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根据干支纪元日推算伏天开始时间的算法
在传统意义上的一伏、二伏、三伏开始时间计算,而我们所说的初伏、中伏、末伏,其实就是所谓的一伏、二伏、三伏。传统意义上都是根据干支纪元日推算得出数据,比如初伏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每10天为一个庚日),此后没个10天为1个伏天,如果遇到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那么二伏将会有20天,一伏、三伏保持10天不变;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只有4个庚日,那么二伏就是10天。也就是说,三伏天每年的天数其实并不一样,有的是30天,有的年份是40天。
而根据这个算法,推算出今年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是7月12日,所以今年“一伏”开始时间是7月12日,一伏10天到7月21日结束;所以“二伏”将会在7月22日开始,而今年夏至(6月21日)到立秋(8月8日)之间恰好有5个庚日,因此今年的二伏(中伏)有20天,也就是到8月10日结束;8月11日便是今年三伏(末伏)开始的时间,直到8月20日“三伏天”全部结束。紧接着便要过一段“秋老虎”的日子。
(2)全新的根据公式计算入伏开始的时间
简单来说,这个公式是这样的:
1、数字是偶数的年份,用数字21-年份的后两位数字÷4,然后取整数就是入伏的日期。
2、数字是奇数的年份,用数字21-年份后两位数÷4,然后取所得的整数+5,所得的数字便是入伏的日期。
3、因为每年的入伏区间在7月11-7月20之间,如果用公式得出的结果小于或大于这个区间,就应该减去10或者加上10,以使最终数字为入伏区间内的数字。
举三个例子:
比如说今年2019年,就是用21-19÷4=17,因为2019为奇数,所以要用17+5=22,但是22这个数字是在7月11-7月20之外的数字,因此要减去10,所得的结果就是22-10=12,于是确定2019年入伏日期为7月12日。
再比如去年2018年,用21-18÷4=17,2018为偶数,不用加5,所得数字17也在7月11-7月20这个入伏区间,所以得出2018年入伏日期为7月17日。
最后比如2020年,用21-20÷4=16,2020为偶数也不用加5,所以2020年入伏日期为7月16日。
用这个算法百试百灵。
(3)入伏后,怎么计算这一年的三伏天是30天还是40天
入伏之后,这一年的三伏天为30天还是40天,也可以通过入伏时间推算,比如入伏在7月18日以及7月18日之后开始的,那么当年的三伏天就总共有30天,也就是二伏有10天;如果在7月17日以及7月17之前进入初伏,那么当年的“三伏天”就有40天,也就是二伏有20天。
用这种方式来计算,2019年的入伏天是7月12日,也就是一伏为7月12;往后推10天,第11天为二伏的开始,也就是7月22日开始进入二伏;2019年中伏(二伏)有20天,那么三伏的开始便是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