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_人类艺术的奇特瑰宝――鼟锣

万山以中国汞都闻名于世,而这里独特的文化遗产——鼟锣艺术却鲜为人知。鼟锣艺术自元末明初以来在此流传不息,深受世居侗族儿女的喜爱,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尽管已被列入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如闺中待嫁的少女,没有人真正撩开她那神秘的面纱。

鼟锣艺术(图片来自网络)

无疑,我对鼟锣艺术是陌生的。

我虽亲赴现场观赏了万山首届鼟锣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也深入鼟锣艺术传承中心黄道侗族乡丹阳村瓦寨体验过世代传承的锣鼓之音,只是为其深有所动、倍感强烈震撼!仅凭锣和鼓怎么就会敲击出那么丰富的节奏、如此优美的旋律,还有那么惊人的气势?看了万山侗学会编撰的《万山鼟锣文化研究》文稿,才总算探究了她的来龙去脉,曲调节拍,音律之法,使用禁忌等等,也看到了文化学者、社会各界对这一独特文化现象的高度关注和深深痴迷!也许是由于万山高原似海、山脉如浪、峡谷遍布的缘故,锣声粗犷,声音浑厚,一组鼟锣在鼓点的指挥下,敲打起来,几乎让人震耳欲聋,声音可传至数公里外。这跟锣鼓从过去用于军中传递信息,转化为驱赶袭人猛兽,最终演变成和谐的“友好竞争”,可能是密切相关的。

 侗族人民勤劳勇敢,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具有特殊演奏技法和独特表现风格各类丰富的文化艺术形式。鼟锣是万山侗族特有的、及具强烈民族性格的民间艺术,在打击乐器的形态、组合形式、表演技艺、曲牌结构、节奏、句法、音响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民族民间打击乐器,形成了独有的特色而自成风格,作为侗族独特文化的一种外化形态,它与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芦笙舞、多耶一起承载着侗族文明的千年的脉动,系联着侗家人劳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万山鼟锣应是侗族儿女勤劳智慧、富于创造的最有代表性的一项群众活动,既有广泛性、艺术性,还有娱乐性。鼟锣赛场,一比锣多鼓多人多,二比声音洪亮整齐,三比节拍曲调。不讲队形,不限人数,不限场地,不设裁判,以众人的意向决定输赢。鼟锣所谋求的是平安吉祥,而不是人多势众地炫耀。每当输赢成为定局,赢家”当场就会主动邀请“输家”到家里喝“鼟锣酒”。这里面折射出来的,既是侗族的豪爽和友爱,又是侗家的和谐和奋进。万山鼟锣的发展和传承历史就是当地侗族同胞生存和发展的历史,鼟锣反映了侗族同胞民间大量的文化生活内容,包含有侗族同胞关于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

在中国民族民间以锣鼓乐器为主体的表演艺术形式中,鼟锣独特    的艺术魅力与威风锣鼓相比,更加突出锣声震山动地的视听效果,它体现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万山鼟锣主要盛行于黄道侗族乡,被认为是传承中心,鼟锣艺术主要靠刘罗肖三姓族人口传心授。

现已传承至二十代、二十二代了。

随着市场经济向农村社会的浸透,传统而封闭的黄道侗族乡与全国农村一样,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迁,各种现代文化、生活方式纷纷涌进山寨,侗家古老的生态文化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鼟锣技艺的传承出现了断层。年青人大量外出,留在山寨的鼟锣艺人逐年减少,并逐渐退出鼟锣艺术的行列,鼟锣技艺一度濒临失传。

好在党和国家对文化的高度重视,万山鼟锣艺术已获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鼟锣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受到到各级各界的关注与保护,省文化厅、文物局还在黄道瓦寨专门建立了“鼟锣传习所”,乡里也办起了鼟锣艺术培训班,成立了鼟锣艺术团,还有万山侗学会一帮人的潜心研究挖掘。我想,有了这些,这一独特文化艺术一定能够时代传承、发扬光大!(杨序顺)

(注:作者系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这是作者为万山即将出版的《鼟锣》一书写的序言)

责任编辑:符迪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