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的堂安侗寨


  与肇兴侗寨这一名声鹊起的近邻相比,堂安村显得古朴和自然得多,其民风习俗也更加纯厚,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态”。 白云深处万山之间的古老村落,仿佛是“梦里才能到达的地方”。梯田在云贵高原的迷雾中若隐若现,感觉很飘渺。冷冽的空气夹杂着雨后青草的芬芳,闭上眼睛,都能感觉到眼前那一片绿。

  堂安位于肇兴以东7公里的山腰上,是一座只有160多户,800多人口的侗寨,中国和挪威合作建立的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由于历史上侗族没有文字,因此,堂安到底建于什么时候,从书本上已很难考证了,但据当地侗族长者口述,堂安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旅游看点推荐】

    鼓楼

  “侗寨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堂安也不例外。高高的鼓楼矗立在寨子中央,格外醒目。在侗族村寨里,鼓楼不仅仅是一座建筑,也是人们喜爱的集会和议事的场所。更多的时候,它是一个浓缩的精神家园,有了鼓楼才有侗寨,才有鼓楼下“摆古”的老人,才有了流传千百年的侗族传说。

    戏台

  鼓楼旁的戏台,是侗族人们展示淳朴艺术天赋的场所。每到演侗戏的日子,戏台上下热闹非凡,台上唱得不亦乐乎,台下听得津津有味,不论台上台下都是那样的专注和热情,令人感动。


  风雨桥

  点缀于村落中的风雨桥本是为田间劳作的人们遮风挡雨的场所,但是最留恋它的还是未婚嫁的侗族青年男女。尤其是到了夏季,每当月白星稀,清风徐来的夜里,一群群侗族青年就汇集在风雨桥上。小伙子一边弹琵琶或者拉牛腿琴,一边向对面心爱的姑娘唱着动听的情歌。姑娘们则一边就着月光做针线活,一边用各种歌词考验小伙子的智慧和情意。

  ―瓢井

  鼓楼上坎有一处清泉,冬暖夏凉,四季长流。瓢井是用来盛泉水的石斗,由青石打造,由于其左右各有一凹槽,形似木瓢而得名。据说正是因为有这股泉水,才有了堂安,要知道生活在堂安这样海拔935米的高坡上,没有水将意味着什么。而且,瓢井的水特别清爽甘甜,不仅寨子里的人喜欢喝,就是7公里之外的肇兴人也常常来这里挑水喝。


  堂安梯田

  从肇兴到堂安的路上,漫山遍野,除了森林,到处是风景入胜的梯田。无论是哪个季节,这“万顷梯田”都会令人流连忘返。堂安梯田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别处的梯田大都是泥土做的,而这里却是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大概是因为这里山形较陡,加上山中石头较多,难以平整土地,所以只好垒石填土为田。

  建石砌梯田是很讲究的,据寨子里的老人说,用石头砌田,不能人多,只能一个人干,人多了,田砌不好,会垮。于是,堂安的后山上留下了一个长城般的石砌梯田,也留下了一段传奇:清光绪四年,已是61岁高龄的堂安鬼师潘传大,毅然放弃已从事多年的鬼师职业,决心为后人造一块好田。从此,他12年如一日,吃住都在山上,而且亲自挑石上山,终于在他73岁那年完成了这块长约150米,最矮处1.5米、最高处5米多的梯田杰作。如今,100多年过去了,“长城梯田”仍然屹立在这里,向游客们展示着侗族人民精深的稻作文化和不屈服于恶劣生存环境的奋斗精神。

  除了鼓楼、戏台、风雨桥、瓢井、梯田外,堂安寨中那些标志着农耕文明中富有特色的生活设施:禾晾、谷仓、水碾、石碓、榨油房、鱼塘、井亭、萨堂等无不散发出生活的灵性与滋味。

  【去过的人这么说】
   亦如来时的想象,堂安是一个宁静古朴的村寨,四周田园阡陌,依山傍水,一条青石板小路曲曲弯弯地伸向寨子。走进寨子,安静得不得了。偶尔听到声音,扭头一看,便有个农妇跳着担子走来,咿呀、咿呀的声音,在她并不健壮的肩膀上颤悠着,渐渐消失,随后,便又是一片宁静。
   如果还有机会,我会选择在堂安小住,也许背着锄头,跟着侗族老乡下地干几天农活;也许坐在吊脚楼的屋檐下,跟着侗族老奶奶学学刺绣;也许就什么都不做,坐在鼓楼下的板凳上发呆,直到忘了时间……

  【自助游实用攻略】
  交通:
  堂安村的徒步线路一般为:在肇兴侗寨租车或者坐开往黎平的班车,在村口下车,回程可沿着山路徒步走回肇兴,路程约6公里。或者搭摩的直达,单程20元,往返30元,可讲价。
    住宿:
  堂安生态博物馆接待站可提供食宿,单人间,双人间50元/间,有电视,可淋浴;也可以住在农户家,吃农家饭 贵州黎平堂安侗寨周边的酒店。
    特产:
  柑桔、杨梅、柚子、土鸡、侗服、银饰、蜡染。
    小贴士:
  堂安在2007年曾因电器线路短路发生火灾,21栋房屋毁于火灾。所幸没有人员伤亡,生态博物馆、寨内鼓楼、花桥、戏台在这场灾难中也幸免于难。在贵州,密密麻麻的木质吊脚楼村寨遭遇火灾时尤其危险,往往一家着火,全寨遭殃,后果极为严重,而这样的悲剧总是时有耳闻。在大风中烧篝火,乱扔烟头,或者酒后吸烟都极易引发火灾,请去游玩的朋友注意时刻防火。
  “慢游中国”是吊脚楼.慢生活社区网推出一系列人文地理旅游文章,主要向网友介绍国内非商业化或商业化未全面的景区景点,即人文、自然景观保存比较完好,旅游品质较高的古村古镇。如果您有这方面的文章、图片素材或者资讯线索,欢迎向我们的提供。
  PS:本文部分摄影作品来自摄影师美髯
  ,他的空间:http://meiran.poco.cn 
  其余作品来自谷歌搜索。

本文来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
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