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岁的王庭州老人是松桃自治县寨英镇人,编织民族风情背篓已经有30余年了。
“这些都是我亲自编织的。”在碧江区大十字街边,王庭州老人指着旁边的四五个背篓对记者说道。记者看到,老人卖的背篓虽然少,但是每一个都很精致,不一会就吸引很多市民前来购买。“这个背篓看起来不错,编得好。”“当然了,这个是技术活,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你看,这两个背篓有什么区别吗?这个花了我两天时间才编出来的,那个是只用了一天。虽然看上去大致一样,但是里面的很多细节不一样。”王庭州老人对旁边评价的路人解答道。
据老人介绍,他年轻时,喜欢编织,就自己琢磨着各种编织手艺,除了编织背篓,他还会编织箩筐 、簸箕等工具。
“竹制器具编织是手艺活,需要细心和耐心,虽然编织背篓工具用得不多,但编织一个背篓需要经过划蔑 、刮青 、破墩 、上圈等多道工序,一个背篓要花一天时间才能完成。刚开始,每次编织,手都会被竹蔑刺破,掌握技巧后,就不会被划破了。”老人说道。
王庭州说,以前自己编织的竹器主要是农民下地干活用,编完后不需要另外精细加工,而在铜仁主城区的很多人都喜欢用背篓来背物品或者小孩,所以外形上要求要美观点,现在他编的背篓一般都要上清漆。
30多年来,王庭州在不断总结编织背篓的经验,摸索编织要领的同时,还招收了很多徒弟,希望他们继承传统编织竹器的手艺。
责任编辑:匡奇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