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腊月二十八属什么:丑月(牛) 2020年属鼠,庚子鼠年。 在传统的纪年法中,农历的每个月份都有对应的天干地支,其中每月十二地支和生肖对应如下: 农历正月:寅月(虎) 农历二月:卯月(兔) 农历三月:辰月(龙) 农历四月:巳月(蛇) 农历五月:午月(马) 农历六月:未月(羊) 农历七月:申月(猴) 农历八月:酉月(鸡) 农历九月:戌月(狗) 农历十月:亥月(猪) 农历十一月:子月(鼠) 农历十二月:丑月(牛) 由于腊月是农历十二月,所以月份地支的生肖对应的是牛,地支丑属土,所以腊月属土。 中国的农历计算生肖是以立春作为生肖交替的节点,也就是说,2020年农历戊戌狗年,一直到农历2020年的立春才会结束,因此,从老黄历上来看,农历2020年的立春正好是2月4号,也就是腊月三十。那么在腊月三十之前出生的宝宝就是属狗的,在腊月三十之后出生的宝宝就是属猪的。 属鼠人生于腊月,小寒之时,岁在年末,不但有吃五谷糙粮,且有酒肉热食,安然康泰,饱暖一生。 属牛人生于腊月,小寒之时,食生而不熟,功名恍惚难成,有李广之威力,终而无封。安寝乐室,课子传孙,自身寒薄,通俗一世。 属虎人生于腊月,小寒之时,忧闷频繁,凶多吉少,遇有暗箭,避之不及,饱餐饿餐,衣食不周,须防不意杀身之祸。步入逆境,万事挫折,行动不便,宜安分守己,慎这祥也。 属兔人生于腊月,小寒之时,小寒之时,年终岁毕,衣禄清淡。 属龙人生于腊月,小寒之时,名旺志高,忠心除奸,有一股仙气。 属蛇人生于腊月,小寒之时,岁寒冰冻,雪花六出,绝俗离尘,修德有功,烦闷苦恼,难享幸福。 属马人生于腊月,小寒之时,烦事特多,不得不奔走,吃爬山涉水之苦。 属羊人生于腊月,小寒之时,四处皆冰,寸步难行,自有之食不久,前途渺茫,一生少名利。 属猴人生于腊月,小寒之时,大雪封门,冷冷冰冰,动摇不安,无谋浅虑,惨淡经营,晚景平安。 属鸡人生于腊月,小寒之时,天难地变,健康欠善,厄难多来,难享幸福。 属狗人生于腊月,小寒之时,年终岁末,威似猛虎,一生无困难,清闲悠悠,家运隆昌,功成名就,万事呈祥。 属猪人生于腊月,小寒之时,虽有天赐食禄,奈无权力不能御内外之患,空有才能,辜负平生。
日期 : 2021 › 06 › 12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腊月打雷不吉利说法 影响财运 如果腊月打雷了,那么这种时候大家在钱财问题上是需要好好的注意的,这种时候一些和钱有关的问题大家要多思考,不要因为任何人的一面之词就下结论或者是做决定。大家在金钱上的判断并不是很准确,经济困难会变多起来的,日子过起来是越来越辛苦的。 影响工作运势 腊月打雷要小心的是自己的工作,这种时候职场上大家会遇见比较难相处的人,这类人会影响到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职场的气氛变差了,那么这种时候大家就很难能够在工作的时候打起精神来了。工作上的被动会让大家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的。 腊月打雷有什么说法 民间说法 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认为冬天打雷是不祥之兆。汉代易学泰斗京房说:“天冬雷,地必震。”他认为冬天打雷,是因为春夏之季滥杀生灵所致,人类倘不思过悔罪,冬天必将吹起暖风,以致天下虫害猖獗、瘟疫四起。” 古人还说:“秋后打雷,遍地是贼。”他们认为,冬雷的发生,是由于旧社会朝廷为政不仁、法度失常,于是出现天塌地陷,盗贼横行的现象。所以古时民间有谚语,“春雷不发冬雷不藏,兵起国伤”“春正月雷,民不炊,为丧为疫”。 现实说法 从现实角度来讲,腊月打雷,则是一种极端的恶劣气候,带来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会造成农业、生活、其他行业的危害,像出现冻雨、暴雪等恶劣的气候,是一种灾难性的恶劣天气,这些年随着大气候的转变,暖冬的出现也越来越多,冬季不再寒冷,雨雪也比过去要少了许多,但对于腊月打雷这种比较反常的天气现象出现,古人对于这种反常现象的描述,还是值得警惕的。
入伏是怎么算的: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入从哪一天开始 入伏,是指进入三伏天的意思。民谚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例如2021年6月21日夏至庚子日算第一个庚日,7月1日庚戌日算第二个庚日,7月11日庚申日算第三个庚日,所以2021年入伏从2021年7月11日开始算起。
1、铺旧报纸防湿 2、利用空调人工除湿 3、点蜡烛 4、用热水加盐拖地板 5、用干衣机来干燥衣服 6、掌握时机打开门窗去湿 1、铺旧报纸防湿 尽量不让外面的空气进入房间,避免开门和开窗,在地上和桌子上铺报纸吸湿。还可以放置辣椒干、竹炭、硫黄、生石灰等等干燥剂吸收水汽。也可以将洗衣粉的袋子合理戳上几个洞,利用洗衣粉来吸潮汽。回南天的时候,卫生间、厨房的门以及房门要随手带上,以免湿汽在室内流通绵延到其他地方。 2、利用空调、抽湿机或暖风机等设备人工除湿 目前市场上的除湿产品主要有空调、抽湿机、暖风机,一般家庭使用的空调都有除湿的功能。如果能够确保安全的话,还可以提前在房间里烧上一盆火或者使用电炉来提高室内的温度,使水汽无法凝结,从而减轻室内的潮湿度。 3、点蜡烛 点蜡烛能使水汽无法凝结,从而减低室内湿度。如果家里已经出现霉味,建议最好选用含天然植物香熏精油的蜡烛,这样的蜡烛既可以干燥空气,又可以去除房间里的霉味。 4、用热水加盐拖地板 这种方法能加速水分挥发,当然是在地板已经湿漉漉的时候才能使用这个方法。 5、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可以利用干衣机来干燥衣服、被单。 6、掌握时机打开门窗去湿 这个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方法。必须掌握两个原则:一是室内外的空气温差最小的时候(一般是在经过了几天回南天的早上或者晚上)可以开门窗流通空气去湿;二是室外的空气湿度足够低的时候(比如吹北风时、有冷空气南下时、太阳非常非常猛烈时)可以放心打开门窗通风透气。当然,使用这个方法必须记得及时提前关闭已经打开的门窗,否则室内外的空气温差变大了,房间就会变得更加潮湿。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以为中午阳光明媚,可以开门窗通风,这种做法可能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中午是室外气温最高的时候,室内外温差也最大,这个时候通风,如果室外的空气湿度较高,就会引致室内的水汽凝结现象更为严重。
腊月三十要吃什么 硬币饺子 吃饺子这件事在我国多数传统节日上都有,知名的就比如冬至、立冬等。这吃饺子一般是北方居民吃的比较多,算得上是北方居民传统节日必有的习俗,而在腊月三十这一天吃饺子,与平时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腊月三十吃饺子,要吃到带有硬币的饺子最好,吃到这样的饺子预示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过个幸福年。 元宵 元宵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饭主食,不管是餐馆酒店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道美食。喜欢吃甜食的人,更是对它情有独钟。 年糕 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而南方的年糕除了甜的还有咸的,还可以炒着吃或者是煮汤喝。 吃鱼 除夕吃顿团圆饭,家家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鱼,鱼“余”同音,年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我国南北各地的鱼肴甚多,如苏菜中的“荷包鲫鱼”、乌苏里的“油炸鳇鱼块”、川菜中的“瓣鲫鱼”、粤菜中的“香滑鲈鱼球”、湘菜中的“祁阳笔鱼”、京菜中的“醋椒鱼”、津菜中的“高丽银鱼”、东北菜中的“白松大马哈鱼”等等,都是名响一地的鱼肴。 冻梨 腊月三十是冬天时节,所以冻梨这样的水果在北方很常见,只要把梨放在屋外,立马就能给你冻住,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冻梨了。腊月三十年夜饭后吃冻梨是因为这种梨最能解酒解油腻,所以最适合在年夜饭大吃大喝后食用了,不过要记得冻梨吃之前要解冻哦! 饮屠苏酒 这个习俗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屠苏是一种药酒,喝了能强身健体,祛除身体的不正之气,这就全家老少皆可喝,最有趣的是喝屠苏酒的顺序是从小到大喝起,并非我们传统的长者先饮。 吃隔年饭 这是北方流传下来的习俗,主要就是在年前做好一盆饭供着,然后供到过年,其寓意就是一年到头都吃不完,为“年年有余”。
腊月二十三吃什么 1、北方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2、吃面花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3、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4、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5、吃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6、吃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7、吃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2020年进九从哪天算起:2020年12月21号 有一个说法是“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九天是全年中温度最低的一段时期,到了三九天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到了寒冷的冬天,北方地区的温度尤其寒冷,立冬之后,天气的寒冷程度可以接受,但是进九之后,天气就开始逐渐的往寒冷走去,因此,进九之后就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寒气入侵,影响身体健康。 进九是什么意思 进入数九寒天。数九寒天,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一年中当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数九寒天结束后,寒气已尽,天气也就变暖和了。 进九是什么节气 在我国传统节气中,我们所熟知的就是二十四节气了,但其实,在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杂节气,例如:三伏天、数九寒天等,这些节气会和二十四节气进行重合,但是互相之间独立存在,没有等同关系。 进九的第二天有什么讲究 1、要开始进行进补 进入寒冷的数九寒天之后,天气寒冷,身体中热量流失较快,而且冬天有“冬藏”的说法,进九的第二天,就要开始张罗一些滋补的食材,准备开始做进补了。 推荐食谱有:白萝卜排骨汤、虫草花乌鸡汤、羊肉萝卜汤、生姜大枣茶等。 2、要准备厚厚的冬装了 进入数九寒天之后,就要开始为冬季做准备,可以开始穿一些比较厚的冬装了,如果之前的天气还没有很冷,到了数九之后就要开始买厚厚的冬装了。
2021年什么时候入伏:7月11日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入伏的依据。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 2021年三伏天时间表 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入伏食品推荐 饺子、馄饨、火腿、鸡肉、羊肉等。 我国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而南方则有:“头伏馄饨二伏茶”、“头伏火腿二伏鸡”、“头伏吃鸡二伏鸭”的说法。除此之外,在我国的有些城市有头伏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在我国彭城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在我国徐州头伏还过“伏羊节”。 总之,头伏是夏天的开始,进入夏天后人的体能消耗较多,吃以上这些热量较高的食物,易于人体发汗,可以将冬天人体积攒的湿毒排出,同时这些偏咸的食物还可以为身体补充电解质。 入伏注意事项有哪些 1、少吃冷饮 入伏后,天气越来越炎热,人体内阳气处于旺盛状态。有些人认为在夏天吃冷饮、喝冰冻饮料、多吹空调,就能把暑气压下去。而实际上这种习惯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夏季人体毛孔开泄,易受风寒而诱发感冒。这时湿气也容易入体,造成身体湿气重,引起一些疾病。 2、睡眠要注意 中医认为“春生夏长”,到了夏天,人体阳气处于旺盛状态,如果经常睡懒觉,就违背了人体阳气的季节变化规律,不仅得不到休息,反而觉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晚睡的睡眠时间也不要超过11点。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超过1小时则适得其反,可能干扰晚上睡眠。 3、三伏贴并不是人人合适 中医所指的虚寒性疾病都可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与痢疾、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等。三伏贴药性虽然温和,但有些情形下是不适用的。糖尿病、结核病、感染性疾病患者,3岁以下儿童、孕妇以及皮肤病、过敏体质患者要慎用。
三九养生知识 饮食方面 1、多吃白色食物降火 立冬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供暖,南方地区大部分都开着空调。室内干燥的空气让人“上火”,这时可多吃一些白色食物。中医认为,白色食物最能防燥热。做菜时,可以选择白萝卜、白菜、冬瓜、百合、银耳、莲藕等。其中,白菜、萝卜功效最好,可谓是最经济实惠的补品了,但肠胃寒凉的人在冬季应该少吃。 2、喝粥养胃 肾在五脏中非常重要,是健康的根本,人的衰老,从根本上说是肾的虚弱。冬季主闭藏,正是补肾的季节。喝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养生方式,粥利于消化、吸收,又美味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采用不同的食材,做出各种养生粥,可以益肾补血、滋阴润肺、益气健脾。 3、喝姜茶祛寒 俗话说:“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冬天吃姜,正合适。因为姜味辛辣,可以在体内产生热气,祛除冬季的寒气,所以常喝姜茶来驱寒,可以预防感冒等常见疾病。 吃姜要注意,一是冬季吃姜要去皮,二是不要在晚上吃姜。生姜“要热则去皮”,冬季吃姜为了驱寒,所以要把皮去掉。 4、吃牛、羊肉御寒 吃牛、羊肉可御寒。怕冷的人还可多吃胡萝卜、芋头等富含无机盐的根茎类蔬菜,以及海带、紫菜、菠菜等含碘食物。 5、提高免疫力,多吃蛋白质 这段时间要多补充一些优质蛋白质,大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鱼虾肉、鸡蛋、花生、核桃中蛋白质含量也很丰富。 6、越冷越要多喝水 冬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更应补充水分。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高,容易出现血栓等症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天多喝点水还能加快新陈代谢,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 起居方面 1、早睡晚起 专家表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早睡可以保存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可以补阳气。 2、护好五大部位 脖子、肩膀、腰部、膝盖、脚,寒冷的天气会连累这5个脆弱部位,引发颈椎、腰背、膝关节疼痛。双脚距离心脏最远,供血最差,所以也更容易受凉,引起感冒等。 3、起床不要太着急 冬季是老人们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发期,尤其是在早上,如果起床太着急的话,很容易引起意外发生。人在睡觉时,身体处于休眠状态,如果在睡醒后突然猛起,很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意外发生,所以在睡醒之后,应该缓一缓再起床。 4、锻炼不宜过早 俗话说:“冬天走一走,疾病全没有;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就是这个道理。但在最冷的时候不要外出,在家里做一些简单运动就可以,如在室内慢跑、做体操等。如果气温有所回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室外锻炼,时间最好是下午三点到四点,但阴天、雪天、大风天不要外出。 5、不要太补 随着气温的下降,身体中的热量缺乏的厉害,很多人会趁此在冬天吃一些进补的食物来补充身体所需养分,但是进补太过的话,不仅不会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反而还不利于身体健康,因为冬天人们本身就很容易上火,突然吃大补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虚火上升,出现口舌干燥、大便秘结的事情,所以在进入三九后要适当补充身体所需养分。 6、做好开窗透风工作 很多人在冬天特别不喜欢开窗透风,尤其是北方,室内室外温差过大,人们更不喜欢让冷空气进入到温暖的室内,但是室内由于经常不开窗,屋内的空气便会变得浑浊,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室内,很容易出现头疼等问题,所以在天气晴朗、屋外空气好时,要及时通风透气。
数九的数怎么读:shǔ 从数九这一天开始就真正地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 中国民间有这么说法:“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尽杨花开!”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开始。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数九的来历 劳动人民经历了千百年与风雪严寒的搏斗,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创造出许多记叙数九期间寒暖变化规律的“九九歌”。如北方流行的九九民谣: 未从数九先数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顾禄《清嘉录》上记载有一首“数九歌”,十分风趣地描写了古代人们过冬的情形: 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手都因怕冷而缩在面袍里);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寒风刮在篱笆头上,像吹觱篥一般,觱篥:bìlì亦作觱栗,汉朝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以芦苇作嘴,以竹做管。);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睡在被窝里像睡在野地里一样); 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穷人衣薄,起舞取暖); 六九五十四,苍蝇垛屋茨(透露出一点暖意了); 七九六十三,布袖两肩摊(天暖,厚衣服可以披在肩上了); 八九七十二,猫狗躺凉地;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脚眠,蚊虫跳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