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平台登录_乡村炊烟起 青蒿社饭香

“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食”始终是人类生存的一件大事。从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到一个地区的饮食特色,食物不仅是人群的重要识别符号,更是人类生活哲学的重要体现。

铜仁人重“食”,天然食材的丰富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造就了铜仁既丰富又复杂的饮食习惯。想要品尝正宗的铜仁美味,就必须用心感受食物的灵魂。

《铜仁百味》栏目记者身心俱至,带你一起寻觅地道纯正的铜仁美食,讲述铜仁美食故事,探寻铜仁人独特的生活哲学。

阅读提示:

 

 阳春三月,城市中似乎只是增了少许绿树红花的点缀,而在乡村,目光里聚集着远山和近水,胸腔里也充满着花香和泥土的气息,所见之处满是春天的美意。

当村头的大片油菜花如画般绽放的时候,家住江口县坝盘乡张屯村的陈菊香便要开始准备挂社的吃食——社饭了。社饭是铜仁挂社时吃的特殊饭食,以铜仁东边五县较为突出。

立春后,孝户人家都要做社饭。按照当地习俗,有新坟的人家,要连续三年做好社饭邀请亲友上山祭祀,称为挂社坟。今年,是陈菊香的丈夫去世后的第三年,也是家里“圆社”的一年。

乡村食材唤醒味蕾

铜仁人善于从大自然中找寻食材,山坡上的青蒿,田垄里的野葱,绕村而过的溪水,都可以用来做饭,用这些纯天然食材制作而成的社饭,满是乡村的味道。

准备食材,是制作社饭极为重要的一步。为了准备40人分量的社饭,今年72岁的陈菊香连续两天凌晨5点起床,走过田垄,爬上山坡去采摘最新鲜的青蒿,提前准备好食材。

山上的野葱只有在春天才能采摘得到,野葱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将 其与蒜苗切碎混合在一起,为社饭增添了一缕清香。

源自梵净山下的溪水,清澈纯净,将糯米用甘甜的溪水浸泡,保留了其质朴的纯正美味。

腊肉,是陈菊香家里的冬藏美味,用今年春节宰杀的“年猪”熏制而成。30斤腊肉,120斤籼米和糯米,20斤青蒿,30斤野葱,10斤蒜苗,这个不算富裕的农村家庭,对挂社可一点儿也不含糊。精心准备的乡野食材,不仅体现了土家人对挂社的重视,更是唤醒了人们的味蕾。

山里人的饮食智慧

山里人能“吃苦”,青蒿原是苦的,但是苦味背后蕴含着更加丰富的味觉感受。

陈菊香将青蒿用溪水洗干净,攥在手中挤出苦水后,在锅里翻炒,原本带着苦味的青蒿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像泥土,像雨露,满是春天的味道。

糯米用加热后的溪水浸泡时,陈菊香已经利落地将腊肉煮熟切成丁,和家人一起将野葱、蒜苗切碎备用。

蒸煮社饭用的木甑直径将近一米,为了摆放下这个木甑,陈菊香家里特意在灶房门口安了一个 灶台,专门用来蒸社饭。

必须要用柴火来蒸社饭,这样蒸出来的饭才更加香浓。生火,烧水,将所有食材混合在一起后,就要放入木甑内开始蒸煮了。

“要一层一层地放,每一层被热气渗透后再放上面一层。”陈菊香说,这样蒸熟的社饭粘糯适中,酥而爽口。

木甑中活跃的蒸气使得鲜味在每一层食材之间传递、循环、渗透,将每一种食材的美妙滋味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烹制出这道土家人世代相传的乡村美味。

味道因思念而更美

在陈菊香家这个小小的院子里,聚集了40多位亲朋好友,也弥漫着蒸煮社饭的香味。在大家的期盼中,陈菊香用心制作的社饭出锅了。揭开木甑盖的一瞬间,香味喷鼻,令人垂涎。

由于早上下了一场雨,陈菊香决定和亲友们在家里分享美味,让家里的男子们上山去坟前祭祀。在院坝和堂屋里,摆上桌子,端上社饭和配菜,大家开始享用美味。而在山上的坟头前,男子们用社饭祭奠先人后,也于青山之上品尝着这饱含思亲的美味。  对淳朴的乡亲来说,社饭不仅仅是一种食物,也是保存在岁月中的生活与记忆。吃着社饭,陈菊香总会想起丈夫还在世时,与自己一起背着背篓上山“打蒿菜”的场景。

只是,过去是一同为家里过世的长辈准备社饭,而现在是为逝去的丈夫准备社饭。

想到这,她突然觉得社饭对自己的生活有着非凡的意义。碗中的社饭,见证了她走过的岁月,社饭里承载了她的回忆,融入了她的情感,其味道也因思念而变得更美。

典故传说

社饭是铜仁特色小吃,流行于市内各区县,以碧江、松桃尤盛。社饭源于春社祭祖扫墓。《铜仁府志》载:“三月清明前后数日,剪白纸标挂祖墓上,谓之挂清;若服未阕者,先于社日扫墓,以野蔬和饭祀之,谓之社饭。”

社饭做法

主要原料:糯米、籼米。

 辅料:青蒿、腊肉、野葱、蒜苗(花生米、核桃仁、豆腐丁)葺制作过程:1.糯米、籼米淘洗干净,糯米用温水浸泡2小时捞出滤干水分;籼米放入沸水中煮至半生半熟捞出,滤干米汤待用。

 2.熟腊肉切成丁;青蒿嫩叶洗净切碎,反复揉搓出苦水,挤干水分;野葱去根须,洗净切碎。

 3.净锅上火放油,烧至五成热,下青蒿炒干水汽,出香味时起锅。

 4.把青蒿和糯米、籼米、腊肉丁、野葱、蒜苗、精盐、味精放入盆内拌匀,甑笼大火蒸熟即成。

 技术要领:蒿菜只用嫩叶,必须揉出苦汁;蒸社饭时必须一层一层地放,待先放的一层通气后再放第二层,直至放完。

 记者感言

 走进乡村,亲眼目睹社饭的制作过程,倾听主人公的生活故事,再品尝土家社饭,更感觉香浓温暖,余味无穷。“生在哪里,就吃哪里的饭。”陈菊香简单朴实的语言,道出了生活的哲理,食物的灵魂也由此体现。

 社饭,不仅寄予了人们对美食的眷念,承载了他们对人和过往时光的怀念,更体现了他们的朴实、纯真、乐观的生活哲学。(戴刻芹)

责任编辑:符迪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