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秀色 刘泽利摄 万山区,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东南临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接新晃侗族自治县和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西与黔东南州岑巩县接壤,北与铜仁市碧江区、江口县毗邻。 提及万山,人们便会想起万山朱砂、羊脚火锅等当地特色品牌。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市场的激烈竞争,目前,万山有的“老字号”已脱颖而出、誉满天下,有的形成了一定经营规模,但有的还需要突破经营模式,让真正的“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朱砂王 朱砂又称辰砂、丹砂,是硫化汞的天然矿石,散生于水晶石中,红白绚映、艳丽夺目、色泽鲜红、半透明亮、金刚光泽,民间认为朱砂有消灾避邪效果,医学上有安神、定惊、解毒防腐等作用。 全球朱砂矿藏储量不多,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墨西哥、俄罗斯、南斯拉夫等国出产。万山朱砂曾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地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汞都”。现代著名赏石理论家王文正,在《中国石玩石谱》一书中说:我国出产朱砂石的地方以贵州省为最,几乎遍布全省各地。贵州东部与湖南接壤处的朱砂石产量占全国80%,万山白云岩洞里就是朱砂宝石的世界。 朱砂的收藏价值越来越被收藏界所关注,2006年,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中一颗产自万山的朱砂石,现场专家鉴定价值160多万元。随着近年来旅游资源的不断发展,朱砂资源的减少,万山朱砂矿石收藏以及用朱砂作为主要原料的朱砂工艺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自唐代起,黔东的万山朱砂石列为贡品,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博物馆”和“斯密森博物馆”都有它的身影。国家地质博物馆珍藏的朱砂王,1980年6月出采于万山岩屋坪矿区,它长163.5px、宽87.5px、高92.5px,净重237克,其质地纯正无瑕、颜色鲜红明亮、菱面体形如鱼鳍,晶体完整良好,光芒四射,它的一侧,与一块白色白云石晶簇为基岩,红白相映,五彩缤纷,瑰丽奇特,令人神迷,被誉为世界罕见的“辰砂王”。它被印制在1982年8月25日中国邮电部发行的“T73”矿物晶体纪念邮票上外。 徐记羊脚火锅(图片来源于微铜仁) 不管是铜仁本地人还是外来游客,去到万山总要品尝徐记羊脚火锅。11年来,该店整合川味食品和重庆火锅的味道,结合本土食材做出麻而不辣、鲜而不腻的淳朴风味火锅,它以独特的味道赢得了广大顾客青睐。 徐记羊脚火锅店位于万山区麻音塘三角岩,要不是那让人难以忘怀的味道,还真难以相信这偏僻、简陋的店面就是耳熟能详的、最正宗的万山羊脚火锅店。 酒香不怕巷子深,因为味道好吃,渐渐地人们都知道万山有一家徐记羊脚火锅,铜仁各县、周边省市及来铜仁出差、旅游的人们都纷纷前往万山三角岩品尝。正因如此,也催生了“羊脚火锅经济热”,在碧江区和万山区等地先后出现了好几家羊脚火锅店。 不论是历史悠久的万山朱砂、还是群众皆知的徐记羊脚火锅,以及没有提到的其他“老字号”品牌,它们要么有着响亮的名声、要么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都是宝贵的无形资产。 责任编辑:匡奇燃
标签 : 杏鑫注册代理 › 295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3月8日,在松桃自治县的边陲小镇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在小镇狭长的街道上,一条条雄奇威武、气势磅礴的巨龙翻江倒海,比翼遨游,欲与“天公”试比高,好一派热闹景象。 远看,舞动欢腾翻滚巨龙的以为是一群身强力壮的龙马汉子,仔细一瞧,全是“半边天”的女人。特别是舞动龙头的那位,可谓飒爽英姿,身手矫健敏捷,伴随着阵阵锣鼓声,她奋力挥舞着龙头,且不断变换各种招式。有力挺千钧之势,后面的舞者全靠她指挥,场面恢宏壮观,观者直呼“过瘾”,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丝毫不压于纯爷们。 这个镇叫寨英古镇,引领龙头的叫文华仙,是寨英村的妇女主任,当地人习惯称她为文姐。像她这样有“滚龙”技艺的人,全镇屈指可数,现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据村民介绍,滚龙是流行寨英民间的一种舞龙艺术,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舞动龙头的人俗称“龙头老大”,是整个活动的主角。 当日正逢“三八”妇女节,在文姐的主持下,全村的女人都丢下手头的农活来到镇上,通过这个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 又是一阵锣鼓喧天,一番龙腾虎跃后,利用休息时间,文姐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她说:“挥舞龙头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滚龙滚出风采没有,舞出水平没有,全靠‘龙把头’掌舵,在我们镇上现在能掌舵的人越来越少了,女人能做这事的更少。”每年农历二三月,是寨英滚龙踏青的日子,男女老少们拥在田边迎接滚龙到田间地头踏青,它寓意着来年风调雨顺,收成好,庄稼茂盛。加之三月寨英盛开着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无疑又给千年古镇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古寨、滚龙技艺、油菜花,三者会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和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问到舞龙的招式,文姐说,滚龙是一 门极其高超的技艺,招式也五花八门,要不断变化才有趣味。如有“蛟龙出洞”、“翻江倒海”、“神龙戏珠”、“神龙打滚”、“乾坤倒转”、“猛龙过江”、“神龙戏水”、“神龙过山”、“盘龙打坐”、“二龙抢宝”、“比翼遨游”、“二龙穿棱”、“雌雄调情”、“双龙闹海”、“群龙抢宝”等。此外,还可用龙身盘制成许多字形与图案,如“龙”、“春”、“中”、“华”、奥运会标“五连环”、“莲花”及各年年号等。 文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继续说,滚龙与寨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政权建立之初,太子朱桢看中这块风水宝地,遂即在此安营扎寨,筑城堡,修工事,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寨英很快就发展成武陵山区重要的商贸集散地。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来自四方的辰河戏、阳戏、川剧,与当地人自编自跳的茶灯相互交融,演变成了韵味深厚的寨英花灯。中原的龙文化与当地龙文化得到了完美地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寨英滚龙的艺术水平,逐步形成了集纺织、刺绣、雕刻、剪纸、书法、美术、舞蹈、特技、演讲等诸多艺术为一身的寨英滚龙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苗家人视它为圭臬。追溯到远古,众所周知,蚩尤是中华始祖之一,也是苗族的祖先,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双角牛头又是传统的龙文化里的龙。寨英是苗族乡镇,所以寨英人对龙文化的情有独钟也就不难理解了。 县文物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寨英至今保存下来的明清时期古建筑,既有“京派”的四合院式风格,又有“徽派”明式住宅特色,且遗留湘西苗家人吊脚楼之身影,有人称它为兼具糅合“南雄北秀”的艺术奇葩。寨英滚龙的历史与它本身的历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脉相承,且同时“开史”。 由此可知,距今已有600年历史的寨英滚龙,从未停下匆忙的脚步,并一路承 载着千年风霜,代代相传,以其豪迈的姿态走进了21世纪。 当问到寨英滚龙与其他地方舞龙的区别时,文姐说:“寨英的‘扎龙 ’技术就很特别,它全长36米,以9根拇指粗的竹篾捆扎连接成龙骨。近五百个直径二尺左右的篾圈等距排列连接成龙身,再以整幅的白布画上斑斓的鳞甲,罩在篾圈上,龙头以粗竹扭固成框架,再蒙上事先描绘好龙头模样的布料,共分为17节(又称洞),需要34人轮番舞动,这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作为传承人,当提及寨英滚龙的历史,文姐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她说寨英滚龙有着极为辉煌的过去,它曾于明永乐、嘉靖、万历和清乾隆、嘉庆等年间多次应召进京表演。民国初年,寨英曾举办过一次规模盛大的滚龙灯会,那时寨英的滚龙曾舞遍过整个武陵山区。 然而,寨英滚龙能不能继续传承下去。文姐眼中充满忧郁,她说,现在没有人愿意学这些玩意了,她自己3个儿女全部在外面打工,他们向往的是丰富的物质生活,而“非遗”的传承恰恰需要精神力量作为“支撑点”。 一位老艺人、一门巧手艺、一首老民歌……都镌刻着祖先走来的痕迹。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冲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甚至面临无人传承的严重局面。 忧虑的同时,文姐对千年滚龙技艺也充满期待,她希望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增加投入,加大宣传,有机会让滚龙技艺走出国门,舞遍全世界。 真正的艺术在民间,真正的高手也在民间。2002年3月,寨英镇被省政府命名为“寨英滚龙艺术之乡”;2003年3月,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寨英滚龙也被成功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坚信,有着600年历史的寨英滚龙会历久弥香,薪火相传,永远不会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 责任编辑:符迪
应新加坡拉丁马士民众俱乐部建所基金筹委会邀请,铜仁市梵净山民族歌舞团准备了一台大型民族歌舞节目“印象梵净山” 于7月13日晚在新加坡闪亮登场。来自新加坡社会各界2000多名观众观看了演出。 晚会上,沿河推送的由土家高腔歌王黄旭演唱的《这山没得那山高》、沿河籍青年歌手田菊演唱的《我的家乡梵净山》等歌曲激起了观众浓厚兴趣。 演出结束后,新加坡总理公署兼文化、社区及青年政务部部长陈振泉先生向中共铜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演出代表团团长刘婕颁发了演出纪念奖章,并兴致勃勃地向刘婕赠送了亲笔书法《舞魂》。 陈振泉表示,以前从未听说过世界上还有如此美丽的地方,欣赏了民族歌舞“印象梵净山”演出及听了刘婕对梵净山的介绍后,非常向往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他决定拟安排于明年秋天组团赴铜仁梵净山考察和观光旅游。 责任编辑:匡奇燃
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它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其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下面由我带您探寻神秘的傩文化,了解傩文化的点点滴滴…… 首先,咱们一起逛逛铜仁的博物馆——贵州傩文化博物馆。贵州傩文化博物馆的前身为铜仁傩文化博物馆,它最早成立于1991年3月;2010年铜仁市委、市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在位于铜仁市碧江区民族风情园内新建了馆舍,现在馆舍建筑面积8174平方米,共分3层,每层展厅面积为1000平方米;2012年4月24日铜仁傩文化博物馆正式更名为贵州傩文化博物馆。 初识傩戏博物馆 刚一踏进博物馆,讲解员便热情地向游客介绍起来:“贵州傩文化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个集收藏、展览、表演和研究为一体的傩文化专题博物馆……”宽阔而明亮的展台着实让我有些“吃惊”,当大家感叹铜仁还有设计如此“高大上”的现代化博物馆时,讲解员指着前方一个房屋模型说:“大家要了解我们的傩文化,了解傩堂戏就是最好的载体。”只见前方展馆里按照实景1:1原样复制的“堂屋”中,一个肥猪“趴伏”一案板上,一名身着傩袍的法师正喃喃细语似乎念着什么咒语…… 要知道什么是傩文化,首先得了解什么叫“傩”。“傩”这一名称,用的并不是汉族的语言,用的是侗台语族的语言。傩,音挪(nuo),在侗台语族中,这一个音符只要变化声调,就可以代表许多事物。侗台语族称稻、田、鸟、人、民族等为“傩”,故“傩”有祭祀稻神、田神、水神、鸟神、祖神等多种含义。 其实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龙的传人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 见证文化奇迹 贵州傩文化博物馆的展陈内容以展出贵州省的傩文化为主,展陈分“傩的起源和贵州傩文化概况”、“傩文化的表现形式”、“傩文化的艺术特色”“铜仁傩文化的影响和研究”、“曲六乙捐赠精品展”五个部分,陈列了部分明、清时期以来的各类傩神案画、傩面具、傩法器、傩道具、傩法书以及国内外傩文化研究成果和傩文化活动图片,这些展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贵州傩文化的原貌。 在博物馆的留言板上,来自怀化学院的武湘阳这样说道:“有幸与朋友们到此游览,感慨傩文化的神秘、多样、魅力。作为民族之特色,应当好好地继承保存。贵馆作为傩文化的展示点,应完善服务机制,进一步地提高热情服务的水平。非常感谢你们提供的服务,在此对你们的工作表示深深的敬意与赞美!感谢!” 据馆长唐治洲介绍,建馆之初,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作了专题报道。其中1991年9月至11月,应香港中旅集团、深圳民俗文化村的邀请,在深圳民俗文化村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展览和表演,接待观众近100万人次。其间得到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田纪云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留下墨宝。近年来,有日本、韩国、法国、美国、东南亚以及香港、台湾和国内学者、游客纷纷前来参观考察。为了集中保护傩文化,他们还集中编辑出版了《铜仁傩文化文集》、《傩文化研究成果目录索引》、《贵州傩文化》等学术文集及学刊。可以说贵州傩文化博物馆的建立,为研究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以及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申逸恺) 责任编辑:匡奇燃
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依托山水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民俗文化,全面实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和民俗相结合的独特旅游景区,让群众搭上旅游产业幸福快车,实现了守护绿水青山和群众增收兼得的目标。 走进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一排排木楼在青山绿水间错落有致,宽阔干净的柏油路蜿蜒起伏,村子旁边潺潺流淌的溪水赋予了村庄灵动的韵味,加上传统的仡佬族风情,吸引着不少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广东游客邱先生说:“我是从广东肇庆第一次来到佛顶山,这里的建筑物古色古香,鸟语花香,环境特别的好,这里的美食各方面,还有人员方面服务也是一流的,觉得很舒服。” 佛顶山脚下的尧上仡佬族民族文化村和佛顶山核心景区是石阡县倾力打造的景区景点,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国家4A级景区。依托佛顶山优良的生态环境,村里的旅游产业一年比一年兴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也随之得到完善。而以前却是另外的一番光景,除了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不少村民靠进山伐木和烧炭得到的收入补贴家用,村民黄启应就是其中之一。如今,佛顶山村发展起了旅游,黄启应和其他几位村民摇身变成旅游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当初用来运载木料的马车成为了游客最喜欢的环保游览车,他们也当起了“驾驶员”。 村民黄启应告诉记者:“以前没搞旅游我们主要靠烧炭、卖木料,现在发展旅游我就来赶马车,既好玩,又锻炼了身体,钱也挣了,一天可以搞两百多块。” 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回到村里开起了农家乐和旅游商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戏楼餐馆负责人谭丽说:“我们以前特别贫困,从小就是干农活,公路不通、有东西卖不出去,开发了旅游过后,一家人大大小小做了点生意,父母做小吃卖,我开了个小餐馆,生意还可以,旺季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三四十桌。” 腰包鼓起来了,村容村貌靓丽了起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村子里随处可见男女老少利用休闲时间娱乐健身的场景,大家其乐融融,共享生态和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村民吴学华高兴地说:“以前大家为生活而奔波,现在生活逐渐过好了,大家打篮球、下象棋,邻里之间娱乐娱乐增加了感情。” 近年来,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创建绿色家园、遵循绿色致富等方式,群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明显提升。今年11月,经过中央相关部委综合评审,授予“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3月18日,时值农历二月初二,地处湘黔边区的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镇响水洞村隆重举办苗族“二月二”鼓社节,来自湖南省花垣县吉卫镇、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盘信、长坪、木树、世昌、蓼皋等乡镇(街道)的群众,上万人观看了精彩的鼓社节活动。现场人群熙攘,歌声悠扬,锣鼓喧天,木叶清脆,牛角号长鸣,欢呼声此起彼伏,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舞狮表演 唱苗歌 鼓社,即立鼓为社,源自苗族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时的社会组织体制,其主要内容通过鼓社节的活动表现出来。“鼓社节”又称“祭土地神”,是苗族的一种传统习俗。苗族同胞为了庆祝这一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敲锣打鼓、做社饭对节日进行庆祝。苗族鼓社节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承载了苗族人民怀念祖先,倡导尊老爱幼、和睦相处,期盼幸福安康。一种记忆的承载,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二月二”鼓社节作为苗族同胞一种传统习俗,值得传承,值得体验。 前排观看文艺演出的群众 苗族“二月二”鼓社节以“美丽苗乡、幸福响水”为主题,活动除举行了盛大的接龙仪式以外,还表演了狮子舞、花鼓舞、傩戏、上刀梯、唱苗歌、苗族服饰展示以及精彩的民族民间歌舞节目,内容涵盖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歌颂幸福新生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参观景区群众 穿着节日盛装的苗家姑娘结队而行 当天,来自盘石镇响水洞村、芭茅村、禾梨坪村等以及湖南周边乡镇的村寨组队参加。在舞狮表演中,10余只红、黄、绿色的“绒毛狮子”在锣鼓声中,做出各种走、跑、跳、滚等形态动作,时而摇头摆尾,时而翻越高桌,赢得现场观众雷鸣般掌声。在《苗家花鼓舞》节目表演中,几十名身着苗家盛装的姐妹们在喜庆的乐曲中翩翩起舞,整齐的鼓声时而低缓、时而高扬,表演出苗家各种生产生活动作场景,飞扬的鼓槌,激越的鼓点,将表演活动推向高潮,随后,精彩的苗家绝技表演和苗族服饰展演更令现场观众大饱眼福、赞叹不已。 长桌宴 此次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以达到全面提升响水洞在外界的知名度和影晌力,加速助推脱贫攻坚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响水洞新貌 本次活动突出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来自黔湘边区百余名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来到活动现场,不时用手中相机拍下一个个精彩的镜头,记录了许多美好的瞬间。(黄前生 贺卫明)
为弘扬和传承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苗族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聚合力、苗王城景区拟于2018年11月23-25日举办一场浓重、热闹、别开生面的苗年活动,诚邀天下游客到苗乡做客。 苗年,相当于汉族的传统佳节——春节,它的重要程度和喜庆程度可想而知。过“苗年”这天将举办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天下游客将和苗族同胞们一起,参加祭祖仪式,观看苗家原生态民族歌舞、斗鸡表演、苗族“上刀山”的绝技表演;欣赏绚丽多彩的苗族服饰,学习织布、刺绣,学做苗族服饰;与苗族同胞共同跳芦笙歌舞;一起烧火杀年猪,分享打糍粑、吃糍粑的幸福与快乐。欢笑声语中,欢庆苗年,欢庆苗族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苗年活动行程表 (11月23日-25日) 01、苗鼓迎宾—9:00–17:00—2号门(全天) 02、拦门酒—9:00–17:00—3号门(全天) 03、猜新娘—10:00–14:00—苗王食府 04、苗王巡游—11:00–13:30—景区内 05、苗族银饰巡游—11:00–17:00—景区内 06、圣坛祭祀祈福—12:30-13:00—接龙广场 07、千人长桌宴—12:00–14:00—苗王食府 08、抓鸡鸭互动—10:00–14:00—斗牛场 09、苗族飞歌大赛—14:00–15:00—百苗长廊 10、银器展,DIY活动—全天举行—三苗匠艺 11、苗年打糍粑—全天举行—苗王食府 12、苗族酿酒技艺展示—全天举行—苗王世家酿酒坊放送 13、苗家茶道展演—全天举行—苗王茶舍 14、苗王府里做苗王(金銮宝座)—苗王府(全天) 15、西游记人物巡游—全天举行—景区内 16、小猪佩奇巡游—10:30–14:30—景区内 17、绝技绝活展演—9:00–17:00—表演场 18、苗王大峡谷泛舟.参观苗王府.三苗匠艺手工银饰体验.农耕文化博物馆均为全天开放 苗族拦门酒 苗寨高山流水 大量户外团队进驻苗王城 苗族千人长桌宴席 大批游客苗年齐聚苗王城 景区张灯结彩年味十足 景区指南攻略 苗王城景区·游览线路 线路1:下高速~苗王城1号牌楼拍照留影~中国第一生态观景茶园~游客服务中心(购买门票)~自费乘坐电瓶车~景区2号门停车场~四月八广场~城门拦门酒~接龙广场~百苗长廊~苗王食府~古巷道~ 翠翠家~苗王故居~峡谷泛舟~峡谷跳岩~吊脚楼~三苗匠艺~高空滑索~苗王府~农耕文化博物馆~表演场~游览结束。 景区·价格及开放时间 门票:苗王城景区80元;电瓶车20元;峡谷泛舟20元 开放时间:上午8:00 — 下午17:30 中国苗王城 国家AAAA级风景区 贵州十大魅力景区 西南影视基地 苗族绝技绝活之乡 苗族手工银器之乡 中国花鼓艺术之乡 中国苗王城,期待与您邂逅 【来源:苗王城景区】
为传承好苗族刺绣技艺,解决农村贫困妇女就业难题,11月23日,松桃自治县2018年“三女培育”在盘石镇过洲村开班。 “三女培育”内容包括苗绣培训、家政培训和种植养殖培训。“锦绣计划·巧手脱贫”苗绣培训班由县妇联、县扶贫办、县就业局、盘石镇联合主办,县新梦想职业培训学校负责授课,过洲村50名贫困户妇女参加培训。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贫困户妇女免费举行为期一周的苗绣针法、绣法等技艺培训。 松桃自治县是全国最早成立的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苗绣是苗族历史文化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多以花鸟虫鱼、日月山川为题材,其构图夸张浪漫,图案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着色大胆自由,针法绣法多样,具有鲜明的风格。内容体现了苗族人民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的思想。 九组贫困户龙求香以前曾在广东打工,由于缺乏技术,只好回家从事传统农业。秋收过后闲在家里,今年村里举行的每一次培训班她都第一个报名参加。 “感谢政府组织的培训班,让我刚学完种植养殖技术,今天又参加培训绣花。”龙求香很开心地告诉笔者说,她很喜欢苗绣,由于没有人教,一直都是去市场购买。她说有了苗绣培训班,以后就可以绣自己喜欢的苗绣了。 近年来,该县不断创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以“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针对性、差异化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着力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现在国家政策太好了,我们来培训不但没有收培训费,每天还有生活补助。”贫困村民唐二姐说,平时在家也绣苗绣,但只是自用。她说“松桃苗绣”针法比传统的绣法要精致、美观,更适合市场需求,她一定好好学习,以后也要走向市场,将自己亲手绣的苗绣转变成经济收入。 松桃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已把“松桃苗绣”作为重要特色产业来培育,以“政府+公司+农户”模式,政府搭建平台,投入资金,公司提供技能培训、负责原料提供和产品回收等方式,带动全县3800余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脱贫。 据了解,“松桃苗绣”是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7月,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品不但畅销国内,并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4000余万元。(龙元彬)
6月2日,2019年“多彩贵州·明珠思南”第八届龙舟节暨“滨江花城杯”龙舟赛在县城乌江河段举行。 端午节期间举办龙舟赛,是乌江沿岸人民群众长期自发形成的传统活动。“多彩贵州·明珠思南”第八届龙舟节暨“滨江花城杯”龙舟赛,共有来自县内的28支龙舟队28只龙舟、600余名龙舟健儿逐浪争先。 比赛以每4支代表队为一轮,共分7轮从乌江三桥顺江而下至杭瑞高速公路大桥进行。热情高涨的观众纷纷汇聚江畔,争相目睹龙舟赛决赛精彩瞬间;水面上,发令枪一响,参赛选手们在乌江河上挥桨前行,一排排整齐的龙舟犹如利箭脱弦,可谓是浪花飞驰,百舸争流,将现场气氛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经过紧张激烈角逐,孙家坝龙舟队获一等奖,最美吴家坝龙舟队、德圣关龙舟队获二等奖,皂角溪龙舟队、水井湾龙舟队、三塘村龙舟队获三等奖。 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运动,自2012年以来,应广大人民群众之愿,我县已连续举办八届龙舟赛,每一次的活动都吸引来大量游客。 来自福建游客的赖惠霞告诉记者:”今天思南举行第八届龙舟节,早上7点我就来到了现场。活动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文化。明年我一定带着家人再来。″ 同样,生活在思南的市民张梦竹也颇有感触,从小在乌江边长大,感觉除了过年,就这个活动是最热闹的了。今年就更热闹,赛前有抢红包,还有水上飞人和魔术表演;赛中运动员在河中使劲地划,非常的精彩。希望这个活动继续传承下去,越来越好,越办越精彩。 龙舟赛前,还举行了百人畅游乌江、文艺表演等活动;龙舟赛后,还开展了抢鸭子活动。 县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省市驻思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或政府(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各族各界群众参加开幕式并观看比赛。(肖坤 孙磊 任志平 徐剑 周伟)
5月27日,沿河县城乌江河畔传来“咚咚……咚咚”的阵阵鼓声。江面上30余支龙舟队正在如火如荼的训练,场面十分壮观,吸引了许多过往群众驻足观看。 在沿河乌江旅游码头,波涛汹涌的乌江激流奔腾,中界镇的队员们身着黄色的“救生衣,手握木桨,全神贯注,应着鼓点的节奏挥动着船桨,高声喊着响亮的号子,全力向前划,“一二一二”、“嘿吼啊吼”,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云宵,前行的龙舟与岸边的美景交相辉映,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各龙舟队除了自身训练外,还与其他队比拼。经常是两支龙舟队约好,在比赛水域按照比赛规则进行。队员们鼓足劲,拭耳以待。鼓声一响,两船齐发,你争我赶,溅起似雪浪花,恰如两条巨龙在水中飞腾。 沿河两岸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聚精会神的观看,一边为“水手”呐喊助威,拍照摄影。 据悉,今年6月17日(农历五月十五),沿河县将举办以“多彩贵州·山歌沿河”为主题第六届传统龙舟文化节,在注重回归传统文化的同时推陈出新,使整个活动精彩纷呈。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民俗之一,从古至今,它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更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百舸争流、勇争上游的竞进精神。(朱子立 黄庆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