人体背后的寒气,会直接积存在膀胱经中,长期的堆积会在背后形成一层厚厚的脂肪,这些脂肪有一部分即是那些变了质的体液经过长期不断的累积而成。 2、后背 膀胱经是排毒的重要通道,很多膀胱经拥堵的人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然人体的湿寒自然也无法从体内排出!人体后背的寒气,更多的出存在后背上,形成一层层厚厚的脂肪,而这些你感觉是所谓脂肪的物质,往往是湿寒入侵体内形成的体液经过长年累月的累计形成的! 3、头部 头部的寒气表现比较特别,一般人的头皮是薄薄的一层,自己按揉起来的时候感觉是硬邦邦的感觉,如果体内的湿寒集聚在头部的话,曾更多的表现在前额的左右两侧,会逐渐形成一种硬硬的脓包,医院诊断多认定为骨质增生,这一半都是体内在头部的寒气容易停滞于此处,然后以固态的形式存在的物质! 4、正面 正面的寒气,上半身会积存在肺经和其经别(经络的分支)中,这两组经别在人体胸前中线的两侧。正面的寒气也会积存在胃经中,胃经从眼部下方一直延伸到脚趾,在大腿正面是最容易积存寒气的部位。严重的胃经寒气堆积,会使大腿正面形成一层硬而厚的组织,使得大腿的伸缩发生问题,因而造成行动不便。 这种疾病很少医生能够诊断出和胃有关联,经常都成为难以医治的疑难杂症,跛了数十年无论如何均难以想象是由于胃经的寒气所造成的,寒气和垃圾累积多了就会使大腿外侧显得特别的胖。 5、侧面经络 侧面的寒气则积存在胆经中,只要寒气侵入人体,这个部位都无法幸免。这个部位的寒气有时会在大腿外侧形成一条条的横纹。 由于寒气的物质会阻碍经络的流通,使寒气堆积的部位附近,细胞所产生的垃圾无法排出,寒气和垃圾累积多了就会使大腿外侧显得特别的胖。如果这个人喜欢运动,大腿部位寒气和组织废物所形成的垃圾会往下流动,转而堆积到小腿肚上,形成萝卜腿。 6、鼻腔 如果人体的正气比较充足,寒气入侵以后,人气的气血便会将寒气通过皮肤毛孔排出去,对于已经到达经络的则可以通过气血运行到排出的通道里从而达到目的!古时说病在腠理,现在的寒气在腠理!同时鼻腔也是最为主要的通道之一,一般打喷嚏是一个比较好的排湿气方式,不过如果这两种方式都没有排出去的则会和体内的物质结合成为变质的体液,通过体内循环滞留在体内! 鼻腔是寒气最常见的出口,当少量的寒气到达鼻腔时,立即造成鼻塞;分量增多时,即出现打喷嚏的症状;分量再增加时,则出现流鼻水的症状,这时的鼻水多数是略低于体温,感觉凉凉的。通常开始流鼻水就是排除寒气的尾声,鼻水流完感冒也就好了。 7、皮下经络 中医古书里说,寒气先堆积在皮下的经络理,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腠理”,时间久了会转移到相应的“腑”中,例如常见的“胃寒”即是这样形成的,当这种现象产生时,用手摸胃部,可以直接感觉其温度特别低,有时会和肚脐的温差大到6~7℃。 8、肺脏 寒气在身体中更久,或更大量的寒气侵入时,会逐渐转移到肺脏,形成中医所说的肺虚现象,所谓肺虚就是肺的寒气太多导致肺功能逐渐减低。 当寒气侵入肺脏时,肺脏的能力即随之下降,身体吸收及处理水分的能力也就跟着下降。由于水分吸收的障碍,使得人体组织里的水分比例愈来愈少,外表愈来愈瘦,同时皮肤上的光泽也日渐减少,并且愈来愈黑。

1.呼吸系统疾病 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 2.消化系统疾病 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3.骨关节疾病 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等。 4.妇产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属寒证者。 5.小儿疾病 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6.调理(治未病) 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体虚易感冒、神疲乏力等亚健康人群及手足冰冷、怕风怕冷等虚寒性病症。 三伏贴适应人群 年龄:3周岁至75周岁之间 贴敷时间: 1、儿童首次0.5小时——1小时,二次根据皮肤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最多不能超过2小时。 2、成人首次1——2小时,二次根据皮肤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最多不能超过4小时。 三伏贴的作用机理 夏季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此时,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经络气血流注旺盛。这个时候利用人体体表阳气旺盛,气血充沛,毛孔开泄,在治疗某些疾病的相应穴位上给予药物贴敷,对某些疾病的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抵御外邪侵袭的功能。 简而言之,三伏贴可补阳气促循环,加强抵抗力。 2019年三伏贴时间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根据中医“天人合一”、“春夏养阳”、“择时治”、“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理论制定的,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夏季是自然界生气发动,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人体也与之相应,为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 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在中国旧历“夏至”“头伏”“中伏”“末伏”的时令内,采用中药穴贴进行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是中医冬病夏治的重要方法。而“三伏”是阳气隆盛的最好时令,利用这个时令进行穴位敷贴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 作用原理 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地驱风散寒,祛除体内沉疴,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治病、防病或减轻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使以往在冬季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减少复发。此外,夏天阳气最为亢盛,有利于调动阳气,并且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涌盛,有利于药物的局部吸收。 冬病夏治三伏贴 1、何为三伏贴 “三伏贴”是在夏季三伏天,将中药贴敷于特定的穴位(所谓“天灸”)用于防治疾病、强壮体质的一种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方法。“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体的阳气在“三伏”也达到最高峰,此时人体阳气最旺,气血充盈,气机条达,经络通畅,俞穴最为敏感,是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此时若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阴寒之气,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对防治疾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三伏贴的机理 “三伏贴”通过每年3次外用给药而治疗内脏疾病,不但疗效显著,且经济、方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经皮给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而进入人体血液系统,减少了消化道及肝脏对其分解破坏,使其药效发挥更加充分,同时也减少了药物对于消化道的刺激作用。 3、三伏贴治未病的功效 穴位敷贴能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机制,使其产生抗体,并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各脏器的功能恢复平衡,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的过敏状态,改变不良体质,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019年“三伏贴”敷贴时间 头伏:2019.07.12-2019.07.21 中伏:2019.07.22-2019.07.31 中伏加强贴:2019.08.01-2019.08.10 末伏:2019.08.11-2019.08.20

腊月一般是几月份:农历十二月 腊月,是指农历十二月,别称是蜡月,腊月是一个祭祀之月。据我国历史上记载,“腊”为岁终的祭名,是一年的终止月份,古人有在新旧年交替时候进行祭祀活动的习俗,因此腊月也被认为是个祭祀之月。 腊月除了叫蜡月,还有涂月、季冬、末冬、残冬、暮冬、嘉平月等称呼。在我国,春夏秋冬都有祭祀活动,其中以冬祀最为隆重,所以腊月有很多习俗活动,也有很多祭祀活动。 腊月的习俗 腊月初八腊八节:在这天的习俗活动一般是以吃为主,腊八粥、腊八面、腊八蒜、腊八豆腐是人们最常吃的腊八节食物。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天有祭灶的习俗,祭灶是为了迎接灶神的到来,以求家里的灶台红红火火,新的一年平安吉祥。除了祭灶,这天还有扫尘、吃灶糖的习俗。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这天主要的活动就是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以迎接春节的到来。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玉皇也就是玉皇大帝,传说这天玉帝会亲自下凡体察民情,所以这天各家各户都要做好迎接玉皇准备,要小心谨慎言行,以求给玉帝一个好的印象,这样才能求得福运到来。 腊月二十六割猪肉:这天最主要做的事情是杀猪割年肉,置办好过年需要的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七赶大集:这天也是置办年货的日子,把过年需要的食物、新衣服还有各种东西都买回来。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这天的习俗就是把面发好,准备做各种各样的面食来迎接春节。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因为有时候除夕在二十九,所以这天是小除夕,是人们准备家宴的日子。 腊月三十除夕:这天习俗可就多了,毕竟是最近接春节的日子,各种习俗活动也就接踵而来,什么祭祖、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等都是除夕的习俗活动。 腊月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杀肥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杏鑫注册网站_2021年上海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

2020上海入梅时间:6月7日。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梅雨季节注意事项 衣 梅雨天衣服要常洗常换,最好选择易干且滑爽布料的衣物。在空调房内,穿上有袖衫、护住肩头;长裤子、遮住膝盖,使关节等易受风部位得到保护。即使再热,记得晚间睡觉铺条小毯子,搭上薄被子,以免着凉。出门前,先关空调,开窗适应室外温度,再换薄衣出行。 黄梅天即使没雨,湿度也较平时大,真菌会异常活跃,皮肤癣特易在身体各部位蔓延。因此,梅雨季节要注意卫生,保持家居衣物通风干燥。 食 梅雨季节,食物易发馊或霉变,吃了这些食物,会引起肠胃道疾病,甚至中毒。气温高,食欲不振,体力消耗大,营养要跟上。除了多喝水外,疏果瓜鲜、肉蛋荤腥不能少。冷饮、冷食不能吃过头。冰箱食物要加热,隔夜食物要煮开。 住 怕热、怕湿,有了空调紧闭窗户,成了时下家家户户的习惯。何时开窗通风,有讲究。太阳未出时,浑浊空气沉积地表,开窗会导入不洁空气,对健康不利;中午空气湿度大,引入室内觉会得闷热,助长细菌孳生。清晨7-8点空气流畅、傍晚5-7点空气湿度低,这时开窗通风最科学。 行 白天出行前准备防晒用品,如阳伞、遮阳帽、墨镜等。正午时分,避免在太阳下运动,易虚脱。出门随带盐汽水或绿茶,适当补充水分,能减缓劳累症状。晚间饭后,休闲娱乐,酌情活动,散步慢走。 每年的梅雨季虽不长,但在这不同于春夏秋冬的特殊时节,对辛苦的上班族和孩子,要提醒按时休息,保证睡眠,注意饮食;对懒散的居家族和老人,要提醒放松心情,适量活动,保持好的饮食习惯。

从夏至开始数,第3个庚日的时候就是入伏的时间了,按照这样的计算方法,2019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2日。三伏天分为了初伏,中伏和末伏,入伏的时间实际上说的就是初伏的时间,所以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是初伏到来的时间,而中伏到来的时间则是第4个庚日,末伏到来的时间则是立秋之后的第1个庚日。 2019年的具体的三伏天日期为:7月12日至7月21日为“初伏”,7月22日至8月10日为“中伏”,8月11日至8月20日为“末伏”。 三伏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结合来决定的,在我国传统日历当中,初伏(一伏)的开始日期为夏至节气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为夏至节气之后的第四个庚日,而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就是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因为立秋和夏至节气的时间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时间也不固定,而且三伏天时间的长短也不固定,但是多数情况下三伏天都是40天,只有个别年份为30天。 三伏天时间的长短是由中伏决定的,若是中伏为10天那么三伏天就是30天,若是中伏为20天则三伏天就是40天。中伏时间长短看的是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庚日(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的次数,若是出现了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是10天,若是出现了5庚日那么中伏就是20天。以2019年为例子,因为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了5个庚日,所以2019年的中伏为20天,三伏共有40天的时间。

一、肉:入伏吃三肉 羊肉:逼走体内寒气 北京朝阳医院沈雁英教授介绍,现在人们太贪凉了,冷饮一杯接一杯,空调一吹一整天。这时疾病也来了,比如冷饮刺激胃肠,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空调则会带来全身肌肉关节疼痛。 这个时候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如果你整晚地吹空调,早上起来觉得头很痛,饮食中吃点羊肉就缓解了 鸡肉:补充恢复体力 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副院长陈意介绍,人在三伏天时,体力消耗增大,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适当吃些鸡肉等高蛋白的食物,有助补充体力,挺过这段难熬的日子。 鸡肉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的,非常适宜人体消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帮助恢复体力! 猪蹄:丰富的维他命 三伏天出汗多,人体中各种维生素(维他命)损失也多,这个时候吃点猪蹄,可以很好的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猪蹄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并含有钙、磷、镁、铁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有益成分。 二、瓜:入伏吃三瓜 吃苦瓜:入伏祛痱子 苦瓜的“苦”,才是营养的关键和精髓。 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有清热解暑、清心除烦、健脾开胃、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 如果发现自己身上长痱子,就可以在餐桌上加入苦瓜。 吃丝瓜:入伏平痰喘 丝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植物黏液、木糖胶等物质,全身都可入药。而且丝瓜可谓是三伏天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好帮手”。 丝瓜性寒,具有消暑利肠、祛风化痰、凉血解毒的功效。如果出现痰喘咳嗽、热病烦渴等也不妨试试吃点丝瓜来缓解。 吃冬瓜:入伏增食欲 冬瓜能清热化痰,除烦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肿。而且冬瓜含水量较多还可以起到增进食欲的作用。由于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较低,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人群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饭:入伏三主食 头伏吃饺子:平补效果好 头伏吃饺子,饺子在中国出现的历史时间已有一千多年,伏日人们食衣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营养专家认为,伏天不能热补或温补,最好平补,饺子正适合平补。饺子含糖类、B族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等,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二伏吃面条:驱病败心火 中伏是三伏天中最热之时,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逐腠理之外邪。 三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面条出锅后用凉开水过几遍。 三伏吃烙饼摊:恢复补营养 到了三伏的时候,人体消耗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该瘦的人都已经消瘦了很多。所以,这个时暌要适当多补充营养,恢复体力。 烙饼除了面里的营养外,其他营养素都严重不足。这时如果加上鸡蛋,就可以达到饮食多样化及营养均衡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