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祛湿 夏天湿气重,湿气不断地聚集在身体中,将会带来更大的麻烦,适当的祛湿显得尤为关键。通过拔罐,能起到通经活络的目的,对于祛湿是非常有效的,在拔罐的时候,可以很轻松的把体内的湿气、寒气去掉。很多人夏天进行拔罐,往往就是冲着祛湿去的。 缓解疲劳 夏天,外面的温度如此高,人们不愿意多动,毕竟稍微一动都大汗淋漓。上班族,保持一个姿势伏案工作。即使休闲在家,很多人也喜欢躺在沙发上刷手机但是,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很有可能会导致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下,这样的话,可能会导致局部血液流动速度减缓,相应的,身体组织处于缺血状态下,酸痛感来袭是比较糟糕的。而在这个时候进行拔罐,则能比较好的牵拉肌肉,促使血液流动加快,肌肉得到更好的舒张、舒展,从而能缓解疲劳,让身体更加的放松。 缓解身体酸痛 夏天,很多人会感觉到身体异常疼痛。例如长时间的吹着空调,可能会导致肩膀、肩颈异常的酸胀、疼痛。此外,偏头痛也会出现。这个时候进行拔罐,可以比较好的缓解肩颈疼痛,使得身体更加的放松,无疑是比较好的调节方式。 促进排毒 毒素多,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湿气产生的毒素、吃的食物残留的毒素等都会聚集在体内。长时间的不排出,带来的麻烦是比较大的。通过拔罐,能够起到排毒的目的,避免毒素危害到身体。 冬病夏治 在中医上,还有一种另类的治疗病症方法,冬病夏治。也就是说在冬天出现的病症,在夏天是可以比较好治疗的。一些慢性顽疾,可以尝试着在夏天治疗,其中拔罐就是比较好的这种治疗病症方式。借助于拔罐,能够促使身体毛孔全部打开,疏通经脉、排出毒素,达到治疗冬病的目的。
日期 : 2021 › 1277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夜里9:00~11:00艾炙不太好。艾炙的关键作用是温疏通经络、活血化淤、祛寒去湿、均衡五脏六腑,它的功效在中医学之中属呈阳性的。假如在晚上开展艾炙,非常容易出现失眠等欠佳的反映。最好是的艾灸时间是在早上,这个时候切合乾坤之气,做到更强的温疏通经络、调养五脏六腑的目地。在艾炙以后要分外留意防冻、防寒保暖,不能吹风机、着凉。 艾灸后多久可以洗澡 一般来说,艾灸后最好过半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后再洗澡。一般艾灸完后是不能马上洗澡的,因为这时身体的毛孔会张开,一洗澡就会很容易受凉感冒,因为这个时候毛孔大部分都会关闭,受凉的可能性较小,对身体也没有多大的伤害。
2021年农历中伏是农历六月十二,星期三。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三伏天”是指农历的“三伏天”,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伏”的意思是天气太热,不能移动。但是三伏天被称为“伏”,因为还有很多寒冷的因素。三府是中原地区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根据农历计算的,大约在公历的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 三伏天的计算方式 我们常说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其具体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法来推算的,以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这也就是为什么有30天有40天的原因了。
孩子由于脏气清灵,肌肤薄嫩,贴“三伏贴”较成人疗效更佳,尤其是3岁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更应抓住每年一次的时机,及早调整好身体,但是三岁以下的孩子最好别贴。 然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两岁以上的患者可以使用中药贴敷,但是两周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使用。未满岁的孩子皮肤非常的嫩,而中药比较有刺激性。而且贴敷后,需要孩子处于安静的状态,但一到两周岁的孩子在这方面往往会做得差一些。 通常情况下,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和小儿体虚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是孩子在秋冬季节的常见病,贴“三伏贴”治疗效果较佳。 孩子年龄不同,贴敷时间不同,应按年龄逐渐加长。6岁以下的宝宝贴药时间为2~4小时。具体贴敷时间根据宝宝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宝宝的体质和耐受能力,宝宝如感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家长可自行取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可以继续贴敷,以便巩固或提高疗效。 适宜贴三伏贴的宝宝 1、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宝宝; 2、跟人体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虚寒性胃痛、结肠炎等引起的其他疾病的宝宝; 3、免疫力低下,或者是经常性感冒的宝宝,有属于过敏性的疾病,如鼻炎等的小宝宝都是适合的。 不适宜贴三伏贴的宝宝 1、特别提醒,3岁以下的宝宝不适合做三伏贴。 2、3岁以下的宝宝皮肤过于娇嫩,可能无法耐受药物的刺激。 3、此外,由于宝宝太小,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不舒服,这也会影响到治疗的安全性。 4、若宝宝疾病发作期不建议贴敷。 5、另外,有严重心肺功能疾,对药物过敏,或着贴敷前皮肤有损伤以及皮肤长有疱。 6、阴虚火旺的宝宝都不太适合,妈妈要注意分清楚宝宝是否适合贴三伏贴,以免弄巧成拙,反而对宝宝健康有害。
2021年的“三伏”,7月11日至7月20日为初伏,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8月10日至8月19日为末伏。“三伏”时长40天。这是从2015年起,连续7年的“三伏”都是40天。 忌不开窗通风 三伏天不少人怕热,闭窗室内吹空调,其实,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 忌只吃果蔬 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这样容易造成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导致疾病。 建议:多吃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香瓜、西红柿、南瓜、豆类、土豆及芹菜等。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补充一定的蛋白质。出汗容易丢失维生素B,而谷类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忌冷风对着吹 颈椎对着吹空调吹,易使颈部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低于26℃,肩背部不要直接对着空调,或者打个披肩。 忌冷饮不离手 适当吃冷饮可解暑,大量吃会伤身。冷饮会使胃粘膜下血管收缩,黏膜层变薄,出现黏膜水肿和糜烂。 建议:少量进食冷饮,宜多饮温白开水。 忌冲凉水澡 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等一系列刺激反应。 建议:洗澡水温35~40°C为宜;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 忌整天不出汗 养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的时候就出汗,出汗既能带走体内毒素,又能调节体温。 建议:傍晚出门走一走,微微出汗对身体好。 忌情绪激动 炎炎夏日,难免会心浮气躁,生气时,血压会上升,血管及心脏部位所承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高出3倍以上。 建议:情绪激动时,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消除坏情绪,平复心情。
头伏下雨,伏伏有雨 这是我国北方的一条谚语,伏天一般也是北方的雨季,入伏下雨,基本上是雨季就开始了。伏天多雨也就是所说的“漏伏”。 六月连阴雨,遍地是黄金 农历九月份,正是三伏天期间,如果经常下雨的话,到了秋收遍地是金黄的庄稼,就像满地的“黄金”,说明是丰收年。 头伏漏,干死豆 这里面说的“漏”是指下雨天,“豆”说的是黄豆。这句话说的意思是:进入头伏就下雨,那么后期会出现非常干旱,黄豆都会干死,颗粒无收。 淋伏头,晒伏尾 如果头伏这天天气下雨,那末伏就会出现干旱的气候,而伏季正是各种作物茂长的时候,作物需水量大,并且蒸发量大,出现干旱对作物生长肯定不好。 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伏天下雨多,粮食和棉花都会丰收。
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结婚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具备适合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也才能履行夫妻义务,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法律规定 中国婚姻法关于婚龄的规定,不是必婚年龄,也不是最佳婚龄,而是结婚的最低年龄,是划分违法婚姻与合法婚姻的年龄界限,只有达到了法定婚龄才能结婚,否则就是违法。法定婚龄不妨碍男女在自愿基础上,根据本人情况推迟结婚时间,为贯彻我国计划生育国策,婚姻法也鼓励晚婚晚育。一些单位以享受优惠政策的婚龄代替法定婚龄,不达到这一结婚年龄,不批准男女双方结婚,这样做是不妥的。法律是倡导晚婚,而不是强制晚婚,不是说结婚越晚越好。为保障在婚龄问题上严格执法,《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申请结婚的当事人,因受单位或他人干涉不能获得所需证明时,婚姻登记机关查明确实符合婚姻法和本办法规定的,也应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其他国家关于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 丹麦、波兰、美国一些州规定为男二十一岁,女十八岁;瑞士、越南规定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德国、新加坡、日本规定男为十八岁、女十六岁;俄罗斯规定为十八岁;罗马尼亚、巴基斯坦规定为男十八岁,女十六岁;菲律宾规定为男十六岁,女十四岁。我国封建时代有早婚的习俗,唐朝男十五、女十三岁婚嫁;宋明清时期男十六、女十四可以嫁娶;中国台湾“民法典”规定:“男未满十八岁,女未满十六岁者,不得结婚。
中伏吃什么水果最好:西瓜、荔枝、木瓜、桃子、李子、哈密瓜、火龙果 西瓜 中伏水分散失多,祛暑生津西瓜是最好的选择。西瓜富含维生素A、B1、B2和C等多种营养物质,有清热解暑的作用。 但是吃西瓜也有讲究,西瓜属寒新食物,易伤脾胃,消化不良的宝宝不宜多吃。 荔枝 七月上中旬的时候,正是荔枝红时。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 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荔枝虽然好吃,可是吃多了会上火。一般每次不宜吃超过10颗。 木瓜 木瓜含有一种称为番木瓜的重要消化酸,可将蛋白质类食物分解成可消化的状态;另一种果胶酶可消化淀粉。 因此,中伏脾胃不好,容易消化不良的人士最适合吃木瓜。 桃子 中伏水果中,桃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桃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果酸,另外还含有部分糖分、果胶和少量蛋白质。 桃的含铁量相对较高,铁是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有助于防治贫血。此外,因桃富含果胶,经常食用可预防便秘。 因此,吃桃不仅可以通便,还可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促进食欲,堪称保健水果、养生之桃。 李子 李子是中伏不可缺少的水果。李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不仅可以帮助缓解口渴; 而且酸酸的味道还能够缓解人因为夏季气温高而导致的食欲不振等。 哈密瓜 哈密瓜具有清凉消暑,去除烦热,生津止渴的作用,是我们在中伏解暑的一个很好的选择水果。哈密瓜瓜肉中铁的含量比鸡肉多两三倍,比牛奶高17倍。 哈密瓜肉中维生素的含量比其它水果也毫不逊色。注意事项哈密瓜是偏凉的,不宜吃的过多,以免引起腹泻。 患有脚气病、黄疸、腹胀、便溏、寒性咳喘以及产后、病后的人不宜多食;虚寒体质的也最好不要吃。糖尿病人慎食。 火龙果 火龙果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润肺、解毒、养颜、明目等功效,中伏养生水果可少不了。火龙果中花青素含量较高,它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衰老的作用,还具有抑制脑细胞变性,预防痴呆症的作用。 注意事项火龙果略偏凉,腹泻的人不要吃,虚寒体质者不宜多食。过敏体质的孕妇要慎食。糖尿病人不能多吃。另外,火龙果不宜与牛奶同食,以免影响消化。
北京中伏传统:吃面条 北京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南朝《荆楚岁时记》记载“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吃碗热汤面,身上发汗,可以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 面条有多种做法,我们常吃的包括:汤面,如番茄鸡蛋面、红烧牛肉面等,可以带汤一起吃,不过,面汤中普遍含盐较高,要少喝;捞面,是把面条沥干后加上调料菜码拌食的,像凉面、炸酱面等,有人爱把面条放到冷水中冲两次,那样会使部分B族维生素和钾元素溶到水中,营养易流失;炒面,将煮好的面条加配料炒制,这种做法通常用油多,不建议常吃;焖面,将各种配料炒好,然后放入面条加水焖制而成,营养损失较小。 上海中伏传统:喝茶 上海一直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风俗。旧时民间一直有以热茶解暑的传统,现代科学也证明喝热茶、温茶比凉茶更为解暑。伏茶,顾名思义,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传始于南宋,盛于清朝,但确切年代无法查考。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末饮用,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伏茶的两大作用为清暑热,化暑湿。所以,伏茶的配方也应根据每年气候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推荐的伏茶配方为:银花10克,竹叶10克,夏枯草15克,荷叶10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为一帖药量,因为不是治疗用,仅作为代茶饮用,可分为2-3人一天的服用量。 湖南和江西中伏传统:吃鸭肉 湖南和江西人偏爱“头伏吃鸡二伏鸭”,认为“头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在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需适当补充营养。在南昌民间,就有“头伏吃鸡二伏吃鸭”的传统。 《本草纲目》记载: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消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利脏腑,退疮肿,定惊痫。”四季之中,鸭肉适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鸭子喝鸭汤,可清热滋阴。 杭州中伏传统:吃鸡和茄子 老杭州人都知道,旧时一到三伏,富贵人家要“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要吃金银蹄”,而手头紧张的穷人却是“头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气温高,人体易出汗,体力消耗也大,吃些肉食,能够补充体力,挺过这段难熬的日子。 冬瓜,味甘、性微寒,具有养胃生津、清热利湿的作用。还有茄子,性味古寒,消肿止疼,清热解毒。
1、绿豆 夏季三伏天高温,人易出汗,使机体因丢失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而导致内环境紊乱,而绿豆中含有丰富无机盐、维生素。在高温环境中以绿豆汤为饮料,可以及时补充丢失的营养物质,以达到“清热解暑”的效果。 2、莲子 入伏后多吃莲子可祛火,热天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易烦躁、伤心。莲子芯的味道虽苦,但可清心火,还有降血压作用,适宜体质虚弱、心慌、失眠多梦的人食用。但腹胀者,最好少吃。 3、马铃薯 马铃薯含有维生素C,而且发热量高。“情绪中暑”的人,最容易受到抑郁、灰心丧气、不安等负面情绪的困扰,马铃薯含有的矿物质和营养元素能作用于人体,改善精神状态。 4、紫薯 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过敏等问题是很多读者朋友都不得不面对的话题,从饮食的角度不妨吃点紫薯。紫薯富含铁、硒元素和花青素。硒和铁是人体抗疲劳、抗衰老、补血的必要元素,特别是硒被称为“抗癌大王”,易被人体吸收。花青素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它能够保护人体免受一种叫做自由基的有害物质的损伤。花青素还能够增强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抑制炎症和过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 5、鸡鸭 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又是人体消耗最多的阶段,有些人因为吃不好、睡不实,受到炎热的煎熬,出现疰夏、苦夏症状,所以,老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因此,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故三伏天也是进补的最佳时机之一。 6、喝茶 夏季喝茶不但可以驱暑消夏,还有很多保健效果。茶叶所含的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多种成分,不但有解除油腻,帮助消化,减肥作用,而且还对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7、山药 山药学名蓣薯,其中含有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那就是薯蓣皂,被称为是天然的DHEA(又名青春素),其中含有各种荷尔蒙基本物质,有荷尔蒙之母的称谓,它能促进内分泌荷尔蒙的合成作用,能促进皮肤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提升肌肤的保湿功能,并对改善体质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夏季饮食不节、偏食生冷极易导致肠胃不适,吃些山药也有帮助。 8、吃面 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