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网站_石阡仡佬族丧葬之古墓葬

仡佬族先民的墓葬形式有:崖隙葬、岩洞葬、石板墓、大土坟。比较典型的古墓葬遗址有:

铜鼓岩崖隙葬:位于县东南五德镇铺庭河左岸崖间。其铜鼓岩为三道拐大山梁子之麓,下临铺庭河,终年流水,对岸有小路和农田。其岩面高约80米,宽约30米,见有5个孔穴呈梅花形,中间的孔穴广阔丈余,从对面的小路看上去,其中有两个圆形木桶式的棺木并排出露于洞口,可望而不可及。

这是一处典型的仡佬先民葬式。(明)郭子璋《黔记?诸夷》说:“仡佬、殓死有棺而不葬,置之崖穴之间,高者绝对千尺,或下临大河,不施蔽盖。以木立若圭,罗树其侧,号曰‘家亲殿’。棺木用木桶,葬多路旁。”又说:“石阡府之苗民司,……皆有仡佬,其俗略同。”

据调查,铜鼓岩崖隙葬为五德镇尧寨管理区老屋基龚姓仡佬族的“家亲殿”。由于其墓葬非常罕见和珍贵,说明当初择地而葬入铜鼓岩,是要耗费不少人力财力的。

崖隙葬亦即岩洞葬,全县都有分布。已知有本庄镇葛商渡袁姓仡佬族家亲殿、甘溪乡莽溪河李、陈二姓家亲殿、白沙镇均田杨姓石岩沟、轿子山、青冈坳等处的家亲殿、大沙坝乡毛姓仡佬族狮子营家亲殿等。河坝场乡印把山下游深溪王小浪高崖之间的崖隙葬,村民们传说其中尚存不少的“灵牌”。石固乡龙塘坳村木绕大寨子傍的牛洞,棺木虽不存在了;看牛娃们常在洞中掏取玉石珠子来玩耍。(明)弘治《贵州图经》说:石阡之仡佬:“女人用珠子二三串悬于颈上以为饰。”

石棺墓俗称“深基坟”,全县都有分布。最典型的要算本庄镇乐桥石棺墓葬群。据调查,这一带由于1958年农业大跃进大搞深耕,加之后来修水利、修公路等群众运动,发掘出土的石棺葬群甚多。列数有寨羊、燕上、柿花坝、高台寺、葛台子等20多处。一群少则三五棺、十余棺,多则四五十棺、百余棺的。一般的石棺内还有一层木棺,一律漆成朱红色,极为华贵。

县内石棺墓到处都有发现,损坏的也很多。保存较为完好的,有龙塘镇朱家坝朱姓仡佬族七眼深基,坪地场乡老鸹林王姓仡佬族倒埋深基,白沙镇大毛坡杨姓仡佬族后面山倒埋深基,石固乡下泥塘石室墓,本庄镇石头溪袁姓仡佬族的深基群等。

然而,可供择葬的崖隙,岩洞毕竟是有限的;埋葬深基石棺虽然保存时间较长,但是耗资巨大,非一般平民百姓所能承担,所以大量的还是实行土葬。其土葬在明代以前为大包坟,无碑记,俗称之为“赖子坟”、“吾公坟”等。

责任编辑:符迪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