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2日入九,到2023年3月12日结束。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一九时间:2022年12月22日~2022年12月30日 二九时间: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8日 三九时间: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 四九时间:2023年1月18日~2022年1月26日 五九时间:2023年1月27日~2023年2月4日 六九时间:2023年2月5日~2023年2月13日 七九时间:2023年2月14日~2023年2月22日 八九时间:2023年2月23日~2023年3月3日 九九时间:2023年3月4日~2023年3月12日
标签 : 杏鑫最高返点 › 265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1 炸酱面 2 冷拌面 3 四川凉面 4 葱油拌面 5 西红柿鸡蛋面 6 肉沫拌面 1、家常炸酱面 需要用到的食材有:猪绞肉600克、豆干300克、甜面酱3大匙、豆瓣酱3大匙、白胡椒1小匙、姜末少许20公克、蒜末少许35公克、酱油2小匙、冰糖2小匙、盐少许、青葱少许、油5大匙、水200ml 制作方法: 1、将猪绞肉放入不锈钢盘中,倒入姜末; 2、再加入白胡椒粉; 3、再放入1小匙的酱油,并且混合均匀; 4、使用中火,平底锅中放入5大匙的油并烧开,再放入豆干; 5、将豆干慢慢煎成淡金黄色就取出备用,锅中的油可以继续使用; 6、使用中火,将蒜末放入锅中爆香后,加入猪绞肉; 7、用锅铲以切入肉的方式,将猪绞肉炒松开,并且炒到肉半熟就可以了,就是肉的颜色呈现粉红色的状态; 8、加入甜面酱、辣豆瓣酱跟绞肉混合均匀上色后,就可以加入刚刚炒过的豆干; 9、翻炒一下,然后加入剩下的酱油和冰糖,再翻炒一下; 10、最后将水加入,再混合一下; 11、煮好面再放上香喷喷的炸酱,最后再加一上点葱花就可以上桌了。 2、冷拌面 冷拌面的精髓在于酱汁,开胃醒神,是因为食材中有黑醋和麻酱,增添的花生酱可以加倍麻酱风味。配料有蔬菜有肉,甘笋、蛋丝、青瓜是「胆」,橙、黄、绿已色彩缤纷,鸡肉、火腿随喜,可以用红白色的蟹柳替代火腿,全部切丝,随意铺在冷面上,拌上酱汁,还没吃就已经心情开朗。 食材:冷面2个、蟹柳5条、鸡柳3条、鸡蛋2只、青瓜半条、甘笋半条 酱汁:黑醋25毫升、豉油20毫升、糖20克、鲣鱼粉1茶匙、花生医2茶匙、芝麻酱3茶匙 做法步骤: 1.冷面放入一锅开水,再开起来的时候盛起,放入冰水过冷河,沥干备用。 2.把所有酱汁材料拌匀。 3.青瓜、甘笋切丝,蟹柳拆丝,备用。 4.鸡蛋拂匀,以中火煎成蛋皮,切丝备用。 5.鸡柳以少许盐调味,以中火煎熟,拆丝备用。 6.把青瓜、甘笋、蟹柳、鸡蛋、鸡柳,相间铺在冷面上,淋上酱汁拌食。 3、四川凉面 四川凉面是四川的传统小吃,价廉平凡的食物,虽然淳朴却惹味,整个四川凉面色泽鲜艳,微辣清爽,令人胃口大开。 材料:阳春面2包、青瓜1/2条、沙葛1/4个、甘笋1/4条、木耳适量、芽菜适量、麻油适量、香醋2汤匙、豉油1汤匙、糖1茶匙、辣椒油少许、花椒粉少许 做法: 1.甘笋、沙葛、木耳及芽菜洗净后,先汆水灼熟。 2.煮熟阳春面后,加适量麻油拌匀。 3.青瓜切条后,放入阳春面,再加入其他蔬菜材料。 4.加入豉油、香醋、糖、麻油花椒粉及辣椒油拌匀完成。 4、葱油拌面 葱油拌面,就只需葱和油,都是在厨房顺手拈来的食材,再加些老抽、生抽、糖便可。 食材:上海细面1个、葱2扎(约100克)、油70克、豉油40毫升、老抽25毫升、糖15克 做法: 1.葱洗净抹干,切段,不要葱白部分。 2.烧热锅,放入油,加入葱段,以中小火把葱段煎炸至焦香。 3.下豉油、老抽、糖拌匀至完全融合,油与葱分隔盛起,备用。 4.煲滚水,放入上海面煮至软,约5-8分钟。 5.把面条放入冷水,盛起沥干,上碟。 6.淋上烧热的葱油拌匀,可加点焦葱食用。 5、西红柿鸡蛋面 夏天是西红柿和新鲜小麦上市的季节,食材新鲜、营养丰富。 材料:西红柿、鸡蛋、新面。 做法: 1.将西红柿洗干净、切成小块备用。 2.在锅里倒入少许油,然后将鸡蛋打开,炒成蛋花后盛出。 3.热油将生姜爆香,然后倒入西红柿进行翻炒,西红柿出水后放入蛋花一起进行翻炒。 4.倒入少许的水,煮五分钟左右。 5.将新面下水煮,煮两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 6、肉沫拌面 材料:干面条若干、1-2汤匙菜籽油、半斤肉沫、1个洋葱,切成薄片、2瓣大蒜,切成薄片、大一把菠菜、盐和胡椒粉、3大汤匙酱油、2茶匙芝麻油、1茶匙蜂蜜、2茶匙辣椒油。 1.将面条煮熟,捞出沥干水。开火,等锅热后加入一到两汤匙油,加入肉沫,翻炒至变肉沫变色。 2.加入洋葱和大蒜,继续煮加热直至洋葱变软。 3.加入菠菜,用盐和胡椒粉调味。 4.最后加上面条进行翻炒就完成啦!
三伏天是在小暑和立秋之间的日子,进入三伏后就是一年里最热最不舒服的时间段。 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庚日是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丑……每年的《农村年书》中登载着这样的日期。 因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即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规定也是10天。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于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别。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三伏天艾灸可行气活血 三伏天艾灸能够帮助行气活血,气血运行能够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通过温热刺激帮助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帮助排出体内的寒湿邪毒。 三伏天艾灸可促进消化 三伏天艾灸能够帮助促进消化。三伏天天气炎热,消化系统作用受限,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通过艾灸身体穴位刺激能够强盛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强身体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三伏天艾灸可温肾壮阳 元气阳气充足,夏不怕热,冬不怕冷,精力、耐力旺盛。总之,元气充足的表现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古时医家常用“神奇”来说明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三伏采用灸法,会感到有热感从穴位直透体内,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三伏天艾灸可治空调病 炎炎夏季,很多人会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然而走到室外又瞬间感受强烈的热流,冷热交替,温差极大,很容易引发感冒及周身酸痛,这种情况以肩颈部最常见。因为颈部正中属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 保健方法:艾灸温阳法 取穴:大椎穴 作用:温阳散寒。 三伏天艾灸可治暑湿证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保健方法:艾灸祛湿法 夏季多雨多湿季节,可常灸以下穴位以温胃祛湿。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 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三伏天艾灸可治皮肤问题 夏季湿气重,是微生物等活动频繁的季节,细菌、真菌、蚊虫、螨虫活动能力增加,故皮肤病成为高发疾病。杜绝皮肤病的重要点在于:保持居室整洁和自身清洁,天气晴好时,应勤晒衣物、被褥,不给致病生物营造生长环境。 饮食清淡,尽量避免饮酒、吃牛羊肉等发物。对于婴幼儿,应保持其皮肤的干燥,防止湿疹等疾病的诱发。对于内有湿浊,外受风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也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缓解和治疗(但仅限于寒湿型)。 保健方法:艾灸止痒法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 作用:疏风止痒,温阳利湿。 三伏天艾灸可治腹泻拉肚子 夏季腹泻的病因多为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从而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发生。而素来就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则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阳气。 应该吃温热的东西,拒绝吃冰箱取出的冷饮、生冷食物,夜间尽量不持续开空调或调高空调温度,并注意睡眠中裹好腹部。除此之外,您也可以从夏至起每日艾灸,以保护自己的阳气。 保健方法:艾灸温阳法 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作用: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三伏天艾灸可治女性宫寒 女性每到经期就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的,或者宫寒不孕,伴有性欲冷淡、月经后错、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不妨也趁夏至阳气旺盛时赶紧艾灸,温一下自己的阳气吧。夏至阳气最旺时,艾灸治疗可是比平时效果提升N倍。 保健方法:艾灸温宫法 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 作用: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三伏天艾灸可治慢性咳喘 对于慢性咳喘患者来说,如果患者有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者。也可以在夏至时做艾灸来进行治疗。不少患者因在此时治疗而获得明显效果,甚至痊愈。 保健方法:艾灸温肺法 取穴:肺俞穴 作用:温肺止咳,化痰平喘。 三伏天艾灸可美容养颜 三伏天进行艾灸还能够帮助护肤美容。通过进行艾灸可以加快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肌肤白嫩红润,还能够帮助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松弛等等肌肤问题。 艾灸美容穴位主要有合谷、背部腧穴、太溪、水分、三阴交、血海、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做美容灸时,用无烟艾灸条温和灸以上穴位,每次艾灸10-15分钟,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每天艾灸一次,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 三伏天艾灸可缓解炎症 三伏天艾灸能够帮助缓解身体炎症。三伏天天气炎热,身上有创口的容易感染炎症,通过进行艾灸能够帮助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共鞥以及胸腺细胞的活力,增强人体细胞、体液的免疫力,防止炎症的发生同时也能缓解炎症。 三伏天艾灸可修心养性 从中医的角度讲,是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所致,那么,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宁静自然。所以,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真正意义的修心养性。
2019年有闰中伏吗:有 2019年有两个中伏,也就是闰中伏,2019年的中伏有20天。 中伏是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三伏天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初伏的第1天,立秋日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作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作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为什么会有闰中伏 闰中伏的出现与夏至后的庚日有关,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闰中伏并不是每年都有的。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 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 2019年头伏:7月12日-7月21日 2019年中伏:7月22日-8月10日 2019年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有先例当然要开空调了,不过开空调也要注意分寸。 第一、不要直吹。 现在有卖那个挡风板的,可以让空调风向上。也可以拐弯吹啊,让风叶朝一个方向,整个屋子也会凉快的。再者可以开客厅的空调,这样风也可以进入到屋子里,慢慢就凉快了。 第二、温度要调高点。 不要贪凉开到24、5度。每次开到28-30这三个温度上,都是可以的。 第三、晚上睡觉盖个毯子。 不用很厚,防止晚上睡着后着凉,尤其是孩子。
每年的三伏天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所谓的三伏天炙,就是此时的一种运用天炙治病的疗法,此法结合了传统中医时间医学和中药外治等知识,是近年来颇流行的一种夏季理疗方式,颇受人们的青睐。 三伏天艾灸,一般情况下,每天可灸一次,每次灸30分钟即可,大约一周左右为一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做艾灸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烧烫伤,皮肤距离身体有保持一定的位置,不能太近,以免烫伤,一般以局部感觉微微灼热为度。 三伏灸注意事项 1、孕妇禁用。 2、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3、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等患者不宜用。 4、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有皮肤过敏者慎用。 5、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6、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7、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8、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9、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10、其他谨遵医嘱。
1、头伏吃饺子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入伏这天吃饺子,是希望能平安度过夏季,祝愿祈福之意。 2、头伏萝卜二伏菜 从传统意义上讲,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储存的大白菜和大萝卜,所以种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萝卜就显得很重要。所谓的头伏萝卜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后,第一个10天称为头伏,这个季节就要种萝卜了,第二个10天称为二伏,这时就要种白菜了。 3、给牛改善饮食 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4、贴三伏贴 头伏第一天,市民排队贴“伏贴”。三伏贴是民间的一种老习俗,据说,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利用这一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但并不是说“伏贴”可以包治百病,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宜贴“伏贴”,阴虚火旺、皮肤病、恶性肿瘤、急性咽喉炎、强过敏体质等患者就不宜采用中药贴敷疗法进行治疗。 5、六月六晒伏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6、入伏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当地人认为此法能“以热治热、发汗排毒”。 7、伏日吃面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8、伏天吃鸡 江西、湖南人三伏天养生吃鸡。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烧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这就是初伏吃鸡的科学道理。 9、头伏吃馄饨 上海一直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风俗,所以在毫无胃口的燥热夏季,来一碗加花生酱、少许酱油和醋调味的冷馄饨来拌食,冰凉惬意的同时也令人食欲大增。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混沌”谐音。盘古开天,混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需要干什么 1、祭灶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民谣有“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民间早就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2、吃灶糖 祭灶神的贡品不需鸡鸭鱼肉,更不需牛羊三牲,只需祭上一些“糖瓜”,让灶神尝点儿甜头,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古语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灶糖是一种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如今的现代人,更多的人用品尝糖瓜,来度过小年节令。此外,饺子、火烧也是小年的特色节令食品。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3、扫尘 祭灶之后,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春节前扫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 扫尘主要是将所有的房间彻底清扫一遍,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4、剪窗花 剪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等等。 5、写春联 写春联也是小年的民俗活动。春联是有讲究的,它能驱鬼避邪,保家家户户平安无事。据说,春联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是桃符(桃梗),上面刻着咒语,每到新年就弄一副挂在大门两旁。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6、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7、婚嫁 过了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2021年的三九第一天是几号:2021年1月8号 2020年冬至在12月21日,往后第19天开始算,2021年三九天从1月8日开始到16日结束。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冬至后第三个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是“三九”和“四九”相交之日,并非“三九”,即“三九”是九天而非一天。 2021年三九天到什么时候:2021年1月16号 2020年冬至在12月21日,往后第19天开始算,2021年三九天从1月8日开始到16日结束。 三九天是全年中温度最低的一段时期,到了冬至节气以后,白天增长速度缓慢,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了一分钟,同时,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增加也很缓慢、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此段时期温度就会十分寒冷。 2021年三九时间 第一天:2021年1月8日 第二天:2021年1月9日 第三天:2021年1月10日 第四天:2021年1月11日 第五天:2021年1月12日 第六天:2021年1月13日 第七天:2021年1月14日 第八天:2021年1月15日 第九天:2021年1月16日 三九天是什么意思 三九天指的是冬天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三九天不是二十四节气之内的节气,属于杂节气,到了三九天就标志着天气开始变得寒冷起来。 具体计算方法是,以冬至逢壬日为起点,每“九天”算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