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11日在北京中国评剧大剧院演出两场,这是《走婚》自2013年推出以来,首次走上北京的舞台。云南省花灯剧院创作演出的原创花灯歌舞剧《走婚》,选择摩梭“走婚”风俗作为花灯歌舞剧题材,讲述了泸沽湖边,汉族赶马人大拉七、摩梭姑娘娜卓玛和摩梭青年多吉之间的爱情纠葛。
8月10日、11日在北京中国评剧大剧院演出两场,这是《走婚》自2013年推出以来,首次走上北京的舞台。
云南省花灯剧院创作演出的原创花灯歌舞剧《走婚》,选择摩梭“走婚”风俗作为花灯歌舞剧题材,讲述了泸沽湖边,汉族赶马人大拉七、摩梭姑娘娜卓玛和摩梭青年多吉之间的爱情纠葛。
全国巡演原创花灯歌舞剧 尽显摩梭婚恋文化
全剧阐释了爱情中的不受财产束缚的自由以及刻骨铭心的誓约,对当下爱情观和婚姻观做出了具有正能量的反思。也是第一次以戏剧形式把极富传奇色彩的摩梭“走婚”民俗搬上舞台。
在《走婚》每一场巡演的现场,在悠扬的弦律中大幕升起,美轮美奂的舞台场景立刻吸引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如潮水般响起。随着剧情的延伸和完美呈现,观众的情绪更加激越和投入,他们时而陶醉其中,时而拍手叫好。
在南京演出结束后一位观众激动地说:“向所有演职人员致敬,今天看《走婚》,观众几十次掌声是对艺术的欣赏和尊重!《走婚》确实在花灯如何发展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思考和解读。愿《走婚》走得更远!”。
著名戏剧评论家,原《中国戏剧》副主编安志强也对《走婚》赞赏有加,他认为,《走婚》是一次对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的新开拓,是现代交响乐与少数民族元素相融合的新尝试。他说:“我认为《走婚》是摩梭人生活习俗的流动画卷,美视美听,引人入胜,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舞蹈艺术地表达用服装道具细节搭配展现摩梭生活
云南省花灯剧院在《走婚》的创作中,多次深入生活,十易其稿,主创团队三次前往泸沽湖采风,搜集素材,体验生活,与摩梭群众深入交流。聘请摩梭学者拉木.嘎土萨和摩梭学会会长曹建平担任民族顾问,使得原创花灯歌舞剧《走婚》具备很好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演得成、传得开、留得住”是《走婚》创作的目标。
创作团队不遗余力地对本剧在情感内涵、哲理内涵、人文内涵上精心打磨,对情感哲理、人物命运、生命感悟作深入挖掘、准确表达。尤其在如何表现人性,如何表现爱情的复杂性、深刻性、丰富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富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走婚》针对的目标观众为青年群体和知识群体,导演用诗化的舞台语言、独特的心理场景切换、舞台奇异的多时空并存和借鉴了影视的蒙太奇艺术手法表现了故事情节的节奏感。演员在表演上充分创造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音乐创作也对传统花灯音乐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全剧原创音乐,充分吸收了摩梭民族音乐元素,结合花灯的曲调,使用交响乐配器,尽力做到最终从“精品”走向“经典”。
实际上,《走婚》早在2013年12月,云南省第十二届新剧目展演中,获新剧目综合大奖。2014年8月,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展演中,获优秀展演剧目。2014年10月,获得云南省文化精品奖。2015年10月,入选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展演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