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扪距黎平县城46公里。全村共有500余户,2300多口人,全部为侗族,分为寨母、寅寨、得面、腊模、围寨五个自然寨,村民沿河两岸倚山傍水而居,是侗族地区民族风情文化保存较为古老完整而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侗族村寨。 地扪,是根据侗语音译的地名,直译为泉水源源不断的水源头,意译为村寨发祥、人丁兴旺的地方。据地扪侗族古歌的口传,在唐朝时期就有侗家人在此建寨,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相传地扪侗族祖先原生活在珠江下游南岭的水乡泽国,秦汉时期为了逃避战乱,溯江而上,几经迁徙来到地扪这个地方定居后,勤劳耕作,丰产足食,人丁兴旺,不久就发展到了一千三百户,为了生存下来,后才分到茅贡七百户,腊洞二百户,罗大、登岑一百户,因此,地扪为“千三”的总根,至今仍称为“千三侗寨”。 由地扪分出去的几个侗族村寨最远的十余里,最近的三里。 由地扪分去的几个侗族村寨,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都要聚集到地扪举行盛大的祭祖庆典,年长日久自成习俗,故称此节日为“千三欢聚节”。节日的主要活动内容有:(1)拦路迎宾。千三侗寨的侗族后生们高奏芦笙,姑娘们身着艳丽的盛装银饰,捧着醇香的米酒在寨门设路障唱酒歌迎敬前来参加节日的宾客,其余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夹道相迎,把宾客迎到祭祖坛前,气氛十分热烈,是侗族最隆重的迎宾礼仪。(2)合歌祭祖。“千三”寨老举行仪式请“萨”(即祖母)进坛和烧香敬祖后,成千上万参加祭祖的人们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千三”侗族祖先迁徙、繁衍、生存的古歌,歌声悲壮,震撼人心,场面壮观。(3)踩堂唱歌。参加祭祖的人们手牵着手唱赞颂“萨”的进堂歌、季节歌、盘歌、劝世歌、转堂歌等。(4)演唱侗戏。出生于腊洞村的侗戏鼻祖吴文彩是“千三”后裔,节日里各寨的侗戏班子都演唱他创作的侗戏,以示庆贺和纪念。(5)斗牛取乐。“千三”各寨吹奏芦笙,锣鼓喧天,扛着彩旗,牵着打牛来到斗牛堂放牛打架庆贺节日,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6)聚会叙情。“千三”的人们聚集在各家各户吃“合拢饭”,开怀畅饮叙旧;或在鼓楼、花桥、凉亭里叙旧谈心,通宵达旦。(7)月堂坐夜。“千三”侗寨的姑娘们三五成群地邀请宾客到一处行歌坐月,唱歌传情,赠物留念,并煮鸡、鸭稀饭招待宾客吃夜宵。 发源于该村境内的清水江支流从村中穿流而过,河东是围寨、腊模、得面,河西是寅寨、寨母,寨与寨之间原以水沟为界,后来房屋逐渐相连,现几乎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村里的五个自然寨原每个寨子建有一座鼓楼、一座花桥、一座戏台,因为各种原因的损坏,现只修复有三座鼓楼、二座花桥、二座戏台。全村居住的都是南方侗族典型的干栏式木楼。木楼是因地而建,多为两进三开,前面与两头配有厦子,分为两到三层。建在平地上的一般都是平地楼,地板直接用泥土夯实或水泥混筑;建在水塘上的一般都是矮脚楼,用石垛作为每根柱脚的礅子,离水面二三尺高,地板全部用木板铺装;建在坡坎上的一般都是吊脚楼,多是前吊后着地,层数、形状、进深因地形而各不同。木楼错落有致,形成了一条条幽深曲折的巷道,并铺设有青石板路通向各家各户。 地扪居住的几乎都是吴姓族氏,至今还沿袭着族长式的寨老管理寨务民间组织方式。现任的千三总寨老有男的四人,女的二人,各寨寨老有二人。寨老都是选举产生,无任期。一般都是年龄在60岁以上,在地方德高望重,对地方事务负责,热心公益事业,并了解和能够传承民情民俗的老人担任。各个寨子是按“聚族而居”形成的,即每个寨子都是有血缘关系的氏族联合体,本寨内的吴姓不结亲,但特定的寨与寨之间的吴姓或与本寨内的其他姓氏可以开亲,并建立有一种传统的婚姻关系,当地叫“结对门亲”。寨母与腊模结对门亲,得面与寅寨结对门亲,围寨与腊模结对门亲。地扪侗族古歌这样唱道:“分五寨以沟为界/同姓开亲寨与寨成双/寅和得面开成对门亲/模与寨母亲家经常走/剩下围寨无处结/又与模结鸳鸯。” 地扪积淀着千百年的侗族风情文化,纯朴浓郁,原汁原味。在多姿多彩的古俗民风活动中,几乎都是在有婚姻关系的寨与寨的群体之间进行,“为嘿”(寨与寨之间集体交往走访做客)是各种活动的载体。正月间唱侗戏,就是一个寨请亲家寨的戏班子来演出,同时请寨上的男女老少一起来看戏做客,酒肉款待,演出结束后,对方又抬着肥猪来回谢该寨,侗语称为“勿也戏”。春节期间新媳妇请娘家客,就是请本寨的家族与同伴到娘家来做客走亲,侗语称为“勿也乜”。平时新婚夫妇生小孩请满月客,就是请本寨及娘家寨的人都来朝贺,摆酒席众请三天,侗语称为“勿也腊嘿”。一个寨子修建鼓楼或花桥,亲家寨要邀请其他的寨子共同来祝贺,侗语称为“勿也楼”或“勿也赳”。春节或秋后放牛打架,一般都是结亲的寨子放牛对打,那个寨子的牛打赢了,打输了的亲家寨要率众抬着肥猪和斗牛的“金牌”——桅杆,吹着芦笙,敲锣打鼓,前往祝贺,侗语称为“勿也神”。在“为嘿”过程中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一个寨子的要到亲家寨“为嘿”,先要到本寨鼓楼集中,在鼓楼里踩歌堂,唱三首萨岁歌,然后绕萨坛三圈,才鸣炮吹芦笙出寨。亲家寨在寨前吹芦笙设拦路酒相迎,双方对歌饮酒后,才齐奏芦笙进寨,进寨后主客一起到鼓楼踩歌堂,唱萨岁歌,最后展开对歌。有双方全体对歌,也有双方选派代表对歌,还有自由式各自抒情表意唱歌。年轻人对唱情歌,老年人对唱叙事歌、劝世歌等,在酒席间还对唱敬酒歌。在千三侗寨里,无歌不客,无客不酒,“饭养命,歌养心,酒养神”是千三人千百年来的古训。在这些密切的交往活动中,使千三人世世代代相处和睦,团结友善,热情好客,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命旋律。 在地扪寨脚水塘边有一座塘公屋,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护佑千三民众的神——塘公的动听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地扪不知从哪里来了个八九岁的小男孩,长得眉清目秀,知书达理,他把寨上的小伙伴们召集拢来,教大家读书写字,小伙伴们都挺乐意跟随他,称他为小先生。寨上的一千三百户家家争着接他去家里作客,他每天吃一家的饭,轮完已是三年,但寨上的人们还不知他来自何处,叫什么名字。有一天,小伙伴们问他:“小先生,你跟我们做伴都三年了,我们还不知道你家住什么地方,你叫什么名字呢。”他答道:“我家住在寨脚的水塘边,我姓塘。”从此,大家都管他叫“塘”。 转眼六七年过去了,塘和小伙伴们都长成了十七八岁懂文化的青年,一年,朝廷科考的消息传来,塘对伙伴们说:“我们这么大的地方,应当出人才,有人到县衙、府衙,甚至京城去做官,为地方民众争光,做点大事才对。”大家都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但提到去京城赶考谁也不敢想,而塘却执意要去闯一闯,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伙伴们,翻山越岭朝京城的方向走去,他风餐露宿,终于赶到京城参加了科考,一举夺魁,考中了状元,被皇帝封为宰相。由于他为人耿直,才华横溢,得到皇帝的赏识,民众的爱戴。 过了三年,塘陪皇帝下到江南出访,他邀请皇帝到他成长的黎平府地扪千三侗寨去看看,皇帝问他去地扪要走多久,他回答说,骑马要走三十三天,走路要走烂七十七双鞋。皇帝听后觉得路途遥远,决定不去地扪,但下了一道圣旨封地扪一带的地方为“天府洞”(侗语系好地方的意思),就与塘打道回京城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塘在京城到了晚年,他十分思念地扪和那里的人们,由于忧郁成疾,不久就离开了人世间。因塘生前不能回地扪,不能报答千三民众的养育之恩,他死后便托梦给地扪的千三寨老,说他的英灵要回地扪,要他们在寨脚的水塘边建一栋塘公屋,屋好宽好大他已经划好红线,屋落成的次日午时三刻水塘中冒出三个气泡,他就显圣了。第二天,寨老到寨脚的水塘边看,果然有四四方方的一道红线,于是按梦中吩咐择吉日在水塘边修了一座漂亮的塘公屋,屋落成的次日午时三刻,全寨寨老围在屋前的水塘边,果然也看到了水塘中冒出三个亮晶晶的气泡,化成一团雾气……从此,地扪寨脚的水塘边就有了塘公屋。屋的四周古树成荫,屋底有口清凉的水井四季长流,前面的水塘深不见底,成群的鲤鱼游弋在水塘中,人们神化说那是塘公的神兵,塘其实就是水塘里鲤鱼的化身。 自塘公到地扪后,这 一带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好像世外桃园。因此,千三的人们都把塘奉为神明,逢年过节,家家都要到塘公屋敬供上香,祈求塘公保佑村寨祥和,老少平安。千百年来,代代敬仰,流传至今。 原创文章,作者:逆流的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276.html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日期 : 2020 › 03 › 9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肇兴侗寨,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侗寨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 要说肇兴侗寨是如何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的呢?这就是交通的重要了,2016年动车未开通之前,这里的人均支配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自从2016年动车开通之后,人均支配收入已能达到8000元,而且2018年的春晚央视分会场就定于肇兴侗寨,这个又将肇兴侗寨完全推火了。 肇兴侗寨位于两座山崖之间的盆地中排满了绵延几公里的吊脚楼,村口是几层高的风雨桥,小河从风雨桥下流进寨子,青黑色屋顶上巍巍挺立的是侗寨的标志–鼓楼,村口的风雨桥和梯田引导着人们走进这神奇侗寨。 侗寨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侗族人民在此集会、社交、休闲,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侗族青年人谈情说爱的场所,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都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在全国都热的受不了的时候,在肇兴完全不需要空调,这里没有炎热的天气,走哪都是清爽,慢慢感受宁静的侗寨午后,从仁团沿古道大街到礼团鼓楼,然后在这个鼓楼下做一次染布体验。 第一次体验染布,完全是颠覆了对扎染的认识,你永远不知道成果会是什么样子的,扎染的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染出后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效果。 跟中国很多的旅游城市比起来,肇兴的商业味道并不浓。居民有着自己的日常生活,丝毫不理会身边的游客好奇的目光。 在这里一定要学会慢下来,慢下来,就算只是在鼓楼下静静的看侗族姑娘刺绣也是一件很满足的事情。都说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看看鼓楼下的弹唱,只愿时光能走得更慢一些。 本文来自百家号:小小西瓜C,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黎平县龙额镇归养村“吊颈鱼,牛毛香禾糯”开始走出大山,正在走向世界。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展示归养村多彩文化的舞台,大家都精心准备了各式节目,为晚会增添色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侗族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4555.html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这是翠绿群山间的一个小盆地,盆地中间窝着一个几百户人家的村寨。村寨的房屋全是黑褐色的吊脚楼,此刻正朦胧着灰白色的雾气和炊烟。把雾气和炊烟当作宣纸勾出几行的,是五座俏拔的鼓楼。”这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人文学者余秋雨先生笔下的肇兴侗寨。 在余秋雨先生的眼里,黎平肇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生态,而在世界的眼中,肇兴侗寨则是全球最具诱惑力的旅游目的地。 处在云贵高原大山腹地的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族大寨是黎平县肇兴乡政府所在地,距黎平县城74公里,是贵州通往广西桂北主干线中点站,“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速铁路”将从附近穿过。是南下桂林、柳州、广州、深圳等经济发展都市的必经之地。 正像余秋雨先生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肇兴侗寨座落在大山谷地之中,四面环山、古树、竹林、油茶林和层层叠叠的梯田把肇兴的四周围装点成古林苍翠的原生态天然博物园,肇兴侗寨则象一艘航母,停泊在群山绿海的腹地之中。两道涧溪从山谷里淙淙而下,在寨中交汇成一条小河,然后又曲曲折折地向都柳江奔去。 肇兴那百户千家的吊脚木楼,那五座业已经被世界吉尼斯写入记录的“仁、义、礼、智、信”和谐内涵及为深厚的鼓楼,就像船桅一样,构筑成了肇兴这只古船的外部伦廓。 肇兴的吊脚木楼,2006年的记载是900余家,现在来说,应该是逾1000家了,肇兴的吊脚木楼里,一年四季都有国内外游客纷致踏来。他们来这里观光旅游,体验侗族原生古老的文化,考察和研究侗族神秘而独特的历史。 侗族是一个敬畏自然,崇拜树木的民族,这一现象在大山腹地的肇兴侗寨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肇兴的民居,基本上都是古老的杆栏式木结构房屋,历史上曾是用杉树皮盖顶,现在均已黑瓦代之,肇兴杆栏式民居的杆栏和吊柱都精雕细凿,门前挂满了糯禾、玉米棒、红辣椒等农作物,稻耕文化气息溢满整个侗寨。肇兴最经典的建筑物是那五座船桅一样的鼓楼,五座鼓楼形成了肇兴的鼓楼群落文化,鼓楼群也就是肇兴侗寨最显著的标志,擅长木塔建筑艺术的肇兴侗人,站在群体意识和生命意识的高度,将群体精神寓意于建筑艺术的形象之中。据说侗族鼓楼的雏形启发于杉树,肇兴的五座鼓楼就像五棵参天巨杉,为侗寨庇荫、遮风、挡雨,五座鼓楼从寨脚到寨头,由高到低,构成了肇兴独有的鼓楼群落和谐的文化,这五座鼓楼的建筑外形大同小异,内部结构却错综复杂,纵柱林立,横枋层叠,整座鼓楼全为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整个鼓楼集亭台楼塔于一身,堪称世界建筑史中之一绝,肇兴的优秀建筑还表现在那五座花桥和戏楼之中,五座花桥和戏楼与五座鼓楼构成了肇兴与众不同的时空语言和立体语言。 肇兴最古老神秘的原生态文化是神祭,其中最主要的是“多堂祭萨”,汉语意思是“安设祖母祭坛”。这是肇兴侗族地区最大型的祭祀活动,祭萨活动多在春社,祭萨时间由主寨老人决定,然后接请专职“多堂”师公安设萨坛布祭,参加“多堂”的人选,除主祭师公和伴同的两三名副手之外,还要选出四至八名挖宫安坛的青壮年男子;一至二名修宫的青壮年。入选的青壮年还必须是家里的三代人俱健在,从来都没有意外亡故的人;家里没有孕娠女人;本人年庚与四方土地神的属性或十二地支属性相合。 肇兴“多堂祭萨”十分繁杂,主要礼仪包括扑锣、鸡骨卜法、背萨,多堂人选,神物像制五大礼义,其礼仪深奥而且神秘,及具原生态文化韵味。其“多堂祭萨”的器物共有:宝剑一把,方形大石板一块,蚁巢一个,野葡萄藤一根,白侗布两疋,红油纸伞两把,全猪、鸡、鸭、糯米饭、米酒、白米、糯禾、茶叶、香纸不等。此外还有近20余种祭萨的念词和祭祀歌和众人踩堂的多耶舞以及游寨、吹芦笙、长号、鸣枪放铁炮等多项活动。“多堂祭萨”各项活动结束之夜,全寨男女青年在鼓楼和鼓楼坪尽情歌舞。 肇兴吸引今人的神秘活动还包括古老的婚俗、丧葬等各种各样的神秘活动以及和谐自然的耕作与生活习俗。 肇兴侗人的传统文化和神秘古老的各项活动被世人称为人类现代社会反璞归真的活标本,人类疲惫心灵的栖息地。 原创文章,作者:逆流的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272.html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来到贵州从江,第一站到的就是“七星侗寨”之一增冲,虽然进村的道路泥泞颠簸,但是进入侗寨,看到这里淳朴自然的景物,一切都感觉很是值得。“增冲”为汉语地名,原称“正通”,有“通扫地方的富足之地”之意. 增冲村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往洞乡,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的九洞地区,从江县城西北95公里,由新民高速路出口行驶仅5公里,距镇政府8公里的增冲村侗寨,海拔640米,是一个隐藏在深山里,一年四季山清水秀、禾香鱼肥的自然村。 侗寨坐落就是个半岛,有水乡侗寨之称,由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三面绕寨,缓缓流过,入村便见渠,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有流水,水道有的任其袒露,有的用青石板盖上,有的顺着巷道弄弄,弯弯曲曲环绕流过。四周青山环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融,这里的山便是清秀,水且透明带灵动性,与鼓楼、风雨桥、吊脚楼、古建筑、古石头狮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独特的、恬静的、依山傍水的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来到增冲洞寨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恍如隔世,阁楼的朽木、晾晒的染布、狭窄的小巷……这些都是时间沉淀下的痕迹。侗族人民喜欢住水边,溪涧纵横,流水潺潺,小桥人家,是侗寨风光的一大特色。有水就有桥,所以侗族花桥也是侗寨的一道独特风光。侗寨鼓楼在寨子中心位置,形状酷似一棵大杉树,也被村民称为“遮荫树”。 侗寨鼓楼,它既是侗家集会议事的政治中心,又是人们拜祭、休息和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它还是寨老处理纠纷、明断是非的公堂。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它又成了击鼓聚众的指挥所。此外,它还是寨中的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的地方。凡是侗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几乎都有鼓楼,它已经成为侗家村寨的重要标志。 行走在增冲侗寨,这样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场景随处可见,时光变得很慢,你我匆匆的脚步不由得也慢下来。生活在增冲侗寨里的人,包容,平和,千百年来守着鼓楼,伴着溪流,自成一个完整的生活体系。特别是这里的老人,乐观、开朗。 鼓楼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侗家集会议事的政治中心,又是人们拜祭、休息和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它还是寨老处理纠纷、明断是非的公堂。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它又成了击鼓聚众的指挥所。此外,它还是寨中的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的地方。凡是侗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几乎都有鼓楼,它已经成为侗家村寨的重要标志。 据历史记载,增冲侗寨建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600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增冲侗族人民创造出无数的神奇。增冲鼓楼侗寨的特征建筑之一是驰名的增冲鼓楼,另一便是风雨桥,也称侗家廊桥。邮电部在1997年发行了贵州《侗族建筑》特种邮票,共4枚,其中首枚就是“增冲鼓楼”,邮票的发行把增冲鼓楼这一恢宏的侗族建筑明珠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增冲鼓楼在寨子里高高耸立,一眼就能看见其耀眼的光芒。不远千里,历尽艰辛,来到增冲就是要亲眼目睹增冲鼓楼的风采。这座鼓楼金柱与檐柱之间用穿枋相连呈辐射状,不用一钉一铆,逐层上叠收刹至十一层密檐,再覆盖两层八角伞形攒尖顶楼冠,巨大的楼冠下采用 人字形如意斗拱支撑。这种结构减少了对风的阻力,又大大增加了鼓楼的美感,是鼓楼的精典之作。 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为杉木结构,呈宝塔形,双葫芦顶,共十三层,四周四根大木柱冲天而起,旁边配以多根小立柱,往上的飞檐和斗拱,形如宝塔,最上层放置一面大皮鼓。八角攒尖顶,高25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外观为密檐式十一重檐、双层八角伞形宝顶塔式纯木榫铆结构建筑,为中国木质结构建筑中罕见,是侗族营造技艺的“活化石”,也是全国侗寨现存最老的鼓楼之一。 作为侗族艺术的瑰宝,古民居与吊脚木楼鳞次栉比,溪边村妇院纱,白鹅戏水,一派田园诗画。楼阁里村妇织绣,不时有侗歌声飘出,让人顿觉时光倒流,使人暂且忘记城市的烦恼,尽情的感受乡村独有的那份清静。 除此之外,增冲侗寨还拥有中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10余株、以及保存有清代花桥3座、古井2个、徽派马头墙窨子房4幢、纯木结构穿斗式青瓦吊脚楼10余栋、古巷20余米、青石步道650米、精致石雕花窗4处、精致木雕花窗8处、青石雕刻古墓群1处。 时间它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在漫长岁月中使事物变得更加有韵味,更加美丽,但是它也会使人慢慢遗忘。而今天我所提及到的增冲侗寨,它就是时间这把双刃剑下的产物,经过漫长岁月,它的美丽越发有味道,越发让人无法忘怀,但却被世人慢慢遗忘在深山里。 走过房屋紧靠的石板路,你会发现这里的有一大特色——风雨桥,风雨桥为木质结构,桥廊内两侧下面建有供人歇憩的小廊。当你走近它时,你会发现它就如此安静的横卧在小溪上,它的的桥身被雨水冲刷的早已褪去原本的颜色,多了些许青苔。 但是走到桥廊下,你就会发现它却是别有洞天,抬头看到的是绘有各种侗族风庆人物故事山水、花木、动物等彩画,仔细欣赏这些彩画你会发现它们都包含了侗寨的风土人情。 在我眼里的鼓楼,却有着别样的风情,它包容、它温柔、它宽厚。它是议事场所,却不像议事场所这样凝重;它是祭祀场合,却不像祭祀场合这样的庄严;它是紧急指挥之地,却不像紧急指挥地这样的严肃。在这里老人可以在鼓楼里乘凉,男人可以在这里抽烟闲谈,女人可以在这里刺绣聊天,孩子可以在这里嬉戏,包括动物都可以在这里肆意的休息…… 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赞叹增冲侗寨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本文来自新浪网 贵途摄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经过几个小时的旅途,在下午时分,终于来到了素有“侗寨第一乡”美誉的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是全国最大侗族村寨。全寨均为陆姓侗族。占地18万平方米,现居民1000多户,有6000多人口! 这里被当地人分为五个片区,称为“团”,即“仁义礼智信”五团。而这种类似于塔的鼓楼整个村寨有五座。村内还有五座花桥、五座戏楼等等! 这里处于两座山脉之间的谷地,村寨呈船形状。四面环山,依山傍水,环境极佳,寨中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极具观赏性。 村寨历史悠久,据民间相传的族谱记载: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公元1160年间,肇兴的先民就在这里建寨定居,距今已有快上千年的历史! 夜幕降临,寨子中灯火开始依次亮起,把整座侗寨的夜空装扮得美轮美奂。 木板路搭配柔和的灯光,夜晚漫步在小道上,让你忘却所有的不快和烦恼! 当周围整座大山都处于黑夜时,村寨里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的美丽,让人难以忘怀。 夜晚,村寨内也开始放大招了:最负盛名的《侗族大歌》随之拉开序幕。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至今已2500余年历史,甚至已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被整个人类认可的一个民族的声音,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整场演艺会持续约一个半小时,精彩程度不多做言语描述,如果此生有机会,还是亲身到现场感受一下吧,反正有句话说的好:“没看《侗族大歌》,就等于没来过侗寨。” 夜晚的村寨没有城市里过多的人群和繁华,只有宁静的夜色和那鸟语花香的世界。 很多旅游景点越出名,带来的却是浓浓的商业气息。而这里,恰恰相反。一个绝对不会让你不虚此行的地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侗族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3799.html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建寨至今已有700年历史的堂安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境内,是一座只有160户,822人口的侗寨,是中国和挪威合作建立的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文图:宁坚 走近村寨,就可以看到这个村寨位于山腰间,侗家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全寨人以赢陆两姓为主,还有潘、蓝、吴、杨、石七种姓氏和睦相处,按传统风俗,寨中陆姓与潘姓又有大陆、小陆、大潘、小潘之分。 堂安侗寨三面环山,一面是空旷的梯田,视野广阔,峰峦叠嶂,阡陌纵横。1999年12月9日,中国与挪威合作建立与保护的中国唯一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就落户在堂安侗寨,被誉称为“浓缩的侗乡”、“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相传堂安的祖先还未在此建寨时,每天赶鹅到此放养,因为鹅很喜吃“俺”的植物并且产蛋于此,祖先们认为这里是个宝地,于后就定居在堂俺。一说根据“侗族祖先哪里来”和侗族古歌流传,堂安的祖先是从江西吉安迁徒到广西梧州,后因受洪水灾害顺都柳江沿河而上到此居住;另一说堂安侗寨是由厦格上寨鼓楼的大家族外迁形成,且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是先民选择堂安建立村寨的主要原因。 寨内现有鼓楼一座,共九层,四边形攒尖顶,高20米,与戏台、歌坪形成三位一体;全寨现有民居建筑260余栋,传统吊脚楼民居占民居总数的95%以上。体现了传统侗族村寨的格局。 堂安侗寨的民族节日、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有正月初二送婚礼、三月挂众清、三月乌米节、六月六、七月吃新节等,节日期间开展鼓楼对唱、拦路歌、敬酒歌、迎宾送客、唱侗戏、祭萨、“吃相思”、“抬官人”等民俗活动;婚俗、丧葬习俗等独具特色。 在堂安侗寨的寨门前回头望去,漫山遍野,除了森林,到处是风景入胜的梯田。勤劳的侗族群众在田间忙碌着,好一片让人流连忘返的梯田。 梯田层层迭迭,一眼望到山脚,只能用美丽回答一切。盛满泉水的梯田像一面面镜子,在日光的照射下,白茫茫一片。 鼓楼上坎有一眼眼四季长流的清泉,流入用青石打制成的2尺见方而带把的石头中,石斗下用多边形石礅支撑,清冽的泉水在斗中聚满,又从左右凹槽流出,这里的侗家人把这种带把的斗井称为瓢井,因为他的形状如同木瓢。 寨中信道均用青石板墁地。九条出寨子的路口都建有寨门,寨子中的附属设施还有禾晾、谷仓、水碾、石碓榨油房、鱼塘、井亭、祭萨塘等建筑物,都具有它们的独特文化个性。寨子中间,还有一块墓地,有坟十余座,多为清代所建,雕龙刻凤,卷草花纹等工艺精美,是堂安侗族文化遗产的另一种体现。 寨中的鼓楼是该寨的吉祥物,可以扣住侗家人的灵魂。鼓楼与戏楼、歌坪形成三位一体,显示出侗族村寨的特征。寨中四通八达,小径曲曲。 堂安侗寨的鼓楼、戏楼、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古幕葬群、古瓢井以及水碾、石碓、纺车等古朴典雅的实物,每个角落,都蕴藏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内涵的实物,堂安侗寨是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从这个寨子的实物细细品味,完全可以证实它的历史悠久性。这里有着深远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有着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风情研究价值,有着侗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人类生态保护价值。文图:宁坚 本文来自文图贵州 宁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让我们一起仔细看看通道都有哪些特色建筑吧,他们到底长什么样! 芋头古侗寨 摄影/李双喜 通道是一个以侗族聚居为主的山区县,村寨大都依山傍水,侗民聚族而居。在民族建筑上,以鼓楼、寨门、风雨桥最为出色,堪称侗族建筑“三宝”。 芋头古侗寨是我国保存完整民居古建筑群,堪称侗族民居“实物博物馆”。当你走进侗寨就会发现,逢寨必有鼓楼、寨门,逢水必有风雨桥,逢路必有凉亭。 鼓楼 鼓楼是群众聚会、议事、休息和娱乐的场所。鼓楼的建筑工艺是侗族建筑文化的经典。鼓楼建造大有学问,一般一寨一鼓楼,一族姓一座鼔楼。 太和鼓楼 摄影/寒残一叶 古时,为抵御外敌侵犯,联络的信号从一个鼓楼传到另一个鼓楼。 如今,鼓楼依然保留着娱乐集会的功能。白天赛芦笙,围圈跳“哆耶”。夜幕降临,围坐鼓楼的火塘听侗歌弹琵琶,讲故事或说天道地。 芦笙鼓楼 摄影/寒残一叶 高高矗立寨中的芦笙鼓楼是芋头古侗寨最为雄壮的一座,每层檐角上饰以龙、凤、花鸟鱼虫及侗族人物,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 崖上鼓楼 最独特的还属崖上鼓楼,建造于陡峭崖壁上,底下用近十米的硬木支撑,历经数百年的历史。 风雨桥 风雨桥是集桥、亭、廊为一体的侗族特色桥梁建筑。 芋头廻龙桥 摄影/红粉飞飞 侗族建桥一般建在寨尾的水口处,侗族把水看成是游龙,所以龙从上游到桥边,回头守寨,有保护村寨人畜平安,人杰地灵之意思。 芋头廻龙桥 摄影/寒残一叶 寨门 寨门是外客进寨的必经之道;以往也是阻止外敌入侵的关卡。如今的寨门若逢节日庆典之时,寨门便是迎宾、送客之场所。 寨门口拦路对歌喝酒,体现出侗族人民热情好客、讲究礼仪的民族性情。 拦门酒 摄影/寒残一叶 凉亭 “五里一井,十里一亭”,当你行走在侗乡山路上时,必有一座玲珑别致的凉亭供行人乘凉、歇息、躲风雨之用。 侗乡可以说是一处一景,如果不亲身经历,你无法体会他们独特的魅力! 本文来自万佛山侗寨旅游,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肇兴侗寨,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侗寨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 要说肇兴侗寨是如何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的呢?这就是交通的重要了,2016年动车未开通之前,这里的人均支配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自从2016年动车开通之后,人均支配收入已能达到8000元,而且2018年的春晚央视分会场就定于肇兴侗寨,这个又将肇兴侗寨完全推火了。 肇兴侗寨位于两座山崖之间的盆地中排满了绵延几公里的吊脚楼,村口是几层高的风雨桥,小河从风雨桥下流进寨子,青黑色屋顶上巍巍挺立的是侗寨的标志–鼓楼,村口的风雨桥和梯田引导着人们走进这神奇侗寨。 侗寨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侗族人民在此集会、社交、休闲,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侗族青年人谈情说爱的场所,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都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在全国都热的受不了的时候,在肇兴完全不需要空调,这里没有炎热的天气,走哪都是清爽,慢慢感受宁静的侗寨午后,从仁团沿古道大街到礼团鼓楼,然后在这个鼓楼下做一次染布体验。 第一次体验染布,完全是颠覆了对扎染的认识,你永远不知道成果会是什么样子的,扎染的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染出后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效果。 跟中国很多的旅游城市比起来,肇兴的商业味道并不浓。居民有着自己的日常生活,丝毫不理会身边的游客好奇的目光。 在这里一定要学会慢下来,慢下来,就算只是在鼓楼下静静的看侗族姑娘刺绣也是一件很满足的事情。都说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看看鼓楼下的弹唱,只愿时光能走得更慢一些。 本文来自小小西瓜C,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肇兴侗寨 赞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逆流的鱼 管理员 0 0 生成分享图片 扫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侗族作家张作为、谭良洲、潘年英、龙月江(女)之家乡贵州天柱石洞 « 上一篇 2019年1月28日 pm3:03 侗族这些建筑古迹竟美成这样,你都来过了吗? 下一篇 » 2019年1月28日 pm3:07 相关推荐 烟雨芋头侗寨 贵州省黎平县龙额镇归养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