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测速登录地址_风雨桥是哪个民族的建筑

风雨桥又称“花桥”,是建于侗寨溪流河水之上的一种亭阁式长廊形状的桥梁。除桥墩为砖石结构外,桥身桥亭均为木结构。也有以杉木搭架作桥墩的。

顾名思义,风雨桥也就是可以避风雨的桥。侗族多聚族而居,依山傍水是侗寨最显著的特征。进入侗寨,首先看到的是用山间青石板铺就的古道。这些石板路在村与村之间起着联络沟通的作用,宛转勾连而成贯穿乡间的交通网,同时也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劳作所需,对侗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道路由各村落中的村民共同修建,逐渐连接而成整体。基本的道路修成以后,它的维护保养及延伸亦由村民完成,体现着质朴淳厚的民风。

风雨桥

能避风雨的风雨桥,除在黔东地区发现一些而外(较著名的有印江境内的平所桥),主要流行于黔东南侗族地区,可以说是侗族村落建筑的一大特色。

侗族地区现存的风雨桥大都建于清末。风雨桥的桥身是以数根圆木架于桥墩之闯,形成桥身的基础部分。河面宽而桥墩少的大跨度,一般用伸臂梁的形式解决。在作基础部分的圆木上,横排若干与桥身等宽的方形木条,在此基础上再加一层顺着桥身的方形木条,然后铺上厚木板作桥面。桥上的亭阁,是视桥身的长度竖起若干排亭柱,亭柱高约三尺,每排分左右两根,分别用两根枋穿接其上端,两枋正中再竖一短柱以便架梁覆盖。再用木枋榫头将竖在桥面上的几排枋柱穿接,形成长廊亭架,其结构形同鼓楼顶端的鼓阁。花桥亭柱的基部嵌在桥面的地脚上,部分柱脚与桥基的横方木扣合。两根枋柱之外再竖起两根矮吊柱,上下以短枋穿接,下枋两柱间架上宽厚的木板作乘凉之用。枋柱、阁架竖起后,随即架梁覆盖,雕塑绘彩,风雨桥便建成了。

风雨桥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具有建筑艺术的审美功能,还是村民娱乐聚会的场所,在文化传承上也有一定作用。桥面上,建长亭遮蔽风雨,并修有长椅,供人们过往休息、乘凉用。实际上,风雨桥还有延长木桥本身寿命的功能。仅黔东南州的从江县,以群落形式出现的风雨桥就有55座之多。其他如黎平县的地坪花桥也很著名。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