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254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杏鑫平台登录_沿河莲花十八响
<br>

  “肉莲花”是一种流传于沿河土家族地区的民间舞蹈,是土家族先民古代巴人军事乐舞遗风的延续和演变,是土家族传统文化与土家族人民性格特征的集中表现,其历史渊源源远流长。 “肉莲花”舞蹈分大板和小板两种形式,大板即手掌拍打四肢、下腹、发出响亮的声音。小板即拇指与中指相拧、发出清脆的声音。 “肉莲花”舞蹈对应全身十八处要穴的长期拍打,能起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益寿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健身保健功能。是推广具有民族特色全民健身运动的好项目。

杏鑫注册网站_思南上元沙洲节
<br>

上元沙洲节始于宋代,传说是天官赐福降生的日子,年复一年,世代相传。有历代流传颂扬沙洲的诗词歌赋两百余首,其中《思南府续志》所载“白鹭洲赋(并序)”、“白鹭洲赋”(以二水分白鹭洲为韵)为代表作,有神奇优美的民间传说故事,有五彩奇石观赏与收藏。 思南上元沙洲节保留了黔东北乌江流域地区,特别是以乌江中下游文化教育中心思南及周边的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传承着各种传统表演艺术形式,是研究黔东北乌江流域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况的重要根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思南人民根深蒂固的精神纽带。 思唐镇正月十五游鹭洲的习俗,从宋代前开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往今采,每逢正月十五,人们都身着盛装,扶老携幼,乘船登沙洲游览,洲上设有各种游玩项目,有小摊、照相留影、有骑马、玩具和小吃等,游毕离洲,恋恋不舍,或摄影,或赋诗,或顺手拣几个奇形异色的纹石,以作纪念。 每年正月十五日,无论阴晴雨雪,县城(郊)之人均扶老携幼,乘船过渡,相约洲上。鹭洲上的鹅卵石,有武陵山系特点,圆润光洁,色彩丰富,可供把玩。形成一种节日民俗文化。此地古时多陕西迁谪之人,因此疑为唐时长安踏青旧俗。

 思南乌江船工号子,类属民间音乐。顾名思义,它是乌江沿岸的土著人和外来定居族世代相传的弄船号子。思南乌江船工号子,粗犷高亢、悠远跌宕,体现了乌江船工冒着严寒酷暑,斗险滩,顶恶浪,为了生活与大自然抗争的剽悍形象。思南乌江船工号子,它又委婉巡回,词意饶有风趣,体现了乌江船工对生活充满乐观的精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明显的艺术特色。 思南乌江船工号子,起源于劳动,是一种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民间歌曲,起着号令船工进入劳动状态、示船工在劳动过程中某种景况的信号和调节劳动气氛娱乐解困等作用。

  “二月二”即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 是苗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内容包括:小孩子食红鸡蛋、“走亲”、“搭桥”、“送纺车、送红雨伞”等过程。表现了苗族人民婚姻习俗中对出嫁的女儿在生育、生产、生活方面的关爱。 二月二“走亲”,即送姑娘或接新媳妇,苗家出嫁的女儿当天不在男方家住。婚后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才由新郎的母亲邀一妇女为伴前往迎接新媳妇,或者由女方的哥弟邀约五六个亲戚准备鸡鸭肉糖果等礼品,主动将姑娘送到男方家去,住7—9天后返回,等到怀孕后才长期居住夫家,方为正式成家。表达苗族人民的婚俗生育观念。 “搭桥”是苗族“二月二”这天,对已婚的夫妇,婚后三、五年不会生孩子,要请本族老摩公,准备鸡、肉、酒、黄糯米饭等供品,到村头搭一座石桥,并举行祭祀活动。祈求保佑生儿育女,人丁兴旺。苗家人相信修路架桥是修阴功积阴德,可益寿延年,可子孙繁衍,可家业兴旺。苗族中流传“修桥补路,积德无数”的谚语。表达苗族人民传宗接代的观念送纺车及红雨伞,姑娘出嫁后,如若出现小儿多病、老人年老体弱、庄稼不好、一家不和睦等现象,外家要送纺车、红纸伞等到姑娘家,表达万事大吉,人丁兴旺的愿望。 “二月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表达苗族人民祈求万事大吉传宗接代人丁兴旺传宗接代的强烈愿望。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维系着苗族同胞兄弟姐妹亲情的重要纽带。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以及思想观念的不断改变,“二月二”接送新娘、搭桥、送纺车等礼节活动逐渐简化,苗族“二月二”民族传统节日面临消逝的危险,急需传承与保护。

杏鑫平台登录_新年第一天,邛江古镇上演文化大餐~
<br>

2018年1月1日, 印江“欢乐•古镇嘉年华”庆元旦迎新春活动在邛江古镇正式进行,土家风情文化、生态文化、书法文化、非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美食文化呈现,给市民和游客上演一台丰富的民族文化盛宴。 1、土家婚俗 迎亲的锣鼓响起来,喜悦的唢呐吹起来……2018年1月1日,卭江古镇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坐土家花轿体验活动。 2、义赠春联 当天,县文联、县书画院、县书协在邛江古镇启动“翰墨飘香润书乡、智力帮扶奔小康”为主题的2018年义赠春联活动,免费为广大市民书写新春对联,将节日的祝福带给市民。     3、土家美食 当天,杉树镇大罗村中家沟红军麦芽饼现场制、现场烤,备受市民和游客青睐,其饼历史久远,制作工序繁多,属手工绿色食品。   还有这些…… 茶商给游客推介产品 市民选购菊花 市民参观摄影展   提醒大家:此次活动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将持续到1月5日。

杏鑫娱乐登录地址_相公,我们去古镇坐“天下第一轿”好吗?
<br>

    元旦期间,邛江古镇将浓情上演土家婚俗体验活动,活动具体内容是: 一、活动时间: 2018年1月1日——5日。每天上午9时——下午18时 二、活动地点: 邛江古镇 三、活动形式: (一)婚礼全体验 (二)16名壮汉抬“天下第一轿” (三)8名大汉抬大花轿 (四)坐大花轿拍照 四、活动价格: (一)婚礼全体验,1999元/次(穿大红袍,坐大花轿,当新郎新娘,拜天地入洞房,回味传统婚俗,体验土家浓郁的乡愁文化等)。 (二)16名壮汉抬“天下第一轿”,999元/次(每天只限坐3轿,其中凡今年元旦结婚的新人,可凭结婚证打5折,每天只限前3对报名夫妇)。 (三)8名大汉抬大花轿,99元/次(今年元旦结婚的新人免费坐,只限前5位报名者)。 (四)坐大花轿拍照,5元/次。

杏鑫4注册登录网_石阡这个村成“全国文明村镇”,记者带你去探访
<br>

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依托山水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民俗文化,全面实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和民俗相结合的独特旅游景区,让群众搭上旅游产业幸福快车,实现了守护绿水青山和群众增收兼得的目标。     走进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一排排木楼在青山绿水间错落有致,宽阔干净的柏油路蜿蜒起伏,村子旁边潺潺流淌的溪水赋予了村庄灵动的韵味,加上传统的仡佬族风情,吸引着不少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广东游客邱先生说:“我是从广东肇庆第一次来到佛顶山,这里的建筑物古色古香,鸟语花香,环境特别的好,这里的美食各方面,还有人员方面服务也是一流的,觉得很舒服。”     佛顶山脚下的尧上仡佬族民族文化村和佛顶山核心景区是石阡县倾力打造的景区景点,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国家4A级景区。依托佛顶山优良的生态环境,村里的旅游产业一年比一年兴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也随之得到完善。而以前却是另外的一番光景,除了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不少村民靠进山伐木和烧炭得到的收入补贴家用,村民黄启应就是其中之一。如今,佛顶山村发展起了旅游,黄启应和其他几位村民摇身变成旅游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当初用来运载木料的马车成为了游客最喜欢的环保游览车,他们也当起了“驾驶员”。 村民黄启应告诉记者:“以前没搞旅游我们主要靠烧炭、卖木料,现在发展旅游我就来赶马车,既好玩,又锻炼了身体,钱也挣了,一天可以搞两百多块。”     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回到村里开起了农家乐和旅游商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戏楼餐馆负责人谭丽说:“我们以前特别贫困,从小就是干农活,公路不通、有东西卖不出去,开发了旅游过后,一家人大大小小做了点生意,父母做小吃卖,我开了个小餐馆,生意还可以,旺季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三四十桌。”     腰包鼓起来了,村容村貌靓丽了起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村子里随处可见男女老少利用休闲时间娱乐健身的场景,大家其乐融融,共享生态和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村民吴学华高兴地说:“以前大家为生活而奔波,现在生活逐渐过好了,大家打篮球、下象棋,邻里之间娱乐娱乐增加了感情。”     近年来,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创建绿色家园、遵循绿色致富等方式,群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明显提升。今年11月,经过中央相关部委综合评审,授予“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杏鑫登录_虽然气温低,但是颜值高啊……初冬德江,绝美风景
<br>

  如果田野偷饮了你的美酒,那它会还你金黄黄的、沉甸甸的稻子,金色馥郁,仅此一味,幸福百倍。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暮色之下,群山之巅,大江之上 怎样的故事在上演 是“念去去,千里烟波”的送别 还是“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的痴等     你看这千帆过尽的茫茫江面 何处有归人         红尘外,深山中,冬水初生,霜雪渐染,寒冬将至。潺潺水声更显寂静,纤尘不染更显高洁。       银杏,恰到好处的立身季节在秋冬。一枝一叶、一地一片,处处应运而生,错落有致,不多不少的黄墨,该空白处自是留白。         冬游乌江,沉醉江水间,拔地而起是望不到边的郁色,环视群山,美不胜收。   最妙的是“欸乃一声山水涧”、“岩上无心云相逐”,傍西岩,枕水眠,人生一大快事。     谁言冬日萧条?德江的冬天,是一曲绚丽的华尔兹。枫林醉,醉成一壶好酒;野菊绽,绽成一幅锦绣。清风微拂,冷香盈袖,落叶繁花铺成的小道,你愿陪谁走过。     图:崔杰 高应清 霍毅龙 李建华 张月强等 文:冉江权  

杏鑫内部304724_【文脉印江】又见秋天到,又逢银杏黄!
<br>

  有朋友告诉我 说在我的诗里 从未有出现过这棵树 是的,从来没有 我羞于告诉你们 我浅显的文字 和浅薄的才情 怎么去描述 这棵我也捉摸不透的树 我曾不止一次站在树下 假装智者一般 沉默和思索 也只有我才明白 就因为那些荒谬不堪的思索 我错过秋天 错过了落叶 错过了季节交替 错过了生命轮回 但我仍然相信 每一片落叶 都是苍天的使者 都是自然的精灵 都在飘飘洒洒温温柔柔的 渲泄关于秋天的哀愁与美丽 只是啊,树下那些疯疯癫癫的 沐浴着银杏雨的 美丽的姑娘们 你们和这整个秋天的心事 这棵树,这些落叶 未必知道 知道了 未必肯说 说了 旁人未必能懂 文/任平波   图/今日木黄

杏鑫娱乐登录地址_以旅致富,万山绿色转身
<br>

  通过精雕细琢,原本不起眼的矿石被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朱砂标本、吊坠、手镯、项链、印章等工艺品,这门手艺,让当地200多名民工就业致富 朱砂资源枯竭,矿企破产,因朱砂矿产而兴盛的城市往哪里去?答案是:把金山银山变回绿水青山,以文以旅、以旅致富,走一条绿色转型之路。  四通八达的昔日矿井,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旅游地  万山的转型,是绿色的转身,更是华丽的转身。当年的废弃矿井,如今成了旅游热点。七彩斑斓的“时空隧道”,正如同万山人越来越绚丽美好的生活    再回首,往事满目疮痍 万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是铜仁市的主城区之一,因盛产朱砂而被誉为“丹砂王国”。 过去的采矿车在转型后,也成为旅游参观的项目     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朱砂储量大幅减少,矿区生产日益萎缩。2001年10月16日,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日子,曾经辉煌的贵州汞矿,被宣布政策性关闭。 在矿企破产关闭后,8000矿工家庭因此饱受离异、失业的困扰,生活远不如当地农民。资源挖空了,贫穷却留了下来,当时的职工家属人均月收入不足百元,失去经济支柱的他们只能同时居住在阴暗潮湿的棚户区。多数老矿工选择去投亲靠友,而年轻矿工不得不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今年44岁的王安华是当年南下打工大军中的一名,回忆起那段日子,王安华说:“矿山关闭后,拿着一次性买断工龄得到的2万块钱的补偿费,心里除了悲伤、失望,就是茫然。一出来工作就进了矿厂,一直和朱砂打交道,企业说没就没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全压在自己肩上,那种失去方向的感觉,很难用言语形容。” 景区开放后,万山朱砂重放异彩,朱砂工艺品加工直接和间接地带动1000余人脱贫 万山朱砂工艺品成为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景区目前有20个员工从事朱砂工艺品销售,其中有17个是本地家庭贫困的居民,他们每月能拿3000元左右的工资,极大改善了家庭经济情况   变废为宝,矿山变景区 资源枯竭,枯竭的是矿产,不是文化。2015年7月,万山对汞矿遗址实施整体连片开发,提出建设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 从万山汞矿消失,到朱砂古镇归来,已经过去14年之久。 如今,漫步朱砂古镇,曾经纵横交错的地下矿道变成了今天让人叹为观止的总长970公里的“时空隧道”,曾经惊险非常的“采砂岩壁”变成了今天同样刺激的玻璃栈道,曾经破旧空置的矿工宿舍变成了今天让人流连忘返的影视基地……两千多年的朱砂冶炼历史文化早已沉淀在万山厚重的山脉里,鬼斧神工的自然山水资源更为万山增添亮色。 万山把废弃矿山变回了绿水青山。景区建起来了,阔别矿洞14年的王安华又回来了,只不过这次不再当矿工,而是景区保安。 在玻璃栈道景点,记者见到负责景区安保工作的王安华。当年的矿洞作业使他的脊背不自然弯曲,他正奋力抬起一只手,搭到石壁上,双目紧盯着触摸过的每一块矿石,细致地检查矿石有无松动迹象。在确认没有存在安全隐患后,他脸上才露出轻松的神色来。 王安华以前就是矿山洞穴安检员,而现在,他又吃回了“老本”,每天的工作就是围绕景区检查矿山是否存在诸如石块松动等问题。除此之外,作为老矿工的他,还身兼“导游”,主动为游客识别矿洞里的朱砂等相关知识。他说,他很珍惜这份安逸的工作    “从两年前,我和妻子就在景区上班了,两个人每月可以拿7000元的工资。现在的日子好过太多了,不仅能供孩子上大学,还能留在家乡上班。看到家乡现在的改变,心里真的觉得很欣慰。”王安华说,景区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是以前矿山下岗的老职工,或是汞矿子弟。 一个景区,让下岗职工获得再就业的机会,许多家庭的命运为此改变。 43岁的吴长平一家,在矿企破产后生活拮据,几乎难以维持生计,如今他又回到矿山工作,而妻子也在景区做检票工作,谈起现在的生活,他感到很幸福:“一家人过日子,就应该是这样的状态,平平淡淡才是真。”   绿色转身,旅游铺就致富路 作为国家4A级景区,朱砂古镇逐渐热闹起来。 一走进景区大门,路两旁的红色小木屋一个个整齐排开,一眼看去十分漂亮。朱砂古镇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胡红告诉记者,朱砂古镇拿出20%的门面、展示厅等,免费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餐饮、旅游商品销售等服务,同时划定专门经营区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识,为200多个有志贫困户提供自主创业平台,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做起“小老板”,迅速创业、马上增收。 万山走上绿色转型之路,到处焕发出勃勃生机。图为今年国庆期间游客排队等候进入景区的场景   除了在景区里做生意,景区导游、售票、检票、食堂、酒店、展厅等均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43岁的的赵春香家住景区附近,从前在家照看小孩、照顾老人,一家老小的开销全靠老公外出打工,她通过景区针对贫困户的定向招聘,竞聘上岗到景区食堂上班,她说:“忙的时候一天要接待1000多位游客,虽然累,但是也很开心,现在每个月能拿2000元左右的工资,逢年过节还有奖金呢。” 环境变好了,山绿了,居民们的腰包变鼓了。曾经破旧的矿工宿舍被翻修一新,成为朱砂古镇的影视基地   朱砂古镇景区仅开园一年多,游客就突破200万人次,实现了从人迹罕至的老旧矿区向商贾不暇、车流不息的魅力古镇转变。目前,景区已实现了游客年访问量近200万人次、总收入6亿元,使2000多人稳定就业,带动周边乡镇750名精准贫困户脱贫。 2016年,万山共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速全市第一。 朱砂古镇是“废矿利用”的杰作,具有良好的旅游发展前景   绿色,是贵州的颜色,也是贵州发展的底线。万山的绿色转型之路,不仅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样板,更为全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胜利提供了一个突破性的思考。(图/冯四方  文/王文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