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中三九节气的开头 “冬至”逢壬日算起的三个寒天,在小寒与大寒之间。具体计算方法是,以冬至逢壬日为起点,每“九天”算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 计算“三九天”是古人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反映和天气征兆的经验总结,具有相当大的科学性,至今仍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安排起着指导作用,所以一直盛行不衰,广泛流传在人们的口头上,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中。随着历史发展,各地的人们也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象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歌谣和顺口溜。“数九歌”在南北各地都有,不过歌词版本略有不同。 “九九消寒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 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三九天如何保暖 多喝豆奶 与摄入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相比摄入蛋白质可显着升高体温。建议早餐喝杯豆奶,同时可适当吃些坚果和酸奶。 增添衣物 要想美,冻着得。然而这种做法对人体健康极大的不利。冬至节气过后,人们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使用保湿霜 湿疹或皮炎患者在冷天更要注意保湿。因为皮炎部位炎症会加速表皮血流量,导致身体热量丧失更多。 帽子要盖住耳朵 头部散热占身体散热的30%。最好选择可覆盖耳朵的帽子,因为耳朵虽薄,但表面积大,更易散热。 适当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因此,此时节一定要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和体育锻炼。比如平时要坚持用冷水洗脸,慢跑、打拳、舞剑等方式,都可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吃些御寒食物 在日常饮食中,人们应适量多吃些御寒食物,如海带、紫菜、菠菜、大白菜、玉米、藕、胡萝卜、山芋、百合、羊肉、牛肉等,这些食物可以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既保暖又防冬病。
日期 : 2022 › 11 › 52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2021年1月20日是几九第几天:四九第四天 2021年四九时间:2021年1月17日—2021年1月25日 第一天:2021年1月17日 第二天:2021年1月18日 第三天:2021年1月19日 第四天:2021年1月20日(大寒) 第五天:2021年1月21日 第六天:2021年1月22日 第七天:2021年1月23日 第八天:2021年1月24日 第九天:2021年1月25日 2021年1月20日是什么日子:大寒节气,腊八节 大寒节气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最冷是在大寒节气。 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正所谓冬去春来。在我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尾牙祭,亦称“做牙”、“做牙祭”等,民间有做完牙祭后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现代企业流行的年底“年会”即是由尾牙祭发展而来。 腊八节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我国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腊月二十八新年贺词 1、今日腊月二十八,财神到,祝福到,恭祝大家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2、腊月二十八,祝福“发发”是必须,愿你:爱情甜美白“发”偕老,工作顺利升官“发”财,身体健康奋“发”图强,幸福美满容光焕“发”。祝你发发到家! 3、今天腊月二十八,愿你幸福如花,事事都发! 4、腊月二十八,新年进入倒计时,年饭吃出团团圆圆,钟声敲出平平安安,愿你假期圆圆满满,好运一年接一年,新年福气在此刻送到,愿收到祝福的你,福气盈门,诸事大吉。 5、今天是腊月二十八,888,发!发!发!愿你幸福安康没烦恼,滚滚财源进腰包。 6、腊月二十八,给您拜个早年!祝您新年红红火火、喜洋洋。 7、亲爱的朋友们,今天过就腊月二十八啦,感恩你们的一路陪伴,愿所有的好运,快乐,都继续跟随着你,愿你的接下来的日子,幸福健康,吉祥如意。 8、今天腊月二十八,发发发,祝您八方来财,新年一路发。 9、亲爱的朋友,农历腊月二十八,距离春节仅剩2天了,新年即将到来,钟声即将响起,问候带着福气先送去给你,愿你好事临门,万事顺心,财源广进。 10、今天腊月二十八,新年越来越近,祝大家新的一年发大财行大运。 11、亲爱的朋友,早上好腊月二十八年味浓,大街小巷灯笼红。人潮如水街上涌,购物忙碌闹哄哄。家中卫生都打扫,干干净净开笑容。单等新春新年到,合家团聚乐融融。朋友祝福潮你涌,问候不断情谊重。 12、腊月二十八,是个吉祥的大发日,祝你:出门撞财财源不断,抬头见喜喜气洋洋,转身得福福气绵绵,时来运转好运连连,让大家都发财,都好运!祝所有人,鸿运当头吉祥大发! 13、腊月二十八,财神到家来,发财发富不发福,发出人生好前途,发达发展不发愁,发出事业好兆头,发的是财,享的是福,愿你万事称心,发发发。
腊月正月电影评价 电影《腊月正月》,讲述了冬日的北方大地,爷爷在拾柴路上捡到一个装有钱的布包,布包被人认领后却发现另有其人,满怀愧疚的爷爷为将此钱偿还失主,开始日复一日走村串巷寻找拿钱的人,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找回钱包,物归原主的故事。 故事平实质朴,真实可信,情节一波三折,具有内在张力,人物命运在情节起伏中牵动人心,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人性的复杂和错位,恰恰是影片思想层面最有价值的东西,彰显了编导独立的思考和创作思想。 影片通过贫困年代一个钱布包的丢失,冒领及之后寻找引发的矛盾纠葛,鞭挞了人类贪欲行径,并通过冒领失款者的忏悔,折射出人性的善良底色,烘托出人无信不立、诚信为本的深刻主题,同时,也批判了由贫穷带来的人性扭曲。 这是一部意在唤醒社会良知,赞美“诚义燕赵”的电影,导演刘峻峰以现代电影艺术手法,成功塑造了淳朴善良、恪守信誉,舍已求义的邯郸曲周人形象,讴歌了敢于担当、襟怀磊落、信守不渝的曲周精神。电影立意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倡导性;电影主题旗帜鲜明、积极向上,弘扬了时代的真善美、正能量、主旋律,谱写了正直正念、向上尚善、坦荡至诚的信义赞歌。 这是一部超高水准的艺术电影,《腊月正月》的首映,如一石投水,在邯郸乃至河北影界掀起了平地波澜。职场人说,该片画面、情节、人物、故事浑然玉成、精湛醇熟,弥漫着悲情、温情和深情,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是近年来看过的,最为震撼、最为感人、最为扣人心弦的邯郸电影,完全可以与国内的一线大片相媲美,可以作为优秀影片逐鹿世界电影的最高奖项;该片编导技术娴熟,剧本创作,根植于泥土,扎根于农村,有丰厚的生活体验,有扎实的创作技巧和套路;影片制作上,化妆、场景、道具、摄影、配乐没有生搬硬套、嫁接拼接的痕迹,符合时代的特征,还原了历史本来风貌,影像叙事质朴自然,娓娓道来自成风格。 演员表演本色朴实,个性细腻突出。尤其是老演员对角色的把握准确到位,将悲愤、焦灼、隐忍的情绪状态和善良、宽容的性格特征呈现的非常清晰,同时,观众鲜明感觉到,影片细节的把握的刻画入微:墙上壁画、发锈自行车、农村土炕、丧葬队伍、爷爷追撵冒领人媳妇至冰河面上等,人物、道具、动作、表情与环境融为一体、可谓神形兼备,让人感到意境一新,过目不忘,这是编导观察、捕捉、累积生活内功的展现,是编导艺术化生活大工匠手艺的独运。 电影《腊月正月》是由邯郸人独立编剧、独立导演的黄金院线电影;是由80后青年编导挑战中国声光影,拍摄出高艺术水准和高艺术品味的影片。如果说,该片还能创造出更多成就的话,那么可以这样说,《腊月正月》就是一个独有的邯郸电影现象与偶然到必然的非凡奇迹;是一个邯郸青年编导独有英雄驱虎豹的才华、胆略与气概的展示;是邯郸电影凭实力走出去、拿出来、靓起来的底气与豪迈。
1 炸酱面 2 冷拌面 3 四川凉面 4 葱油拌面 5 西红柿鸡蛋面 6 肉沫拌面 1、家常炸酱面 需要用到的食材有:猪绞肉600克、豆干300克、甜面酱3大匙、豆瓣酱3大匙、白胡椒1小匙、姜末少许20公克、蒜末少许35公克、酱油2小匙、冰糖2小匙、盐少许、青葱少许、油5大匙、水200ml 制作方法: 1、将猪绞肉放入不锈钢盘中,倒入姜末; 2、再加入白胡椒粉; 3、再放入1小匙的酱油,并且混合均匀; 4、使用中火,平底锅中放入5大匙的油并烧开,再放入豆干; 5、将豆干慢慢煎成淡金黄色就取出备用,锅中的油可以继续使用; 6、使用中火,将蒜末放入锅中爆香后,加入猪绞肉; 7、用锅铲以切入肉的方式,将猪绞肉炒松开,并且炒到肉半熟就可以了,就是肉的颜色呈现粉红色的状态; 8、加入甜面酱、辣豆瓣酱跟绞肉混合均匀上色后,就可以加入刚刚炒过的豆干; 9、翻炒一下,然后加入剩下的酱油和冰糖,再翻炒一下; 10、最后将水加入,再混合一下; 11、煮好面再放上香喷喷的炸酱,最后再加一上点葱花就可以上桌了。 2、冷拌面 冷拌面的精髓在于酱汁,开胃醒神,是因为食材中有黑醋和麻酱,增添的花生酱可以加倍麻酱风味。配料有蔬菜有肉,甘笋、蛋丝、青瓜是「胆」,橙、黄、绿已色彩缤纷,鸡肉、火腿随喜,可以用红白色的蟹柳替代火腿,全部切丝,随意铺在冷面上,拌上酱汁,还没吃就已经心情开朗。 食材:冷面2个、蟹柳5条、鸡柳3条、鸡蛋2只、青瓜半条、甘笋半条 酱汁:黑醋25毫升、豉油20毫升、糖20克、鲣鱼粉1茶匙、花生医2茶匙、芝麻酱3茶匙 做法步骤: 1.冷面放入一锅开水,再开起来的时候盛起,放入冰水过冷河,沥干备用。 2.把所有酱汁材料拌匀。 3.青瓜、甘笋切丝,蟹柳拆丝,备用。 4.鸡蛋拂匀,以中火煎成蛋皮,切丝备用。 5.鸡柳以少许盐调味,以中火煎熟,拆丝备用。 6.把青瓜、甘笋、蟹柳、鸡蛋、鸡柳,相间铺在冷面上,淋上酱汁拌食。 3、四川凉面 四川凉面是四川的传统小吃,价廉平凡的食物,虽然淳朴却惹味,整个四川凉面色泽鲜艳,微辣清爽,令人胃口大开。 材料:阳春面2包、青瓜1/2条、沙葛1/4个、甘笋1/4条、木耳适量、芽菜适量、麻油适量、香醋2汤匙、豉油1汤匙、糖1茶匙、辣椒油少许、花椒粉少许 做法: 1.甘笋、沙葛、木耳及芽菜洗净后,先汆水灼熟。 2.煮熟阳春面后,加适量麻油拌匀。 3.青瓜切条后,放入阳春面,再加入其他蔬菜材料。 4.加入豉油、香醋、糖、麻油花椒粉及辣椒油拌匀完成。 4、葱油拌面 葱油拌面,就只需葱和油,都是在厨房顺手拈来的食材,再加些老抽、生抽、糖便可。 食材:上海细面1个、葱2扎(约100克)、油70克、豉油40毫升、老抽25毫升、糖15克 做法: 1.葱洗净抹干,切段,不要葱白部分。 2.烧热锅,放入油,加入葱段,以中小火把葱段煎炸至焦香。 3.下豉油、老抽、糖拌匀至完全融合,油与葱分隔盛起,备用。 4.煲滚水,放入上海面煮至软,约5-8分钟。 5.把面条放入冷水,盛起沥干,上碟。 6.淋上烧热的葱油拌匀,可加点焦葱食用。 5、西红柿鸡蛋面 夏天是西红柿和新鲜小麦上市的季节,食材新鲜、营养丰富。 材料:西红柿、鸡蛋、新面。 做法: 1.将西红柿洗干净、切成小块备用。 2.在锅里倒入少许油,然后将鸡蛋打开,炒成蛋花后盛出。 3.热油将生姜爆香,然后倒入西红柿进行翻炒,西红柿出水后放入蛋花一起进行翻炒。 4.倒入少许的水,煮五分钟左右。 5.将新面下水煮,煮两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 6、肉沫拌面 材料:干面条若干、1-2汤匙菜籽油、半斤肉沫、1个洋葱,切成薄片、2瓣大蒜,切成薄片、大一把菠菜、盐和胡椒粉、3大汤匙酱油、2茶匙芝麻油、1茶匙蜂蜜、2茶匙辣椒油。 1.将面条煮熟,捞出沥干水。开火,等锅热后加入一到两汤匙油,加入肉沫,翻炒至变肉沫变色。 2.加入洋葱和大蒜,继续煮加热直至洋葱变软。 3.加入菠菜,用盐和胡椒粉调味。 4.最后加上面条进行翻炒就完成啦!
初伏:7月16日-2021年7月25日,共10天 初伏第1天:2022年7月16日 初伏第2天:2022年7月17日 初伏第3天:2022年7月18日 初伏第4天:2022年7月19日 初伏第5天:2022年7月20日 初伏第6天:2022年7月21日 初伏第7天:2022年7月22日 初伏第8天:2022年7月23日 初伏第9天:2022年7月24日 初伏第10天:2022年7月25日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中伏第1天:2022年7月26日 中伏第2天:2022年7月27日 中伏第3天:2022年7月28日 中伏第4天:2022年7月29日 中伏第5天:2022年7月30日 中伏第6天:2022年7月31日 中伏第7天:2022年8月1日 中伏第8天:2022年8月2日 中伏第9天:2022年8月3日 中伏第10天:2022年8月4日 中伏第11天:2022年8月5日 中伏第12天:2022年8月6日 中伏第13天:2022年8月7日 中伏第14天:2022年8月8日 中伏第15天:2022年8月9日 中伏第16天:2022年8月10日 中伏第17天:2022年8月11日 中伏第18天:2022年8月12日 中伏第19天:2022年8月13日 中伏第20天:2022年8月14日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末伏第1天:2022年8月15日 末伏第2天:2022年8月16日 末伏第3天:2022年8月17日 末伏第4天:2022年8月18日 末伏第5天:2022年8月19日 末伏第6天:2022年8月20日 末伏第7天:2022年8月21日 末伏第8天:2022年8月22日 末伏第9天:2022年8月23日 末伏第10天:2022年8月24日
2019年10月1日:正东 2019年10月2日:正南 2019年10月3日:正南 2019年10月4日:东北 2019年10月5日:东北 2019年10月6日:西南 2019年10月7日:西南 2019年10月8日:正北 2019年10月9日:正北 2019年10月10日:正东 2019年10月11日:正东 2019年10月12日:正南 2019年10月13日:正南 2019年10月14日:东北 2019年10月15日:东北 2019年10月16日:西南 2019年10月17日:西南 2019年10月18日:正北 2019年10月19日:正北 2019年10月20日:正东 2019年10月21日:正东 2019年10月22日:正南 2019年10月23日:正南 2019年10月24日:东北 2019年10月25日:东北 2019年10月26日:西南 2019年10月27日:西南 2019年10月28日:正北 2019年10月29日:正北 2019年10月30日:正东 2019年10月31日:正东
2019年11月1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1月2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1月3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1月4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1月5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1月6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1月7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1月8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1月9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11月10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11月11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1月12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1月13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1月14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1月15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1月16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1月17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1月18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1月19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11月20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11月21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1月22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1月23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1月24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1月25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1月26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1月27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1月28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1月29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11月30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1月1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月2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月3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1月4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1月5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月6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月7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月8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月9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月10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月11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月12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月13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1月14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1月15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月16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月17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月18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月19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月20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月21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月22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1月23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1月24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1月25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月26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1月27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月28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1月29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月30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1月31日财神方位:正北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是近几年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以往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多少疑义,不是问题。因为在此之前,中国民俗学界或民间文化界一直在使用“民俗”、“民俗文化”、“民间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概念。突然出现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名称,而且这一名词变得十分时髦,许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纷纷改名,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有的提出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等。 其实在我看来,这是换汤不换药,贴时髦的标签。如同前些年,人类学热起来,许多学科紧跟形势,在学科前冠以人类学,如人类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等。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是什么学科呢?究竟是社会学、民族学、还是民俗学,有必要加人类学壮其门面吗。说到底我们从事这些学科研究的人有点心虚,缺乏自信,不敢承认民俗学或民间文化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我们以往熟悉和研究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民间文化”的概念是可以互相置换的。 传统节日民俗文化 春节: 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除吃元宵外,各地汉族民间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地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寒食节、清明节: 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四月八: 相传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多有庙会和朝山活动。 端午节: 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 亦称“晒虫节”,有“六月六,晒丝绸”的民谚。此日午间晾晒丝、绸、皮、毛等经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虫蛀。还有“翻经会”“晒袍会”等,陕西还有放捞河灯和汲水造酒的活动,有的地区还举行“六月场”活动,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表,掷花包形式,寻求恋爱对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瑶族的重大节日。 七巧节: 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 重阳节: 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十月一: 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焚化纸钱。 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汉族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汉族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 这天相传是释迦牟尼的成佛日,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不同民俗的传统节日。先民在几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创立了许多民俗节庆,既包括生产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饮食文化,也有礼仪文化,还有朴素神奇的科学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很值得我们去发扬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