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全国第二大少数民族聚集地,在这块拥有着176167万平方千米的山地中,居住着48个少数民族,其中数苗族人数最多,而苗族又有着100多个支系,在历经百年的繁衍传承之后,众支系间的语言文化服饰等都产生了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依然可以在各支系中发现许多共同点。
其中,各支系苗族在服饰上的共同点最为明显,无论是神秘莫测的黑苗、热情洋溢的花苗,还是淳朴好客的长角苗等等,在他们所穿的服饰中都少不了一个元素——蝴蝶。
为什么蝴蝶会成为苗族服饰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呢?传说蝴蝶是苗族的祖先,这在苗族人广为传唱的《苗族古歌》中常有提到:“妈妈妹榜留,心爱小水泡,同他去游方,和他配成双…….。”
“祖祖辈辈,苗族对自然充满敬意。一花一果,一草一木,都是自然的馈赠。当我们被取和舍、夺和留矛盾的内心困扰时,而他们,取水要留水,摘果不摘尽,伐树不伤根,他们信奉,一切生命都有母亲。”
“他们世代传承一个习俗,孩子出生,为他种下一棵树,当他离世,人们把树砍下来,当做他的陪礼,一起入土,陪伴孤独的灵魂,而后再种一棵树。树是人,人是树,周而复始,生命以这样的方式循环轮回。因为他们相信,死不是终结,是另一场生的开启和世代延续。”
这是大型苗族歌舞《蝴蝶妈妈》的开篇序曲,该舞剧由贵州省省委宣传部重点打造,于2017年1月与观众正式见面,又于2017年9月受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组委会的邀请,参加了“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并荣获“丝路艺术贡献奖”,赢得了国内外各界的赞誉。
《蝴蝶妈妈》以《苗族古歌》中传唱的故事情节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艺术想象,赋予故事中“蝴蝶”“吉羽鸟”“水泡”“枫树神”“飓风”等以人格魅力,以现代舞和民族舞交融的方式,演绎了一段上古神话。
该舞剧由序“自然之礼”“萌生”“惊变”“重生”“献祭”以及尾声“万物有灵”构成,以“生命”为主题,通过舞蹈的语言再现了贵州从古流传至今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也表达了苗族人民对自然地尊崇、敬畏,对生命的礼赞、感恩。
2018年5月1日,《蝴蝶妈妈》将在雷山大剧院盛大开演,喜欢舞剧的朋友可以前往欣赏这场盛大的视听盛宴,而且从5月1日至5月20,黔东南地区的朋友凭身份证购票可享1折折扣,贵州其他地区的朋友凭身份证购票可享5折折扣,惊喜多多,赶紧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