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 2019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 2019年三伏天艾灸时间表 三伏灸可以调理的问题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鼻炎、咽炎、哮喘、肺炎、支气管炎、气管炎; 2.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拉肚子、放屁多、打嗝、呕吐、口臭、腹痛、各种胃炎(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肠炎、结肠炎、便秘等; 3.颈肩腰腿痛:头痛、偏头痛、颈椎病、落枕、腰疼(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炎、腕关节综合征、脚后跟痛、风湿性关节炎等。 4.妇科疾病:乳腺增生、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崩漏、白带多、不孕、月子病、乳汁不足等症。 5.亚健康调理:疲劳综合征、手脚凉、怕冷、免疫力低下等其他病症。 6.儿科疾病:吐乳、腹泻、消化不良、易患感冒、小儿夜啼。(小儿艾灸,中病即止,不要贪多。)
日期 : 2022 › 136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三伏贴 三伏天贴三伏贴有“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作用,三伏贴采用传统中药精制而成,三伏天的时候贴一个三伏贴可以帮助身体积蓄阳气,避免冬天寒冷的时候身体阳气不足而被寒气所伤,因此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建议:贴敷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做艾灸 艾叶是温热型药材,三伏天的时候做一个艾灸可以将身体里面淤积的湿寒之气给排出体外,同时清除人在夏季身体苦夏不耐的暑热,故此有消暑祛湿的养生作用。 建议 1,艾灸能益阳,也能伤阴,所以对阴虚阳亢及邪热内炽的病人,一般不宜用灸或慎用,如咯血吐血、肝阳头痛、中风闭证、高热神昏、抽风,或极度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之人,均应慎用灸法; 2,部位禁忌: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重要脏器部位不宜直接灸,妊娠期小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做汗蒸 人吃五谷杂粮,身体里面难免会沉淀一些毒素,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身体疾病,三伏天的时候身体毛孔是打开的,这个时候去汗蒸可以加速身体的代谢速度,将毛孔深处的脏东西都排出来。 建议:汗蒸过后,如果身体感觉乏力的话,可以喝点淡盐水和含钾较多的柑桔水,以补充因汗蒸后体内蒸发的钾与盐,同时也可以补充一点钙质。 喝姜枣茶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此时人体腠理都是开放的,很容易引起阳虚,此时喝一杯姜枣茶是可以养护身体,同时将身体内部多余的寒气排出,养生又保健。 建议:若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鲜姜滋润而不伤阴,每天切四五薄片鲜生姜,早上起来饮一杯温开水,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泡脚 热水可以温暖身体、促进身体血液循环,而泡脚可以促进脚部血液的循环,而且,在我们的脚部遍布穴位,三伏天的时候泡个脚可以刺激到这些穴位,经常泡脚还可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功效:温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部众多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睡前用40℃温水泡脚,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刮痧 人体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的活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刮痧能够及时地将体内代谢的“垃圾”刮试到体表,沉积到皮下的毛孔,使体内的血流畅通,恢复自然的代射活力。 刮痧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在疾病的治疗上,刮痧有着活血化瘀、调整内脏阴阳平衡、疏通人体筋络、排除体内毒素、行气活血等功效。 注意:刮痧后最好能喝一大杯温开水以帮助排毒,对刮痧部位要进行适当的保护,不要受凉。 吃姜 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鲜姜滋润而不伤阴,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若然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 建议: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祛湿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 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祛湿保健方法,而三伏天正是最适宜喝姜茶的时节。 吃羊肉 大暑天气虽热,但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营养学家也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建议:不过,“吃伏羊”并非人人适合。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身体容易发“痈疽疔疖”的人,并不适合包括“三伏补”在内的“冬病夏治”,别随意尝试。 拔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 建议:夏季留罐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一些血液疾病患者,例如白血病、血友病患者,不宜拔罐;皮肤过敏,全身枯瘦或皮肤失去弹力者不宜拔罐;某些肿瘤患者也不宜使用,或会促进肿瘤扩散;体质太虚弱的病人和儿童、孕妇等,都不宜拔火罐。对普通人而言,不可在皮肤破损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否则会造成感染等后果。 多吃发汗利水的食物 如红豆绿豆、薏米、冬瓜、西瓜、生姜、绿茶花茶等,从皮肤及小便处排出湿气,促进体内代谢运转。 建议:可以喝生姜红糖水、红豆绿豆薏米汤、香菜丝瓜汤、翠衣玉米须汤、绿茶花茶等来达到食疗祛湿的目的。 运动 防湿、祛湿的最佳运动方式是“微动四极”,也就是轻微的活动四肢,使身体的阳气慢慢的恢复,湿气逐渐散去。 建议:不可大运动出大汗,这样气随汗泄,气受伤了,水湿的的代谢受到影响,水湿虽然随着汗液散出一部分,但内湿又出来了,最终湿气还是没有去掉。 喝热水 三伏天是人们阳气最旺盛的阶段,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正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喝热水的目的则主要会是为了发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发汗解表功能,起到透里疏通、清热的作用。 建议:这只是一种养生方法,虽然可行但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并不是短短一个三伏就可以排除体内的湿寒的。
饮食 红豆性平味甘酸,无毒。有滋补强壮,健脾养胃,利水除湿,和气排脓,通乳汁的功能。红豆富含维他命B1、B2、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有滋补强壮、健脾养胃的作用。能清心火,也能补心血,同时又富含铁质,能行气补血,非常适合暖身驱寒气。 桂圆中含有丰富的铁质,100克桂圆肉中含有3.9克的铁质,在水果当中桂圆肉是一种含铁比较丰富的食物,可以用于贫血的治疗,桂圆属于温补的食物,对于女性的宫寒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黑枣性温味甘,富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B、维生素E、磷、钙、铁等微量元素,还有各种营养元素,有补肾与养胃的功效。还能延缓衰老、增强机体活力、美容养颜。对于女性的宫寒症状也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人群,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三伏灸 所谓灸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就是用艾绒等药物在人的体表穴位上灼烫、熏熨以治病的方法。灸法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热水泡脚 每晚都用热水泡脚,泡出一身大汗能驱寒。用热水泡脚确实是个养生好方式,但并没有季节上的针对性,全年都适用。须注意,泡脚时间不能太长,夏季泡脚最好用40℃左右的温热水,大概10-15分钟,后背有热烘烘的感觉即可。
误区一:无论什么病,都指望通过三伏灸得到根治。NO! 三伏灸贴合中医一贯强调的“冬病夏治”,就是在最热的三伏天里,通过艾灸特定穴位以热治寒、驱散寒气、提升阳气、调整阴阳,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说白了,虽然在三伏天什么情况都可以艾灸,但最适合、最有效的还是冬病。 顾名思义,冬病就是那种在冬天容易复发和加重的病,主要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这些疾病在三伏期间灸治效果更佳,尤其慢性病症更有可能通过三伏灸得到根治。 为什么呢?打个比方,冬天治疗寒症,好比在冰天雪地里晾晒衣服,衣服很难干得彻底,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只要把衣服往外面一挂,在大太阳下稍微烤一会儿,就干透了。冬病夏治也是这个道理。把虚寒之病放到天气最炎热、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灸治,利用高温让人体毛孔张开,最大限度地吸收药性,就能将潜伏在身体最深处的寒邪连根拔出,从而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 冬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寒性肺病、支气管肺炎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脾胃虚弱等。 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 5、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息肉、产后头痛、产后风等。 6、儿科疾病遗尿、厌食等。 7、亚健康方面肢寒畏冷、免疫力低下、身体虚弱、反复感冒、疲劳无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 误区二:用三伏灸取代日常治疗。NO! 三伏灸主要适用于疾病缓和期或稳定期的患者。如果你正处于急性发作期,那么请求助其他医疗手段,三伏灸不能取代你的日常治疗。 所以,在选择三伏灸前,请首先弄清楚自己到底是处于急性发病期还是非急性发病期,要把病情如实告知医生。 误区三:冲凉、吃冷饮、熬夜……灸后不注意养护。NO! 这几年三伏灸大火,很多人都开始跟风,尤其一些刚接触艾灸的灸友,热情度很高。但是,他们常常认为灸完就完事了,然后该干嘛干嘛,冲凉、游泳、吃冷饮、吃夜宵、熬夜……就坐等着身体赶紧好起来。这样做三伏灸,有效才怪!三伏灸后,哪些事情不能做? 1、不能马上吹风扇、吹空调。一般艾灸2-3小时后使用空调,温度需要控制在27-28℃,且不能对着吹。开空调做艾灸也是如此,并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在空调间呆太久,因为毛孔遇冷会收缩,影响艾灸的药性进入皮肤,此外,房间必须保持恒温状态,不能忽冷忽热。 2、不能马上碰水,包括热水。因为热水也是水湿,湿气沿穴位进入体内,人就会中湿邪,影响疗效。一般灸后3小时内不冲澡,3小时后可以用高于体温的水冲浴。 3、不能吃冷饮和生冷寒凉的水果蔬菜,也不能吃海鲜、辛辣食物、易化脓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不光艾灸后如此,建议整个三伏灸期间都要管住嘴。 4、灸后要及时擦干艾灸出的汗(注意用干毛巾擦),并换上干爽的衣服。 5、灸后严禁输液。因为艾灸时人体的毛孔经络穴位都是开放的,灸后输液,会导致药物的阴寒之气侵入身体脏腑。如果实在要输液,建议先输液后艾灸。 6、灸后不要刮痧拔罐。因为刮痧拔罐很多时候是泄的,你刚用艾灸补完,刮痧拔罐又泄掉了。可以在艾灸前刮痧拔罐,疏通经络后再艾灸,效果会更好。 7、灸得太晚。如果是普通的保健灸、调理灸,晚上九点后尽量不做,因为晚上属于阴中之阴,而艾是纯阳之性,太晚了做灸,容易造成阳扰阴,可能导致睡眠不好。但是,如果有急症,比如腹泻等,可以艾灸,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8、灸后2小时禁房事,最好当天不要有性生活。 所以呀,三伏灸期间的养护极为重要,唯有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误区四:一定要灸出水泡才觉得有效。NO! 很多灸友总希望看到水泡,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的排毒。为了看到水泡,总是追求高温,并且艾灸很长时间,到最后硬生生把皮肤给烫出水泡,其实这是不对的。 我们说过,艾灸不是铁板烧,不是越热越好。一上来就追求高温,皮肤会对热量形成耐受反应,效果反而会不明显。如果温度太高,皮肤毛孔会自动关闭,只是表面热,深处不热,药效难以渗透,病邪就会往里脏腑上走,这样一来,表面的病邪被赶走了,但身体内部却受伤了! 有些人为了追求灸感,还喜欢艾灸很长时间。《灵枢•经水》载:“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遥。”就是说,若不把握好艾灸时间,不但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易造成“恶火”等不良反应。 灸之要,气至则有效。艾灸的重点在于得气——让艾灸的地方发生“感传”现象,传到其他地方去,这是“气至”,是最有效的。 当然,有人总是感觉不到“气至”,便会怀疑是不是没有效果?以前,我们讲过灸感有4种情况:显性灸感、隐性灸感、延迟性灸感、灸感迟钝。灸感的不同表露与个人的体质和敏感度有关,所以大家不能仅仅只凭灸感来判断艾灸有没有效果! 最后,强调一下,三伏天非常炎热,为防引起皮肤感染,不建议灸出水泡。如果水泡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 误区五:不辨证取穴,配穴太多,随意性太大。NO! 中医的精髓是辨证施治!同样,对于艾灸而言,我们强调辨证施灸,也就是说配穴要精准!如果把穴位比作中药,那么配穴就好比药方。在“误区一”我们就说过,寒症包括好几大类,每一大类又细分了好多种疾病,而针对不同的疾病,以及不同的体质和症状,必须辨证配穴。精准的配穴是艾灸取得良好疗效的基本前提!如果不懂配穴,请后台留言咨询老师。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就是,一些灸友为了尽快把疾病调理好,就给自己配很多穴位,认为配穴越多越好。事实是,艾灸配穴“贵精不贵多”,只有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效果才会更好,否则,力量分散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误区六:赶早不赶晚。NO! 在“误区三”里,我们讲了,艾灸不能太晚。于是乎,有些人就急吼吼地,恨不能一早就艾灸。这也是不对的。 夏季天亮得比较早,很多人跟完成任务似的,不到7点就开始艾灸。其实,艾灸最好选择在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比如中午,这是自然界和人体一天中阳气的顶峰。此时艾灸,可以将“天之阳”和“地之阳”合二为一,用于补充“人之阳”,可以达到最佳效果。一般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适合做三伏灸。
三花:金银花、菊花、百合花 作用:冲泡成茶,消暑佳品 三叶:荷叶、淡竹叶、薄荷叶 作用:适合冲泡、入汤 三豆:绿豆、赤小豆、黑豆 作用:中医称之为“夏季灭火器”,吃一碗三豆粥,能清热降火。 三果:西瓜、丝瓜、冬瓜 作用:清热消暑、凉血解毒、滋肝明目 蔬菜水果不能互相替代 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石,成人每日的食谱应包括人体需要的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水和膳食纤维七大营养素。其中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糖类和纤维素,增强人体抵抗力,畅通肠胃。“蔬菜不能代替水果,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蔬菜水果中各自含有不可替代的营养素,能补充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物质,每天应至少补充蔬菜400-500克,水果100-200克。五谷杂粮是主食,荤素适当搭配,夏季饮食以“清淡”为主,清淡的实质是少用油脂,绝不是不食肉类。 解暑化湿:夏枯草炖瘦肉汤 食材:夏枯草30克,猪瘦肉120克,法半夏5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步骤: 1、将夏枯草、法半夏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 2、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煮1~1.5小时,加精盐、味精,再煮一沸即成。 解暑抗癌:丝瓜拌金针菇 食材:丝瓜1条、金针菇1小把、食用油、食盐、水淀粉 做法步骤: 1、把丝瓜去皮切段,用少许食盐腌待用;烧开水,把金针菇过水立即捞出待用; 2、锅内放油,放丝瓜翻炒至稍软,放金针菇,加食盐; 3、用水调水淀粉和生油,倒入菜中,粘稠出锅即食。
地之阳:艾灸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艾灸称之为地之阳。 中医认为:寒则瘀、瘀则凝、凝则堵、堵则造成酸麻胀痛,严重些易积成炎症,再严重些就会导致肌瘤、囊肿、癌症! 三伏天,在阳气最旺的夏季,利用天之阳、地之阳、人之阳三重力量,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固本扶阳,此时治疗可以最大程度治愈疾病,特别是冬病。 保健穴位 足三里(补气血、健脾胃) 关元穴(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 神阙穴(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命门穴(升阳气补肾虚) 出于保健目的,以上穴位可根据自身需要任选1-2个进行三伏灸。 妇科病取穴 经期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宫寒不孕,伴有性冷淡、月经错后、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 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 作用: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慢性咳嗽 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 主穴:肺俞穴(根据个人症状配定喘、中府、肾俞等) 作用:温肺止咳,化痰平喘。 腹泻 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或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 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作用: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美容养颜 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松弛、色斑、皮肤萎黄等问题。 取穴:气海、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神阙、中脘。 作用:补足气血、加速血液循环、陪补阳气,以达到延缓衰老、青春永驻的目的。 空调病 长期呆在空调房,室内外温差大,易引发肩颈椎病。颈部正中属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 取穴:大椎穴 作用:温阳利湿。 骨关节病 夏季是治疗各种骨关节病的良好时机,效果显著,不要错过。 取穴:阿是穴、大椎穴、肾俞 作用:培养固本、温肾壮骨、活血化瘀 皮肤问题 夏季是皮肤病成为高发疾病。对于内有湿浊,外受风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可采用艾灸来治疗。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 作用:疏风止痒,温阳利湿。 暑湿症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 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三伏灸具体操作方法 每伏当天或前后共三天施灸最好。 温和灸:每穴15分钟左右。 隔姜灸:每穴3-5壮左右。 疾病轻者:伏前加强一次、入伏后每伏不少于两次艾灸,伏后加灸一次。 疾病重者:伏前加强两次、入伏后每阶段不少于三次灸,伏后灸两次,更可选择连续灸。 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以艾灸时间、疗程、取穴要自己灵活掌握,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最重要。 三伏灸注意事项 1、艾灸时风扇和空调尽量不开,尤其不要让冷风扇直接对着艾灸者吹。 2、艾灸后2小时内不要碰凉水、不要吃冷饮、不能洗澡。 3、初学者、出于保健目的,可以自行艾灸。较重的慢性疾病患者,若想彻底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最好就医诊治、辩证配穴,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三伏灸。 4、艾灸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5、慎灸人群:正在发烧的病人、肺结核、感染性病、行经期且月经量多的女性、孕妇、严重过敏体质、溃破性皮肤病、阴虚火旺、心脏病患者等等。
三伏天应该吃什么 伏天易热、易上火、易受潮,都说“夏季要吃苦”,即要学会吃苦瓜、莲子、新鲜百合等味苦食物。 这些食物常被称为“凉性食物”,能够刺激胆汁、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另外,苦味食物的生物碱还具有刺激中枢神经使其兴奋,提高精神活力,增强肌肉收缩和促进代谢的作用,能加快疲劳消除。不过,“苦味”食物药性偏寒,多为凉寒之品,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食用太多也不好,特别是老人和小孩,食用适量即可。 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入伏后是吃姜的最佳时机。夏天炎热,体内阳气空虚,温热的姜汤既能补体内阳气之虚以温中,又能借助阳气发散排毒。 《荆楚记》记载:“伏日,宜作汤饼食之,名为辟恶。”整个三伏天期间都适合多吃面,面食性微温,且养心气,可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而暑热让人们食欲不振,面食能较好消化吸收。因此,民间亦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 绿豆有健脾的功效,可以适当喝些绿豆粥祛湿、健脾。绿豆煮汤能够消暑益气、清热解毒,对于轻度中暑,头昏头痛、胸闷气短、无汗烦热症状能起到治疗效果。绿茶清热去火,还可以对人体流失的电解质进行迅速补充,进而维持体液的动态平衡,能够帮助消除倦意,提神醒脑。 三伏天养生食谱:绿豆南瓜汤 绿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盐少许。绿豆洗净趁水汽未干加入食盐少许拌匀腌制几分钟,洗干净。南瓜去皮瓤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锅内加水烧开下绿豆煮沸2分钟,淋少许凉水,再煮沸,将南瓜入锅文火煮沸约30分钟,至绿豆开花,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同时三伏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而要排出体内的寒邪,最重要的就是补阳气,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药浴! 三伏天药浴能解决哪些问题 妇科问题: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子宫肌瘤、不孕不育、产后腰痛、女子宫寒等; 胃肠问题:胃寒、胃痛、胃炎、肠胃腹泻、结肠炎、腹部怕冷凉等; 体质弱问题:面色晦暗、体弱怕冷、手足发凉、失眠多梦、体质弱挑食、经常感冒等; 面部美颜问题:肤色晦暗、黄色、色斑、黄褐斑、痘痘等。
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伏有潜伏的意思 三伏天期间,气温非常的炎热,阴气受到阳气的压制,被迫潜伏在底下,可见炎热,此时,空气湿润潮湿、内热外火让人十分的难受,这样的伏天一共有三个,所以叫三伏天。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阴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三伏天为什么那么热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这是因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 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9年三伏天哪个伏最热:中伏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其中中伏又以最为炎热。三伏天一般是30天或者40天,这取决于中伏的天数是10天还是20天。2019年中伏是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到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共20天。 为什么中伏是三伏中最热的时候 因为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而且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如何防暑 一、减少室外的剧烈活动三伏天是夏季当中最热的天,应减少室外活动,比如爬山等活动,建议大家可以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一些比较温和的活动。 二、多喝白开水三伏暑天要定时多喝白开水,不可等到口渴了再喝,或者狂饮。应少喝汽水等饮料,因为汽水中含有大量的糖和电解质,喝多了对身体不好。影响肠胃功能,致使你的肠胃罢工。 三、饮食要清淡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最容易出汗,应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不如鸡、鱼等。生菜和黄瓜等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补充体内缺失的维生素。并吃一些含有大量水分的水果,比如西瓜、桃子等的水果。 四、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三伏天室外温度较高,而室内有空调,所以温度会降低。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的话,会使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由于气温忽高忽低而导致血糖、血压起伏,病情变化多端。也会使一些没病的人群感冒。因此室外温差最好不要从超过5度。即使再热,也不要把空调调到24度以下。 五、出门必备防晒用具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因此出门银锭要备好防晒用具,并且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出去,这个时间段是太阳最烈的时候,如果这是有急事需出门,一定要带好防晒用具,比如防晒雨伞,太阳镜、遮阳帽等。还有一定要涂防晒霜或防晒乳。
一、艾灸的时候觉得温度越烫越好? 不管是刚才打仗艾灸,照旧曾经打仗过艾灸的,到如今,照旧有好多人一上来就寻求高温,以为艾灸便是热的作用,想着温度越高病就好的越快,那么你曾经走入艾灸的误区了! 假如艾灸仅仅是热的作用的话,那和烤肉的时候有什么区别,艾灸通过微热的温度将艾的药力浸透肌肤筋骨,抵达病灶,进行调理,因而假如温度过高的话,而且继续的时间较长,不只仅会烫伤皮肤,艾灸的疗效也不会好。 二、艾灸取穴越多越好 好多人在艾灸的时候为了把本人的疾病调理好,配了好多的穴位,来调理疾病,但是这种方法导致人们配穴位治的病特殊多,但是这么多穴位艾灸下来,医治结果却欠好。艾灸的取穴贵精不贵多,会合精神打扑灭战,结果才会更好。 三、灸得越久越好 不少人在做艾灸时常会要求大夫多灸片刻,这看法并错误。《灵枢·经水》载:“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遥。”若不把握好施灸的限制,不但不会获得良效,反而易形成“恶火”等不良反响。并且灸得太久皮肤容易起泡、腐败。普通艾灸时间一个穴10~15分钟为好。 四、趁早不赶晚 很多人觉的做艾灸要一早做,特殊是三伏天就更是不到7点就来“赶场”,非得争得第临时间做。的确艾灸最好选择在阳气最茂盛的时候,由于艾灸是温热的,中午也是人体一天中阳气最足的时候,这个时候做艾灸,能够到达最好的结果。普通上午10:00-16:00是最合适做艾灸的时段。晚上,雨天和阴天则不要艾灸。 五、没有灸感艾灸就没有结果? 的确好多人艾灸的时候,身材没有任何的觉得和传导,而有的人艾灸的时候身材觉得就十分显着,这个时候大部分的人就会以为没有灸感艾灸的结果就欠好? 灸感的出现有四种状况,一种是显性灸感,便是灸的时候有觉得也有不错的结果,一种是隐形灸感,便是你觉得不到它,但确的确实有的一次灸感都没有,但是病症却得到了病愈。另有一种耽误性灸感,便是在做艾灸的时候本身没觉得,但是归去往后,反而能觉得到身材里面还暖洋洋的。最后一种叫灸感愚钝,便是身材里面堵塞得比较严峻,艾灸的作用进不去,身材也不敏感,照旧进不去。 灸感的差别表露是与个人的体质和敏感度有关。因而大众不可以仅仅只凭灸感来判别艾灸有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