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怀化公益旅游活动须知 一、活动时间:(时间将会根据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调整) 第一批:4.10-4.12(暂定);第二批:5.16-5.17;第三批:6.13-6.14;第四批:7.18-7.19; 二、活动举办: 指导单位:怀化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怀化市文联 主办单位:怀化香港铜锣湾广场 三、活动费用 本活动为公益旅游活动,全程吃住行免费! 三、参与对象: 1.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 2.抗疫一线的警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 3.全国市民(18周岁-60周岁) 按报名时间的先后顺序确定活动名额,优先满足抗疫一线医护工作人员。 四、参与条件: 抗疫一线人员凭相关证件参加 其他人累计转发(本文)至朋友圈7天参加 怀化香港铜锣湾广场商铺意向客户免费参加 五、报名方式: 长按下方二维码线上报名 或者电话报名(0745-5555555) 六、报名时间: 2020年2月18日-4月30日 七、人数限制: 共4条路线,起始地点均为怀化香港铜锣湾广场,每条线路限定200人,优先满足抗疫医护工作者,若医护人员超过800人,则根据实际情况针对线路另择时间增设一期! 八、活动内容 1.深度游览怀化著名旅游景点 2.全民抗疫分享晚会 3.甜甜的怀化书画笔会 4.唱响红歌篝火晚会 5.苏宝顶露营 6.杨梅采摘 7.【抗疫复工】感动中国(怀化)诗歌散文摄影大赛 第一站 第一站 雪峰画廊休闲之旅 第一天:怀化–溆浦(思蒙–穿岩山-枫香瑶寨-书画笔会) 第二天:溆浦(枫香瑶寨)-沅陵(凤凰山森林公园-船游酉水画廊–二酉山(远眺)–凤滩电站) 第三天:沅陵(借母溪)-怀化 D1 8:00 怀化出发,预计10:00点抵达思蒙(游玩1小时),11:00前往溆浦县城(车程40分钟),12:00县城中餐,13:00前往穿岩山(车程1小时),14:00参观穿岩山、枫香瑶寨,晚餐后举行书画笔会。 D2 8:00溆浦出发,预计11:00点抵达沅陵县城,参观凤凰山森林公园(游玩1小时), 12:00县城中餐,13:00前往明溪口镇白河谷旅游度假区(车程约1小时左右)中途路过二酉山(远眺二酉山景区),14:00船游白河谷旅游度假区(游览时间约2小时),16:00参观世界第一空腹坝——凤滩电厂(游览时间约1小时),17:00凤滩晚餐,活动结束后返回沅陵县城入住宾馆(车程约1小时20分钟)。 D3 8:30沅陵县城出发,前往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入口(车程约1.5小时左右),10:00参观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览时间约1.5小时),11:40借母溪千堂湾中餐(约30分钟),中餐后12:20返回怀化。 荡舟思蒙 思蒙位于溆浦县城西约十公里的溆水下游。景区面积6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300亩,景区溆水河道全长15公里。有溆水屈儃、五佛朝圣、三闾滩、桃源洞天、母亲岩、破岩山、屈子谷、飞水洞等景点。屈原曾游历于此,留下“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景区集屈原文化、民族风情、天然溶洞于一体,青山、秀水、美石相得益彰。 漫步穿岩山国家森林公园 穿岩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西南,地处雪峰山东麓,森林覆盖率达72.34%,有大型山峰3座,水潭18个,小溪13条,悬崖9处,有大花红山茶、杜鹃、金缕梅、兰花等众多观赏性植物。游览穿岩,不容错过的其中的枫香瑶寨。枫香瑶寨为雪峰山高山花瑶居住区,瑶族风情浓厚,瑶寨巨枫成林,春夏莺歌燕舞,深秋霜叶如火,蔚为壮观。寨内建有高山无边际游泳池,冬暖夏凉,四季恒温。畅游其中,雪峰美景尽收眼底,令人豪爽快意。 枫香瑶寨 凤凰山森林公园 位于沅陵县城南岸,与县城隔江相望。海拔200余米,占地500亩,森林覆盖率90%以上,山势奇异,风光灵秀,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凤凰山景区由凤凰山、凤凰寺、凤鸣塔构成。凤鸣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坐落在香炉山,塔高75米,七级八方,气势雄伟,十分壮观。凤凰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大雄宝殿、天王殿、送子殿、弥陀阁、观音堂、玉皇楼等建筑组成。1938年3月至1939年10月,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幽禁于此,在凤凰山刻下“雪仇”二字,留下“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渐渐鬓发老,唯有春风今又还”的《自感遗憾作》和曾使用过的一批文物。景区内有张学良将军塑像、陈列馆、望江楼、防空洞等景点。2001年,修缮凤鸣塔、张学良将军陈列馆,修建少帅广场。目前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酉水画廊-二酉山 二酉山位于二酉苗族乡境内酉水与酉溪交汇处,距县城30多里。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咸阳儒生冒诛九族之险,藏千卷竹简于二酉藏书洞中,秦亡汉兴时,启出献于汉,使前秦文明得以承传,为延续和发展华夏五千年历史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成为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出典地。现在景区内主要有藏书洞、古藏书处碑刻、二酉阁、书天门、万卷亭、翠山亭、妙华观、二酉堂、仰止亭等景点。二酉藏书洞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酉山风景名胜区现为湖南“新潇湘八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酉水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酉水画廊-凤滩电站 凤滩电站位于酉水下游永顺、古丈、沅陵三县交界处,距沅陵县城46公里。始建与1970年,主体工程采用大空腹拱坝,将4台各10万千瓦机组的发电机装在坝体空腹内,是世界最高的空腹重力拱坝电站,1978年建成投产发电。2004年增装40万千瓦发电机组于大山之下山洞之中。现在总装机容量为80万千瓦,其弧形空腹重力拱坝和坝内式、山体洞内式发电厂房,设计新颖、结构独特、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景观效果极佳。电站与借母溪自然保护区连成一片,湖光山色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为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湖南“新潇湘八景”,是酉水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母溪 湖南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沅陵县西北部,沅陵、永定区、永顺三地交界处,总面积32平方公里。借母溪享有“生态王国、天然氧吧”的美誉,大片的原始次森林,森林覆盖率达89.6%,负氧离子含量高。借母溪享有“物种天堂”美誉,物种丰富,起源古老。借母溪风景秀美,属喀斯特地貌,孤峰、石芽、溶洞、清泉、古木,环境清幽。借母溪文化独特,有人类典妻制度唯一文化遗存——狃花文化,还有古朴的土家风情,被誉为“世外桃源”。借母溪不仅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地,也是开展自然保护、环境教育以及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现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第二站 第二站 神秘湘西风情之旅 第一天: 怀化-芷江(抗日受降坊、龙津风雨桥)-麻阳(滕代远同志纪念馆)-吉首(凤凰古城) 第二天: 吉首(矮寨大桥、牛角山采茶、乾州古城)-怀化 D1 8:00 怀化出发,预计9:00点抵达芷江,参观抗日受降坊、龙津风雨桥(游玩2小时),11:00前往麻阳县城(车程1小时),12:00县城中餐,13:00参观滕代远纪念馆(预计40分钟) 14:00前往凤凰(车程1小时),15:00参观凤凰古城(游玩2小时),晚餐后欣赏凤凰夜景。 D2 8:30凤凰古城出发,预计10:00点抵达牛角山(中途路过矮寨大桥)(游玩2小时), 12:00中餐,13:00前往乾州古城(车程约1小时左右),14:00参观乾州古城(游览时间约2小时),16:00返回怀化 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 位于芷江县城区东3.5公里七里桥村境内,现占地63亩,主要由受降纪念坊、中国战区总受降旧址(包括受降会场旧址、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何应钦办公室、萧毅肃陈列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受降纪念碑林、七里桥旧址等纪念性建筑物组成。是中国人民接受百万侵华日军投降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纪念馆之一、湖南潇湘百景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政府即电令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茨速到湖南芷江办理侵华日军投降事宜。8月21日至23日,中国政府在受降会场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国战区受降典礼。芷江受降终结了中华民族八年屈辱的历史,宣告了日本帝国方义妄图亡我中华的美梦彻底破灭。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1947年,国民政府在原受降地修建了“受降纪念坊”,该坊为华夏大地纪念抗战胜利的唯一标志性建筑,为世界六座著名凯旋门之一。 芷江龙津风雨桥 世界上最长的侗乡风雨桥。初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史称“西南三楚第一桥”。位于古沅洲“西津渡口”旧址,曾经“龙津风浪”列入古沅州外八景之一,自东向西横跨舞水河。几经圮毁,多次修复, 1999年,该桥重新修复。全桥长246.7米,宽12.2米,桥设三层檐的长廊,长廊面侧设厢房店面94间,桥脊上有7处五叠四层檐的大楼亭,亭最高17.99米,取吉祥之意,全桥气势恢宏,犹如长龙横卧舞水,登观赏亭远眺,舞水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此桥为全木质结构,无一钉一铆,整体气势恢宏,犹如一条长廊横卧舞水。 滕代远同志纪念馆 滕代远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新中国铁道事业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铁道部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滕代远纪念馆于1986年11月2日建成,馆名由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笔题写。馆内陈列滕代远同志各个革命时期的有关图片、实物、文献、书信等近400件文物以及中央等领导同志的题词。全面展示了滕代远同志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奋斗的艰辛历程。通过陈列展览,教育后人。现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红色旅游13530精品线路及工程,国家级AAA旅游景点。 夜游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土地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2010年底约5万人口,由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距铜仁凤凰机场27公里,怀化芷江机场57公里,张家界荷花机场280公里;G209国道与S308省道贯穿全境,枝柳铁路穿境而过。凤凰古城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是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景区。2019年10月,入选首届“小镇美学榜样”名单。 矮寨大桥 矮寨大桥是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高速通道,位于德夯大峡谷之上,是吉首市西北部公路的构成部分,也是包头—茂名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65)关键控制性工程。矮寨大桥于2007年10月28日动工兴建;于2011年8月20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大桥全线贯通;;于2012年3月31日通车运营,并举行通车仪式。矮寨大桥西起坡头隧道,上跨德夯大峡谷,东至矮寨三号隧道;线路全长1779米,主桥全长1414米;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极大地改善湘渝两省市的交通现状,对两省市乃至中西部的对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牛角山采茶 牛角山茶园平均海拔800-1200米,山高林密、溪涧纵横,山水与茶树交融相生。公司自有10000亩牛角山有机茶基地,为2008年以来新建。地理交通条件好,位于古丈县城南12公里、吉首市35公里,湘西黄金旅游线省道229张家界一凤凰中点,离吉恩高速太平互通口、怀长高铁南山站5、8公里,5.5米草砂路直通茶园。牛角山·黛勾黛丫茶业依托自有茶园优势,斥巨资建设自动、生产、清洁一体化茶叶厂,“从茶园到茶杯,全程可追溯,茶叶一站式综合体,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牛角山茶业以其卓越的品质,畅销海内外市场,斩获多项大奖,得到温家宝、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视察指导,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乾州古城 具有4200多年历史的吉首乾州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区内的万溶江河畔,这里交通便捷,209国道和枝柳铁路纵贯南北,是湘、鄂、渝、黔四省边区传统的物质集散中心。 第三站 第三站 红色记忆胜利之旅 第一天: 怀化-通道(芋头侗寨-皇都侗寨-通道转兵纪念地-杜鹃草堂-红歌篝火晚会) 第二天: 通道-靖州(采摘杨梅)-会同(粟裕同志故居和纪念馆)-怀化 D1 8:00 怀化出发,预计10:30参观芋头侗寨(游玩1小时),11:30前往皇都侗寨(车程20分钟),12:00县溪镇中餐,13:00参观皇都侗寨(游玩1小时),14:00点抵达通道转兵纪念地、杜鹃草堂(游玩1.5小时),15:30抵达杜鹃草堂参观游玩,晚餐后举行红歌篝火晚会。 D2 8:00出发,预计9:30点抵达靖州(游玩2.5小时), …
日期 : 2020 › 04 › 259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侗寨文化传承社会实践采访调研 赞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Dylan 投稿者 0 0 生成分享图片 扫码分享到微信 品味岩脚古韵,传承侗族文化——中国矿业大学“以衣为媒,寻侗之魂”实践团赴岩脚侗寨进行调研 « 上一篇 2019年9月5日 am9:53 篝火红腾民族舞,勿忘初心传侗魂——中国矿业大学“以衣为媒,寻侗之魂”实践团进行宣讲走访 下一篇 » 2019年9月5日 am9:54 相关推荐 飘香桂花台 永不磨灭的桥 相遇古城明月里 秘境小山村 斑驳的银杏树 空灵的峡谷传奇
侗寨文化传承社会实践 赞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Dylan 投稿者 0 0 生成分享图片 扫码分享到微信 矿大“以衣为媒,寻侗之魂”实践团前往怀化岩脚侗寨开展暑期实践 « 上一篇 2019年9月5日 am9:52 乐声悠悠古寨情,走访调研寻侗魂——中国矿业大学“以衣为媒,寻侗之魂”实践团探索侗族文化 下一篇 » 2019年9月5日 am9:54 相关推荐 秘境小山村 空灵的峡谷传奇 斑驳的银杏树 相遇古城明月里 一只粽子的回想 飘香桂花台
采访当地政府 实践团采访了寨牙乡党委书记陆通志书记和岩脚村村主任杨晓琴女士。陆书记向成员们介绍了岩脚侗寨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杨村长向实践团简要讲解了岩脚侗寨的发展情况、侗族文化以及传承问题。最后,杨村长表达了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学习和传承侗族文化的期盼,以及对实践团进行文化传承调研这一行动的肯定与支持。 访谈村民 在与当地村民的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许多侗族习俗,如农历四月初八“姑娘节”等。之后,实践团采访了当地吹奏侗芦笙的能手:吴祥爱女士。吴女士向成员们展示和演奏了侗琵琶和侗芦笙,并详细讲解侗琵琶和侗芦笙的特征和使用方法。接着她还教了成员们简单的侗语并向成员们展示了个人的侗族服饰,并鼓励成员们试穿侗衣。在采访的最后,吴女士表达了她对侗族文化传承的担忧,以及希望更多年轻人传承侗族文化的期望。接着,成员们寻找到了侗琵琶传承人吴妹凡和“山歌王”石凤英。在对她们的采访中,成员们知道了山歌与侗歌的差异,也感受到了山歌的高昂响亮以及原始侗歌的轻快绵长。此外,实践团走访了手工制作侗衣的侗家阿姐。她向成员们讲解了侗族服饰花纹的对称含义,以及侗族人对凤凰的崇拜,如侗族人会将屋檐做成凤头或凤尾。最后,成员们还采访到一位穿着侗族服饰的年轻侗族女子。在与她的访谈中,成员们了解到当地年轻人对于侗族文化传承的态度。 游人宣讲 在游客观赏风景期间,成员们对游客们进行了侗族文化的精简宣讲。成员们结合前两天的走访收获,利用宣传小册向游客们讲解侗族服饰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分类,以及侗族人的重要习俗。在讲解的同时,成员们积极鼓励游客了解、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对此游客表示肯定态度。 通过为此次调研,成员们近距离感受到侗族人的淳朴热情、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发现了侗族文化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尽管挑战严峻,但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有更多人能够关注、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展示出更新颖的时代风貌,让其在文化交融的激荡中表现出更耀眼的光辉。
又是一年端午佳节,如何面对这个传统的节日?成为一年一度摆在面前的“考题”。于是,有媒体进行了专门的调查,随机采访了一些城市中的孩子,发出这一传统佳节正在沦为孩子们眼中的“粽子节”、“吃货节”等等悲鸣…… 其实,关于节日的记忆,最早我也是从“吃”开始的,伴随着味觉的记忆才最顽强,这种最直观的印象自然而生,不必苛责。客观来说,和现在的孩子相比,我们当年要幸福得多,因为,我们知道粽子的原料——糯米是如何生长、管护和采收、加工的,知道粽叶采自深谷的溪水边,也知道粽子从淘米、浸染、包扎、蒸煮的整个工序。更知道家乡独有的粽子,美味与众不同的秘诀所在——金灿灿的颜色和清香四溢的味道,完全仰赖糯米禾杆的草芯在充分燃烧之后留下的灰烬。 曾在一篇名为《一个粽子的回想》的文章里,介绍过这种草芯灰烬的华丽转身——一把黄草经过火与热的洗礼,瞬间转化为另一种食物味道的来源,或许这正如生命的轮回,此岸的死正是为了成全彼岸的生……草灰浇上泉水,滤除渣滓,取得黄澄透澈的汁水——草灰含碱,祖辈上代代相传,认为可以消灾去病,至于是否科学,于今尚不得而知。精心挑选出颗粒饱满的糯米倒入汁水中浸泡一夜,准备妥当之后,第二天一早便可以开始包扎粽子的工序。 小时候每逢端午节到来,我们都会重复着这样的工序,粽子那特有的味道就此植根于记忆之中。只是,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诞生于农业社会的端午节,因为时代的变迁,人们不再安土重迁,于是这样的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与记忆的内涵正在逐渐淡化,也难怪孩子们对它的印象只能停留在“粽子节”、“吃货节”上面。孰不知,对于我们这一代从土地中走出来的人,一只小小的粽子,还包含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无尽关联的纽带。怎么过端午节,如何看待端午节?取决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传承与态度,看龙舟、绣香囊、画彩蛋、喝雄黄酒,这些传统活动的复苏,就是要唤醒一代又一代人能从节日之中,获得原本快乐的回忆。 或许,面对传统,我们还要多几分谦虚和肃穆,节日里传统美食、传统活动所带来的仪式感,特别是自己动手制作一道美食,与家人共同分享,在感激食物的馈赠之余,在感叹生活不易的同时,更加倍加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尔后,才能积蓄战胜现实困难的勇气与底气。 后记:回归到“吃”的本身,粽子的吃法其实有很多花样,只要不嫌繁复,别出心裁,便可推陈出新,吃出新法。这里推荐几种新式的吃法:香粽牛柳、卤肉粽、红烧排骨粽子、蛋皮煎粽块、水晶粽子、香煎粽子,在此奉上图片数张,至于具体做法和效果如何,待我一一实践之后再详加说明。 特别提示:粽子虽美味,却也不可多吃,注意高纤饮食与少油低热量,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沏上一杯养生热茶,兼顾健康其实可以更快乐。
这一日早餐,主食是一只米粽——内里包有肉馅的米粽,其间还有芝麻的点缀,味道还是相当不错,只是个头的份量稍显多了一些,一个人吃起来还是颇费些劲头。这些年,吃过了煎粽、甜粽和各种馅料的粽子,我似乎早已忘记儿时曾吃过的米粽的味道——已经一晃阔别快二十年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那是农村商业活动极不发达和囊中羞涩的年代,一年之中家里一般只在端午节前后才会包粽子,不像现在随时随处都可以买得到。那时候觉得包粽子是挺费糯米的,山区里一般的人家水田都不多,而糯米的产量又极低,为了养活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绝大部分的稻田都改种了籼稻——一种杂交水稻。因此,数量有限的糯米就逾显弥足珍贵。包粽子在家里从来都是一件大事,必须全家动员。先是到山坡上或者溪涧边,从一种低矮的竹科植物上采摘新鲜的粽叶,及时洗净、晾干表面的水滴。接着是准备粽子的主要食物成分——粽米,用筛子将优质的糯米从米粒中筛出,同时把糯稻稻穗上去谷后留下的禾杆烧成草灰,浇上泉水滤除渣滓,取得黄澄透澈的灰水——草灰含碱,传统上认为可以消灾去病。将筛出的糯米倒入灰水中浸泡一夜,第二天赶早便可以开始包粽子的工序。 每当这天的早晨,我总会早早地起床,和爸爸一起架锅烧水,上面放置一只蒸粽子用的竹抽屉。然后,妈妈和姐姐们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最忙碌的工作——包粽子。看着一粒粒泡得饱满发胀的糯米裹进一张张绿色的被子里,勾起了我无穷的好奇心,不顾姐姐们的再三警告,也学着她们的模样抓起米团包扎起来。在那个农村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的粽子是没有馅料的,并且形状也只有两种:一种是三角粽,一种是“枕头粽”——形似小枕头的粽子。我因技术不过关,包的粽子个头极小,大约比拇指稍大一点,还向妈妈撒骄着要给小粽子找“妈妈”,妈妈最终拗不过我,每次都会为我特制一只粽子——就是在一只大的“枕头粽”下吊着五、六只我包的小三角粽,这样小粽子就有“妈妈”了。这只粽子的两头还要绑上草绳,因为煮熟之后我还要斜拷出去“招摇过市”,炫耀我的小粽子有“妈妈”呢! 许多年后,我在异乡又陆续吃到内容更加丰富的粽子,馅料里有猪肉、鸡肉、豆类、芝麻和许多叫不上名的食材,味觉更加新鲜、食物更加精致,而包在外面的那层米粒以及最外层的粽叶,似乎早已沦为了配角。我已经许多年没有吃到那样纯粹的粽子,那种竹叶清香合着草灰厚重的味道,那种只有在回味中才能体会出香甜的味道……这未曾泯灭的味道时时在提醒着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生路上时刻保持一颗纯粹的初心,认清明天的去向,勿忘昨日的来处……
时隔四年,《舌尖上的中国》前二季总导演陈晓卿再度推出新作——美食探索纪录片《风味人间》,从多种角度探索和解读世界美食及食物背后的历史文化。解说仍然是熟悉的李立宏,其韵味横生的解说依然是我们最熟悉的“下饭”配置,仅仅是听着他的声音,就足以唤醒全部的味蕾,令人口舌生津,其嗓音浑厚,与画面浑然一体,每每令人沉醉其中,使画面足够饱满,焕发出无穷的活力与魅力,勾起吃货们无限的美食情怀。 在《风味人间》的第一集《山海之间》里,介绍了一味中原小麦的尝新吃法——“碾转”,这是一种曾经在艰苦年代青黄不接之际,让无数饥民填饱肚子的方法。这也让从小吃惯了大米,本来就对麦香兴趣浓厚的我,又一次勾起对金黄的麦田充满无限的向往。 几乎同样的制做方法,几乎同样救活无数饥民的食物,不由得令我想起故乡云贵高原上稻米的另一道尝新美味——“扁米”。在每年的农历七月末,高原上的稻谷已经完成灌浆,外壳虽然还是青绿,里面却已是饱满的谷粒,此时糖分还没有完全转化为淀粉,味道清甜,正是制作“扁米”的最佳时节。虽然,最佳的原材料应是禾糯,其次才是糯米,最次是籼米。但在饥不择食的年代,曾经是山民战胜饥饿、举家救命的食物,估计当时的人们早已无暇分辨糯米与籼米在口感上的区别。随着食物日渐丰富,人们再也无须为一日三餐而发愁,这道美味因为制作工艺复杂,如今年轻一辈几乎无人会做,倒成了一味十分难得的美食。而与此同时,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兴起,采摘禾糯、围田捕鱼、制作“扁米”却逐渐演化为一道靓丽的民俗风情,给游客带来趣味性和神秘感的同时,平添了几分纪念艰苦岁月的仪式感。 久远的记忆里,七月的秋风吹过,稻穗渐渐地低下头,沉甸甸地在微风里翻起稻浪……这时稻花早已散尽,这是混和着稻香的七月。房前屋后,层层叠叠的梯田,高低错落,从山脚一直盘绕到云间。年幼的我们,背着小背篓,踩着清晨的露珠,跟在父母的身后来到自家稻田,在浓雾弥漫的晨曦里,我们手上握着锋利的小弯刀,专门摘取品相良好、无病无虫的糯谷稻穗。因为仅仅为了尝新,不一会儿工夫,就采摘了重量十数斤的谷穗,我们在晨雾里再次踏着露珠背上稻穗回家。 回到家中,一家人忙碌起来,开始了比较复杂的“扁米”制作工序。先将谷粒从稻穗上一把一把地掐下来,再用簸箕除去空壳,只保留饱满的颗粒。然后,母亲在灶台上生火,待炒锅发热之后将稻谷倒入锅中,小火慢慢地翻炒着。不一会儿,一股新鲜稻谷特有的诱人清香便钻入鼻孔,等待不及的我们,趁着母亲稍不留神,迅速地抓起一把行将炒熟、仍然滚烫的谷粒,若无其事地装入衣兜里,一边像嗑瓜子一样嗑起了谷粒,细嚼慢咽地品味着,唇齿间充满了大地的原味清香。 经过炒熟的谷粒,被再次倒入一张簸箕里,母亲双手紧握着簸箕的两端,快速地上下移动,再一次除去些许空壳。簸箕里只剩下散着热气、黄澄澄的糯谷,趁着谷粒尚未变凉发硬,迅速放入石碓中舂捣,一来可以使谷壳与米粒分离,二来在冲力的击打之下,充分破坏米粒的分子结构,使之更具韧性,同时也将谷壳的香味渗入舂扁的米粒之中。舂扁的米粒混合着谷壳,再一次被簸箕去壳之后,一种形如扁状、色泽黄绿的米粒呈现在眼前,它软硬适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抓一把放入口中细细品嚼,口中弥漫着浑厚大地赐予的满足之感。 “扁米”是一味十分朴素的美食,它由同样朴素的稻谷转化而来,全赖脚下这一片平凡的大地所赐予。它一如山民们朴素的品格,纯粹、率真且不含杂质,这品格深深地影响着我,使我的内心平凡得一如脚下的泥土,保持对待任何人,持一样的心,呈一样的笑。 “我一生最大的梦想/做一个山中的土司/有一箭之地,可以制订山规,可以/狂热信仰太阳和山水,信仰父亲和母亲……”——雷平阳《春风祷》 古老的侗乡“摘禾”习俗,在答谢自然赐予的同时,充满浓重的仪式感!
春风里怒放的油菜花 卫星视角下寂静的村庄 阳光明媚的春日,一扫连日以来阴冷潮湿的阴霾,妻子搬出在“回南天”里似手已经吸满水分的各式被褥,晾满了大小两个阳台。 一夜的电闪雷鸣、疾风骤雨,换来了满眼和风的春色,被湿冷的空气逼在室内多日的孩童,此时正在楼下快乐地奔跑着、欢呼着,尽情呼吸着屋外温暖而爽朗的空气。 我的心中,同时念着此刻的家乡,经历了昨日一番风雨的洗涤,今天想必也是一个碧空如洗的春日吧。在灿烂的暖阳下,那片土地定是一派春意怏然的景色,宽阔的田野上,到处开满金黄的油菜花,金黄的花簇沿着山坡上的梯田层层叠叠,一直延伸到山梁的尽头。远处更高的山间,绿意融融中开着红色和白色的花簇,红的是桃花,白的是梨花,将披满鹅黄新绿的山峦点缀得格外迷人。 或许是受着这般阴雨天气压抑得太久,某位表弟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晒出了故乡的照片,那里果然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田野上金灿灿的油菜花铺天盖地,怒放着这个属于花开的季节。照片里,那条熟悉的小河,在春日的暖阳里温婉地流动,我仿佛听到它那“哗哗”流动的水声——去年春日的某个黄昏,我漫步在村口的小河边,用手机录下了这般灵动的“哗哗”流水声,噢!这是伴随我无数次童年入梦的摇篮曲,这是母亲的怀抱一样温柔的声音。 照片里,只见一坐钢筋混凝土造就的小桥,横亘在小河的两岸,桥上是不锈钢金属栏杆。这座钢筋铁架的小桥还是第一次看见,河岸的地物依旧熟悉——这是村子下游的河段,曾是我儿时嬉戏的天堂。许多年来,我再未踏足此处,以至于从未知晓这座新架设的小桥,早已代替了儿时那座木制的小桥。记忆里,那座木桥从桥墩直到桥面,全部由浑圆的原木组成,它们由铁制的抓钉固定在一起。木桥的年月已经久远,原木的外圈不断受到风雨侵蚀,外层不断地剥落,仅剩下一根根并不规则却异常坚硬的木芯。 这座小小的木桥,连接着北岸的村庄与南岸的庄稼地,桥头两岸一南一北的天地,便成了儿时游戏的乐园。河的南岸是一片开阔的农田,田野后面的山脚下是开垦出来层层叠叠的菜地。春天,我们在对岸的南山上采摘映山红,寻觅蘑菇、蕨菜和竹笋,或是在山脚下锄地翻土,在菜地里播下一整年希望的种子;夏天,在桥头的河畔安静地垂钓,或是跳入河水中畅快地游泳,然后在河滩上玩着一整天的游戏;秋天,在田野上晒田、抓鱼、打谷子,或者背着小背篓,摘回熟透了的柑橘;冬天,在山上伐木、烧炭、采摘野果,在树林里设下重重机关和陷阱,捕猎山鸡、野兔和竹溜子。 桥面宽不足两米,原木之间的缝隙却有拳头般大小,赶着牛羊走在上面,颤颤巍巍的,人和牲畜的眼神里都会萌生一丝不安的情绪。记忆里的小河,不知发过多少次洪水,但小桥每一次都会安然无恙。每当河水暴涨之际,父辈们总会与洪水赛跑,赶在洪水将桥面淹没之前,将原木一根一根拆下,只留下四条光秃秃的桥墩。因此,儿时的我们,在岸上看着父辈们接二连三勇敢地跳入水中,奋力抢救小桥的每一根木材,心中满是佩服。我更是佩服那四条扎根在河中的桥墩,总觉得在这个世上,没有洪水可以打败它们。 每当洪水退去,小桥总会在第一时间恢复原样,在炊烟袅袅的清晨或是黄昏,它总会在咿咿呀呀的声响里,送走每一个离家劳作的乡亲,迎来每一个急切归家的农人。 如今,钢筋铁架的水泥桥,为乡亲们带来了更加安全和便捷的出行,也许再也不用担心洪水肆虐。旧时的小桥早已不见踪迹,南岸的田野与山间,依旧郁郁葱葱。曾经童年嬉戏的水边,早已经荆棘遍布、杂草丛生。 我想,下次回家定要亲眼看看这座水泥桥,在它的上面走一走,然后追忆一下儿时的情景。我想,我定会感念和喜欢这座新桥,而那座随风逝去的木桥,或许更适合封尘于早已平静的心底。 依然郁郁葱葱的南山 近年完成建设的钢筋混凝土桥梁
我们在滂沱大雨中连续奔波了一整个白天,从千里之外匆匆归来,此时此刻夜深人静,我静静地守在奶奶的灵前,思绪在空灵寂静的夜里无限扩散,依然毫无倦意…… 奶奶走了,据说是平静地离开。一整天,我们沉浸在剧烈悲伤的情绪里,踏上一段奔丧的断肠之旅。 奶奶是妻子的奶奶,但我亦一直将她当成自己的奶奶,只因为她给予我们无限温暖的爱,是那么丰富而且不偏不倚,或许在她的心中,亦早已将我看作自己的孙儿一般。 记得那是14年前,头一回在妻子家过年,那是奶奶第一次看到我。那年家里杀了一头猪过年——那是奶奶自己亲手喂大的肥猪。吃饭的时候,奶奶往我的碗里夹了一块猪蹄尖,家养的土猪味道特别鲜美,我三下五除二很快就啃光了这只猪蹄。奶奶见我吃得津津有味,就不停地往我的碗里夹来猪蹄。后来妻子告诉我,奶奶几乎将一整头猪的蹄子,差不多全部夹给我吃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看到猪蹄都会觉得腻,但是内心却又情不自禁地怀念奶奶做的猪蹄。 记得10年之前,也是这般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和妻子搬进我们的第一个新家,同时我们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婚礼。岳父、岳母、奶奶和外婆,从遥远的家乡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和汽车,赶来我们生活的南方,参加我们的婚礼。尔后,我们特意留下奶奶一起生活了半年时间。那一段时光里,奶奶总是在家里为我们做好饭菜,每天下班一进门,就会闻到香喷喷的饭菜,我和妻子再也不用像从前那般整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再也不用徘徊在街头以米粉度日。 因为奶奶做得一手好饭菜,小伙伴们也都时常乐意到家里来做客,每次看到我们一群小伙伴狼吞虎咽、杯盘狼藉的样子,奶奶的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笑容。奶奶特别喜欢整洁,家里的地板她每天都要拖一遍,花花草草的每一片叶子亦要用毛巾擦过一遍。而我在这些方面就逊色了许多,以至于奶奶总是笑话我说:“你这么不讲究,你要是个姑娘的话哪个要你哟!”然而10年过去,我已经改观了许多,而奶奶却已经不在了! 每一次长途奔袭回到老家,我因为旅途劳顿而胃口不佳,奶奶见我吃不下东西,总会着急地说:“你什么都不吃可不行啊,你想吃什么告诉奶奶给你做”……那番温情的话语似乎依然回响在耳际,可是在我们即将启程的又一次长途跋涉过后,这熟悉的话语就再也听不到了! 噩耗传来的时候,我怔怔地望着头顶上灰蒙蒙的天空,多想让时光可以倒流,多想重新回到您的身边,安安静静地聆听那些曾经呢喃的话语。
五月的侗乡 初夏的日光 逐渐变得炽烈 树上的蝉鸣 开始悠远绵长 它沉睡了一整个 秋天、冬季 直到春雨落幕 一条黄狗 懒散地趴在树荫下 尽情地舒展着身体 微闭双眼 侧耳而卧 享受午后片刻的祥和 明艳的鹅黄 开始变成碧绿 静谧的侗乡 从朦胧的梦中苏醒 每天都会上演 一个故事的开头 又送走无数个故事的结局 拥有阳光和暖风 这是最诱人的 初夏时光 栽一丛青竹为画 捧一壶山泉烹茶 我已在约定的侗乡 等待你的归途 山巅的松林 因思念而疯长 谁在灯火阑珊的 漫漫长夜 长久地等待 等一个飞火流萤的晴夜 我来了 一切都好了 启航,以美食名义 初夏的池塘 还未插秧 没有禾花 水草稀疏 水底的鱼儿 觅食艰难 我不忍心啊 在这艰难的季节 把鱼儿捕捞 但脚下的旅程 注定需要从一缕 传统美食的炊烟 启航 阿爸采来青色的花椒 阿姐烤香红色的辣椒 炽烈的炭火 噼里啪啦啊 可怜的鱼儿 在烈火中燃烧 阿叔沽来陈酿的米酒 阿婶摘下清香的野菜 鱼儿鱼儿快到盘中 这是你最好的归宿 如果再点上两滴香油 不枉你到世上走一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