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翠绿群山间的一个小盆地,盆地中间窝着一个几百户人家的村寨。村寨的房屋全是黑褐色的吊脚楼,此刻正朦胧着灰白色的雾气和炊烟。把雾气和炊烟当作宣纸勾出几行的,是五座俏拔的鼓楼。”这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人文学者余秋雨先生笔下的肇兴侗寨。
在余秋雨先生的眼里,黎平肇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生态,而在世界的眼中,肇兴侗寨则是全球最具诱惑力的旅游目的地。
处在云贵高原大山腹地的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族大寨是黎平县肇兴乡政府所在地,距黎平县城74公里,是贵州通往广西桂北主干线中点站,“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速铁路”将从附近穿过。是南下桂林、柳州、广州、深圳等经济发展都市的必经之地。
正像余秋雨先生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肇兴侗寨座落在大山谷地之中,四面环山、古树、竹林、油茶林和层层叠叠的梯田把肇兴的四周围装点成古林苍翠的原生态天然博物园,肇兴侗寨则象一艘航母,停泊在群山绿海的腹地之中。两道涧溪从山谷里淙淙而下,在寨中交汇成一条小河,然后又曲曲折折地向都柳江奔去。
肇兴那百户千家的吊脚木楼,那五座业已经被世界吉尼斯写入记录的“仁、义、礼、智、信”和谐内涵及为深厚的鼓楼,就像船桅一样,构筑成了肇兴这只古船的外部伦廓。
肇兴的吊脚木楼,2006年的记载是900余家,现在来说,应该是逾1000家了,肇兴的吊脚木楼里,一年四季都有国内外游客纷致踏来。他们来这里观光旅游,体验侗族原生古老的文化,考察和研究侗族神秘而独特的历史。
侗族是一个敬畏自然,崇拜树木的民族,这一现象在大山腹地的肇兴侗寨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肇兴的民居,基本上都是古老的杆栏式木结构房屋,历史上曾是用杉树皮盖顶,现在均已黑瓦代之,肇兴杆栏式民居的杆栏和吊柱都精雕细凿,门前挂满了糯禾、玉米棒、红辣椒等农作物,稻耕文化气息溢满整个侗寨。肇兴最经典的建筑物是那五座船桅一样的鼓楼,五座鼓楼形成了肇兴的鼓楼群落文化,鼓楼群也就是肇兴侗寨最显著的标志,擅长木塔建筑艺术的肇兴侗人,站在群体意识和生命意识的高度,将群体精神寓意于建筑艺术的形象之中。据说侗族鼓楼的雏形启发于杉树,肇兴的五座鼓楼就像五棵参天巨杉,为侗寨庇荫、遮风、挡雨,五座鼓楼从寨脚到寨头,由高到低,构成了肇兴独有的鼓楼群落和谐的文化,这五座鼓楼的建筑外形大同小异,内部结构却错综复杂,纵柱林立,横枋层叠,整座鼓楼全为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整个鼓楼集亭台楼塔于一身,堪称世界建筑史中之一绝,肇兴的优秀建筑还表现在那五座花桥和戏楼之中,五座花桥和戏楼与五座鼓楼构成了肇兴与众不同的时空语言和立体语言。
肇兴最古老神秘的原生态文化是神祭,其中最主要的是“多堂祭萨”,汉语意思是“安设祖母祭坛”。这是肇兴侗族地区最大型的祭祀活动,祭萨活动多在春社,祭萨时间由主寨老人决定,然后接请专职“多堂”师公安设萨坛布祭,参加“多堂”的人选,除主祭师公和伴同的两三名副手之外,还要选出四至八名挖宫安坛的青壮年男子;一至二名修宫的青壮年。入选的青壮年还必须是家里的三代人俱健在,从来都没有意外亡故的人;家里没有孕娠女人;本人年庚与四方土地神的属性或十二地支属性相合。
肇兴“多堂祭萨”十分繁杂,主要礼仪包括扑锣、鸡骨卜法、背萨,多堂人选,神物像制五大礼义,其礼仪深奥而且神秘,及具原生态文化韵味。其“多堂祭萨”的器物共有:宝剑一把,方形大石板一块,蚁巢一个,野葡萄藤一根,白侗布两疋,红油纸伞两把,全猪、鸡、鸭、糯米饭、米酒、白米、糯禾、茶叶、香纸不等。此外还有近20余种祭萨的念词和祭祀歌和众人踩堂的多耶舞以及游寨、吹芦笙、长号、鸣枪放铁炮等多项活动。“多堂祭萨”各项活动结束之夜,全寨男女青年在鼓楼和鼓楼坪尽情歌舞。
肇兴吸引今人的神秘活动还包括古老的婚俗、丧葬等各种各样的神秘活动以及和谐自然的耕作与生活习俗。
肇兴侗人的传统文化和神秘古老的各项活动被世人称为人类现代社会反璞归真的活标本,人类疲惫心灵的栖息地。
原创文章,作者:逆流的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272.html
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