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平台官网_满族民居的历史变迁

满族的住宅,从金代比较简陋的“纳葛里”,发展成高大宽敞的满族老屋,其居住习俗仍和村屯关联在一起。早期满族先民个人的居住曾和其氏族、部落紧密相连的古村屯,受到了军民一体的八旗制的冲击,合族聚居的古俗发生了变化。满族住宅的四周围以横墙,大户人家用砖石,小户人家用木障,形成院落。院落里有菜圃,并栽有果树花卉。

满族民居

在八旗的统辖下,以户为单位聚居在叫做“屯”的居民点取代了古城堡式的村屯。每屯三十至八十户人家,也有上百户的大屯,屯的街道由一户户的住宅接连而自然形成。院连院,户连户,这样很自然地形成了屯子,屯与屯之间一般相距几十公里,交通主要靠骑马和马拉大车。

清军入关后,京师八旗的满族按所属旗籍的驻地居住,清廷有严格的规定。《八旗通志分志•八旗方位》载:“镶黄旗居安定门内,正黄旗居德胜门内,并在北方;正白旗居东直门内,镶白旗居朝阳门内,并在东方;正红旗居西直门内,镶红旗居阜成门内,并在西方;正蓝旗居崇文门内,镶蓝旗居宣武门内,并在南方。”这是八旗的驻地,也是骁骑的训地。一些独立的军营,如前锋营、护军营、大器营、健锐营都有指定的“满城”或“满营”。而且,尽量仿照京师八旗方位按左右翼分旗居住。清制规定京师旗人不许离城四十里,驻防旗人不许离城二十里。关里的满族居地带有明显的军事性质,原来氏族的因素就很微小了。他们的迁居也完全听命于朝廷的调定。

往昔满族的居室,还有一个不引人注目的房屋徽记,便是在西墙房山上有一段鹿或牛筋绳。这段筋绳必须是从萨满神鼓背面穿铜钱的筋绳中截取下来的,在萨满祭礼中,神鼓的声响,代表宇宙间的风雷声。有了这段筋绳,就以为住宅在任何风雷中也能岿然不动。今天,在黑龙江瑷珲、三家子等地的满乡中,还可以看到某些满族人家房门上方挂一面小圆镜,这是往昔满族悬挂萨满跳神用的铜镜的演化。铜镜,满语为托里,被视为辟邪之宝。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