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因为地球自转轴以一定角度倾斜,绕太阳公转时便有了冷热更迭的四季变化。但是,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全年最冷、最热的时段,不是全年太阳高度最低(太阳辐射最弱)和最高(太阳辐射最强)的冬至和夏至,而往往会后延,也就是谚语所说的“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为什么全年最冷、最热的时段会后延到“三九”和“三伏”?因为气温的升降变化,不仅取决于热量的收入,还要取决于地面向太空辐射热量的支出。当两者达到平衡后,气温才能掉头上升或降低。虽然夏至后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开始减少,但仍大于支出,直到收支达到平衡(“三伏”)之前,气温仍然保持上升。同样,冬至到“三九”之间,气温也因地面热量仍支出大于收入而继续下降,直到“三九”后才开始上升。 三伏三九是什么意思 三伏 “三伏”指的是夏季的初伏、中伏和末伏。从夏至日后数到第三个庚日属于初伏,大约是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伏”可称“长夏”,“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安排,其中“伏”为“土”。“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但是由夏到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就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 夏令三伏,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汗液增多,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这个时节气温最高,而且潮湿、闷热,暑热暑湿是我们防范的重点。 三九 中国俗语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之说法。与三伏对应的是三九。中国有“数九寒冬”的说法,从冬至开始数“九”以计算时令。“三九”指的是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冬至后第三个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是“三九”和“四九”相交之日,并非“三九”,即“三九”是九天而非一天。 人们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一般出现在冬至到惊蛰。
日期 : 2021 › 1277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虽然三伏贴对于治疗一些基本疾病的预防有很好的预防复发的作用,并且副作用较少,但是三伏贴并不是万能神药,不是适合所有人。如果本身体内就是阳气过盛,再贴三伏贴就更加会打乱自身的阴阳平衡。因此,并非所有冬病都适合贴敷,患者最好在贴敷前先到专科进行检查。 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去贴敷,“三伏贴”确实有提高儿童抵抗力的功效。孩子由于脏气清灵,肌肤薄嫩,贴三伏贴较成人疗效更佳,尤其是2岁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更应抓住每年一次的时机,及早调整好身体。但是2岁以下幼儿不宜做贴敷,因为他们的皮肤过于娇嫩,可能无法耐受药物刺激;同时,孩子太小,不懂得如何表述自己贴敷后可能产生的不舒适感,这也会影响治疗的安全性。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一种特色疗法。它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结合经络针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扶持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直接或间接治病、养病的目的。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主要包括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除此之外,还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慢性腹泻、部分虚寒妇科病引起的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的疾病。这类疾病大多具有阳气虚损,遇寒发病的特点。 “夏治”则指这些病情到夏季一般会有所缓解,所以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夏季三伏天,对“冬病”进行辨证施治,通过针刺、艾灸、穴位注射、擦浴、拔火罐、按摩、刮痧、食疗、穴位贴敷、中药内服等多种疗法,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和身体反应贴敷 入伏后,一些市民选择穴位注射或贴敷三伏贴的方式,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成都市三医院中医科陈敏博士介绍,三伏贴选取辛温且易透皮的数味纯中草药制成药丸,于人体特定的穴位处贴敷,使药力直达病所,刺激经络。敷贴疗法主要适应于免疫功能低下、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风湿或类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四肢寒冷怕冷,体虚容易感冒的患者等。凡是冬季易得或者容易加重的疾病,在疾病尚未发作之前提前治疗,会加强疗效,减少复发率,减轻发病症状,达到治愈的良效。一般情况下,一个夏天要贴3次三伏贴,分别是初伏、中伏和末伏。 尽管三伏贴不打针、不吃药,通过贴敷可以达到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的效果,但陈敏提醒,三伏贴也不是想贴就能贴,患者需要考虑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身体反应,“对于每一个人来讲,自己是否适合贴敷,应该怎样贴敷,选择哪一种贴敷,都应该先请教中医专家。”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都不适合贴敷。“每次贴敷时间为3—6小时,贴敷期间自觉局部有热感、微痒感,或皮肤轻度发红为正常现象,但要避免贴敷处沾水。贴敷期间禁食生冷、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以及海鲜、牛羊肉等食物。” 这些人不适合贴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都不适合贴敷。 三伏贴也不是想贴就能贴,患者需要考虑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身体反应,对于每一个人来讲,自己是否适合贴敷,应该怎样贴敷,选择哪一种贴敷,都应该先请教中医专家”。
一、忌空调直吹 夏天在外面回来,一身汗,切忌不要空调直吹。出汗的时候,人的毛孔张开,冷气入体很容易着凉感冒。 在空调房里穿衣服,要过肘过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颈椎。 不然很容易造成颈椎肌肉的慢性炎症。颈部痉挛,后背也会麻木酸痛。 【建议】 夏天吹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摄氏度,空调的挡风板最好朝上,让冷气自然下降。 中午午休的时候,不妨在肩颈上再搭一件衣服。 晚上睡觉前洗个热水澡,缓解肌肉的酸痛。 二、忌吃冷饮 夏天吃冷饮,虽然短时间感觉不出不妥,但是一到冬天,手脚就开始怕冷。 冬天怕冷的亲,三伏天不吃冷饮,体内的寒气就能少一大半。 而且冷饮很容易造成肠胃痉挛,腹泻等不良症状,尽量少吃。 【建议】 喝常温的凉白开、温茶、绿豆汤都是避暑降温的好办法。 如果一定要吃“冷饮”,不妨试试冰粥。这个冷粥,不是说加了沙冰的那种,而是经过冷藏之后,恢复到室温稍带凉意的粥。 比如荷叶莲子粥、冰糖雪梨粥,降温又养生,是夏天必备的佳品。 三、忌晨练 三伏天不能晨练的原因有两点。 一方面,是夏天植物呼吸作用强烈,早上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晨练有害无益。 另一方面,是夏天天气炎热,老人血压升高,在早上五点到十点,是一天之中血压最高的时刻。此时锻炼身体,很容易发生危险。 【建议】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健身一定要讲究方法。 对中老年人而言,傍晚时分,找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比如散步、站桩、跪坐等锻炼到微微出汗即可。 四、忌洗冷水澡 夏天很多人喜欢冲凉,洗澡的时候用凉水。 其实天气越热,才越不能用凉水洗澡。身体被冷水一激,热汗散发不出来,憋在身体中,很容易生病。 【建议】 用热水洗澡,洗完之后,身体排汗完成,会发现身体会舒畅很多。 夏天吃冷饮、吹空调,体内寒气积聚。洗热水澡、泡脚、吃姜都是祛除寒气的好方法。 五、忌熬夜纳凉 很多老年人,不喜欢用空调,喜欢凉席、蒲扇,在外面纳凉到下半夜才回去睡觉。 在中医来讲,熬夜会造成脾虚。夏天脾胃本来就有湿热,一旦熬夜会加剧肠胃负担,消化不良。 【建议】 三伏天最好不要熬夜纳凉。同时,中午一定要睡午觉。 睡午觉有助于缓解疲惫、缓解心血管压力,30~60分钟都可以。但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六、忌不开窗通风 三伏天,天气湿热,大家喜欢闭窗室内吹空调。事实上,开空调超过三个小时,就要开窗通风。 夏天湿度大,空气中的灰尘容易寄生病菌,如果不开窗通风,很容易感染疾病。 【建议】 每天开窗通风2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同时定期更换空调过滤网,避免空气二次污染。 七、忌快喝水 夏天出汗多,很多人喜欢大口喝水。 一次喝一大杯或者一大瓶。但是这样喝水,其实很容易出现问题。水分迅速进入血液,会造成血液变稀,血量也会增加。 心脏不好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肌梗死。 【建议】 最好的喝水方式是:少量多次,一次100—300ml。 同时,切忌贪凉。温水对人的身体最好,而且最容易帮助人体散发热量,最解暑。 八、忌不防晒 夏天烈日炎炎,紫外线的强度很高,皮肤很容易晒伤,但是除了皮肤之外,眼睛更需要保护。 眼睛很脆弱,如果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引起各类眼疾。 【建议】 夏天如果在中午外出,一定要带上太阳镜、遮阳伞。多吃一点桂圆、胡萝卜、山药,养护眼睛。 洗脸的时候,尽量用流水洗脸,避免揉搓,可以减少细菌繁殖。 九、忌大喜大悲 夏季闷热,心血管压力增大,人心烦躁。无论是过分激动还是悲伤,都会损伤心脏。 所以夏季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 【建议】 俗语讲:心静自然凉。 夏天可以通过早起、沉思、打坐,调摄精神,有意识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 心神沉静,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失控、烦躁,心灵经常与清静为伴,这样健康就能获得保证,生活才会变得轻松。 十、忌只吃果蔬 三伏天虽然阳气旺盛,但是对人来讲却是一个“内耗”的过程。 很多人夏天食欲不振,于是不吃饭,吃块西瓜、来点蔬菜就算了。长此以往,营养不够,很容易生病。 【建议】 除了果蔬之外,一定要吃正餐。吃谷物,出汗会损失维生素B,所以馒头米饭一定不能缺。 吃姜,姜可以祛湿,还能刺激人的食欲,可以切成姜末,凉拌食用。
西瓜、绿豆汤不宜冰镇食之 夏季的五行属火,“火曰炎上”,即是温暖、上升,具有温热、升腾、活动、上升的作用,而五脏归属为心,“心为君主之官”,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夏时心火当令,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酸能收、涩,有助于固表敛汗,多食辛味,如葱白、姜、蒜、香菜等避免心气偏亢,有助于补益肺气、化湿等,还要注意提高食欲。 值得注意的是,百姓都知道“苦”夏,适当吃苦可以泻心火,但要注意过量食用苦味食物,反而会引起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另外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过量定会寒伤脾胃,引起上吐下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不防阳暑防阴暑 炎炎夏日,市民都知道高温环境下活动引起中暑,却不知,除了这种高热、多汗的“阳暑”外,中医还有一种称之为“阴暑”,就是过度贪凉(过食冷饮、凉水洗澡、直接睡在地上等)造成的无汗、恶寒、腹泻腹痛、浑身无力,而这类人群反而增多。 因此要注意不能过度贪凉,减少寒凉食物对肠胃的刺激,平时多吃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 挥汗如雨要警惕 其实出汗是人体的正常现象,天气炎热、穿衣过厚、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都会引起汗量增加,但是也要注意过度出汗要警惕多汗症。这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的一种疾病,诱因很多,除了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内分泌失调、糖尿病等疾病会导致多汗症外,像精神高度紧张、情绪激动、不良的饮食习惯都会诱发病情。 中医一般采用止汗、健脾、去湿来进行治疗。暑湿仍较重,可以选择如薏米、冬瓜、扁豆等健脾祛湿的食物,尽量避免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适当做些锻炼,听听舒缓音乐、散散步,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熬夜,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饭后“三不” 1、饭后不吃较凉食物:中伏是最热的时段,在吃热饭后会出很多汗,很多人为了解暑会在饭后喝冷饮,吃些比较凉的食物来给身体降温。其实饭后马上吃“凉”的食物,会导致体内热气无法排出,进而加重体内湿气,肠胃不好的人还容易导致腹痛腹泻,引起肠胃疾病。 2、饭后不洗凉水澡:很多人都想吃饱再洗澡,但如果饭后想洗澡,应该注意别用凉水洗。饭后身体大量血液都集中在胃部,如果此时洗冷水澡,血管会快速收缩,容易导致颅内血管破裂不仅如此,还容易导致胃部消化不良。 3、饭后不宜“牛饮”;牛饮是指大口快速喝水,很多人在运动后会场出现这种情况,当然,夏季炎热也不例外。虽然多喝水对人体有好处,但饭后大口猛烈喝水会导致水分快速进入人体,使血液在肠道内被大量吸收,影响血液稀释,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呼吸急促等现象。饭后大量饮水还会导致体内运化不足,加重身体湿气,因此,建议饭后小口匀速饮水,更有益于健康。 睡前“三不” 1、睡前不熬夜:任何时间熬夜都对人体有害,尤其是伏天,大多数人出现大量出汗、疲惫等症状,如果不在夜间休息调整,会使身体免疫力大大降低,没有充足的睡眠很容易引起疾病。夜间是肝脏和肾脏的排毒时间,如果熬夜不睡觉,体内会慢慢积攒毒素。 2、睡前不受凉:睡前身体受凉,容易导致夜间毛孔闭合,无法散发热量,尤其是伏天炎热需要大量排汗,当身体受凉时,汗液排不出会损伤元气,让湿气有机可乘。如果有睡觉习惯性吹空调的人,尽量控制空调温度在26摄氏度以上,以免夜间受凉。 3、睡前不喝酒:很多人聚会,吃宵夜等活动都会选择在晚上,然而临睡之前喝酒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借着酒劲睡觉并非健康行为,时间久了会伤害肝脏,尤其是中伏天热,很多人喜欢喝冰镇啤酒,这样对身体伤害更是加大。
末伏是什么意思 1、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 2、通常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 3、也作终伏、三伏。到末伏的第10天为止。 三伏贴—成人、儿童都适用 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手段,使之通经走络、拔病外出,达到治疗和预防唿吸道疾病之功效。疗效确切,时间性强,成人、儿童皆适用。该方法无痛苦,简便易行,开展几年来深受患者欢迎。 适应人群主要有:唿吸系统人群、妇科类人群、骨科类人群、亚健康人群、胃肠消化道类人群等。 不适宜贴敷的情况 1、肺炎急性期,高热、体温超过38.5℃以上者。 2、特殊体质及皮肤病患者,或贴敷取穴部位皮肤有破损者。 3、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曾患接触性皮炎者。 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后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 2、皮肤无反应并不影响疗效,患者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 3、一般小儿0.5~2小时,成人2~4小时。敷药处皮肤发红即可取下药膏。贴敷当日禁食生冷寒凉辛辣之物,要用温水洗澡,忌入冷室。
据生活常识上说,末伏有两层含义:一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另一层含义是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也被称为三伏。 伏天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一伏多少天呢?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 “三伏”,据说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伏”是隐伏起来避暑的意思。三伏是一年里最热的时期。
2019年末伏有几天:10天 2019年末伏是从8月11日开始8月20日末伏结束 2019年末伏是从8月11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0日,也就是三伏天的最后一天。末伏结束意味着这三伏天的结束。 2019年三伏天有多少天:40天 2019年初伏10天: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2019年中伏20天: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2019年末伏10天: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
闰中伏吃什么 马铃薯 马铃薯是多用途、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青睐,而且制作和食用方法多种多样。马铃薯的蛋白含量与谷物的蛋白含量相同,是一种既可以做菜又可以与粮食媲美的食品。 马铃薯性平味甘,中医学上具有和胃调中的作用。它还富含维生素c,带皮食用富含钾元素,新鲜马铃薯含有大约80%的水分和20%的干物质,热量约为100卡,而且不含脂肪。 黄豆 黄豆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尤其是素食主义的蛋白质来源。它们包含了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对肌肉的修复和再生,皮肤、头发、指甲的生长都有作用,黄豆蛋白也是最便宜的蛋白质。 黄豆的营养价值很高,但直接食用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造成肠胃胀气等现象。食用整粒大豆其蛋白质吸收率大约65%左右,而加工成豆浆后吸收率可增长很多。所以,黄豆最好是做成豆浆或豆腐食用。 苹果 在众多的水果之中,苹果可以说是最普遍的一种,苹果果胶属于可溶性纤维,不但能促进胆固醇代谢,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生吃苹果还能调理肠胃,因为它的纤维质丰富,有助排泄。 另一方面,腹泻的人吃它也有好处,因为苹果酸具收敛作用。苹果有生津润肺,健脾开胃的效应。营养学分析,苹果含有最多果糖,多种有机酸、果胶及微量元素,能扩张血管,有利高血压患者。此外苹果虽然营养丰富,但热量不高,深受减肥者欢迎,老幼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