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31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杏鑫测试路线_普米族的礼仪禁忌有哪些

普米族家庭以父系的一夫一妻制家庭为主,男性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家长也由男性中年龄较长的成员担任,地位最尊。居住在宁蒗泸沽湖一带的部分普米族家庭因受到当地摩梭母系婚姻家庭的影响,实行母系大家庭制,母亲在家中地位最尊,是一家之长。 夫妻之间互敬互爱,不轻易离婚。普米族结婚后,一般不能离婚,对于婚姻,普米族的看法是:“只要敬过罐罐酒,铁树椿桩也要守三年。”“只有等亲的姐妹,哪有离散的夫妻。”即不轻言离婚。若夫妻之间有矛盾,双方的亲戚有责任出面调解。 普米族孩子出生三天后,要请巫师给他取名。宁蒗普米族的取名仪式是:巫师“汗归”来到产妇家后,先用柏香烟熏身,再用温水沐浴,净身完毕,根据婴儿的生辰和该年、月、日属相,推算出婴儿的本命在何方,然后据婴儿本命所在方位来取名。或者用女神“巴丁刺木”的名字和阿舅青蛙“阿扣波底”的名字来给孩子取名,取名之后,“汗归”用猪油等动物油和人一些蒜泥,再从锅庄上取一些锅烟调均,抹在婴儿的额头上,表示为婴儿除秽,保佑其健康成长,同时象征孩子长大以后不愁吃穿,丰衣足食,家业兴旺。并为孩子念经,以祈求神灵保佑孩子成长。念完后,取名仪式即告结束。 普米族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禁忌。普米族家庭火塘上方的“神台”上不能摆放杂物,不能攀踏“神台”,不得用扫地的扫帚扫“神台”,不能在村寨的神山龙潭处砍伐树木、挖土搬石和乱丢杂物;游客参观各种祭扫仪式和丧仪时,要先征得主人同意,参观仪式时要举止庄重,不能说笑和出现轻薄行为;孕妇不宜参加祭祖活动,不能参加葬礼;客人在,普米族禁止打狗,客人不能背向火塘而坐;忌食狗肉、青蛙肉、马肉、猫肉;忌用手摸火塘上的三脚架和在灶上烘烤衣服;不能用扫帚打人,不能用筷子打猪;不能用指头指别人的鼻梁,不能摸别人的头;不能将帽子翻戴在头上;若门口立有经幡旗杆,旗色为白色或红色,杆顶插把尖刀,表示家里有病人,外人不得入内。

杏鑫注册平台官网_水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水族过汉族的传统节日,如正月过春节,正月十四过小年,三月过清明,五月过端午,八月过中秋,九月初九过重阳,等等。除此以外,还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古敢水族的传统节日与农事和祭祀活动密切相关,节庆活动往往就是对其信仰的神灵的祭祀。他们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神灵主宰,大凡奇石、古树、龙潭、山河、岩洞和水源都被视为神灵的化身而受到大家的供奉祭祀。从年头到年尾,几乎月月有节庆。 水族的春节 春节是水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农历腊月,家家忙着准备年货、杀年猪等。腊月三十早上各家打开大门,在门口燃香、备酒,接老祖过年。除夕要用酒肉祭祀过祖先后,才吃年饭。之后,围炉守夜,并用粑粑祭谷仓,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用饭菜祭火塘,祈求来年不闹火灾。正月初一,姑娘们争挑“新年水”。水族认为谁最先挑回“新年水”,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吉祥如意。初一忌到别家串门。,正月十四过小年,回娘家过年的媳妇要在这之前接回。 水族二月初二“祭白龙” 二月初二“祭白龙”,一般以村寨为单位,每村推举八个人作为祭祀代表,备鸡、饭菜、香等祭品到村寨附近出水处祭小白龙,祈求一年不下冰雹,并保佑村寨风调雨顺。 水族三月三“祭龙节” 三月三又称“对歌节”、“山歌会”。每年三月初的第一个属蛇日(不一定在三月三日),各村寨到固定的地点杀猪或杀羊举行村寨性集体祭祀,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用水族语言祷告,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无灾无难。在念祷告词时要看卦是否顺当,若不顺当要再祭一次。祭祀结束后,接连三天,男女青年互相邀约走村串寨、跳舞、对歌,中老年人利用这个时间走亲访友。 水族的六月六“祭土地节” 六月的第一个属兔日(不一定在六月六日),各村杀一头猪在土地庙祭土地神(旧称“土地会”,水语称“借卯”),预祝来年五谷丰登。祭完土地神后,各家用白纸剪成马的形状插在谷杆上,献上染色的粽粑,以此来祭田祭秧苗,防止田里的秧苗遭虫害。 六月“祭山牛”、“祭山神” 六月二十二各村寨集体举行“打老黄牛”仪式,祭祀本村本寨的山神,祈求五谷丰登。“祭山牛”时,先用糯米饭团喂牛,接着赶牛上山。在祭山神的地方供上染过色的糯米饭,然后杀牛,并点香念祈祷词。要连续玩要4天。有的村寨祭祀用“老牛”事先集资购买,有的则在每年剽牛祭祀后以丢鸡头(脚)的方式选定第二年的“领头”,承担买牛供祭的责任。六月二十四要“祭山神”。每个水族村寨都有祭山林,是专门祭山神的地方。每年推举八个头家买牛、鸡等进行祭祀活动。

杏鑫咨询304724_水族的民风民俗你知多少

水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贵州省内。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水族的民风民俗。 水族的民居民俗 历史上,水族筑楼而居,盛行“干栏”式建筑。房屋多用竹木建造,茅草、树皮或瓦片作顶,一般为二三层,底层饲养牲畜、堆放农具杂物等。上层住人,檐下留有较宽的走廊,可晾晒衣物、堆放粮食或休闲纳凉。现已普遍改住木结构和木石结构的房屋,一般是正房三开间,中间一间的前墙向里缩进1米左右,大门开在正中。屋墙有的用石头垒砌,有的用木板或竹子、茅草编成的篱笆围建。正房正中一间为堂屋,堂屋隔成里外两间,一间设有神龛供奉祖先、先师和一些神灵,神龛后面一间住老人。两边侧屋设楼,楼上堆粮,楼下住人。正房两侧建耳房,用于关养牲畜、存放农具、设置磨房等。耳房左右相向,左侧的耳房要比右侧的高一些。云南水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村边多水池鱼塘,房前屋后多种植果木。因依山修建,有些屋基前低后高,水族人民便利用地势修建成“吊脚楼”,建盖新房是水族家庭的一件大事,如盖房前要择吉日选定动工时间,并请风水先生择地基,地基选好动土前要杀鸡、献香祭祀土地神等等。伐木立柱、上梁到新房建好都有既定的仪式。 水族的服饰特点 水族崇尚黑色和藏青色。水族男子多穿对襟无领蓝布短衫,中青年男子多穿对襟便服,老年人多穿无领的布扣长衫,用青蓝头帕包头,大部分人裹绑腿。水族妇女大多穿青黑色圆领右开襟宽袖短衣,下着长裤,结布围腰,脚穿绣花青布鞋。 水族的饮食特点 水族居住地区多盛产稻米,所以普遍以稻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小麦、荞麦、豆类、薯类等;蔬菜以青菜、萝卜、南瓜及豆类为主;肉食以猪、牛肉为主,以鱼作为祭典和待客的珍品,狗肉不能作为庆典和节日的菜肴。口味喜欢酸辣,有名的菜肴是酸辣鱼。 水族的丧葬习俗 水族一般采用土葬。历史上水族的丧葬仪式,从报丧、吊丧、入殓、停棺、择吉、出殡、下土安葬,每一个环节都要请水书先生来主持,严格按水书条文去办。而现在的丧葬习俗,则受到汉族和邻近民族的影响。夭逝者,葬仪从简。若死者是妇女,要由娘家验看后才能入殓合棺。对年长丧逝者,讲究厚葬,停枢期间设堂开祭,有能力的人家,都要请人演奏丧乐、唱丧歌、跳丧舞。 水族的婚恋习俗 水族为一夫一妻制父系小家庭,富源水族的婚姻以本民族内异姓通婚为主。婚姻遵守同宗不娶,过去多为父母包办,媒妁定亲等,现在姑表婚和包办婚姻已不多见。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但形式上仍通过媒妁才缔结婚姻。青年男女在“赶摆”(对歌玩耍)、劳动、生活中认识并且情投意合,就通过媒人提亲,吃“火笼酒”(定亲),“发八字”等礼节后,择定吉日成婚。

杏鑫注册网站_水族的饮食有哪些特点

水族居住地区多盛产稻米,所以水族的饮食以稻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小麦、荞麦、豆类、薯类等;蔬菜以青菜、萝卜、南瓜及豆类为主;肉食以猪、牛肉为主,以鱼作为祭典和待客的珍品,狗肉不能作为庆典和节日的菜肴。口味喜欢酸辣,有名的菜肴是酸辣鱼。 水族农民不善种菜,因而蔬菜品种比较单调,青菜、广菜及大叶韭菜是最常见的蔬菜。水族比较重视养殖业和渔业,因此,各种牲畜禽及水产品为水族生活提供了必需的肉类食物。 水族人杀猪时,将猪肉切成块,放上佐料熏干做成腊肉保存;牛肉腌制成牛干巴或用火熏烤成熏牛肉。喜好糯米制作的食物,常用糯米饭、糯米粑、粽子等作为馈赠品和待客,甜酒也多以糯米制作,水族喜饮自酿的包谷(玉米)酒。 水族男子吸烟多用水烟筒,烟丝多用自制的晒烟丝或烤烟丝。有男性亲朋好友到来,必用烟酒招待。日常便餐多为酸汤菜及米饭,客人到家多以豆腐、鸡鸭、肉类招待,贵宾到来以小猪、鲜鱼招待。 水族酸汤极有特色,有辣酸(辣椒制成)、毛辣酸(西红柿制成)、鱼酸(鱼虾制成)、臭酸(猪、牛骨熬制而成)等多种。其中以辣酸为最常用。辣酸用新鲜红辣椒加工制成。其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红辣椒淘洗干净,加水用磨子磨成浆,加入大量甜酒(或糯米稀饭),放入泡菜坛中密封,经发酵,即成美味酸汤。食用时,把白菜、青菜、嫩竹笋、大叶韭菜、广菜等各种蔬菜煮熟,舀适当酸放入,煮开即可。以糊辣椒面、盐巴并舀一点菜汤调成蘸水,吃菜时要就着蘸水吃,其味鲜美,极为开胃。极少有炒菜,一年四季都吃“火锅”,一大锅酸汤加蘸水几乎就是每日不变的菜肴。即使偶有豆腐、肉或鱼,也习惯加入菜中,煮成一锅沾蘸水吃。

杏鑫登录_水族的资料 水族的由来与分布地区

水族主要分布于贵州、广西北部和云南,主要聚居在富源县的黄泥河、占敢一带,彝良县的大河、龙安等地也有分布。云南的水族与贵州三都的水族同源,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唐代,水族已定居于龙江和都柳江上游一带。宋元以后,由于战乱和统治者的剥削压迫,溯红水河向西迁徙至云南、贵州交界的黄泥河中游一带,成为当今云南水族之先民。元明以后,大量湖广籍汉族移民或征战戍守,与水族人民杂居通婚,部分汉族融合为水族。 水族自称“虽”。近现代因多居于溪流河畔,生活习俗多与水有关,自然崇拜和民间传说也多与水相连,汉族称其为“水”,含有“住在水边的人”之意。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今云南水族通用汉语。水族的文字称为“水书”,是一种象形文字,仿汉字倒写或反写,也称之为“反书”,主要用于宗教祭祀活动中。云南水族现在的语言、服饰、建筑和习俗等,多受邻近布依族、壮族、苗族、彝族的影响,水族的文化特色淡化,只有一些老辈还仍保留有水族的文化样式。

杏鑫测速登录地址_德昂族服饰特点简介

历史上,德昂族曾被称为“扑子”、“茫人”、“蒲人”等称呼,自清代起,称为“崩龙”,解放后民族识别时沿用了“崩龙”这个名称,后来根据本民族意愿称为”德昂族”。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德昂族服饰特点。 德昂族男子服饰 德昂族男性的服装较为简朴。少年儿童上着翻领的青布对襟衣,下着半短裤。年龄在7岁以下者戴瓜皮小帽,帽镶银泡、银币和银佛,帽顶系上一核桃大的红色绒球。从13岁至结婚前的男子,上装是双层领的青布大襟衣,外层白领沿边装饰五彩小绒球,大襟衣多用银泡和银币作纽扣,襟边镶些小绒球。左耳戴竹叶形小银片和耳筒,佩戴银项圈,头包花色毛巾,裤子宽短。他们外出时,喜佩带长刀、背漂亮的挎包。中年男子服装与青年略同,用藏青或白布包头,不佩戴银耳筒、项圈,衣襟上不钉五色绒球等。老年人的穿着比较随便,但一般喜欢用青布裹腿。 德昂族妇女服饰 德昂族的服饰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德昂族女子上身穿蓝色或黑色的紧身短衣,下穿式样新颖大方、花色艳丽长裙。不同支系的妇女,多用裙边横织的线条颜色加以区别。红德昂是红黑相间的颜色;花德昂则镶有四条白色带子,其中又插有五寸宽的红布相饰;黑德昂所穿的黑筒裙上织有几条深红色的布带,其间又衬夹着几小条白色带子。红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妇女剃头后用黑布包裹,喜戴大耳环,银项圈,穿蓝、黑色对襟短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下摆边沿用红、绿、黄三色小绒球装饰。 德昂族的藤篾腰箍 唐代史书早已记载着德昂族的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缠腰”为饰,这一装束,历经宋、元、明、清千载流传一直到现在。德昂族的姑娘成年后,在腰部佩带上五六圈或十余圈,甚至二三十圈藤篾制的“腰箍”。这些“腰箍”,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黄、绿诸色,有的上面刻着各种花纹图案,有的还包上银或锡片,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鲜艳夺目。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带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这个姑娘勤劳、聪明、有智慧,也表明这个姑娘心灵美好。所以,德昂族的妇女都佩带腰箍,并以此为荣。 由于腰箍体现了妇女们的美德,因此,在青年男女社交期间,小伙子为了获得姑娘的爱情,往往费尽心思,精心地制作有动植物图案和花纹的“藤篾腰箍”,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佩带,于是“藤篾腰箍”又成了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

杏馫1980_德昂族饮食特点及特色菜肴

德昂族饮食比较考究,用料较为广泛。擅长煮、炖、拌、舂等技法,口味酸辣中带甜。蔬菜种类繁多,竹笋是四季不断的蔬菜之一,除鲜吃外,多加工成酸笋或干笋食用。 德昂族的饮食习俗受地理、气候、宗教等因素的影响,有着独特的饮食习俗。德昂族主要以大米为主食,副食为豆类、瓜类、青菜和野菜。喜欢素食、喝浓茶等。主要特色饮食品种有: 酸扒菜 制法是把青菜洗干净,于锅中煮,加入酸笋和肉、油或豆豉,待煮圯时佐餐,其味略酸且带点回甜,浸出汁成为酸水。吃时,以烧辣子为佐料,可当酸醋食用。 腌帕冬菜 帕冬菜亦称“鸡爪菜”,因其叶似鸡爪得名。腌帕冬菜多在春季,当帕冬树刚抽嫩芽时摘取,稍加晾晒脱水后,用清水洗净,再将水汽晾干,放于土罐中密封,将罐放在火塘边烘烤3日即可食用。该菜可生吃,亦可与鸡肉、猪肉同时炒吃,其味鲜美,还可入药。食之,可医治胃病。 懒腌菜 以萝卜叶、苦菜做原料,先将叶子捂黄,用水洗净,晾晒至水汽蒸发,切细,放入罐中压紧密封,再将罐反扣过来(让罐口与地面接触),腌十余日后取出在锅中煮一下,起锅后晒干储存,食用时取一点泡开水,有点酱油味。 饮浓茶,这是德昂族成年男子和老年妇女的嗜好。传说从古老的时候起就有这种习俗。因此,德昂族各家各户都习惯在自己住宅周围或村寨附近栽培一些茶树,采摘的茶叶系士法加工,主要供自己消费,有剩余时携人市场与其他民族交易。 茶在德昂族民间不仅是常备的饮料,也是馈赠亲友的最好礼品。在日常生活中,德昂族离不开茶,婚丧嫁娶。探亲访友,都以茶作为礼品,”茶到意到”。

杏鑫娱乐登录地址_德昂族的风俗与习惯简介

德昂族源于古代的濮人,与“哀牢”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德昂族的风俗与习惯。 德昂族饮食风俗 德昂族饮食比较考究,用料较为广泛。擅长煮、炖、拌、舂等技法,口味酸辣中带甜,主要以大米为主食,副食为豆类、瓜类、青菜和野菜。喜欢素食、喝浓茶等。 德昂族的婚恋习俗 德昂族原则上实行氏族外婚制,有些地方姑舅表婚有优先权。寡妇可以再嫁,不受歧视,只是聘礼要少一些。 德昂族青年男女恋爱自由,男青年找对象主要采取对歌的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如女方愿意,则将男方的烟盒留下,或赠给定情信物,如不愿则将烟盒奉还。 德昂族男青年向自己中意的女青年求婚,还可以用送竹篮的方式试探对方的心意和表达爱情。这种送竹篮的求爱方式,一般在每年一度的“泼水节”期间较集中地进行。“泼水节”期间,如果姑娘背着男青年编制的竹篮,就说明对该小伙子有意。 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以后,彼此有意,男方的家长会请媒人到女方家说媒。最后,双方家长选定吉日,男方家送上聘礼,群众称之为“奶水钱”,作为母亲抚育女儿的报酬,即可成婚。 德昂族举行婚礼,首先是新郎在伴郎、媒人的陪同下迎接新娘。新娘子到新郎家,登梯上竹楼时,双脚一定要先踩在专门设置于楼梯下的石块上,表示他们的婚姻像磐石一样的坚固、长久。新媳妇上楼时,婆婆要给她撒谷花。撤花仪式结束,新娘缓步登上晒台,跟在婆婆后面进入新房。男方事先请好“安长”(有文化知识的先生),随即在火塘边为他们主持婚礼,“安长”念经并请求佛祖赐给幸福,祝新婚夫妇白头偕老。仪式结束,开始宴请宾客,席间喝酒、唱歌、跳舞,非常热闹。 德昂族的丧葬习俗 德昂族人死后首先是鸣枪报丧,亲戚和村寨邻居闻讯后,即纷纷奔赴死者家中帮助料理丧事。出殡日子,由佛爷占卜决定。出殡时,棺木小头朝前,大头朝后(即死人的脚朝前,头朝后),意思是要亡魂向前走,不能倒回来,这叫“送魂指路”。埋葬完毕,由长老念祈祷词,各人拿一树枝拂身,表示扫除身上的邪气,就可转身回寨子。死者家属要在埋葬后第6天的晚上,请佛爷或“安长”前来家中诵经,以超度亡灵。死者埋葬后第7天,要为死者追悼亡灵,此后,死者家属不再上坟地扫墓祭祀。 德昂族的宗教信仰 德昂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同时信仰原始宗教。德宏德昂族信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分“有润”、“摆庄”、“多列”和“左抵”四个教派,其中以信奉“多列”派者为绝大多数。

德昂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他在保山地区的保山县,临沧地区的镇康、耿马、双江、永德等县有分布,是个居住比较分散的民族。在友好邻邦缅甸境内有较多德楞(德昂)人居住,是个跨境而居的民族。 德昂是本民族自称。“昂”在本民族语言里含义是“山崖”或“崖洞”;“德”为尊称的附加语,自称“德昂”也许包含着对其祖先居住崖洞的历史纪念,也许称自已是从崖洞里出来的民族。 德昂族源于古代的“百濮”族群,是濮人后裔的一部分,秦汉时称濮人。汉唐历史记载中的“闽濮”、“扑子蛮”,元明的“蒲人”、“蒲蛮”,均分布在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其与缅甸交界地区。明末清初,德昂族从“蒲人”中分化出来成为单一民族,德昂族自称“德昂”、“尼昂”或“纳昂”。清朝史书中记作“崩龙”。隋唐时在滇西南的主要政治力量是茫人部落,南诏强盛时征服了他们,自唐末五代,南诏国势力衰落,茫人部落的“金齿”支系崛起,建立起自己的区域统治,元代史书称他们为“金齿国”。 元明时期,金齿屡遭战争与民族压迫之苦,而急剧衰落了,但从傣族的一些语言中还能看到德昂族为金齿后裔的一部分的历史线索。明以后,德昂族成为傣族土司的属民。根据本民族意愿,198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称为“德昂族”。 德昂族支系很多,在云南主要分为汝买、布雷和梁三个支系,由于方言和服饰的差异,又分别称“红德昂”、“花德昂”、“黑德昂”等。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在对外交往中多使用傣语、汉语和景颇语。 德昂族传统的住房为正方形“干栏”式建筑。德宏地区的德昂族一家一院,房屋分两层,由木屋架、竹墙壁、竹楼、草顶构成,楼上住人、煮饭、贮藏粮食、放置用具,楼下圈养牲畜。德昂族的建筑水平和工艺相对较高,房屋同样为竹木结构,中间为走道,两边为各个家族的卧室,每户之间用篱笆隔开,并在每户的卧室旁设有招待客人的客室。

水族为一夫一妻制父系小家庭,富源水族的婚姻以本民族内异姓通婚为主。婚姻遵守同宗不娶,过去多为父母包办,媒妁定亲等,现在姑表婚和包办婚姻已不多见。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但形式上仍通过媒妁才缔结婚姻。青年男女在“赶摆”(对歌玩耍)、劳动、生活中认识并且情投意合,就通过媒人提亲,吃“火笼酒”(定亲),“发八字”等礼节后,择定吉日 走寨对歌,亦称“赶摆”、“摆白”、“做玩”等。青年男女在农闲、赶街、逢年过节期间,成群结队到路旁、山冈上物色意中人,并相邀到林中对歌,通过歌声表达心中的情意。男女之间若互相倾慕,彼此对话要先靠男女同宗的女性为媒传递消息,经过多次接触了解后,双方才能单独见面。水族青年也通过走亲戚的方式来互相认识。如一个村寨的男青年们相约到另一地某青年的亲戚家,该村的女青年们来到主人家,男女围在火塘边对唱,互相了解。第二天情投意合者互赠信物,并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若是两厢情愿,小伙子随后就会正式请媒人到姑娘家去说亲。 结婚程序有说亲、“插毛香”、“吃火笼酒”、“合八字”、迎亲几个过程。 男女若两情相悦,男方便请善于辞令的媒人带着礼物(一般是红糖和糯米粑粑)去女方家提亲。若媒人到女方家受到酒肉款待,说明女方家已有儿分默许;若只以一般饭菜相待就有拒绝之意。男方家根据女方家“口风”,择吉日请媒人领着小伙子拿着聘礼到女方家,征求女方父母亲友的意见。女方若同意,就会接下礼物,点香燃烛置于祖先牌位供桌上,让小伙子行跪拜之礼,这称为“插毛香,定下万年桩”。之后,男方家择吉日抬一头猪到女方家,女方家将猪宰杀后祭祖,亲友、长辈围着火笼饮酒、吃饭,俗称“吃火笼酒”,即告知女儿已与别人定亲。定亲后,通过把男女双方的八字写在纸上,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后,选定结婚日期。然后男方要给女方家送去较丰富的聘礼,聘礼中除现金外,一般还有猪肉、红糖、项圈、衣服、首饰等。女方则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而置办嫁妆,嫁妆中含有糯谷、生猪、布匹、衣服、箱柜、家电等。婚前一两天内,要举行吃媒酒的仪式。即男女双方各请两个证婚人,证婚人对饮一碗酒,青年男女的婚姻关系就算正式确立。 水族把正式婚娶礼仪称为“行大礼”。结婚这天,男方家置办酒席,宾客盈门,男家请唢呐一班偕同新郎及陪郎若干人去迎亲。新娘的小姐妹们等在寨子外面男方娶亲人必经之路,设下栅栏作路障,用对歌的方式难客。直到新郎把带来的“姊妹粑”、“姊妹钱”分给众姐妹,才能到达新娘家。接着,迎亲的人们和新娘家的亲朋入席,席问还要吃新郎带来的“姐妹鸡”,新郎还要给厨房“参厨钱”等。晚饭后,迎亲的小伙子与陪新娘的小姐妹们围坐火塘,相互对歌,表达他们对新郎新娘的祝福。新郎及迎亲的人们要在新娘家住一晚,但新郎不能与新娘见面。第二天,新娘穿上自己亲手纺织缝制的结婚礼服,佩戴银或铜饰。临出门时要“挂红”,新郎手上挂两道,新娘手上挂一道,陪郎陪娘的腰上各挂一道。新郎、新娘要向“天地国亲师位”跪拜,并给父母、亲戚磕头,亲戚要给新娘“离家钱”。新娘出门时,要哭泣,并唱《哭嫁歌》,同时手撑阳伞由兄长扶持上路。临别,新郎和陪郎各人身上带一只瓷碗,新娘拿一面镜子用于驱邪和避邪。来到男方家门口时,要先为新娘“退喜神”和“捏喜锁”,接着在门槛上放一付马鞍,让新娘从上面跨过去。婚礼于天黑以后举行,新郎新娘要先叩拜祖宗牌位,然后向长辈和亲友鞠躬,接着新婚夫妇向大家敬喜酒、喜糖、喜烟和葵花子,并向大家致谢,同时接受大家的祝福,新娘要向新郎及家人赠送自己亲手缝制的布鞋。举行婚宴时,新郎新娘要到每一桌来敬酒。当晚要闹洞房。结婚当天,新郎新娘不能同房,新娘由陪娘陪伴歇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待到另一个吉日才把新娘接回来,从此开始夫妻生活。婚嫁期间忌打雷,故婚期多安排在秋冬季节。 水族有招赘的习俗,如男方入赘女方家,其婚礼程序亦大同小异,只不过以女娶男嫁的方式进行。婚后夫妻感情不和可以离婚,但限制甚严,若女方先提出,则要偿还男方在结婚时所花费的钱财。寡妇可以再嫁,但不能嫁到夫家宗族居住的村寨内,且要由新夫家付给前夫家一笔彩礼。寡妇出嫁时,可以带走自己的财物。如果情况特殊,寡妇也可以招男人上门,以继承前夫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