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腊月二十五结婚日子好吗 公历:2021-02-06 生肖:牛冲(兔) 星座:水瓶 农历:二零二零年腊月廿五(2020年12月25日) 宜:嫁娶 修造 动土 出行 赴任 纳财 入宅 开市 作灶 破土 启钻 修坟 纳采 祭祀 盖屋 竖柱 求嗣 解除 栽种 入学 裁衣 立券 求财 置产 求医 忌:安床 伐木 上梁 纳畜 移徙 安葬 斋醮 祈福 词讼 吉神:宜趋 阴德 福生 除神 鸣吠 凶煞:宜忌 天吏 致死 五虚 五离 元武 八字:辛丑 庚寅 乙酉 丙子 纳音:壁上土 松柏木 泉中水 八字五行:金土 金木 木金 火水 三煞:年:煞东寅山卯山辰山 月:煞北亥山子山丑山 日:煞东寅山卯山辰山 今天黄历适宜结婚,若想婚后恩爱如初,家庭美满,八字择吉则是必不可少的。 结婚注意事项 1.撒帐:新人入洞房以后,有人端来栗子、红枣、花生等撒在床上,边撒边念“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这就叫做“撒帐”。以前坐帐要坐3天,为此新娘在婚前几天便要开始节食,以免坐帐的时候难堪,后来改为1天,或者象征性地坐一下午。 2.小饭:日照地方新娘入洞房以后,新郎、新娘要共吃邻居送的水饺,俗称“小饭”,并且将一部分水饺放在床下,任闹房的人抢去给小孩吃,传说孩子吃了这种饺子就会比较好养活。
日期 : 2021 › 06 › 12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2021年九九表 一九时间:2020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9日 第一天:2020年12月21日(冬至) 第二天:2020年12月22日 第三天:2020年12月23日 第四天:2020年12月24日(平安夜) 第五天:2020年12月25日(圣诞节) 第六天:2020年12月26日 第七天:2020年12月27日 第八天:2020年12月28日 第九天:2020年12月29日 二九时间:2020年12月30日-2021年1月7日 第一天:2020年12月30日 第二天:2020年12月31日 第三天:2021年1月1日 第四天:2021年1月2日 第五天:2021年1月3日 第六天:2021年1月4日 第七天:2021年1月5日 第八天:2021年1月6日 第九天:2021年1月7日 三九时间:2021年1月8日-2021年1月16日 第一天:2021年1月8日 第二天:2021年1月9日 第三天:2021年1月10日 第四天:2021年1月11日 第五天:2021年1月12日 第六天:2021年1月13日 第七天:2021年1月14日 第八天:2021年1月15日 第九天:2021年1月16日 四九时间:2021年1月17日-2021年1月25日 第一天:2021年1月17日 第二天:2021年1月18日 第三天:2021年1月19日 第四天:2021年1月20日(大寒) 第五天:2021年1月21日 第六天:2021年1月22日 第七天:2021年1月23日 第八天:2021年1月24日 第九天:2021年1月25日 五九时间:2021年1月26日-2021年2月3日 第一天:2021年1月26日 第二天:2021年1月27日 第三天:2021年1月28日 第四天:2021年1月29日 第五天:2021年1月30日 第六天:2021年1月31日 第七天:2021年2月1日 第八天:2021年2月2日 第九天:2021年2月3日(立春) 六九时间:2021年2月4日-2021年2月12日 第一天:2021年2月4日(小年) 第二天:2021年2月5日 第三天:2021年2月6日 第四天:2021年2月7日 第五天:2021年2月8日 第六天:2021年2月9日 第七天:2021年2月10日 第八天:2021年2月11日(除夕) 第九天:2021年2月12日(春节) 七九时间:2021年2月13日-2021年2月21日 第一天:2021年2月13日 第二天:2021年2月14日(情人节) 第三天:2021年2月15日 第四天:2021年2月16日 第五天:2021年2月17日 第六天:2021年2月18日(雨水) 第七天:2021年2月19日 第八天:2021年2月20日 第九天:2021年2月21日 八九时间:2021年2月22日-2021年3月2日 第一天:2021年2月22日 第二天:2021年2月23日 第三天:2021年2月24日 第四天:2021年2月25日 第五天:2021年2月26日(元宵节) 第六天:2021年2月27日 第七天:2021年2月28日 第八天:2021年3月1日 第九天:2021年3月2日 九九时间:2021年3月3日-2021年3月11日 第一天:2021年3月3日 第二天:2021年3月4日 第三天:2021年3月5日(惊蛰) 第四天:2021年3月6日 第五天:2021年3月7日 第六天:2021年3月8日(妇女节) 第七天:2021年3月9日 第八天:2021年3月10日 第九天:2021年3月11日
2021年黄梅天是在2021年6月7日开始2021年7月10日结束之间。 梅雨期一般在两个节气,即谷物播种和淡季。古人对梅雨期的计算方法是谷种节气后的第一个“第三天”是进入梅花的时间,夏节气后的第一个“非日”是离开梅花的时间。因此,2021年梅雨季节将从2021年6月7日左右至2021年7月10日左右。 不同地区的入梅和出梅时间 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梅雨季节成因 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4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梅雨季节要持续多久 常梅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早梅雨 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早梅雨的出现机会,大致上是十年一遇。这种早梅雨往往呈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开始早,结束迟,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结束,雨期长达四、五十天,个别年份长达二个月。另一种是开始早,结束也早,到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就进入了盛夏,由于盛夏提前到来,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伏旱。 迟梅雨 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人们也把这种黄梅雨称为“阵头黄梅”。迟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不过,这种梅雨的降雨量有时却相当集中。
2021年霉雨天什么时候开始:6月7日左右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不同地区的入梅和出梅时间 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梅雨期天气特征 阴雨持续连绵、高温高湿。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正常梅雨和异常梅雨 平均状态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历时20多天。但是,对各具体年份来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使得有的年份梅雨明显,有的年份不明显,甚至产生空梅现象。 梅雨季节具体时间 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梅。入梅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梅总在7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梅雨开始的时间,大致上纬度越高则时间越晚。台湾大约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日本大约在5月下旬入梅,7月下旬出梅。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但具体各地有所差异,浙江地区是农历五月份入梅,具体是逢芒种后的壬日入梅,夏至后庚日出梅。
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天结束,历时40天。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2021年夏至时间是6月21日庚子日,夏至之后的第二个庚日是7月1日庚戌日,第三个庚日7月11日庚申日,所以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计算。 2021年三伏天时间表 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 ,共20天; 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为什么热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如何降暑 1、三花饮 顾名思义就是三种花朵做茶饮。野菊花、荷花各10克,茉莉花3克,洗净后以沸水冲泡,加盖稍冷后当茶饮。 野菊花能疏风清热、解毒明目;荷花消渴止烦;茉莉花清热解表、利湿开郁。 以这三种花的花朵代茶饮,有消暑解热、芳香开窍,去心胸烦热的作用。 需注意,野菊以色黄无梗、完整、气香、花未全开者为佳。 2、三鲜饮 取新鲜竹叶、荷叶、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10分钟后取汁,加入适量蜂蜜代茶饮即可。 薄荷叶中含有薄荷油,用水冲泡后,是天然的降温饮品,能够提神醒脑、清心明目;新鲜竹叶是一味清热的中药,生津利尿;荷叶主治暑热烦渴,二者都是解暑佳品。 这道饮品所需的都是新鲜叶子,故名三鲜饮。 做法上,别煮太久,一天喝一小杯,可解暑降火,还能除烦止渴。此外,夏天吃荤腥食物时,将食材用荷叶包裹,不但营养不会流失,荷叶中的生物碱还能调和油腻感。 3、三仙饮 取金银花10克,土茯苓20克,生蚕豆30克,加水煎煮,一般以蚕豆煮烂为度,饮汁食豆。 土茯苓能够清热解毒以除湿;金银花清热解毒以消肿;蚕豆利湿排毒。 这道饮品尤其适用于伏天好生痱子、疮疖者。但购买金银花时一定到正规药店,切勿买到山寨版的山银花,以免因一字之差,降火变上火。蚕豆用热水泡发以后更易煮烂。
2021年入梅时间大概是在6月7日前后,出梅是7月10日前后,属于芒种和小暑两个节气。 梅雨期正是梅子成熟的时候,所以入梅也可以看做的梅子成熟时间首到的第一场雨为入梅雨。出梅即为梅熟时期临结束时遇到的最后一场连阴雨,标志梅雨季节的结束。 不同地区的入梅和出梅时间 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梅雨季节是什么节气 梅雨季节不属于节气,属于一种自然气候现象。 梅雨主要出现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国台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世界同纬度的其他的地区没有梅雨。华南地区没有明显的梅雨现象。 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4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梅雨季节怎么防潮 1、适时关窗(适用空间:客厅、卧室) 天气过于潮湿时,家中窗户不宜多开,特别是朝南和东南的窗户,别给窗外湿气任何潜入的机会。防潮的最重要时段是每天早晨和晚上,这两段时间的空气湿度较午间更高,若不及时关上门窗,水汽将渗透至家中的每个角落。 2、偶用空调(适用空间:客厅、卧室) 室内防潮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不时使用除湿机或开启空调机,避免室内空气太潮湿,防治家居特别是木制品、木地板受潮。 3、石灰吸潮(适用空间:厨房、卧室) 石灰是简单易得的吸潮剂,1公斤生石灰能吸附空气中大约0。3公斤水分。把石灰装在木箱里,天不潮时,盖上盖;天潮湿时,打开盖,同时不要开大窗,就能使室内空气保持干爽。
散步 一到夏天,不少人会下意识地拒绝那些动辄汗流浃背的项目,因此温和的散步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气温凉爽的清晨或傍晚,去周边的绿道、操场舒舒服服地走上几圈,既能欣赏美景,放松心情,也能保证身体有一定的运动量。 游泳 夏天本就是个玩水的季节,游泳的好处自不用多说,除了防暑降温,还能锻练肺活量,提升身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羽毛球 因为在打羽毛球过程中,双方需要时刻观察空中高速飞行中的羽毛球,眼部的睫状肌就会不断地收缩和放松,大大促进了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尤其是对中老年人和过度用眼的人来说,长期坚持打羽毛球能提高人的视觉灵敏度。 此外,羽毛球运动对全身肌肉和关节的锻炼较为充分,有助于养护心肺,减肥瘦身。不过,在室外场地打羽毛球时,一定要记得做好防晒哟! 深蹲/高抬腿 如果不想出门,也不想额外购买运动器材,那不妨来尝试一下室内有氧运动吧。深蹲方便简单,受场地限制不大,但在做运动之前需做好热身,进行深蹲时,保证胯部和膝盖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否则易引起膝盖内翻、肌肉拉伤等问题。 与之效果相似的还有高抬腿,标准动作是在上身挺直的要求下,两腿交替抬至平衡。高抬腿能促进大腿部肌肉群以及腰、腹部肌肉运动,还能加强腹斜肌的强度和弹性,提升全身的协调能力。 夏日运动有哪些讲究 室外温度不能超过体温 “高温会加重人体运动的负担,因为汗液会停留在你的皮肤,而很难被蒸发掉。”美国著名私教卢克·泰勒斯在为跑者制定《夏日跑步完全指南》,帮助跑友合理跑过三个月的高温,并在科学运动中逐渐减掉多余的脂肪时提出,“一旦室外温度超过了你的体温,我们建议你应该选择健身房、跑步机、游泳或者在家进行一些简单机械训练。” 搭配合理饮食 很多人为了减肥,会选择少吃或者不吃。其实运动配合适当的食物摄入,能够更健康地减肥。 运动前应以高糖类、低脂肪的食物为主,这些食物容易消化,又能提供糖类,是运动时良好的能量来源。此外,根据运动时间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食物选择;运动的时间预计达到60—90分钟以上,可以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例如水果、脱脂牛奶、豆类;运动的时间少于60分钟,可以选择高升糖指数的食物,例如面包、运动饮料。 同时,保持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保证营养全面和能量补充。但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或是任何的进食时间表可以适合每一个人,所以具体还需因人而异。
纪律一:避免冷风直吹、长时间吹 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儿,以防虚邪贼风。吹空调的时候要注意,不可对着颈椎直吹,也不可在大汗淋漓的时候,直接进入寒冷的空调房,否则会引发疾病;空调温度要适当,建议在26摄氏度左右;吹空调时,要经常开窗,确保室内外空气的对流,换气通风。 纪律二:自主活动,多出出汗 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待在屋里不想出门。其实,欲祛湿排寒,归根结底是要增加自己的阳气,阳气旺,自然寒不侵体。所以伏天应该适当出门活动,出出汗、长长阳气。但是夏季锻炼讲究轻缓,不可剧烈运动,不然阳气随着出汗就排泄了,气受伤了,水湿的代谢受到影响,内湿又出来了,最终湿气还是没有去掉。特别是身体虚弱者不耐暑气,可在晨昏之时,适当外出活动。 纪律三:饮食注意少寒凉 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喝冰饮、吃凉食,相当于雪上加霜。如果身体比较虚寒的朋友,在三伏天坚持不吃冷饮,那么身体寒气将会驱走大半,可起到冬病夏治的功效。 纪律四:护好咽喉、后心两个部位 咽喉和后心是人体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犯。护好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帮助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
1、常按足三里穴 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取足三里穴,握拳轻扣两百下,以略感酸胀为度,早晚各一次,有调和营卫之气的作用。 2、饮姜茶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有人会说夏天这么热喝姜茶会不会上火?其实姜的功效在于温补,夏季吃姜,可以补阳气,同时可以散寒发汗,化痰止咳。 3、吃羊肉 伏天人们太贪凉了,这个时候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如果你整晚吹空调,早上起来觉得头很痛,饮食中吃点羊肉就缓解了。民谚还有“伏天一碗羊肉汤,一个夏天不用看医生”的说法。夏季适量喝一些羊汤,可以起到强身健体、滋阴补气的效果。而且,夏季吃点羊肉,能够补充营养,还可以排出身体中的毒素。不过,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身体容易发“痈疽疔疖”的人,并不适合“三伏补羊”,别随意尝试。 4、温水泡脚 每天早睡,不要熬夜,睡前用38℃-45度的温水泡脚,可祛湿,而且改善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须注意,泡脚时间不能太长,大概10-15分钟,后背有热烘烘的感觉即可。 5、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者,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6、三伏灸 所谓灸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就是用艾绒等药物在人的体表穴位上灼烫、熏熨以治病的方法。灸法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但是灸能益阳,也能伤阴,所以对阴虚阳亢及邪热内炽的病人,一般不宜用灸或慎用,如咯血吐血、肝阳头痛、中风闭证、高热神昏、抽风或极度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之人。二是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重要脏器部位不宜直接灸,妊娠期小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7、拔火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扶正祛邪、治愈疾病。夏季留罐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一些血液疾病患者,例如白血病、血友病患者,不宜拔罐;皮肤过敏,全身枯瘦或皮肤失去弹力者不宜拔罐;某些肿瘤患者也不宜使用;体质太虚弱的病人和儿童、孕妇等,都不宜拔火罐。对普通人而言,不可在皮肤破损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否则会造成感染等后果。 8、艾叶垫 艾叶垫:用艾叶500克,晒干,揉碎,用纱布包制成坐垫,然后坐在上面。 艾叶性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艾叶装在坐垫里,温暖之气从肠道进入人体,可以温暖五脏六腑,甚至可以治疗寒冷诱发的腹泻。坐垫法可以说“坐着就能增加阳气”。
今天(7月12日)是入伏日,也是“头伏”的第一天。从今天起,进入最热的三伏天。 同去年一样,今年的三伏天同样是40天。7月12日交初伏,7月22日交中伏,8月11日交末伏,8月20日出伏。 三伏的计算方法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初伏,为十日,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是真正伏天的开始。 中伏,一般为十日到二十日,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结束。 末伏,为十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三伏的计算关键要看“三庚日”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今年夏至到立秋之间恰好又有5个庚日,分别是:6月22日庚寅日、7月2日庚子日、7月12日的庚戌日、7月22日的庚申日、8月1日庚午日,然后8月8日立秋。8月11日是庚辰日,8月21日是庚寅日。所以,同去年一样,今年又是一个有40天的超长三伏天。 150年入伏日期统计有规律可循 资料显示,通过对1900~2050年入伏和中伏天数的统计,可以看出以下规律: 1、入伏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间; 2、中伏20天的可能性较大,会出现连续几年都是中伏20天的情况; 3、中伏10天的可能性较小,中伏10天的情况至少过2年出现一次,不会连续几年出现; 4、入伏在7月16日之前的,中伏都是20天; 5、入伏在7月20日之后的,中伏都是10天; 6、入伏在7月17日的,中伏多数是20天,极少数是10天; 7、入伏为7月18日的,中伏半数是20天,半数是10天; 8、入伏在7月19日的,中伏多数是10天,极少数是20天。 9、出伏日期最早出现在8月16日(1997年),最晚出现在8月28日(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