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新年是藏族传统节日。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现行的藏历起源于公元1027年,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每两年半到三年加一个闰月。藏历每年的第一天固定为藏历新年,类似汉族的春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举行,为期一个星期左右。 节日前每家都要打扫卫生,并按照当地藏族人民的习惯,在太阳快要下山时,将污水、脏物一律往西边倒掉,表示让一切不得于人世间们身体健康的东西随日落丽消失。然后各家酿青稞酒,做油饼、奶饼,准备血肠、肉肠、鲜奶子和手扒肉等节日食品。 藏历正月初一,男女老少一见面便互相道一声“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和“洛萨尔桑”(新年好),孩子们燃放烟花爆竹,大人们喝青稞酒和酥油茶,互相祝福。大年初一人们一般不出门,只在家中庆祝。 早晨洗漱后儿孙们第一件事就是向长辈们行礼,特别要向主持家政的祖母请安,然后以主妇为代表向邻居致新年祝贺,一整天,全家人在一起饮青稞酒吃藏族饭菜。初二开始,人们开始探亲访友,互相拜年,持续三五天,热闹非凡。 其实,藏历新年的准备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初就开始了。除购置吃喝玩乐的年货外,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个名叫“切玛”的五谷斗,即在绘有彩色花纹的木盒左右分别盛放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棵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还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种子,使其在新年时节长出一、二寸长的青苗。“切玛”和麦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祷来年五谷丰登。
标签 : 杏鑫网址dongzu8.com › 29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在侗乡七十二寨,每当夜幕降临,外村的了乜(姑娘)们三五成群来到本村做客,晚饭后在火坑上方的“闷杀”menl sac(侗话,即上炕)休息。此时本村寨的了汉(男青年)三五成群,手提着牛腿琴、琵琶,琴上还吊着一盏四四方方的灯笼到了乜家住的东家,坐在炕下的“大堆”dav dih(即炕下),唱起了夜歌,按顺序是:开场歌kgal qit dens(嗄起登)、求主歌kgal goul beis (嗄够主然)即求东家放话,指出要姑娘还歌,主人开话后,姑娘才对唱,此时唱的歌调叫“嗄纠”kgal juh (唱句歌),待到深夜后才唱“嗄报”kgal baol (短句歌),当然也是在主人家指出后才唱的这种歌,如唱嗄纠久了,主人家会再次提醒要唱嗄纠的,因嗄纠较长,具有大众性,而嗄报较短,对唱时,短兵相接,快速,可是没有大众性,只是男女两人对唱为主,故不宜在炕上对接,因炕上是主要席位,供祖辈或长辈落坐,不宜于常唱情歌,有不敬祖辈之意,故适可而止。 夜歌就是谈情说爱,在对歌中,互相了解,增进情谊。激对后不觉已进入深夜,主人就架起锅做夜宵,凡参加夜歌(含旁唱)的人,都就夜餐。随着时间的推移,了汉和了乜感情加深。侗乡七十二寨的男女婚事,往往是通过对歌认识后完成的。 原创文章,作者:逆流的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2761.html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在堂安侗寨进行踩歌堂仪式的侗族女孩,她们身穿盛装、头戴银饰,非常的美丽。踩歌堂是侗族为了纪念古代女英雄念莎岁而举行的祭奠仪式。仪式上盛装的侗族姑娘载歌载舞,祈求来年有个好收成,希望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堂安侗寨在中国第一侗寨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几公里外的山坡上,这里的吊脚楼、鼓楼、民居等非常具有特色而且历史悠久。堂安侗寨是研究侗族悠久的传统文化的活标本,号称活着的侗寨博物馆,是中国和挪威合建的唯一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更被著名的挪威生态博物馆专家杰斯特龙赞誉为“人类反璞归真”典型。 在“古瓢井”边合影的盛装侗族女孩,这个古井是村里的饮水井,渊源流淌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堂安人。古井的旁边就是堂安的鼓楼,古井的水流入下方的一个池子。 参加踩堂歌仪式的堂安侗寨的美女和小伙,穿的都是传统的侗族衣服。这些衣服都是堂安人自己用植物颜料染色然后晾晒、千锤白砸做出来的。 仪式结束后,在鼓楼前合影的盛装侗族女孩,她们的绑腿很有特点。 正在交谈的侗族女孩,看到那双鞋了吗,纯手工制作的。 场边休息的侗族女孩,她们的头饰都是银子做的,是不是很漂亮。 参加仪式的侗族女孩,胸前的银饰挂件和头花是不是很美。 堂安离肇兴不远,游玩肇兴的时候可以顺带游览一下。虽然堂安不大,但是这里的梯田很有特点,而且整个寨子非常的娴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侗族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4520.html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侗族人靠山吃山,饮食多元化,除了自家种的瓜果鲜蔬外还有满山遍野的野生食材。餐桌上最常见的待客美食烤鱼、血红、牛瘪、腌鱼、腌肉、白切肉,白切鸡等等。 其中腌制食品是侗族最具特色的食物之一,别看腌鱼腌肉都盖满辣椒,其实所有腌制过的食物经发酵都是”酸”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侗家人平日吃什么?! 血红 血红是侗族最具喜庆的菜色,是逢年过节嫁娶喜庆时必备的菜品之一,由煎炸过的猪肉,猪肝,猪肚等内脏加入烤过的干辣椒,折耳根,萝卜丝,与侗族特有的香料等多种食材混合在一起,再倒入新鲜的猪血搅拌均匀,就是一碗地道的血红了!这道菜虽令许多外来者望而却步,但却是侗族人赞不绝口的美味佳肴! 凉水酸菜 侗族酸菜分别为”干”跟”湿”两种,干的是用萝卜菜晒干腌制作,而湿的则是用小白菜在凉水里腌制发酵而成。我现在要介绍的是”凉水酸菜”,做法看似简单成功率不高,唯有腌制经验丰富的侗族妇女做的凉水酸菜最好吃地道(比如我妈妈…),做法大致是:先用洗好的小白菜在开水中过水,冷却后放入桶内,加入冷水以盖过小白菜,再加入冷却的饭粒(饭的作用是令其发酵),找一个能进入桶里直接压住小白菜的平板盖子,盖子上再用大两个石头压住以防止菜浮在水中而腐烂,大约6天左右,凉水酸菜就酸完成了!经过发酵的小白菜酸溜溜的,炒干辣椒非常好吃! 酸蕨菜 春天是蕨菜的季节,喜欢吃酸的侗族人在腌制食物方面非常有创意,腌制蕨菜的手法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不同的配料,做法较为复杂,是以新鲜的蕨菜,过开水,冷却后切段,加入自家酿的米酒与炒到金黄的生米粒搅拌均匀,放如坛中发酵。 魔芋是侗族极为常见的食物,家家户户均有种植,三龙侗族地区的习俗是在大年初一第一顿饭必须要有一道魔芋拌醋,据说是为了保佑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 蝌蚪是侗族人冬季放养在自家田里的,春天到了,蝌蚪纷纷长大,趁还没从田里跑掉时就是捞蝌蚪最好的时节,捞回家的蝌蚪会先在盆里养几天让其把肚子里的泥吐出来,若有人急着要煮食,聪明的侗族人会在盆里加入几勺菜油,蝌蚪纷纷拉肚子很快泥土就没有了! 侗族人的满汉全席 白切肉 侗族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侗乡猪都是吃饭吃菜长大的,所以肉质鲜美清香,单吃肥肉都好吃!侗族盛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肉通常切得非常大块,沾上特制的辣椒酱,是侗族人最爱的菜色之一,白切肉与辣椒酱是经典搭配。侗族人订婚请客经典的菜色就是一碗白切肉,辣椒酱,水煮青菜。 辣椒酱是每餐必备的,无论是沾鸡鸭鱼肉或是直接拌饭总是少不了它,做法是先在捣碗里面放入盐和侗族特有的香料捣碎,再放入烤到脆的干辣椒捣碎,加入水,一碗经典的侗族酱就完成了! 盐翻花生 我吃过最好吃的腌翻花生就是我爸炒的! 炒花生需要用到很多油,中小火翻炒,炒到差不多的时候就起锅,刚起锅时它还是Q的,冷却后就是脆的(千万别炒到脆噢!起锅后不久它就变焦黄色了),冷却后放入两勺盐,在碗里不断的翻腾直至均匀。 贫困的侗族地区许多人是买不起肉,时常以腌菜应付,或是把肥肉炸出油炒干辣椒加水为底料吃火锅。 蕨菜火锅 水蕨菜炒肉 本文来自三龙侗族珍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你我的前世,又是谁?你我的来生,又会在哪里?因为前世尘缘未了,所以今生再续前缘?在湘贵桂三省交界处的湖南怀化通道古侗寨内,诡异神秘的“再生人”转世,无法解释的灵魂转生故事,颠覆了我们的思维和想象。著名旅行家七色地图带你探访湖南通道,听“再生人”亲口讲述前世经历。 本文来自优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来到贵州从江,第一站到的就是“七星侗寨”之一增冲,虽然进村的道路泥泞颠簸,但是进入侗寨,看到这里淳朴自然的景物,一切都感觉很是值得。“增冲”为汉语地名,原称“正通”,有“通扫地方的富足之地”之意. 增冲村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往洞乡,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的九洞地区,从江县城西北95公里,由新民高速路出口行驶仅5公里,距镇政府8公里的增冲村侗寨,海拔640米,是一个隐藏在深山里,一年四季山清水秀、禾香鱼肥的自然村。 侗寨坐落就是个半岛,有水乡侗寨之称,由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三面绕寨,缓缓流过,入村便见渠,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有流水,水道有的任其袒露,有的用青石板盖上,有的顺着巷道弄弄,弯弯曲曲环绕流过。四周青山环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融,这里的山便是清秀,水且透明带灵动性,与鼓楼、风雨桥、吊脚楼、古建筑、古石头狮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独特的、恬静的、依山傍水的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来到增冲洞寨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恍如隔世,阁楼的朽木、晾晒的染布、狭窄的小巷……这些都是时间沉淀下的痕迹。侗族人民喜欢住水边,溪涧纵横,流水潺潺,小桥人家,是侗寨风光的一大特色。有水就有桥,所以侗族花桥也是侗寨的一道独特风光。侗寨鼓楼在寨子中心位置,形状酷似一棵大杉树,也被村民称为“遮荫树”。 侗寨鼓楼,它既是侗家集会议事的政治中心,又是人们拜祭、休息和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它还是寨老处理纠纷、明断是非的公堂。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它又成了击鼓聚众的指挥所。此外,它还是寨中的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的地方。凡是侗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几乎都有鼓楼,它已经成为侗家村寨的重要标志。 行走在增冲侗寨,这样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场景随处可见,时光变得很慢,你我匆匆的脚步不由得也慢下来。生活在增冲侗寨里的人,包容,平和,千百年来守着鼓楼,伴着溪流,自成一个完整的生活体系。特别是这里的老人,乐观、开朗。 鼓楼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侗家集会议事的政治中心,又是人们拜祭、休息和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它还是寨老处理纠纷、明断是非的公堂。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它又成了击鼓聚众的指挥所。此外,它还是寨中的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的地方。凡是侗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几乎都有鼓楼,它已经成为侗家村寨的重要标志。 据历史记载,增冲侗寨建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600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增冲侗族人民创造出无数的神奇。增冲鼓楼侗寨的特征建筑之一是驰名的增冲鼓楼,另一便是风雨桥,也称侗家廊桥。邮电部在1997年发行了贵州《侗族建筑》特种邮票,共4枚,其中首枚就是“增冲鼓楼”,邮票的发行把增冲鼓楼这一恢宏的侗族建筑明珠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增冲鼓楼在寨子里高高耸立,一眼就能看见其耀眼的光芒。不远千里,历尽艰辛,来到增冲就是要亲眼目睹增冲鼓楼的风采。这座鼓楼金柱与檐柱之间用穿枋相连呈辐射状,不用一钉一铆,逐层上叠收刹至十一层密檐,再覆盖两层八角伞形攒尖顶楼冠,巨大的楼冠下采用 人字形如意斗拱支撑。这种结构减少了对风的阻力,又大大增加了鼓楼的美感,是鼓楼的精典之作。 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为杉木结构,呈宝塔形,双葫芦顶,共十三层,四周四根大木柱冲天而起,旁边配以多根小立柱,往上的飞檐和斗拱,形如宝塔,最上层放置一面大皮鼓。八角攒尖顶,高25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外观为密檐式十一重檐、双层八角伞形宝顶塔式纯木榫铆结构建筑,为中国木质结构建筑中罕见,是侗族营造技艺的“活化石”,也是全国侗寨现存最老的鼓楼之一。 作为侗族艺术的瑰宝,古民居与吊脚木楼鳞次栉比,溪边村妇院纱,白鹅戏水,一派田园诗画。楼阁里村妇织绣,不时有侗歌声飘出,让人顿觉时光倒流,使人暂且忘记城市的烦恼,尽情的感受乡村独有的那份清静。 除此之外,增冲侗寨还拥有中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10余株、以及保存有清代花桥3座、古井2个、徽派马头墙窨子房4幢、纯木结构穿斗式青瓦吊脚楼10余栋、古巷20余米、青石步道650米、精致石雕花窗4处、精致木雕花窗8处、青石雕刻古墓群1处。 时间它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在漫长岁月中使事物变得更加有韵味,更加美丽,但是它也会使人慢慢遗忘。而今天我所提及到的增冲侗寨,它就是时间这把双刃剑下的产物,经过漫长岁月,它的美丽越发有味道,越发让人无法忘怀,但却被世人慢慢遗忘在深山里。 走过房屋紧靠的石板路,你会发现这里的有一大特色——风雨桥,风雨桥为木质结构,桥廊内两侧下面建有供人歇憩的小廊。当你走近它时,你会发现它就如此安静的横卧在小溪上,它的的桥身被雨水冲刷的早已褪去原本的颜色,多了些许青苔。 但是走到桥廊下,你就会发现它却是别有洞天,抬头看到的是绘有各种侗族风庆人物故事山水、花木、动物等彩画,仔细欣赏这些彩画你会发现它们都包含了侗寨的风土人情。 在我眼里的鼓楼,却有着别样的风情,它包容、它温柔、它宽厚。它是议事场所,却不像议事场所这样凝重;它是祭祀场合,却不像祭祀场合这样的庄严;它是紧急指挥之地,却不像紧急指挥地这样的严肃。在这里老人可以在鼓楼里乘凉,男人可以在这里抽烟闲谈,女人可以在这里刺绣聊天,孩子可以在这里嬉戏,包括动物都可以在这里肆意的休息…… 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赞叹增冲侗寨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本文来自新浪网 贵途摄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占里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从江县;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 坐落在深山密林中,是一个植被良好、民族风情浓郁的美丽侗寨,村外苍山叠翠,门前流水淙淙,一幢幢吊脚楼错落有致,鼓楼、风雨桥历历在目,是一个极美丽的民族特色村寨。 一到大寨更前就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清晨的占里生机勃勃。 占里人口文化园——该园以占里侗族的祖源寻根、人口先声、立石盟誓、生命奇迹、金玉良言等五大版块为主要内容,立体表现了600多年来占里人口文化的魅力,该园占地约3000平方米,耗资42万元。园内的雕塑、浮雕,金玉良言牌匾相互融合,诠释了占里独特人口文化的深刻内涵,让游人宾客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的熏陶,人口文化园的建成也成为从江县开展人口文化教育的旅游胜地。 寨中随处可见村民公约,大家爱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据说,通常在生完第一胎之后决定服用哪种换花草,并且还要和村里面男井或者女井里的井水一起服用。700多年前,占里人的祖先搬到这里时,这两口井就存在了。无论天气如何干旱,这两口井里的水从来都没有变少过。 村民们在这里过着世外桃源搬的生活,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三两五人总会凑到一起聊上一会家常。 本文来自搜狐旅游:苗岭星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提起湖南通道,大多数人并不熟悉。 通道北有张家界与凤凰,南有广西桂林与柳州,西有贵州黔东南,在一群有着闪耀光环的邻居的映衬下,一脚踏三省的通道显得格外地低调。 然而一提起决定红军生死存亡关键的通道会议及通道转兵,许多人就恍然大悟,原来那段历史就发生在通道。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最南端,地处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处,正因为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一个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的世外桃源。 不久前,与朋友在通道县航拍时,意外发现一座掩藏在大山深外的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侗族寨子-芋头古侗寨。 芋头古侗寨又名玉都侗寨,位于通道县双江镇,被层峦叠嶂的大山环绕着。 寨子始建于明洪武1368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现存侗族民居188座,鼓楼4座,村民184户,868位村民。村民以杨姓、吴姓、龙姓居多。 相传明洪武元年,杨姓侗族祖先狩猎到此,发现这里土地肥沃,山清水秀,便决定在此砍树搭棚,垦荒为田,由此繁衍生息。并将这青山如黛、地灵物饶之处,取名为芋头。 寨子里至今仍保存原有的生活习俗。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物仍保存良好,其中有鼓楼、风雨桥、门楼、古井、萨岁坛、吊脚木楼居室、古驿道等一应俱全,因山就势、因地制宜,体现出侗族人民“天人合一”的观念。因此,芋头古侗寨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地,更有着“侗寨布达拉宫”之称。 拦门酒是是侗族一种古老的迎客风俗。 在芋头侗寨大门口,帅气的侗家阿哥吹起芦笙,身着艳丽漂亮服饰的侗家阿妹一边唱起动听的山歌,一边端着香甜的米酒招待客人。 据说侗寨拦门酒有个习俗,姑娘们敬给你拦门酒,你必须以歌对答,才能顺利进门,对不上或不会唱,就要饮酒,喝了这杯拦门酒你才是侗家的朋友。 喝喝喝!侗家人自酿的甜米酒喝着香糯可口,后劲十足哟! 合拢宴是侗族同胞们欢迎远道而来贵宾的盛宴,是侗家待客最高礼遇。 来芋头侗寨,不吃一场合拢宴、喝一口糯米酒,那就等于去了北京没去看看故宫和长城。 几十张桌子拼成一个大大的圆,各色侗族美食一一摆满长桌:腌鱼腌肉、土鸡土鸭、自制豆腐、新鲜蔬菜,或炒猪、羊、牛肉,或炒鸡、鸭、鹅蛋,或炒雀子肉和野兽肉,以及甜米酒、糯米饭、糍粑、小米粑等。认识的、不认识的、或刚认识的人,大家如同一家人一般坐在一起开怀大吃。 用餐前,先端起盛满米酒的酒杯站起来,先要“转转酒”:左手挽着邻伴,边唱侗歌边移动脚步围着长桌转,转了半圈之后又端着酒唱着歌沿着长桌转回原座,再开怀畅饮。 热情友好的气氛一下被渲染开来。小伙伴们吃着喝着唱着笑着,享受侗餐的美味和侗家人的热情! 来到侗族地区,不吃点昆虫,回家都不好意思说来过。蝗虫吃粮食,怎么消灭它们?通道人的解决办法是吃掉。一碗炸得金黄的蝗虫端上来,头、脚、翅膀仍然清晰可见。放一个在嘴里,口感酥酥脆脆。 除了蝗虫,还有葛麻藤虫。葛麻藤的藤条上会长出一个个小疙瘩,把疙瘩剥开,里面有一粒像花生米一样的小虫,两头尖,中间大,那就是葛麻藤虫。麻藤虫肚子里都是油,放在锅里炸,不用另外放油,熟了一口咬下去,又酥又香。 鼓楼、寨门、风雨桥是侗族建筑的三宝。 古寨内现存鼓楼四座,均为纯木结构,采用了卯榫相嵌的构造法建造而成,不施一钉一铆。鼓楼悬臂和翘檐上下,都塑有龙凤花鸟图案,雕梁画栋,栩栩如生。 而鼓楼、寨门、风雨桥也是侗家儿女“行歌坐夜”的主要场所,“行歌坐夜”是侗族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独特方式,阿哥阿妹们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相识、相知、相爱,一步步地走向婚姻的殿堂。 走在芋头侗寨,处处都是古迹,时间仿佛停止了。这里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始建于明代建筑7处,清代建筑14个,民国建筑2个,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艺术价值。 侗寨布达拉宫,名不虚传呀! 本文来自乐途旅游:纳兰小鱼,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美丽的侗族民居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本文来自视觉中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原创文章,作者:逆流的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984.html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