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81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2022年7月26号,进入了中伏,今天的中伏长达20天。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中伏是一年最热的时节。 中伏养生,除了祛暑补虚劳外,还要及时调整饮食,及时补充营养,以免身体亏空。吃好了,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来面对难熬的酷暑。 “头伏饺子,二伏面”——吃面 在过去,伏天里“吃水煮面食”的习俗自古有之,“伏天食汤饼,名为辟恶”。 酷暑时节,吃些面食,“以热制热”。面食好消化,营养也高。不仅可以出一身汗,还可以带走体内的湿寒和恶气,令身体轻松舒畅,平安度夏。 中伏吃面,种类也比较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特色的面食,既普通又仪式感满满。 “头伏吃鸡,二伏吃鸭”——吃鸭肉 经过了春天的滋养,初夏的孕育,酷夏时节,正是吃鸭肉的最好时机。中伏时节,鸭肉肥美,营养丰富,好消化,滋补不上火,还清热消暑。 鸭肉的吃法众多,或煲汤,或红烧,或卤制,或清炖都很适合夏天。 “头伏冬瓜,二伏茄”——吃茄子 老话说,“头伏冬瓜,二伏茄”,中伏时节,大家要多吃茄子。 中伏天,茄子大量上市,营养好,价格也便宜。里面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解暑去火,滋养身体。烹饪好的茄子,肉质鲜嫩,美味好吃,开胃解馋。 “头伏馄饨二伏茶”——饮伏茶 伏天要喝伏茶,特别是中伏,“中伏吃热胜吃寒”,适当吃点“热”,有助于帮助调养身体,热茶就是一个很好的养生方式。 酷夏时节,喝些热茶,不仅可以补水,还可以生津解暑,清凉去火,润燥,解渴。 对于茯茶的定义,有的指泾阳茯砖茶,有的指黑茶,有的指发酵茶等等。不管什么茶,只要适合伏天来喝,都是好茶。

2022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至8月24日结束,历时40天 一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二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三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一伏:7月16日-7月25日,共10天 一伏第1天:2022年7月16日 一伏第2天:2022年7月17日 一伏第3天:2022年7月18日 一伏第4天:2022年7月19日 一伏第5天:2022年7月20日 一伏第6天:2022年7月21日 一伏第7天:2022年7月22日 一伏第8天:2022年7月23日 一伏第9天:2022年7月24日 一伏第10天:2022年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 二伏第1天:2022年7月26日 二伏第2天:2022年7月27日 二伏第3天:2022年7月28日 二伏第4天:2022年7月29日 二伏第5天:2022年7月30日 二伏第6天:2022年7月31日 二伏第7天:2022年8月1日 二伏第8天:2022年8月2日 二伏第9天:2022年8月3日 二伏第10天:2022年8月4日 二伏第11天:2022年8月5日 二伏第12天:2022年8月6日 二伏第13天:2022年8月7日 二伏第14天:2022年8月8日 二伏第15天:2022年8月9日 二伏第16天:2022年8月10日 二伏第17天:2022年8月11日 二伏第18天:2022年8月12日 二伏第19天:2022年8月13日 二伏第20天:2022年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共10天 三伏第1天:2022年8月15日 三伏第2天:2022年8月16日 三伏第3天:2022年8月17日 三伏第4天:2022年8月18日 三伏第5天:2022年8月19日 三伏第6天:2022年8月20日 三伏第7天:2022年8月21日 三伏第8天:2022年8月22日 三伏第9天:2022年8月23日 三伏第10天:2022年8月24日

2021年入伏时间是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初伏第1天:2021年7月11日 初伏第2天:2021年7月12日 初伏第3天:2021年7月13日 初伏第4天:2021年7月14日 初伏第5天:2021年7月15日 初伏第6天:2021年7月16日 初伏第7天:2021年7月17日 初伏第8天:2021年7月18日 初伏第9天:2021年7月19日 初伏第10天:2021年7月20日 入伏的意思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三伏的意思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三庚、三伏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入伏吃饺子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人们在三伏天适合吃面,北方有句俗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讲的就是在三伏天这段时间人们应该吃什么。这里的伏日吃面的习俗从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入伏之后,人们正式进入三伏天,这个时候的天气会比较炎热,气温都会比较高,很多地方都会经常出现37℃左右的高温天气,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 入伏以后为什么会那么热 1.太阳直射北半球 地球一直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进行自转,于是有了黑夜和白昼之分;地球还会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于是有了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到了夏至(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太阳会直射到地球的最北位置(北回归线)。所以天气会开始热起来。 2.副热带高压影响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由于海陆的影响,高压带常断裂成若干个高压单体,形成沿纬圈分布的不连续的高压带,统称为副热带高压。 (1)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气流下沉,阳光直射大地。加上地面辐射增温,地表的散热量会逐渐减少,天气就会变得更热。 (2)当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某一地区时,往往会造成该地区干旱。降雨量减少,这也是导致天气炎热的重要因素。 入伏天气炎热注意什么 1、避免冷风直吹 三伏天,出门买个菜,甚至是下楼拿个快递,回来就一身汗。虽然天气炎热,也不能贪求快速降温,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度,肩背部不要对着空调直吹。 2、保持室内通风 火辣辣的夏日,即使在夜晚也很难驱散酷暑,开着空调睡觉俨然成了人们躲避高温侵袭的生活常态。其实,在潮湿热、通风差的室内闭窗吹空调,空气质量会变差,甚至会致病。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 3、饮食注意少寒凉 虽然天气很热,但是冷饮冰激凌还是得少吃,特别是孩子。孩子正在发育,身体各项机能不如成年人健全,过度吃冷饮,会比成年人受到的损伤更大,易出现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发烧、脾胃不和等问题。 建议:少吃冷饮,白开水是最健康的饮品。 4、冷水澡,需谨慎 天气太热,总想冲个冷水澡,冷水澡须谨慎冲!因为冷水澡会刺激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这些不良反应。 建议:洗澡水温度不要过低或过高,35°C-40°C为宜;洗澡时间也不要太久,10-15分钟即可,最长不超过30分钟。 5、忌只吃水果不吃饭 三伏天很容易因为天热就没胃口,很多人选择只吃果蔬,但是这样营养不全面,很可能造成免疫力低下,甚至是疾病的发生。 建议:果蔬、蛋白质、谷物都要补充,要饮食均衡。

2022年6月7号左右入梅,7月10号左右出梅。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入梅和出梅的标准 入梅: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有4天为雨天才算是入梅; 出梅:反之,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30℃,且不下雨,就代表着出梅了。 所以梅雨季节出入梅也要看天气情况,而没有具体的时间设定。 梅雨形成的原因 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 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中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中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2023年三九时间: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 第一天:2023年1月9日 第二天:2023年1月10日 第三天:2023年1月11日 第四天:2023年1月12日 第五天:2023年1月13日 第六天:2023年1月14日 第七天:2023年1月15日 第八天:2023年1月16日 第九天:2023年1月17日 三九天是什么意思 “三九”是指冬至到来之后后的第三个“九天”,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需要注意的是“冬至后第三个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就是“三九”和“四九”相交之日,而不是“三九”,所以“三九”是九天而非一天。 三九天这段时间是全年中温度最低的一段时期,从冬至节气开始,白昼增长的速度渐缓,从冬至到“三九”的这一时期,平均每天白昼时间只增长了一分钟。另外,由于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所呈的夹角角度增加也很缓慢,而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此时北半球会继续失去热量,地温也持续下降,造成了此段时期气候会十分寒冷。 三九养生注意事项 三九天要注意“冬藏” 如今已正式步入了三九天气,养生专家在此提醒大家,此时一定要注意“冬藏”养生,晨练是好习惯,但也要看天气,还是见到阳光才出门,锻炼的时候不要大汗淋漓,要“收”一些。冬季进补也要谨慎,不可过度,如果感冒咳嗽了,就要暂停进补,疲劳了、体力差了,不要光想着进补了事,而是要注意调节起居饮食,注意锻炼身体。此外还要注意合理膳食,同样可以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三九”寒天合理膳食御寒 三九时节,天气比较寒冷,此时御寒成为了最为关键的事情。可以通过合理膳食,以达到御寒的目地。在日常饮食中不妨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同时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羊肉、牛肉等肉类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的功效,吃这些食物可增强内分泌功能,从而达到御寒作用。还可适当多吃一些辛辣的东西,如葱、姜、蒜、胡椒等,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的。时至冬至,意味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从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 2022年冬至九九表 2022年一九时间:2022年12月22日-2022年12月30日 2022年二九时间: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8日 2023年三九时间: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 2023年四九时间:2023年1月18日-2023年1月26日 2023年五九时间:2023年1月27日-2023年2月4日 2023年六九时间:2023年2月5日-2023年2月13日 2023年七九时间:2023年2月14日-2023年2月22日 2023年八九时间:2023年2月23日-2023年3月3日 2023年九九时间:2023年3月4日-2023年3月12日

2022年中伏具体从7月26日开始到8月14日结束。而中伏时间也是最长的,有20天。而中伏是三伏天处于中间的一段时间,也是最热的时候。而中伏到来,吃面成为很多人的首选;饮食应以消暑去火为原则,同时要防“空调病”,不要过度贪凉。夏日炎热,注意防暑哦。 庚日出现的早晚会影响中伏的长短,而2022年夏至到立秋之间出现5个庚日,中伏则为20天。庚日就是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中伏注意防暑降温 三伏天的天气很热。此时,如果不注意防暑降温,很容易引起中暑,如闷热、心烦、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三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 中伏少吃冷食 三伏天很热。许多人喜欢呆在空调里喝冷饮;然而,通常不建议长时间这样做。空气每天都很热,持续3伏,人体的毛孔处于开放状态。吹空调或喝太多冷饮会导致人体表面温度突然下降,毛孔闭合,血管突然收缩,身体热量无法排出。 中伏注意防晒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此时,太阳紫外线的毒性最大。如果你外出时不注意防晒,你很容易被晒伤。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因此,在三伏天你应该注意防晒。

头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10天 头伏吃什么 1、头伏吃馄饨、饺子、鸡、火腿、羊肉等等。 2、头伏萝卜二伏菜”,从传统意义上讲,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储存的大白菜和大萝卜,所以种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萝卜就显得很重要。所谓的头伏萝卜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后,第一个10天称为头伏,这个季节就要种萝卜了,第二个10天称为二伏,这时就要种白菜了。 3、杭州人“头伏火腿二伏鸡”。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为最佳。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 头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中伏最热 俗话说热在中伏,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 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中伏最热 俗话说热在中伏,2021年中伏从7月21日开始,总共20天。在这个三伏的40天里,一般来说,中伏的20天是最热的时候。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 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三伏天注意6个饮食禁忌 1、三伏天饮食应注意祛除湿气 三伏天的时候,天气闷热潮湿,人体很容易被湿气侵蚀。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饮食一定要注意排出湿气。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哪些食物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湿气呢?其实,我们常见的可以帮助身体排湿的食物是有很多的,像是薏米、红豆、绿豆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排湿食物。 2、三伏天饮食要注意少糖 夏季的时候,吃一些甜品,点一杯饮料是很多人的选择。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如果吃糖太多的话,是会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的。像是痱子、高血糖等疾病。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少糖。 3、三伏天饮食应注意避开冰冷食物 因为三伏天的时候气温很高,天气很炎热,所以很多人为了给身体降温,就喜欢吃一些冰冻的食物。其实,在三伏天的时候,吃冰冻的食物除了容易刺激肠道之外,还容易诱发一系列的肠胃疾病,更甚至,还会造成身体寒气堆积,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身体疾病。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大家一定不要因为贪嘴而大量的食用冰冻的食物,特别是冰淇淋、冰镇碳酸饮料等一些列不健康的食物。 4、三伏天饮食应以开胃为主 在夏日的高温天气下,很多人都很容易没有食欲,吃不下饭。只是,如果三伏天饮食量太少,身体热量补充太少的话,是很容易导致中暑的。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开胃。而在夏季,能够开胃的蔬菜选择还是比较多,像是苦瓜、苦菜等一些苦味的食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酸性的食物,像是山楂、话梅等小食。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让自己的食欲更好,也可以选择山药、莲藕、木耳等益气养阴的食物来食用。 5、三伏天饮食应多食甘凉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暑湿最重的一段时间,所以说这段时间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除此之外,夏季的时候,人们又喜欢吃冷食,喝冷饮,造成身体湿气寒气入体,从而引起脾胃功能下降,造成消化功能减弱。而这个时候,想要调理身体的话,就应该多食一些甘凉的食物,这样不仅能够帮助调理身体,还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湿热。 6、三伏天饮食应注意补气去火 三伏天除了给我们带来了炎热之外,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火气。所以很多人在三伏天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的上火症状。这些上火的症状除了身体上的之外,还有情绪上的。所以说,三伏天的时候,饮食一定要注意补气去火。那么补气去火的食物都有哪些呢?其实,苦瓜、西红柿、牛奶、鸭肉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补气去火的食物,大家可适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