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伏天还会下雨的,下雨是一种自然景象。 三伏天下雨吃什么 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的食物,防止生热过多;水果也要选择一些不太腻的品种,如西瓜等,但要注意适度。 同时,可以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仁性凉味甘淡,有健脾利湿、补肺清热、止泻抗癌等作用,可以加入饭中同煮,煮汤、磨成粉服用或冲泡食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等。另外,中医讲“暑必夹湿”,食用竹叶、荷叶、西瓜翠衣等可以解暑利湿;“苦能燥湿”,多吃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苦味食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日期 : 2022 › 06 › 104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雨打伏头,晒死牯牛 这句俗俗语,说入伏这天,如果下雨,接下来的伏天,能把健壮的公牛晒死!预示三伏天晴天少雨,容易出现伏旱。类似的农谚俗语还有“雨打头伏,晒死芋头”等,都在说伏头这天宜晴不宜雨。 头伏漏,干死豆 这句老俗话是说头伏天漏了,形容大雨,降水充足,那么,会干死地里的豆子。为什么民间会有此说法呢?据老人们的唯心说,头伏如果雨量大,把二伏三伏的雨都“提前”下完了,意思是雨季来得早,走的早,会出现伏旱,秋旱,不利于农业生产。这样类似的俗语有“雨打头伏,干死包谷”等。说白人们希望风调雨顺,三伏天隔三岔五降雨,细水长流才好。 淋伏头,晒伏尾 这句俗语雨淋了伏头,伏尾就会干旱,预示会出现秋旱,进而会给农业丰收带来消极影响。我们知道伏头和伏尾相差30天或40天,这么长的时间,即便是现在有气象卫星,也只是一个大概率预测,毕竟气候变化莫测。因此,这句谚语也只是一个大概率预测。 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所谓伏王,就是伏头,也就是入伏第一天。这句老话意思是入伏当天下雨,三伏天降雨频繁,一天一场。这种说法也有可能,毕竟,夏季雷雨天气非常多,一天下一阵子,在多雨的南方,也非常正常。 头伏下雨,伏伏有雨 这句话是说今天入伏第一天下雨,那么,头伏、二伏、三伏,伏伏有雨。三伏天这种降雨情况大概率非常高。毕竟,三伏天也是一年降雨比较集中的一个时段,特别是在年降雨比较丰沛的地区,通常情况下,三伏天隔三岔五下雨的几率很大。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 意思是入伏第一天下雨,那么,这个三伏天降雨量充足,会“从头下到尾”。这种大概率的情况,在多雨地区,也是会出现的一种气候现象。比如华南、东南等沿海地区,夏季气候变化受到洋流的影响很大,三伏天时常下雨也很正常。
字面意思是说,在入伏的时候如果下雨了,那么表示在二伏、三伏的时候雨水也比较多,同时气温也没有往年闷热。 入伏下雨注意什么 多雨潮湿的季节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因而极易诱发夏季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如痢疾、腹泻等。不卫生的食物不要吃,尤其生吃的水果和蔬菜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最好不吃,如果吃应先回锅加热;不吃直接从冰箱中取出的食品,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因为太寒凉的食物会损伤胃的阳气,造成不适;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的食物,防止生热过多;水果也要选择一些不太腻的品种,如西瓜等,但要注意适度。 同时,可以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仁性凉味甘淡,有健脾利湿、补肺清热、止泻抗癌等作用,可以加入饭中同煮,煮汤、磨成粉服用或冲泡食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等。另外,中医讲“暑必夹湿”,食用竹叶、荷叶、西瓜翠衣等可以解暑利湿;“苦能燥湿”,多吃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苦味食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伏天可以拔罐,拔火罐不仅能起到养生的作用,还能预防以上问题的产生,达到祛湿、解暑、逐寒的功效。 夏日里感冒促发率高,拔罐疗法能对感冒初期和风寒以及湿气引起的风湿病起到很好的疗效作用。夏天拔火罐治疗一些冬季易发的疾病效果也比较好,这就是常说的冬病夏治,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等。 另外,夏天体内毒素堆积过多,也可通过拔火罐来清除人体热毒,达到祛湿通络的目的,进而起到平复、消除痤疮的作用。所以,三伏天是拔罐的最佳时间,注意夏季留罐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
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到8月19日,共40天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养生的好处 1、三伏天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一段时期,此时段可以根据天人相应,借助大自然的阳气,然后来辅助一些饮食或者是药物,或者是锻炼来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达到一个防病治病的作用; 2、三伏天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较盛,身体毛孔扩张,药物容易吸收,可以通过一些穴位来达到作用,进行艾灸、拔罐、贴三伏贴等养生措施,可以达到一个强身健体的作用。 小贴士:三伏天养生主要是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达到一个防病养生保健治病的作用。
1、忌不开窗通风 三伏天不少人怕热,闭窗室内吹空调。其实,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 2、忌只吃水果 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导致疾病。 建议: 果蔬不能少:多吃点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香瓜、西红柿、南瓜、豆类、土豆及芹菜等。 来点汤开胃:菜汤、肉汤、鱼汤、蛋汤等,餐前少量饮用还能增加食欲。 蛋白质一定有: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 谷物不可少:出汗会丢失B族维生素,而谷类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3、忌冷风对着吹 空调冷风,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或者搭个披肩。 4、忌大口急喝水 大口大量喝水,水分会快速稀释血液,使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冠心病患者尤为危险。 建议:每次喝水别超200毫升左右,以温开水为佳,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而是少量多次补水为宜。 5、忌冷饮不离手 冰淇淋、冷饮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粘膜层变薄,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 建议:少喝冷饮,白开水才是解暑的最佳饮品。 6、忌直接冲冷水澡 炎热的夏季,不能用冷水洗澡。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对心脏、血压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运动完后,最好先休息30分钟,待身上热量散发后,或用毛巾擦拭,再洗澡。水温不要太高,以36~39℃为好。 7、忌整天不出汗 养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时就出汗,因为出汗既能排走体内毒素,又能调节体温。 建议:不要整天泡在空调房,微微出汗对身体好。 8、忌中午不休息 三伏时节应晚睡早起,但晚睡不是熬夜,也最好在24点前。因天气炎热,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建议:午睡以15-30分钟为宜,午睡后可以轻微活动,喝一杯水,以稀释血液黏稠度。 9、忌情绪激动 炎炎夏日,人难免会心浮气躁,但激动情绪伤身体。比如生气时,血压会上升,我们的脸会涨红,血管以及心脏部位所承受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高出3倍以上。过分激动,对心脏也是有伤害的。 建议:当情绪激动时,要理智消解,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消除怒气,使心情得以平静。
入伏第一天不能洗衣服,是民间传说。现在社会已没有这些讲究,如果忌讳的话可以避免。 入伏第一天还有什么注意事项 1、忌不开窗通风 三伏天不少人怕热,闭窗室内吹空调。其实,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 2、忌只吃水果 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导致疾病。 建议: 果蔬不能少:多吃点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香瓜、西红柿、南瓜、豆类、土豆及芹菜等。 来点汤开胃:菜汤、肉汤、鱼汤、蛋汤等,餐前少量饮用还能增加食欲。 蛋白质一定有: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 谷物不可少:出汗会丢失B族维生素,而谷类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3、忌冷风对着吹 空调冷风,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或者搭个披肩。 4、忌大口急喝水 大口大量喝水,水分会快速稀释血液,使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冠心病患者尤为危险。 建议:每次喝水别超200毫升左右,以温开水为佳,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而是少量多次补水为宜。 5、忌冷饮不离手 冰淇淋、冷饮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粘膜层变薄,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 建议:少喝冷饮,白开水才是解暑的最佳饮品。
关于伏天的天气,民间流传着一些谚语,通过伏天降雨还是晴天,来判断当年粮食的收成,如果降雨较多,40天的伏天内,都是以阴雨天为主,一方面光照受影响,不利于开花、灌浆,另外一方面,降雨会增加田间的湿度,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病虫害,并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从这句话来分析,头伏或入伏第一天下雨是不好的。 头伏有雨,伏伏有雨 这句话从字面意思很好解释,如果在头伏期间下雨的话(也有解释入伏第一天下雨),后面中伏和末伏也会降雨多。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夏季进入伏天,气温较高,适当的降雨,有利于缓解田间的旱情,促进田间农作物的生长。 头伏漏,干死豆 这就谚语从字面意思也很好解释,“漏”代表下雨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头伏(或入伏当天,下同)下雨的情况下,种植的庄稼可能会因干旱而出现死株现象。 也就是说,如果头伏(或入伏)下雨,后续的天气降雨较少,田间的农作物会遇到干旱的情况,所表达的意思和第一句完全相反。 雨打伏头,晒死牯牛 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和第二句比较相似,“牯牛”指公牛,大概是说如果头伏(或入伏)遇到下雨天,自家的公牛都可能被晒死。当然,“晒死”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来比喻后续天气比较炎热,并且降雨较少。 以前的牛基本上都是用来耕地的,如果当地的天气降雨较少,田间比较干旱,牛在耕地时,也会因体力不支而倒下。因此,这句话的意思也是说,如果头伏(或入伏)下雨,后续降雨较少。 淋伏头,晒伏尾 这句话的意思就比较直白了,如果头伏下雨,那么末伏就干旱。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末伏时间是8月10日至8月19日。对于种植夏玉米、夏花生、夏大豆等区域来说,此时已进入生长中后期,对于水分的需求相对较大。如果降雨较少,遇到干旱的情况,需要及时灌溉浇水。如果持续干旱,可能会降低千粒重,进而导致产量减少。
三伏贴最好在三伏天的中午贴最好。因为中午是一天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人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驱除邪气。不建议晚上的时候贴,因为晚上贴可能会导致忘记取下来,长时间容易灼伤皮肤,出现皮肤微红或者色素沉淀、轻度瘙痒,甚至水泡的情况。三伏贴是一种保健防病、治病的措施,在治疗时要多吃一些营养的食物,注意保暖,避免凉食,以免影响药物的效果。 三伏贴可以晚上贴吗 不建议晚上贴。三伏贴主要是通过毛细血管入药,所以毛孔张开时贴效果才最佳。而一天当中晚上毛孔却处于休眠状态,此时并不利于用药,效果不好。再说,晚上贴三伏贴的医生都下班了,如果你打算晚上自己贴就更不建议了。 盲目跟风受误导,自行贴敷用药疗效差。比如有一些病人为图方便和省事,在小药店买三伏贴自行在家贴服。因为三伏贴每一伏的药物是医生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相应调整的,而且不同的疾病贴敷的穴位也是不同的,穴位要找得精准才能起到效果,自己仅凭生活常识和网上得到的“理论知识”可是不够严谨的,治疗效果也体现不出来。如果贴不好,不但无效,而且延误治疗时机。
上午时分贴最好。三伏贴最好是在三伏天的上午进行,因为此时正是一天之中阳气最为强盛的时候,人体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这个时候进行三伏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到了下午天气过热,人在三伏贴更易觉得疲乏无力,阳气也逐渐降低,再贴三伏贴效果不如上午好。 三伏贴下午几点到几点贴 通常情况下,三伏贴在10点至2点贴敷效果最好,所以如果是下午贴敷的,最好不晚于2点,这样贴敷效果才会好一些。 三伏贴是在夏天最热的时候进行的帖子,建议在上午进行,因为中医强调的是补充人体的阳气,而三伏贴也是为了在夏天最热的时候补足阳气,以防止冬季感冒疾病的发生。所以最好上午去进行贴膏药,不建议下午去,而且贴三伏贴时不要吃冷饮和生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