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诺勒……咚!咚!咚咚咚……”5月16日,校园内的喇叭响了起来,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在足球场上,伴随着音乐声挥舞着手中鼓棒,不时变换着各种舞姿,彩绸交织,神采飞扬,场面十分壮观,该校学生在做课间花鼓操。
课间花鼓操是由苗族花鼓舞演变而成,2002年,为了传承苗族文化,该县把花鼓舞带进了松桃县正大中学、松桃民族中学、三中、盘信中学、正大民族完小、官舟完小等学校把花鼓舞艺术引进课堂,将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课程。2013年,松桃职业技术学校邀请正大瓦窑花鼓传承人龙云辉到学校手把手教育学生打花鼓,特聘鼓手到校任教,利用课余、周末等时间把100多种打花鼓套路教给学生,并将花鼓舞编制成学生课间花鼓操,让在校学生享受到了花鼓舞的乐趣,同时也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民族非遗文化。截止日前,该县已将苗族花鼓舞引进正大、盘信、牛郎、盘石、世昌、长坪等乡镇中学小学学校,城区职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
花鼓舞是一种无伴奏原生态群体舞蹈,有120多式,200多种打法,表演的场合多是祭祀、耕作、庆贺、招亲、迎宾、玩年等。按功能分为:拜神祭祖的神鼓,辞旧迎新的年鼓,催人奋进的战鼓,互诉衷肠的情鼓,以及迎宾鼓、喜庆鼓、拦路鼓、叙事鼓、生产鼓、生活鼓、茶鼓、木叶鼓、接龙鼓、迎亲鼓、送亲鼓、游方鼓、蛙鼓、蛇鼓、猴鼓等80余种类型。其中以神鼓、年鼓、喜庆鼓和拦路鼓最为热烈隆重。玩鼓时,边打鼓边舞蹈边唱歌,场面热烈而隆重。年鼓,苗语叫“诺那阿”或“诺玩年”,均于农历春节举行,是苗族“正月玩年”的娱乐活动内容之一。喜庆鼓,多在“四月八”、“端午节”、“六月六”、“赶秋节”等盛大节日集会上表演,其目的主要是祝贺佳节。拦路鼓,多在春节期间进行,青年男女于村头、路口设鼓拦客,切磋鼓技,交朋结友,闹春玩年,以图幸福吉祥。花鼓舞的动作套路取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既有表现男性阳刚之美,也表现女性细腻秀柔之美。内容多表现祭祀、劳作、休闲等生产生活场景,以及摹仿动物形态。
表演时,舞者通过再现生产生活和动物嬉戏动作,抒发对劳动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松桃正大瓦窑是松桃苗族花鼓艺术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1994年,正大乡瓦窑花鼓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苗族花鼓艺术之乡”。 2005年,松桃“花鼓舞”被列为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校坚持‘文化立校’的办学思路,将松桃苗族花鼓文化打造成校园文化的特色标识,以花鼓的激情、合作、乐观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民族文化熏陶,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激励学生团结拼搏,奋发向上。”该校校长张秀祥说,学校已成立了花鼓队、苗绣、民族舞蹈队等特训班,日前正在引进寨英滚龙、接龙等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非遗文化。(龙元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