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句俗语记录了这一当地的习俗,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所以三伏就吃烙饼摊鸡蛋,也有的地方叫鸡蛋灌饼。主要是因为三伏天气温最高,平常农民们也非常辛苦,到了伏天有贴膘犒劳自己的说法。 三伏的到来,也已经是立秋节气之后,俗话说三伏不尽秋来到,末伏之前立秋节气是会准时到来的,立秋节气之后,天气会明显地感受到了细微的变化,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早晨和夜晚的时候,吹起来的风会有了些许的凉意,这样的感觉跟前几天闷热无比相比,会让人舒爽了很多。秋季的来临,也到了贴秋膘的好时候,所以末伏期间,在农村就爱吃一些营养成分较高的食材,作为度过炎热夏季之后的原因补充。 烙饼卷鸡蛋,在过去来说,可谓是最好的食材,过去生活条件低下,鸡蛋和烙饼平时可不是随时都能够吃到的,按照过去拉车的老人话说:馒头五里饼十里,吃完凉粉立起来饥。这也是对于食材撑的时间描述,吃完馒头的话,能够拉车都五里路,吃完烙饼时间比较久一些,而对于凉粉这种食材,是吃完之后站起就会感觉到又饿了,虽然带有一定的夸张比喻,但也侧面的说明了烙饼的益处多多。喷香的烙饼,加上黄灿灿的炒鸡蛋,是末伏来临之后的美食。
日期 : 2022 › 136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1 饺子 2 馄饨 3 火腿 4 汤面 5 鸡 6 羊肉 1、饺子 在过去的农业社会,入伏的时候,刚好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2、馄饨 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等头伏要吃馄饨,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上海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 比起水饺,馄饨个小皮薄,煮熟后有透明感,另煮馄饨费时短,煮水饺过程则需多次加凉水,方保证熟透。另外还有一点,水饺重蘸料,馄饨重汤料,在广东地区尤其突出,鸡汤、肉骨头汤是汤底的首选。我们这边吃馄饨还常配面一起,称云吞面。 3、火腿 杭州人“头伏火腿二伏鸡”。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为最佳。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 火腿熬汤也有清补作用,还可以加点番茄之类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消除腌食致癌的顾虑。火腿还有加速伤口愈合的功效,现在还把其用于外科手术后的辅助食品。 4、汤面 入伏第一天,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南方如上海是吃馄饨,广州是吃汤面。面条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且在煮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条煮熟后会变成400克左右,因此能产生较强的饱腹感。 此外,面条能够刺激人的思维活动,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需要一种碳水化合物占50%的食品,面条就是人的大脑所需要的食品。硬质小麦含有B族维生素,它们对脑细胞有刺激作用。 5、鸡 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相对来说,江西、湖南人三伏天养生吃鸡倒是很有几分科学根据。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炖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的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这样一来,可做到发散体内蕴寒,防止秋发寒病。 6、羊肉 “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众所周知,羊肉是发汗的食物,是冬日里再好不过的美食,徐州人却迎难而上,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吃加了红油辣椒的羊肉。“伏羊节”是徐州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徐州百姓集聚在各个酒店、饭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医生建议,夏天吃伏羊,水液损失很大,容易使人体电解质出现紊乱,老年人、孕妇、幼儿等身体较弱的群体,均不适宜大量排汗。市民吃伏羊时,应多喝水避免排汗过量,还应多食用偏咸一点的食物以补充电解质。
冬至是开始数九了吗:是的 数九是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因为九在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最大的阴数,在这里即代表着最冷的意思,而冬至代表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因此民间每到冬至逢壬日起,就会开始数九,计算春天来临的时间。 但数九只是由于古代御寒保暖条件简陋缺乏,寒冬时节十分难熬,古代人民为熬过漫长冬季,发明出的消遣罢了,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下,并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冬至数九多少天:81天 民间认为,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当数到第九个九天时,就认为是春天来临了,因此冬至数九都是81天。 但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有些地区可能还没数九完就已经转热了,但有些地区可能在数完后,还处于寒冷时节,因此这种民间算法并不准确。 冬至会出现什么现象 气温下降 冬至之前,地表尚有积热,通常不会很冷,但在冬至过后,地面积热会基本散失完毕,所以气温也会越来越低,因此从气候来看,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要注意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出现受寒感冒现象。 白天变长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所以在冬至过后,太阳的直射点又会开始从南向北移动,而我国处于北纬线地区,因此白天的时长会逐渐增加。
数九是从冬至开始,所以2021年12月21日就是数九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为2022年3月11日。 如果要细究方法,那就从冬至那天开始,每九天算一个“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冬至是“一九”的头一天,第二个九天叫做“二九”。以此类推,大家就可以对照详细的日期,数到“九九”,那时气候将会回暖,意味着春天来了。 2021年-2022年数九天时间表 2021年一九时间:2021年12月21日-2021年12月29日 2021年二九时间:2021年12月30日-2022年1月7日 2022年三九时间:2022年1月8日-2022年1月16日 2022年四九时间:2022年1月17日-2022年1月25日 2022年五九时间:2022年1月26日-2022年2月3日 2022年六九时间: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12日 2022年七九时间:2022年2月13日-2022年2月21日 2022年八九时间:2022年2月22日-2022年3月2日 2022年九九时间:2022年3月3日-2022年3月11日 数九简介 数九,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数九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所谓“热在三伏,冷在四九”,一年中当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四九天”。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暖和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与冬至逢壬日“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春深日暖”相对应的只有我国部分地区,并非全国各地都如此,一些寒冷地区在春季尚未有春天气息。 数九习俗 在古时,人们为了熬过漫长的冬季,除了数九以外,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那是一种很有趣的娱乐活动。明代杨允孚《滦京杂咏》曾写道:“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其形式有多种,或是寒梅,或是九体对联,又或者是双钩描红书法,但意思却都差不多,都是每天填一笔,或者是一朵花,直到九九之后万物复苏,一幅“九九消寒图”也就成功完成了,代表着老百姓一定能度过寒冬,迎接春天到来的信念。
中伏吃什么养生 1 绿豆 2 莲子 3 马铃薯 4 紫薯 5 鸡鸭 6 喝茶 7 山药 8 吃面 1、绿豆 夏季三伏天高温,人易出汗,使机体因丢失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而导致内环境紊乱,而绿豆中含有丰富无机盐、维生素。在高温环境中以绿豆汤为饮料,可以及时补充丢失的营养物质,以达到“清热解暑”的效果。 2、莲子 入伏后多吃莲子可祛火,热天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易烦躁、伤心。莲子芯的味道虽苦,但可清心火,还有降血压作用,适宜体质虚弱、心慌、失眠多梦的人食用。但腹胀者,最好少吃。 3、马铃薯 马铃薯含有维生素C,而且发热量高。“情绪中暑”的人,最容易受到抑郁、灰心丧气、不安等负面情绪的困扰,马铃薯含有的矿物质和营养元素能作用于人体,改善精神状态。 4、紫薯 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过敏等问题是很多读者朋友都不得不面对的话题,从饮食的角度不妨吃点紫薯。紫薯富含铁、硒元素和花青素。硒和铁是人体抗疲劳、抗衰老、补血的必要元素,特别是硒被称为“抗癌大王”,易被人体吸收。花青素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它能够保护人体免受一种叫做自由基的有害物质的损伤。花青素还能够增强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抑制炎症和过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 5、鸡鸭 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又是人体消耗最多的阶段,有些人因为吃不好、睡不实,受到炎热的煎熬,出现疰夏、苦夏症状,所以,老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因此,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故三伏天也是进补的最佳时机之一。 6、喝茶 夏季喝茶不但可以驱暑消夏,还有很多保健效果。茶叶所含的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多种成分,不但有解除油腻,帮助消化,减肥作用,而且还对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7、山药 山药学名蓣薯,其中含有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那就是薯蓣皂,被称为是天然的DHEA(又名青春素),其中含有各种荷尔蒙基本物质,有荷尔蒙之母的称谓,它能促进内分泌荷尔蒙的合成作用,能促进皮肤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提升肌肤的保湿功能,并对改善体质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夏季饮食不节、偏食生冷极易导致肠胃不适,吃些山药也有帮助。 8、吃面 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中伏天最热,伏有潜伏的意思。三伏天期间,气温非常的炎热,阴气受到阳气的压制,被迫潜伏在底下,可见炎热,此时,空气湿润潮湿、内热外火让人十分的难受,这样的伏天一共有三个,所以叫三伏天。 三伏天防寒,就看这3招! 避免冷风直吹 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儿,以防虚邪贼风。 护好两个部位 咽喉和后心是人体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犯。护好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帮助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 饮食注意少寒凉 要少吃冷饮,尤其是孩子。小孩子阳气正在成长中,过食冷饮,会比成年人受到的损伤更大,易出现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发烧、脾胃不和等问题。 为什么三伏天最热吗 我们知道太阳是地球上热和光的来源,如果没有了太阳光的照射,地球上就没有了温暖也就没有了四季的变化,一切生物也就无法生长了。 夏季太阳高高挂在天顶上,每年的夏至那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时北半球获得的阳光最多,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时分,阳光近似于直射地面。这时太阳光穿过的大气层厚度最小,太阳的光和热被大气层吸收、散射和反射的小,到达地面的就多,有利于地面的温度升高。其次,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七、八月份正是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 一般来说,在最高气温高于35摄氏度的炎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明显较多,而在最高气温达37摄氏度以上的酷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因此,这段时间内要注意防暑降温,保养好身体。
每年的伏天天数是不同的,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躲开阳光未必躲过中暑 步入暑伏天,中暑也进入高发期。在许多人印象中,在烈日下劳作才容易中暑。对此,提醒大家,其实在高温且通风效果不好的环境下,人体最容易受到暑邪侵袭;而频繁穿梭于高温环境和低温空调场所者,更容易患上暑湿感冒。 不要以为只要避开阳光,就可幸免于“暑”。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只要是在高温、通风不良且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呆久了,同样容易“中招”。因此,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保持通风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很多都有空调,空间过于密闭,而且气温与室外的高温反差很大。杨教授指出,人们频繁在室外的高温环境和室内的低温环境中往返,机体忽热忽冷调节不过来,就很容易患上暑湿感冒。大热天人们在室外行走时,皮肤上的汗腺大开,突然进入到十几二十摄氏度的空调环境中,这时体内的暑热还没来得及排完,寒气就突然袭来,很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和病症。另外,过于贪恋冰冷食物会引起的肠胃不适,长期吹电风扇、洗冷水澡来降温,都易引发暑湿感冒和各种毛病。这些都是暑湿引起的健康问题,也是不同程度中暑的表现。 防暑祛湿:藿香正气液最适用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曝晒中暑已经大大减少,然而吹空调,吹电风扇,吃冷饮等人工过度降温方式,导致暑、寒、湿等多种邪气伤人,出现暑热头晕、热伤风、肠胃不适等多种疾病的人却越来越多。从中医来讲,这些人群多是“内湿外热”的病理症状,所以用传统的藿香正气制剂如太极藿香正气液来解暑,就再合适不过了。太极藿香正气液是运用藿香、厚朴等具备挥发、升腾作用的药物,通过中药芳香疗法,把人体中暑后“内湿外热”的封闭病理体系打开,挥散掉体内的湿气、抵御体外的热气,这样五脏六腑的运行功能就能恢复正常,人体就可正常排汗了,中暑症状也就很快消失。需要提醒的是,藿香剂型很多,液体制剂液起效最快,对治疗暑热疾病更合适。而且“液”不含有酒精,对人群没有限制,男女老幼皆宜,开车也不会酒驾。 暑伏养生:扶阳去火,多酸多甘 夏令暑伏,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汗液增多,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 另外,夏季暑湿对脾非常不利,所以夏季应适当多吃一些味甘、酸宜脾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菠萝、西瓜等;炎热的天气还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选择有绿豆、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食物;同时,牛奶营养全,可以温脾、补水、滋阴,也是夏季良品。
“三伏贴一般成人贴敷6~8个小时,儿童2~4个小时,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可以做适当调整,如果皮肤比较娇嫩或者怕皮肤出现的过敏反应,贴敷的时间可以缩短,如果青壮年也可以延长贴敷的时间,三伏贴一般三年为一个疗程,每年在三伏天进行贴敷,贴敷期间不要吃辛辣食物,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同时也不要喝酒,避免局部的皮肤吹风受凉,尽量保持涂药处的皮肤干燥,同时在贴药当天不能洗澡,要是到6个小时之后再洗冷水澡,同时也不要喝冰冻冷饮,以免损伤脾胃或者影响药物的疗效。” 三伏贴敷贴注意事项 慢性支气管炎、胃部的消化性溃疡、骨关节疾病、风湿类风湿等都属于“冬病”的范围。不过,严重皮肤过敏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严重皮肤过敏者、贴敷部位表皮破损者等要慎用。阴虚火旺体质、感冒发烧期间,以及女性经期也不适合贴敷。 去贴敷时最好身穿宽松透气、舒适吸汗的纯棉衣物。为了防止药膏染脏衣服,当天穿深颜色衣服最好。如有过敏症状在贴敷前一定要告诉医生,改用防过敏胶布。贴敷后会出现发热等感觉,可以待在凉快的地方,但切不可贪凉。不要马上进到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里,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更不要将电扇、空调直接对着贴敷部位吹。
间隔时间没有特殊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当然穴位贴敷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并不是只限于这三天,研究显示,只要是在三伏期间贴敷,治疗都有效,而且效果也差不多。贴三伏贴期间,应尽量避免吃冷饮生食和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还应吃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贴药当日戒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芋头等易致化脓食物。忌贪凉,避免空调风直吹,当日别洗冷水浴。 三伏贴每个伏贴几次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一般是每个伏天贴一次,个别中伏可能会贴两次。 通常情况下,三伏贴是根据三伏天的时间安排贴敷的,初伏前十天内贴敷一次,初伏十天内贴一次,中伏十天内贴一次,末伏十天内贴一次,末伏后十天内贴一次,一般一整个三伏天贴五次就可以了。只不过每年三伏天的时间都不一样,中伏的时间长短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年份的三伏天有30天,其中初伏、中伏和末伏各十天,有些年份的三伏天有40天,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而中伏有20天。通常中伏如果有20天的话,有可能会在中伏加贴一次,以巩固疗效。 三伏贴一次贴多久 成人0.5-6小时;孩子0.5小时。 三伏贴正常使用时间约2小时,成人一般不超过6小时,12-18岁一般不超过3-4小时,8-12岁一般不超过2-3小时,3-8岁一般不超过1-2小时。每个人使用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耐受性。贴敷的具体期限应遵照医生的建议。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不舒服、发热,可提前将药膏取出。注意忒福部位尽量不要接触水,以免影响贴敷效果,并且不要出汗。
中伏比三伏热,虽然常说“三伏天”,但是其中,最热还是要数“中伏”。在民间有着“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的说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是在三九时,而最热的时候就是三伏中的“中伏”。进入到三伏天以后,温度就真的像是在一个蒸笼里一样,会让人热得透不过气来。其中尤其是在中伏的时候最热。在三伏天的时候,副热带的高压会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所以天气就会更加的闷热。 三伏养生需注意几点 1、注意少糖;2、注意补气去火;3、注意祛除湿气。 夏天昼长夜短,夜间温度也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得不好。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另外,绿豆汤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对于轻度中暑、头昏头痛、胸闷气短、无汗烦热等症状具有较好的作用。如果要喝绿豆汤,煮的时间就应加长,以30分钟到1小时为宜,豆子煮烂到开花。 没空调怎么让屋里凉快 自制空调 方法:取一盆凉水,或者是再里面添加冰块,然后将风扇对着凉水吹,让风先经过凉水再吹出来,能够帮助快速降温室内。 使用电扇 没空调想要让屋子里快速凉快下来,可以使用电扇。将电扇装在较高的地方能够将室内的热空气更好地带出去。如果不能将电扇装在较高的地方,可以将扇面对着地上吹,让热空气吹向天花板。 地上泼水 可以在地上泼上适量的水,有利于热量的散发。如果是室内有地板或者是此状不适合泼水的话,可以用凉水浸透毛巾拧干后擦拭以帮助降温。 晚上开窗 晚上要注意打开窗,这样能够让夜晚的空气流通,帮助带走室内的热空气。注意晚上开窗睡觉的话一定要早起将窗户关上,避免新一天的太阳直射到室内,使室内快速升温。 关闭所有热源 就将屋里所有热源都关闭的。比如避免烤炉、微波炉。及时关灯、关电视、关电脑以及让不必要的电源适配器断电,这样能够减少屋内热量的散发,帮助屋里降温。 避免蒸汽 我们要避免在屋里使用热水沐浴、洗菜、洗衣服等等,这样会使室内产生大量的热蒸汽,使得温度变得更高。如果是需要进行这些活动的话,应该注意在一个空间进行,不要让热蒸汽满屋子跑,并且尽量缩短时间。 使用白色物品 可以将屋里用的床上用品、沙发用品等全部换成白色或者是浅色的,这样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以凉快感。如果可以的话,外墙以及屋顶都可以刷成浅色,来反射热量,使室内没有那么热。 屋外种树 茂密的树木能够帮助遮蔽屋子,减少阳光直射而且还能够在起风的时候帮助加快气流量,有助于降温。如果是不种树的话可以建立一个架空的格子并且装饰上藤蔓,可以是葡萄也可以是落叶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