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开户_为你介绍彝族风俗习惯,帮你了解彝族文化

彝族自称“尼”,古代汉语“尼”发音为“夷”,故汉文记载多称“夷”。1956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称期间,彝族派代表进京会见毛主席,毛主席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后给出建议,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蛮夷),便将“夷”改为“彝”,意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故把“夷族”改为“彝族”。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彝族古村寨“城子古村”

土掌房为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彝族的“土掌房”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一样的平顶,一样的厚实。所不同的,是它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使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即所谓“干打垒”)。平顶的制作也与石楼相似,也具备晒场的功能。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

凉山诺苏彝族传统服饰

彝族因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差异较大,服饰区别近百种,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彝族的牛皮铠甲头盔是彝族特色服饰,目前保存下来很少,特别是头盔。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除小凉山的彝族穿裙子外,云南其他地区的彝妇女都穿长,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已婚妇女的衣襟袖口、领口也都绣有精美多彩的花边,尤其是围腰上的刺绣更是光彩夺目。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彝语称为“子尔”。这是彝族男子显示神灵的方式,千万不能触摸。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色包头,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椎形的“子尔”——汉语称“英雄髻”。男子以无须为美,利用闲暇把胡须一一拔光,耳朵上戴有缀红丝线串起的黄或红色耳珠,珠下缀有红色丝线。

楚雄彝州赛装节

在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每年都要举行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即“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赛装节期间,更是彝族青年男女选择伴侣的最佳时机。彝族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也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彝族女子的服装,全靠手工桃花和刺绣,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