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馫1980_冬天为什么非要“数九”呢?

“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数九”这种说法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数九,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这其实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摸索出的冬天寒暖变化的规律。当然,也有盼着冬天早些过去,春天早点到来的意思。

对“数九”最好的概括,当是我国各地流行的“九九歌”了。我国幅员辽阔,气候也不尽相同,所以,各地的九九歌也不尽相同。北方流行的九九歌是这样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古代南方有一个数九歌是这么描述人们过冬的情形的:

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六九五十四,苍蝇垛屋;七九六十三,布衲两肩摊;八九七十二,猫狗躺凉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脚眠,蚊虫跳蚤出。

俗谚有云:“头九暖,九九寒”。人们发现如果起头九天暖和,则跟着来的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

《燕京岁时记》中说:“冬至三九则冰坚。”意思是,从三九起就进入数九寒天中最冷的阶段了。后来,一般人们都认为三九天是最冷的,但是事实上,四九才是寒冬中一段最冷的时间。只不过刚进三九的头几天,寒暖变化大,一下暴冷,身体不太适应,显得格外寒冷,而到四九,虽然温度比三九低,但温差变化小,便感觉不如二九进入三九时这么冷了。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