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服饰,以居住的地域划分,可大致分南北两种类型,各具特色。北部地区由于水陆交通较为便利,生产水平较高,文化较发达。因此,男子服饰的演变与汉族服饰基本相似。唯妇女的服饰除县城外,仍保持着传统的特色。
侗族的服饰,以居住的地域划分,可大致分南北两种类型,各具特色。北部地区由于水陆交通较为便利,生产水平较高,文化较发达。因此,男子服饰的演变与汉族服饰基本相似。唯妇女的服饰除县城外,仍保持着传统的特色。以锦屏县平秋侗族服饰为例:平秋地区妇女服饰的盛装,其穿着的布料从种植棉花,纺纱织布,种靛印染、缝纫织绣都是妇女一手操作,展示了她们的勤劳与智慧。外衣大多为青色,右衽圆领,钭襟开扣,托肩彩色滚边,衣长至大腿中部、衣脚有红色内套露出。衣袖平手膀,袖口镶花边。腰系彩色腰带的背后有两条带幛,随着人物走动而翩翩起舞。内衣为白色或月兰色,袖长超过外衣袖口露在手碗上。下身穿青色裤子,脚踏翘鼻绣花布鞋。
头饰和银饰是平秋妇女最讲究的装饰品。她们擅留长发,用红头绳扎发盘在头上再包黑纱帕,脑后别上银簪、银梳,头戴银盘花、银头冠,耳吊金银环;领口两组银扣对应排列,外加钭襟扣两组;颈戴五只大小不同项圈;胸佩五根银链和一把银锁用以镇魔压邪;手腕戴上银花镯,四方镯等。银饰品中有雕龙画凤,鸟虫花草等图案,均为当地匠人所制造。此装古朴繁杂,银光闪闪,叮当作响。
南部侗族地区的服饰则迥然不同。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因而至今仍保持着较为古老的裙装。南侗善绣,服饰极为精美,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百褶裙,脚蹬翘头花鞋。髻上饰环簪、银钗、头戴盘龙舞凤的银冠,并佩戴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系腰带,银腰萎,青布包头,下着宽大长裤,穿草鞋或赤脚。盛装时穿古老的、百鸟衣、银朝衣、月亮衣等等。
黔东南侗族服饰约有近l00种。南部侗族服饰的选料一般为自制土布,用植物染成棕色,由上装、下装(裙、绑腿)组成。分为盛装和便装,便装一般为黑色土布制成,只是少银饰装饰和挑花刺绣而已,盛装则配有银帽,银项链、银耳环、银围腰。北部侗族服饰和南部侗族明显不一,一般由上装和下装(裤)组成,颜色均为浅天蓝色,腰系红绸宽带。便装和盛装没有明显区别,盛装只是在便装上再配戴银饰而已。南部侗族的银围腰和北部侗族的宽红绸腰带,具有识别是否已婚的功能,有银围腰者和系宽红腰带者为未婚。
侗族服饰历史悠久,古朴雅致。南部方言地区高传信地一带,保留着古朴的服饰。男子过去蓄长发,头包长帕,身着右衽父母装,束腰带,下身着长裤,裹腿布;女子发髻与古代汉族女子相似,并插银簪,带银质耳环或耳缀,上身穿开襟敝胸衣,胸部罩胸围,胸围上齐脖部呈两岔,均绣有花纹,并以两红带挂过肩头系于背后吊一银质饰品,腹部罩以围腰,围腰带飘于身后,下身穿百褶裙,着短内裤。裹腿上系飘带于外侧,男女多赤足或穿草鞋,冬着左衽父母装平布棉衣。榕江、黎平交界处的四十八寨女子喜穿兰色衣服,褶裙犹长…九洞的口江、银曹以及”二千九”的高增、占里等地男子过去亦有蓄长发者,但须剃去四周仅留顶端,并缠紫色亮布长帕,头帕的式样分天真浪漫的角式和端庄稳重的“团圆式”,上身着高领对襟衣,一般有七个到九个布扣,三个到四个衣袋。有些地方妇女为显示纺织手艺,在节庆集会集体社交时给家中男子穿上七件或九件单衣,下襟以外层短于内层一指宽,形成层层阶梯状的衣襟排列,下身着长裤,出门穿草鞋状绣花鞋;女子盘发,结于前额,发的尾端飘于脑后,插红木梳.耳吊金环、银环或玛瑙环,上身赤着对襟敝胸衣,罩围腰,下着百褶裙、裹腿,冬着父母装薄棉衣,套五彩短袖套。
都柳江沿岸和榕江“三宝”及“天府洞”与镇远报京的中年男子及老人着对襟衣;部分青年着汉装。女子挽髻或盘发,上身着右衽长襟父母装,衣着至膝,下身着长裤。天府洞妇女于裤腿上镶一圈栏杆,镇远报京女服饰亦与之相似,但报京女子头缠青帕。南部方言区在节庆集会时,寨上有威望的老人,须着清代蓝翎官服出场。北部方言区以及南部交通方便的地区,男女大多着与汉族服装相同或相似的式样。不同之处在于北部女子头盘掺红绳的长辫,系围腰。南部女子盘发或挽髻,节庆集会方着古代盛装。从江龙图的男子盛装,头罩青布无遮阳帽,外系银箍,箍上满挂吊着一簇簇鱼形银缀的银篓,左右两侧各插一支红蕊绿叶的银花和一丛丛仙鹤羽,上身着对襟开领的白衣,外套银纽红夹褂,上缀银珠银片;腰系红缎带,腰带两端悬丝线飘须;下身着长裤,足穿布鞋。
南部方言侗族女子盛装时,身着全新紫色亮布开襟衣或左衽父母装,下着精制的褶裙,足着船形钩嘴花鞋;头插银花;项带银圈;耳吊金环或银缀;腰系红缎银缀飘须带,六洞地方还着挑花白羽罩裙匾带。侗家姑娘的首饰、刺绣、挑花的图案内容,有山上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也有水中的鱼龙虾蟹。金银饰品有瓜子金环、鱼状银缀、鸟儿花丛状花头饰、鱼篓状腰带银缀等等。还有一些工序简朴的手镯、项圈、环铄、背铊等古朴粗犷的饰品。
侗族螺丝衣:黎平茅贡侗族螺丝衣是古老的盛装,现已不多见。因纹饰卷曲如螺丝,被称为“螺丝衣”,其刺绣精致,图案结构完美。以侗族民间信仰来看,此螺丝纹应当为龙纹。与此衣相配的是花带帘裙。
侗族银朝衣:黎平银朝侗族古老的盛装,绣饰精美华丽,婚嫁及重大活动时穿用,现今犹存其富丽堂皇的光彩。叶片式帘裙,令人追忆起原始时代人们编草叶为裙的情景。帘裙上绣饰的“滚圆形龙纹”,反映出侗族对龙蛇的崇拜。
榕江县里仁地区的服饰,挽发鬓于头顶,发鬓稍大、偏左侧,戴较大银耳环和银项圈。上衣青色,大襟无领,衣袖宽大,胸前沿开襟边有效大面积的刺绣花纹。衣袖中部有两条装饰带,上为蓝缎,下为织花带各宽寸许。着中裙、青色,百褶,长及翘下三寸处。系长方围腰,略比裙长,有绣花图案。脚裹青布绑腿,穿翘尖绣花鞋。整套服饰古色古香,刺绣花纹工艺精美,可算侗族妇女服饰中的佼佼者。刺绣纹样多取材于山区的草虫蝴蝶等,造型生动而富于变化。刺绣工艺为平绣,纹样四周镶有一根特制的白丝线,呈浮雕状。
从江洛香一带的姑娘夏天的盛装,头上挽髻于左侧,插木梳。戴银耳环。一大一小的银项圈两只,造型为对称的螺旋形。戴银手镯及银戒子。上衣开襟敞胸,阴丹蓝色布。从衣领,开襟边至前后衣摆,均滚有一条宽五分的白边。衣长及大腿中部,两侧开叉,腰两侧均缀银片,银片下各吊花带和三根丝线,长至衣摆处,三根饰线各吊三颗各色亮珠,珠下垂大红色丝束。上衣贴身,下摆宽大。衣袖紧细,袖口缀花边。衣内着菱形围兜,青色,领处有对称三角形装饰图案,把姑娘的脸型衬托得更加秀美。围兜紧身、下尖,似内衣。穿青色细褶短裙,小腿裹青布绑腿。脚穿花布鞋。
黎平县三龙地区的姑娘盛装,头挽鬓,偏左侧,额上围彩带银花,挽结于后。头上插满很多鲜花、白鹤细羽或公鸡尾羽。戴银耳环,环上镶有细圆珠,珠下垂数条细银链。颈戴银项圈两三只。上衣左衽开襟,襟边镶花边。衣袖细小,袖口饰花边,袖上臂中部有图案装饰。系方形围腰。着青色细褶短裙。小腿裹绑腿。脚穿绣花鞋。上衣、围腰、裹腿、裙子的布料均为闪光的紫色自织侗布。
黎平县龙额地区的男子服饰,头上包蓝、青、白三色的花格帕,包法呈圆环状,上大下小。上衣为大襟,无领,短小紧身,袖小。上衣的颜色,盛装为紫色闪光的侗布,便装为浅色或白侗布。系方格腰带。裤青色或与上衣用料致,裤脚宽大。脚穿胶草鞋或草鞋。
从江县大榕地区男装,分盛装和便装,盛装包较大的头帕,用料为紫色闪光侗布,并将头帕的一端高高地翘于左侧,形如锦鸡,帕端有桃花纹样。上衣对襟、有领、短小紧身,胸前有九颗蚕形布扣,袖小。里穿白内衣。着长便裤,裤脚宽大。衣裤和头帕为一种布料。脚穿草鞋。便装不包头,上衣为白色对襟衣。长裤,青色,裤脚宽大,着草鞋。
侗族荷包:刺绣工艺品。流行于广西三江。妇女腰间饰物。形似葫芦,长12厘米,下宽8厘米,以粉绿色做地纹,上绣自由式花草、动物纹样,用玫瑰红、桃红、群青、草绿、墨绿、金黄、银色丝线织成。葫芦边缘有红、蓝二色花边,两侧有红、绿二色吊穗。流传于广西三江、龙胜,湖南新晃、通道,贵州黔东南地区。妇女耳垂装饰。一般呈环形,同钥匙圈大小,不封口,尾部勾着圆形、扁形或帽形雕刻精美的装饰物,多用细银线弯结成果状、花状或绣球状。其周围、下方吊着小鱼、桃形、扁长体、菱形、塔状等各种小饰物,上刻细小花纹。有的耳环形似竹根,上涂珐琅。还有的用一戴细银线缠绕在环形圈上,未缠线处涂珐琅花纹。因使用人和场合不同,亦有区别。小孩、老年妇女所戴较为简单。青年妇女戴者叫“色板”,纹饰丰富,节日盛装时还戴两三对,显示其美丽、富有。
侗族胸兜花:刺绣工艺品。流行于广西三江。妇女胸围花饰。侗语称为“深”。长13厘米,宽17厘米。纹样多采用喜鹊、谷穗、杨梅、荔枝等花鸟纹样,配以铜钱纹样,含富贵吉祥之意。在黑底上配以水红、桔红、湖蓝、群青、粉绿等色。多以湖蓝色作为底纹,与各种色彩的花纹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当地民间艺人叫“衬花”。在刺绣之前先剪也纸稿,然后将纸稿贴底纹上,用齐针绣出。下部则配以绣有二方连续几何图案的织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