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日(或十五日)夜,家家户户蒸包子、搓汤圆,预知家中怀孕妇女生男生女。搓汤圆时,暗暗将面团捏成人形,放入烫灰中烧熟后掏出,问面团像男像女,如众人说像男,预示孕妇生男孩;像女则生女孩,并对孕妇说吉利话,后让年岁最高的人吃,以示孩子出世后能长命富贵。
日期 : 2020 › 07 › 239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1、赶年 赶年的意思就是提前一天过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月大,二十九这天过;月小,二十八这天过。这个习俗在土家族中较为普遍,一直沿袭至今。传说明嘉靖年间,土家土司奉召征计倭寇,土兵转战在江苏、浙江一带,出其不意、功其不备使倭寇累累挫。这年底,倭寇计划趁过年之际,突然袭击土兵,以报受挫之仇。土兵提知此信,于是提前一天过年,在营地作好了战斗准备,街头等着倭寇上门来送死。三十那天,倭寇果然大举进功,冲进营地,土兵一声吼从暗处杀出来,倭寇死伤不计其数,落得惨败。以后就提前一天过年,以纪念祖先的功绩。这便是过赶年。 2、牛王节 每年的四月十八日,是土家族的牛王节。这天各地都要举办牛王节歌会,搭起歌台,将牛头像悬挂在歌台中央,以歌颂牛的功德。牛王节十分热闹,各家各户提前一天将牛梳洗干净,喂精饲料,角上系一朵大红花,一早牵着去赶歌会,同时,也借此机会展示自家喂的牛健壮。 传说多少年前,牛是天上的神牛中,看到人间日子苦,终日劳作,仍吃不饱,就悄悄盗了仙谷给人间,这事让守谷神发现了,告到玉帝那里,玉帝一气之下将神牛打下凡间,让它跟人一道吃苦受罪。从那以后,牛就陪伴人们耕田了。人们不忘神牛盗仙谷之恩,就将”仙谷”改为”盗谷”,日后又将”盗谷”改为”稻谷”。神牛盗仙谷的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土家人就将这天定为”牛王节”,以各种形式予以庆祝,这便是牛王节的来历。 3、女儿会 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是土家族 的”女儿会”。这一天,方圆百里的青年男女便梳妆打扮,穿戴一新去赶会。这一天土家族姑娘居多,且以她们为主,因此叫女儿会。一些男女青年借此机会以对歌方式寻找美满的情侣,被彼此相中,即约定地点交谈,以定终身之好。 相传很久以前,土家族有位姓薛的大户人家,主人是一位乡士,一天外出远游,在农历七月十一日回到家中。回家后他很高兴,就把妻子和儿女叫到跟前来叙说远游的情景,并对九个女儿说:”你们一天关在屋里不出门,挺闷的,明天早上可以梳妆打扮,出外游玩,上街赶场。但只准玩一天。”后来,土家族 姑娘都照着薛家这么做。七月十二是收拾打扮上街游玩,趁此机会相会自已心上人,订下终身终身。最早这天是土家男女青年穿红戴绿,拦歌对歌,谈情说爱的日子,后来发展成妇女不分老少,一齐赶会,会上对歌邀舞,甚是热闹。
第一节 语言文字 一、语言 松桃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为东部方言(即湘西方言)。操这个方言的有湘西自治州、松桃自治县、鄂西自治洲的恩施、宣恩、来凤、咸丰和四川的酉阳、秀山、彭水以及广西的南丹、都安等县的苗族群众,约180万人。 松桃苗族语言基本是一致的,只是腔调略有坡东坡西的区别,坡东偏带浊音,坡西带清音。苗语和汉语在结构上有同有异,以下列表略举一二。 表一 :动词和名词结构一般与汉语相同,动词在前名词在 汉语 苗 语 汉语 苗 语 汉语 苗 语 汉语 苗 语 洗脸 nzead mes 吃饭 nongx hliet 睡觉 beut nghueb 喝酒 hud joud 走路 nzhob goud 犁田 shud las 栽花 jangs benx 播种 zhot nzhub 汉语 苗 语 汉语 苗 语 汉语 苗 语 汉语 苗 语 草屋 bloud ncoud 茶杯 beid gil 瓦屋 blund was 饭碗 zhet hliet 布鞋 xot npeib ndeib 棉衣 eud bid nul 牛索 hleat yul 竹凳 hend hlod 后 表二:偏正结构一般与汉语形成倒装 表三 :形容词和名词结构一般和汉语相反,形成倒装 表四:苗语中在称谓上一般带有“阿”字作附加词头,这个词头没有什么意义 表五 :联合结构与汉语基本一样 汉语 苗 语 汉语 苗 族 汉语 苗 语 汉语 苗 族 新衣 eud xanb 红花 benx nqent 老人 nex ghot 嫩菜 rilb rangt 旧屋 bloud ghot 黄布 ndeib ghunx …
山逶迤起伏,水如诗如画。仲秋时节,梵净山脚下的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桃花源村,微风轻拂,瓜果飘香。 位于印江、松桃、江口三县交界处的桃花源村,多条溪流汇聚成清澈见底的小河穿村而过,流向太平河,奔向锦江,成了锦江支流源头村之一。这里四季温差不大,冬暖夏凉。近年来,随着杭瑞高速、梵环路、冷孟连线的贯通,依托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及秀美的绿水青山,吸引了重庆、湖南、湖北等全国各地不计其数的游客前来避暑、观光、采风。村民依托绿水青山,吃上生态饭,发了生态财。 近日,笔者与友人从松桃县城出发,沿冷孟连线前行,途经素有梵净山下小南京之美誉的寨英古镇,越过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脉,约2小时车程,天然氧吧桃花源映入眼帘。穿村而过的小河与两岸原始森林、连片竹海和山溪飞瀑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在晴好的天气里,三三两两游客或在小河里戏水,或守着钓竿等鱼儿上钩,或伏下身子喝上一口甘甜清凉的天然矿泉水……村子里,时常可见新婚夫妻以竹海、绿潭、山水为背景,拍摄婚纱照,留住美好的一刻。 因空气清新,每立方米空气中富含30—35万个负氧离子,桃花源有着“天然氧吧”之称,户户有高寿老人,游人来此,看到八九十岁老人在地里劳作不足为奇。 桃花源村原名冷家坝,风景如世外桃源,2008年正式申请更名为“桃花源村”,曾为松桃厅派设梵净八汛之一,旧名虎衙门。又因其处在梵净古道的交汇点上,北通乌罗,东达寨英,南往江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4年,红二、六军团即以此为道,完成了两军集结石梁的军事行动。 104岁的田秋香老人家住桃花源村田家坝,常年喝梵净山流下的山泉水,吃这块土地种的水稻、玉米、红苕和蔬菜,耳聪目明,记忆力特好,几十个孙子、外孙生日全记得。老人经历新旧社会,目睹桃花源从穷到富的变化。田秋香说,路未通之前,村民全靠砍柴、烧炭去集市卖为生,当时生活虽穷,但吃五谷杂粮,喝纯净梵净山泉,极少生病。 现村里通了路、电,村民不再砍柴、烧炭,依托青山绿水搞起特色养殖,开起农家乐,发展产业,游客纷至沓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同时,桃花源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保存完好的植被使得其水源充足。山涧溪流成群,飞瀑无数。村主任杨彪带我们来到河流源头,距村委会约1公里的鱼泉沟景区。沿途森林密集,山涧沟壑纵横,大大小小的飞瀑不计其数,或直泄而下,或飞洒绿潭,飞珠溅玉,如烟如雾,蔚为壮观。 一路前行,鸟鸣果香。八月瓜、野荔枝以及很多不知名的野果横挂绿潭上方,不时引来飞鸟觅食,加上宛如盆景的枯滕虬枝,为空寂的山涧增添几分生机与活力。攀爬陡峭山涯谨慎前行,突然几声“咕咕咕”“咔咔咔”的叫声,大家不由自主屏住呼吸。“这是石蛙叫声。”杨彪说,雄性石蛙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溪流里除有石蛙,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石蛙与娃娃鱼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原生态纯净的梵净山溪流是石蛙与娃娃鱼的生存繁殖地。“密林深处,是黔金丝猴的活动场所。”杨彪侃侃而谈,山上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金丝猴、猕猴、熊、云豹、野山羊、五步蛇、水桶鸟等;植物有珙桐、铁杉、红豆杉、丁木、楠木、梭罗、槭树、香果树等,都是国家稀有动植物。 逐渐富起来的桃花源村民认识到,原生态青山绿水是村里宝贵财富,游客前来观光避暑,恰是冲着这而来。只有留住青山绿水,才能过上好日子。保护村里一草一木,成了村民们的责任。政府也出台保护森林植被政策,鼓励房前屋后种植树木,发展生态产业,让山常青、水长流。
松桃,顾名思义,应当是松树和桃树茂盛之所,一定不乏松的伟岸与桃的妖艳。当然,这是从字面的意义去理解“松桃”。究竟是否与松树、桃树有关,似已无从考据。松桃县城的所在地名曰“蓼皋”,传说在很久以前,县城黎木董山上及松桃河两岸有一种草本植物,春天一到,盛开着美丽的白花,苗语称其为“蓼皋花”,蓼皋因而得名。“蓼皋”是否还有其它含义,也已无从得知。但“松”“桃”“蓼皋”均与植物有关,却是不争的事实。 也许,松桃人自古以来便知晓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身居万物之中,时时提醒自己不忘对自然万物的感恩,便以植物的名称命名自己居住的地方。也因此,松桃城依山傍水,山水相依。 古时的松桃有云落耸翠、蓼皋春眺、响水泉飞、石滩泻浪、文笔凌云、屏山烟霭、秋螺洄澜、松江晚渡,谓之“松桃八景”,这八景都是山水的写照,情景动人。“八景”常现于当地文人的诗文中,每一句流传至今的诗文都有一个动人 的故事:有烽烟号角、英雄崛起,更有才子佳人、山湾树下,可见,松桃的“文气”源远流长。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松桃自古以来就是苗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活动地。 九龙坡上九仙女变龙的美丽传说孕育了一代代松桃苗乡人民浪漫纯真的想象,九龙坡下新建的九龙湖苗人古城,则是当代松桃人对传统文化的升华和进一步演绎。时光荏苒,春秋数易。随着城市的不断变迁,古“八景”已蜕去那个时代的风采。松桃城历经沧桑,几经破茧,终于完成了蜕变。当下的松桃,由镇江河、道水河、南门河、枇杷河、平头司河至大树湾河组成的“五水汇金龙”松江画廊,与由东山公园、云落屯公园、松江公园、飞山董公园、西朵公园、城北亲子公园、九龙湖公园组成的“七星耀松桃”构成了一座山水之城。 初秋的松桃是沉静的,最宜于黄昏时段漫步在大街小巷,既能领略现代都市的繁华,也能感受到时光和岁月的幽深和漫长。除了卤鸭和各种小吃的香味,还能欣赏到苗族的绝技绝活———当然,这需要缘分。 若有幸碰到青年男女的对唱(苗族人恋爱的一种方式),且旁边刚好有一家茶庄,你便能叫上一杯茶,在氤氲的茶香中,静静地聆听苗歌优雅的诉说,听它讲述生命中关于美丽梦幻和孤单、忧伤的爱情故事。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性格,如同每个人的个性一样。尽管现代文明的蔓延势不可挡,但对松桃而言,始终只能“展现其表”,而对“松桃其内”却无可奈何。因为,松桃的山是险峻的、奇崛的,充满了阳刚之气;松桃的水是清澈的、激越的,所以,松桃城就是明亮的、高傲的、欢快的……这样的山水文化,化入了脚下的土地,使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具有了独特鲜明的个性。当下的松桃,虽然也有歌厅、茶庄、足浴城,还有冠以“国际”之名的大酒店,但整座城市,还是时时处处都透着“松”的傲岸担当和“桃”的妖艳美丽。 与当地友人在江边畅饮,酒至酣处,听见激荡水声中传来一个男子的诵读:“不怨穷来不怨有,只愿松江水变成酒。朝日醉卧沙滩上,一个浪头喝一口……”听罢,循声觅去,竟然找不到读诗之人,只得悻悻而归。 我想,这当是松桃这座城市性格的另一面吧!
提起松桃,大脑中立即跳出“男子如松,女子如桃”这句对“松桃”地名的解读。便会想起陈毅元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傲岸、坚贞与担当;同时也有了唐代诗人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的诗意的惆怅。 松桃是一个苗族聚居地,自古以来,战乱不断。长年的征战为苗族人的性格中注入了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血性。大凡一个地方,总有一些标志性的人物成为这个地方的象征。清代有官至侯爷的杨芳,抗战时期有国军上将罗启疆,以及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的欧百川等,当下则有入伍参军勇夺世界军事五项赛团 体冠军、个人单项冠军和个人五项全能冠军的松桃农家女王堂林……他们构成了松桃人的勇于担当、敢于拼搏、不甘平庸的性格。 在松桃县城的中心地带,有一条小街叫“杨芳路”———这是松桃首条以历史人物命名的街道。“杨芳(1770—1846),松桃人。自幼家道贫寒,好读书,苦练武,迫于生计,投身行伍。历清干、嘉、道三朝。曾受封太子太傅,一等果勇侯。”杨芳的一座高约5米的铜像便坐落在这条小街的广场上———对于成功者的崇敬也许是世人共有的情愫,但松桃人对杨芳敬仰和推崇的原因,其实并不 在于他官至侯爷,而在于他出生贫寒,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最终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松桃人对勇于拼搏的人总是心怀敬意,并乐于传颂。从松桃普觉入伍的农家女王堂林,不断挑战自身极限,连续3次出国参加世界军事五项赛夺得团体冠军、个人单项冠军和个人五项全能冠军———她成了松桃儿女津津乐道的传奇。松桃人就是这样:敢于担当,勇于拼搏,不甘平庸!———这就是“松”。 说到“桃”,最先的印象定是“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的烂漫与热烈,松桃女子多半热情奔放,如绽放的桃花,似醉心的胭脂……即使到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之时,惆怅萦怀,忧伤满眼,那也是满腔炽烈情感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同样给人无限的美感。 “男子如松,女子如桃”,其实说就是松桃的男人有“刚劲如松”个性,女子有“温婉如桃”的美丽。 要感受松桃“男子如松”,一定要选晚上。劳累了一天的松桃男子,每到傍晚便开始呼朋引伴,找一个临水的卖夜宵的小摊坐下,以酒会友。对于松桃男人来说,酒能考验朋友是否真心,酒能解开彼此心上的疙瘩,酒更能驱散心头的迷雾,让一切苦闷、疲劳都成为“过往云烟”。几杯酒下肚,语言就热乎起来,平时碍于情面不便说的话,此刻也能“打开天窗说亮话”。酒让他们放松,亦让他们放纵———洒脱的、轻狂的、深情的———都被酒渐渐催生出来,然后迅速升华:“干了!”不论在任何地方,只要端起酒杯就不论同桌端杯的人是否干杯而自己却一口干到底的男子,那种不羁、豪放和对酒桌上小伎俩、小阴谋不屑一顾的气势,就是松桃男子根深蒂固的秉性。 要见识松桃“女子如桃”,以节日为佳。每逢节日,苗族女子们浑身佩戴闪亮的银饰,从你的身旁飘然而过,留下清脆的银饰撞击的声响。若能唱上几段苗歌,定然能赢得美女的回应。抑或回眸一笑,如同三月暖风吹过,桃树摇曳,桃花初开,让你如坠梦中。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松江河的水,把松桃的女子浸润得清纯靓丽,会让你自然联想到“出水芙蓉、桃花玉面、小鸟依人”等词汇。松桃女子勤劳持家、敢爱敢恨,若是有幸与松桃女子相爱,必定是“从此后,天崩地裂,生也相从,死也相从!”———这便是“桃”!一旦盛开,一定让你看到满目的桃花,让你在暖暖的春风中沉醉不醒!“男子如松,女子如桃”———还有能比这句话更贴切地形容松桃人吗?(孔志军)
巍巍的梵净山下的寨英古镇东北部,有一个神秘的古村落,名曰蕉溪。如今的蕉溪,被誉为梵净山下传统古村落中的“活化石”。 蕉溪原名蕉旗,是洪武年间总兵邓基八旗之一。当黔东一代平乱结束之后,于是江西、湖北等一带的商人便随之迁徙于此。之后,他们便与驻扎在此的大明王朝军队一并,开始大兴土木,开垦良田,种植农作物,逐渐形成了蕉溪大坝,故而又有“武陵粮屯在蕉溪”之美誉。解放后,这里成了中国西南第三军事储备粮基地。 蕉溪古村落坐落在群山环绕中,缓步眺望,眼前是一片新绿,山花盛开,潺潺的蕉溪河横穿全村,流淌着四季不变的风景。村前是潺潺的邓堡河流过,那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被誉为是“金带环抱”的村庄,是一方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 如今的蕉溪古村落也算是梵净山脚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体现聚族而居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村落。目前居住于古村落的民居共有七百多户,而杨姓民居占有五百余户,这里的杨姓民居据说是明代一位杨氏将军的后代。 走进蕉溪村,站在古老的宅院前,顿觉眼面前又豁然开朗,四面青山绵延起伏,忽如巨大的屏障耀着仙雾缓缓腾空,把古村落与外界自然地隔离开来。 六百多年的历史,六百多年的沧桑,六百多年的绵延,造就了蕉溪古村的灿烂与辉煌。古村落间的屋宇相连,绵延达数里之遥,村落内还有二十余幢高起的屋脊相接的“四合庭院”,犹如巨幅彩卷展铺展在人们的眼前,隆起了古村的闪靓。 蕉溪古村落,建筑古朴典雅、秀丽奇特的村居楼阁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既近似徽派建筑,却又别具当地苗家吊脚楼之特色。古村落巷道交错、庭院深幽、古木参天,地貌山水与民族建筑谐和相通,融于一体,俨然构成了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 更为惊诧的是,这里的建筑宏伟,规划匠心独具,设计巧夺天工。远观檐廊衔接,楼阁参差;近看天井相连,复道纵横。古村的布局之妙,巷道之幽,天井之玄,雕画之美,用材之神,堪称为五绝。其通风、通道之协调,别具一格,其采光、屋宅排水之奇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间独立的“四合庭院”都有着大致相同的结构,主堂屋及横堂屋由数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由天井和半开敞的堂屋以及两侧封闭的厢房构成;屋中间有屏门、檐廊、巷道相隔。分则自成庭院,合则贯为一体,穿行其间,晴不曝日,雨不湿鞋。在古时,正堂屋及其两侧的厢房居室供长辈使用,侧堂屋由家族里晚辈的每个小家庭居住。 古村落所有建筑由幽深的巷道回廊连接着,独具特色的巷道曲折迂回,四通八达,户户相连,把整个古村落场连成一片,几乎不用出大门便可走遍村里的每一户人家。历经数百年,历经多次滂沱大雨、洪水倾泻,大屋安然无恙,至于水排向何处,更是一个难解之谜,实属奇迹。除排水外,天井还有采光、通风等功能。晴天可沐浴阳光,夜晚可把酒邀月,极具舞台艺术效果。足不出户即可体会外面世界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 踏着铺满石板的幽深古道,穿梭在迂回曲折的走廊,走进一扇扇高高的大门敞开的宅院,触摸一根根重逾千斤的石柱,探访一处处阳光直射的天井,环视一个个雕刻图案的窗口,寻求一种探古的幽情,追溯其数百年来的风雨沧桑,不知不觉中会觉得,宅院周围的雕刻人物和神仙们恍惚退隐到了一片神秘的虚幻世界中,仿佛感觉到历史似乎离我们更远了,但又似乎离我们更近了,这也许就是蕉溪古村落最大的魅力所在…… 触摸蕉溪古村落,高高的大青石城墙内是古老的建筑,蔚为壮观,古建筑群的每户人家大门外,石刻对联依稀可见,好象在向世人展示一幅岁月沧桑的历史画卷。路边,清澈的溪水划过,从桥下淙淙流淌,恍如流淌着一本厚厚的史书,也似乎在诉说着六个世纪遥远的历史巨变。 蕉溪古村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是上善若水、人气鼎旺之宝地。这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且还有传奇的耕读习武传家之故事。 据资料记载,蕉溪杨氏家族在当地数百年中,传承着读诗书,明礼义,攻武技,事农桑,不以曾经的江南望族自居,不以吾大欺凌弱小,尊亲孝祖,友睦乡邻,孝友家风,和谐著称。在明清时,这里也曾经出过一些文武官员,其中有兄弟同登虎榜的,祖孙夺取文魁者也不乏其人,留下许多传奇的故事和佳话,这些佳话都与一间间古色古香的古院落相连。其中村落中名为“藕塘湾四合大院”的古建筑,更是让人值得去探访。 据当地村民介绍,此老宅为清朝嘉庆年间当地大财主杨通藻故居,而其子杨文光在当地更是名噪一时。 据说杨文光是清朝嘉庆年间的“钦定武生员”,系杨通藻之独子。相传,杨文光自幼体格矫健,而且又刻苦好学,是习文练武的好苗子,其父杨通藻便耗尽家资,在送其读书的同时,还让其在外拜师习武。 几年后,杨文光考取功名,文武双全,忠国齐家,曾在北方边关英勇御敌,屡建奇功,深受嘉庆皇帝惜爱,钦定其为武生员。 中年时的杨文光,其膝下有七子,即清昌、滐昌、沦昌、泽昌、沛昌、仪昌、应昌,全都长大成人,个个高大英武,尤其长子清昌聪明灵慧,善好经商,经奏请皇帝批准后,便留在老家经管家业,镇保蕉溪平安。其余六子随其戍守边关,曾在陕北的一次平乱大战中,父子七人带兵上阵,虽平息叛乱,却仅剩三人凯旋,其二子滐昌、三子沦昌、五子沛昌、七子应昌阵亡。 时年,道光皇帝念杨文光其年岁已高,又痛失四子,便允其回归故里,座守镇远府,任镇远武生。但其孙杨云霆,仍留皇帝身边。 杨文光座镇远后,仍保镇远府近二十年的平安,最后病逝故里——蕉溪。道光皇帝闻讯后,悲痛不已,便钦赐“皇清仙逝”四个大字,其长子杨清昌便将其刻于墓碑之上,以彰显其家父功名。 传说杨云霆武科中举后,其爷爷杨文光要其回归故里拜贺祖上,当杨云霆到达寨英故里的古镇城外南门码头时,南门两边大门人山人海,城门还搭起了跃跳台阶,台阶上搭起了红布地毯,说是武科举人乃非凡人,不宜从凡俗之门通过,杨云霆就只好从跃跳台阶上越过。 杨云霆,原名,杨胜群,字云霆,杨文光之孙,是清朝嘉庆年间的武亚元(武科二甲),相传其武艺高强,臂力过人,左手抱一小孩,右手还能提三百二十斤石礅外出闲逛(今石墩尚在),还有其征战武器,(其后人称“门板大刀”,在文革时被迫抬去打制农具。)杨云霆曾任朝廷御前“一等花翎侍卫”,后在陕西总督任参军,而后又到广东、福建等地参与抗倭斗争。杨云霆年长后,回镇远座胜宁乡,因其治下百姓昌盛安宁,后又称盛宁。又因其家乡是松桃县寨英蕉溪,当地又将盛宁更名为蕉溪,即现在的凯里市镇远县蕉溪镇。 杨云霆告老还乡后,建武亚元府“良家圆”,其遗址依稀可见。而今,杨文光的后代可谓人丁兴旺,其系后世子孙今有几百余人。 杨氏家族祖宗祖籍系江西,曾任明指挥使官职,后于明洪武年间由吴入楚,归隐于梵净山麓,寄情山水,定居后还立有传世百代的规划,留下了传宗接代,荣宗耀祖的美丽梦幻。 不管怎么说,杨文光、杨云霆确有其人。六百余年来,蕉溪古村落的后人们在这里勤劳耕耘,繁衍生息,已达二十余代之多,形成了现有单姓裔孙达几千余人的赫赫大家族。 如今蕉溪古村落聚居杨姓家族人数近三千。村里的农家老少,大多情真义重;男女长幼,尊卑有序,过着宁静的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 蕉溪,一个繁衍了二十余代后人的宠大古村落,更是有一种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存在。是的,它不仅美,更有一种独特深邃的文化;它不仅是传承和构成荆楚文化的“活化石”,更是武陵深处古村落中的又一块瑰宝!(罗时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代诗人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也许三岁孩童都能完整地熟记于心,但不同的心境和不同的场境或不同的季节读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和心情也各有不同。多数人在春天来了,春雨下了,或临窗而眺、或踌躇前行,感受春的无边的丝雨,自然地会读着“好雨知时节”,感受春的明媚、春的温馨和春的蓬勃。 惊蛰后的一天,雾霾已久的天气刚刚放晴,闲时无聊,一人独行去追随春的脚步,朱砂古镇某半山腰上,一片桃李林中,想一睹桃李花开的芳容,想看见多美的一场桃李花雨,但万山的春总是那么慢了半拍,桃李林中,除去冬天留下的沧桑,还没有桃李纷飞的花香。我想:又何必在乎春的萌动、花的芬芳?只要活着就会相遇,就像过去,六十个春天一晃就过。 又过了几天,一场春雨,遍地花开,踏花而行, 古镇山上“春风一家”的桃李在阳光中吐蕊,在春雨中嘻戏;木杉河畔的花朵争奇斗艳、竟相绽放。但我却在心中反复地追问自己:春花时节,到底在寻求什么?刹那间的回首,刹那间的顿悟,毫无道理地从某个不知名的世界里冒出,常常使人豁然开朗,也时常叫人渺渺茫茫。 当你和往事对望时,可有些许怅然若失可也迷惑如初感觉总是在隐隐作痛与温暖柔软之间来回往返,永无休止,慢慢地体会,慢慢地感觉,就像在万山看融化的春雪,又像听古镇中远去飘散的凿岩之声,还像是在云盘山上看星星消失的痕迹,一切都宁静而渺远…… 春天来临了,但我的青春早已丢弃在我的山乡、我的古镇和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青色的火苗,慢慢地燃着,身体沉浮着,我轻拥着仅有的一点梦。我把自己锁进狭小的世界,没有希望、但亦不绝望,只想抬头看看,头上的天是否会是蓝色一片?“留不住时间的背影,换来沧海桑田的记忆。”我无所谓心碎,也无所谓,忧伤,更无所谓冲动,也无所谓坚强。如果有一天一切都不存在时,你依然会是我心中的永远,因为永远不在于时间,而是来自心中的感受。花掉一个春天的心情,去等待你的归来,可是久久徘徊,我独自在情感的边缘支撑,春雨的日子心情开始平静,在悲情的沙漠里,沙漠会慢慢地将我吞没。 一朵花的绽放与一个女孩青春的翩然而至应该是一样的,轻轻柔柔地打开,总在期待着能听懂人们驻足停留或者转身离开,从没给你肯定的答案,总是说不,让你伤透了心,或许你是对的。因为你就是划过天空的流星,可以给我的生命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可这些总是很短暂。因为我总是这样的自我,不会轻易为任何一个人或一件事而改变。在蓦然回首的刹那,在短暂的春天里,我宁愿只是一棵严冬中的枯草,让小草从我身上茁壮成长,从此绝不会变得遥远而忧伤。 冬天从我苍白的脸庞上轻轻掠过,春天在枯草中昂扬,我隐约听见春天呼唤我的声音。于是,我伫立窗台前,看见春雨过后,遍地花开。我读起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村夫)
近日,省政府下发通知,公布批准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松桃自治县的苗族婚嫁礼辞、苗族“接龙”习俗、苗族银饰锻造技艺、苗族“八大碗”习俗、苗医药挑痧疗法共5项入选。 松桃自治县成立于1956年,是国务院批准成立最早的自治县之一。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心灵手巧的民族,千百年来的勤劳和智慧,厚重的文化底蕴造就出了浩如烟海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现代科技逐渐取代传统的技艺。近年来,该县积极收集资料、申报非遗项目,从多方面进一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效显著。 苗族婚嫁礼辞是松桃苗族在举行订婚和结婚礼仪时的祝颂之辞,以诵唱为主,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一般分为订婚礼辞和结婚礼辞两大类。涉及婚姻起源、民族迁徙、家族历史等方面,反映了苗族在婚姻问题上的文化价值观念。礼辞多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多用苗语念诵,两句一韵或一段一韵。苗族婚嫁礼辞作为苗族“古老话”之一,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松桃苗族传统习俗文化中的精品。 龙,是苗族人敬仰的神灵,是吉祥的象征,繁荣的使者,世代崇拜。接龙是松桃苗族一项重要的民间民俗文化,接龙活动是松桃苗族同胞崇尚民族团结祥和,追求富裕美好,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苗族传统习俗活动中最为热闹的一项,由“请龙”“接龙”“安龙”三部分组成。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是中国苗族民间独有的技艺,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从原始装饰品到岩石贝壳装饰品、从植物花卉饰品到金银饰品的演进历程,传承延续下来,才有了模式和形态基本定型的银饰,其品种式样至今还在不断地翻新,由此形成的饰品链条成为苗族社会演进的象征之一。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匠师的精心设计,从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30道工序,包含铸炼、捶打、焊接、编结、洗涤等重要环节,产品主要为苗族最喜爱的传统饰物,主要为妇女的饰品。品种多样,有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手艺精湛、产品美观,深受人们喜欢。 苗医药挑痧疗法属传统的中医疗法,即通过挑剌人体一定部位,于皮下挤出点滴瘀血,从而治疗痧症,属苗医针挑疗法之一。主要用于治疗痧症,如暗痧、宿痧、郁痧、闷痧等等。 松桃苗家“八大碗”由苗家棒棒猪、苗鱼、苗家三角肉、松柏腊肉、苗家酸汤、苗家豆腐坨坨、八宝贡米饭、苗家猫猫豆8道美食组成,以苗家地道的食材为原材料,创造出风味独特、品种多样的苗家原生态特色美食。 截至日前,松桃已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龙元彬)
6月5日,2019年“桐达·翰林居杯”中国龙舟公开赛(贵州·铜仁·碧江站)暨中国传统龙舟大赛游江系列活动在锦江河畔瓦窑河码头举行。通过请龙、醒龙、入江以及现场搭建龙舟祭祀、龙舟文化展示舞台及展示区等方式,展现了民俗风情,传承了龙舟文化。 上午9时,锦江河段,“游龙”初现。64支龙舟队伍铆足干劲,拉开了碧江龙舟赛的序幕。活动现场,龙舟健儿们纷纷聚集锦江河畔,舞龙队员舞起了长龙,一条条色彩鲜艳的龙或翻腾、或盘卧,为来年祈福讨彩头。伴随着激烈的锣鼓声,龙头被人们请上了祭台。诵祭文、告天地、敬龙神、敬河神、拜龙神、点龙睛……一系列仪式结束后,龙头被人们抬上了龙舟。在锣鼓声、呐喊声中,龙舟顺利下水。 根据赛事安排,各支龙舟队在游轮、画舫的带领下,从瓦窑河出发,经西门桥、兴市桥、铜岩、下南门桥、东门桥、东关,至大明边城龙舟基地,现场船员们激情澎湃,鼓手、划手、舵手密切配合,只见河中桨影翻飞,两岸观众欢声雷动。锣鼓声、呐喊声响彻在宽阔的河道上空。 游江活动中,64支龙舟的运动员身着各自的统一服装,在锦江上全力以赴,力争上游。游轮、画舫、皮划艇、乌篷船、传统龙舟等组成的共200余只船队分组排开。河面上空,6架印有“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龙腾锦江水”、“幸福碧江人”字样的滑翔伞来回盘旋,一度将现场气氛推至最高点。 据悉,龙舟游锦江活动中,龙舟队伍将游江船队第一排为领头豪华游艇,第二排为画舫,第三排为水上飞行器、帆船,第四排为乌篷船,第五排为皮划艇,第六排为传统龙舟。活动中,双江水上俱乐部还进行了水上飞行器表演。(杨志清 杨刚 谭旭东 陈明 吴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