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2693个相关结果 17次浏览

维吾尔族的婚姻一般要经过提亲、订婚、迎娶、婚礼等过程。男方为儿子选定对象后,即托亲友到女方家去说亲。女方家同意后,男方的母亲带着衣料、茶、糖等礼物由3-4名女亲友陪同到女方家,直接与女方母亲见面并商量订婚日期。目前,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自由恋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在婚姻形式上仍然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惯例。青年男女接触一段时间后,彼此满意,便通过不同方式向各自父母表达自己的心愿。男方一般亲自向父母说明愿望,通常的用词是“希望爸爸、妈妈把×××的女儿娶给我”。而女方则通过姐姐、妹妹或嫂子向父母间接告诉自己的心愿。父母得知儿子找到意中人,都欣喜异常,很少反对。但为慎重起见,一般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未来儿媳的人品及其亲属关系,认为基本满意后便请人去女方家转告结亲的愿望。说亲的方式是先赞颂女方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和功劳,再夸女方的人品和容貌,最后转告男方父母希望这对青年男女缔结良缘,成家立业、白头偕老的恳切愿望。如果女方父母没有反对的表示,男方便择定日期,随同亲友15-20人到女方家去定亲。与此同时,女方的父母与亲属以及女儿商量聘礼、嫁妆的数量与品牌。 维吾尔人举行结婚仪式的前一天,男方家要把议定的彩礼送往女方家。彩礼一般分为三大类:一是属于小家庭必需的毛毯、床上用品、家具、新娘的婚礼新装;二是送给新娘的衣物、首饰;三是要给女方家招待婚礼当天来宾的食物费用。女方家也准备有三类物品:一是小家庭必备物品;二是自己从里到外的衣物及首饰;三是给新郎准备一套毛料衣服。 婚礼一般分4个场所:男方父母为招待客人准备的场所;新郎为招待自己男友准备的场所;女方父母招待客人的场所;新娘招待女友准备的场所。早上10点左右,年轻人便各自赴约。新郎、新娘在各自的客厅内坐上座,由他(她)们的朋友出面招待宾客。青年人一边吃瓜果点心,谈笑风生,一边在音乐伴奏下跳舞,到处荡漾着喜悦的气氛。 与青年人相比,长者们似乎感情沉稳些。他们身着节日盛装参加婚礼,见面时男人们相互躬身致礼,握手问候。早10点左右男宾们先来,向为子女举办婚礼的父母表示祝贺。一般男宾们不久留,就餐后即告辞。而女宾们一般在12点左右才到,人们带着托盘,内装有食物或布料,现在更多的是带现金参加婚礼。宴席散后,女宾们来到邀请者面前表示祝贺,并赠送礼品。她们一般不随即离开,通常要等到接走或娶来新娘。在这段时间里,女宾们坐在炕上说说笑笑。 下午5时左右,举行迎亲仪式。把新娘迎回后,举行揭盖头仪式。晚11点左右,婚礼结束。新娘、新郎由伴娘、伴郎陪同来到洞房。从前,伴娘和嫂子在新婚之夜要住在洞房。

锡伯族昔日的婚嫁习俗礼节繁冗复杂,时间长。一般须经说亲、定亲、认亲、迎亲四个阶段。当男方家长看中某家的姑娘后,先征求儿子的意见。儿子同意之后,便请一位在本地颇有名望、并同女方家长关系好的人(男女均可),前往女方家提亲。通常需要“三顾”方才定夺。 媒人第一次领男方家长去女方家时,不带礼品,只作为一般性的串门,互相聊聊天。只是在告别时,媒人才给女方留个话:“我们改日再来拜访。”其实,女方家长一开始就敏感地觉察到了来者的意图。客人走后,女方家自然议论起对方的家道和为人,并打听其儿子的人品,商量这门亲事能否答应。 媒人第二次带男方家长去女方家时,带一瓶白酒作为首次提亲的见面礼。大家寒暄片刻后,媒人同男方家长一起给女方家父母敬酒并说明来意。女方家父母若有意则谦让一番,欣然饮之;若不同意就婉言谢绝,决不接酒盅。在客人告辞时,女方家父母会明确表明态度。 若女方家父母同意,媒人带男方家长第三次登门拜访,这次只带一瓶酒,大家边饮边谈,酒只作为说话的媒介。这时,女方的父母将家族内部商量的结果如实告诉媒人和男方的家长。女方家对此很重视,除女儿同意外,还要征求姑、舅、姨的意见。如果女方家族的意见已取得一致,就当场告诉对方下次带儿子来,女方家要看一看;如家族内部意见尚有分歧一时不能决定,需要做一番疏通工作时,也要当场讲清楚,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女方家同意后,媒人便携同男方的父母及儿子,带两瓶白酒来到女方家,让男方给女方家长辈一一行礼、敬酒。这时,女方乘机从里屋偷看未来郎君的模样和风度。酒过数巡,媒人让男方跪下给女方父母敬酒。女方若无异意,其父母便正式许亲。

新疆 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民族在小孩出生第40天时要举行40天礼。这一习俗近似于汉民族的小孩满月礼,但仪式内容又有所不同。 维吾尔族小孩的40天礼与摇篮礼同时举行。 哈萨克族在孩子40天时,邀请近亲、邻居的妇女和她们的小孩来参加庆祝活动。参加者要给孩子带来衣服、装饰品等礼物,主人要做饭招待来客。仪式开始,孩子脱去衣服,妇女们轮流用小勺给孩子身上浇木盆中洗澡的温水,要浇够40勺,每浇一勺就要说一句祝福的话。然后给孩子身上擦上羊油,并给孩子剪胎发。 柯尔克孜族给孩子过40天礼时,要给小孩脱掉出生时穿的衣服,换上用40块花布缀成的衣服。来宾只限亲友和本村的妇女。客人到来后,祖母或近亲中的一位老年妇女,把一只金戒指或金镯放入盛有温水的木盆里,然后把孩子也放在盆中,让来宾轮流用木勺把温水浇在孩子身上。一人一勺,浇在孩子身上的水必须够40勺,所以前来参加仪式的妇女一般不少于40人。如果人数不够,浇水时数数采取“跳跃”的办法,如“35、37、39、40”。给孩子沐浴完穿好衣服之后,家人便去点燃在餐布上用生羊油制成的40根蜡烛,把孩子抱在烛光前摇晃40下,然后来宾拿来40个奶疙瘩,用新碗盛后放在孩子面前。最后,由第一个往孩子身上浇温水的妇女把孩子出生时挂在门前的红布和羽毛等象征物取下。 乌孜别克族在婴儿40天这一天,亲朋纷纷带礼物来给孩子举行洗澡礼。仪式开始,父母将准备好的澡盆放在厅堂,在盆内放一金镯子或金戒指。从亲友邻里家专门请来的孩子,轮流用木勺向盆里倒水,倒够40勺,然后母亲为婴儿沐浴。“洗礼”之后,产妇就可以出门参加各种活动了。 塔塔尔族在孩子40天时,举行“40份水礼”,即从40个地方(包括邻居家)取水给孩子洗澡。寓意沐浴四方之水,愿孩子健康成长。

“查干萨勒”是新疆蒙古族的“大年”,意为“白月”(查干为白,萨勒为月),又称“白节”,于每年农历的正月举行。蒙古族崇尚白色,认为白色是最吉利、最纯洁、最美好的颜色。因此,逢年过节,其礼俗都以敬奉洁白的哈达和白色的奶食为先导。 蒙古族把腊月二十三这一日视作“小年”。因为是送火神爷的日子,又叫“祭灶”。每家都在灶神面前烧香、敬供,供品有牛羊肉和各种奶制品。祭后,全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小年过后,家家户户要把蒙古包打扫干净,还添置新的袍、靴、衣物等,准备过大年。 蒙古族过大年时要拜两次佛,一次是腊月三十晚上为辞送旧岁而上供拜佛,一次是正月初一为迎接新春再拜佛。 大年初一,孩子们给父母、祖父母辈磕头拜年、敬酒和献“哈达”,祝福老人身体健康,晚年幸福。老人们拥抱孩子并斟上一碗牛奶,祝福孩子终生幸福。正月初五以后,人们互相走访拜年祝贺。拜年时,主人以酒、肉食、奶食热情款待客人。当客人离去时,还要带一小包砖茶回去。茶叶在牧民心目中被视为上品,带茶回家就表示带喜物回家。 新疆农业区的蒙古族过大年的气氛更浓,岁末之月的开始,就准备过年的一切用品。年三十上午,家家都贴对联和门笺,在院内悬竿挂灯笼。除夕之夜,祭祖吃年饭,放烟火。正月初一凌晨时辰一到,家家鸣响鞭炮,庆祝新年吉祥。

杏鑫主管304724_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节)、中元(端午节)、春游(六一春游节)、秋夕(中秋节)、冬至(冬至节)。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凌晨举行茶礼,先为已故祖先摆席烧香,然后全家吃节日饭。这天从早开始,下一辈向上一辇依次拜年。小孩还给亲属或村里老年人拜年。拜年时要叩头,现以行礼表示节日祝贺。 元宵节,又叫“十五节”。这一天早晨先喝“灵耳酒”,传说可使人耳聪目明。然后吃五谷饭(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谷物混合做成).寓意五谷丰登。还吃固齿糖、陈菜等。妇女清早轮流挑福水。白天,男人进行拔河比赛,女人们聚在一起踏跳板;晚上进行迎月活动,有的还进行“踏桥”、“掷尤茨”等活动。 寒食节,朝鲜族古代寒食日不烧火,仅吃凉食。此外,还到祖先坟地伐土、填土、扫墓、祭祀、植树等。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喝“菖蒲酒”、 “浊酒”、“益母汁”,意在辟邪祛病,延年益寿。节日食品有艾糕、蒸饼、绿豆饼等。旧时,朝鲜族还在这一天用菖蒲水洗身,用菖蒲枝做簪。另外,还要举行荡秋千、摔跤等游艺体育活动。 六一春游节,沈阳朝鲜族有春游的习惯。这一天全家老少携带食品,串联组织春游。上午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中午分散聚餐,下午各自游玩,傍晚回家。 中秋节,朝鲜语叫“嘉俳节”。古时,从农历七月十六起进行妇女织布比赛,至八月十五,整一个月,由负者以酒食招待胜者,同时举行歌舞娱乐。后来成为庆祝丰收的节日,一般用新谷米做主食或做打糕吃,还去祖先坟地烧香、伐草。 冬至,一般在太阳出来前吃“冬至粥”,也用以待客。“冬至粥”是用大米、小豆、糯米面丸子熬粥,也有延年益寿之意。 朝鲜族的家庭节庆有回甲、真甲、周岁宴等。回甲是为老人六十寿辰而举行的家庭庆祝活动,子女们摆席祝贺,以示对父母的孝敬和孝道。这一天,子女和亲朋好友以衣物等礼物相赠。这种家庆都在老人的生日中举行,只能提前不能推迟。真甲是为七十寿辰举行的庆祝活动,规模比回甲小。周岁宴即婴儿一周岁纪念日。这天,婴儿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在周岁宴上抓取小物品,抓到的一件物品,象征婴儿前途发展。亲朋还给周岁婴儿送去线团挂在脖子上,以此祝愿长命百岁。

杏鑫平台登录_朝鲜族服饰特点介绍

18世纪初,朝鲜贫苦边民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压榨和灾荒饥饿之苦,不断从朝鲜冒禁越江进入中国东北。19世纪中叶,开始大批迁入,并在与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东北边疆、长期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朝鲜族。 朝鲜族服饰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男子穿的裤子裤裆肥大,便于盘腿而坐,裤脚系上丝带,颜色多为灰、棕、黑色,青壮年一般不穿素白衣服,多穿灰、黑裤,白上衣加黑坎肩。 朝鲜族喜穿白色服装,故有“白衣民族”之称,但男女老少又各有风采。男子上衣短瘦,外加深色坎肩。裤管肥硕,系以裤带。外出时多穿上斜襟、布带纽扣的长袍。女子着衣、裙。短衣斜襟、无扣,以布带在右肩下打蝴蝶结。裙有长、短之分以及简裙、缠裙之别。节日期间,老年、中年妇女和少女都穿裙服,其色彩鲜艳、婀娜多姿。其中的“七彩衣”袖管由七彩绸缎拼成,更加绚丽多彩。勾鞋是朝鲜族特有的船形女式胶鞋。 年轻女子喜在袖口及衣襟处镶饰彩色绸缎边。老年妇女冬天外面加穿皮毛为里、绸缎为面的坎肩。裙子分筒裙和缠裙两种,又有长裙和短裙之别。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系宽腰带,内套白色衬裙,再将外面的裙子缠裹下身,最后把裙子左下角提起掖在腰带内,这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年轻妇女可以穿缠裙或褶裙,未成年的少女只能穿褶裙,褶裙为直筒式,腰间有很多细褶,宽大而飘逸。

杏馫1980_朝鲜族的风俗习惯知多少

朝鲜族风俗习惯独具一格,具有悠久的传统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与朝鲜族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民族性格和审美心态有密切的关系。 朝鲜族的住宅建筑有自己的传统和风格。传统建筑结构一般为双坡两山墙,少数为四面坡。屋内一般分一厨一室或一厨两室、三室。厨房一般砌大锅台,安有铁盖的大锅和小锅,少则两口,多者四五口,可以同时做饭、菜、汤。 朝鲜族的旧习俗,男人不准随便进女人做饭的厨房,除非女人们要求进厨房帮忙;长辈不准随便串已婚子女的卧室,所以其卧室都有门与外界相通,各走各的门。 传统的家具有双衣柜,这种衣柜一般高一米,宽八十多厘米,衣柜前面镶有铜、铁或铅质等各种图案的装饰。饭桌是短腿的圆桌或方桌,在炕上坐着吃饭。餐具有铜质的碗、匙、筷。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节)、中元(端午节)、春游(六一春游节)、秋夕(中秋节)、冬至(冬至节)。 朝鲜族素以讲究礼节而著称。衣冠端正,举止文明,用语谦恭,尊老爱幼,扶弱济贫等,被视为很重要的道德规范,成为传统美德。这些礼节反映了朝鲜族古朴、憨厚、豁达、豪爽的性格特征。 传统朝鲜族丧葬习俗比较繁琐,多实行土葬。人死后,把尸体放在屋内的墙边,用布帘或屏风挡住,并将写有死者姓名、职业的纸条贴在布帘上。在布帘下放小桌,烧香和供“使者饭”用。每当亲属和朋友来吊唁时,丧主(一般为死者长子)和主妇(死者长子的爱人)以及其子女陪同烧香哀哭,以示哀悼。

伴随着塔塔尔族人民的生活产生和发展,它真实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生产斗争和日常生活,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塔塔尔族民歌从内容上看,有情歌、生活歌、婚礼歌、游戏歌、历史歌等,其中情歌是最丰富的,有一首情歌这样唱道: 你的眼睛,你的眼睛,我怕看见你的眼睛。 当我看见你的眼睛的时候,缭乱了我的d,怎能平静。 你的眼睛,你的眼睛,我愿时时看见你的眼睛。 当你的眼睛进入我脑海的时候,不必说话,我知道你内m的秘密。 这首情歌用独特的手法,表现了小伙子对姑娘细腻深沉而又热烈的感情。下面这两首情歌则表现了对爱情的严肃、慎重和忠贞: 先看看水的深浅,再脱你的皮靴, 先探探姑娘的口气,然后再掏你的心。 要选就选黄鲜鲜的甜苹果,莫被粉红色的酸苹果撩花眼窝。 要挑就挑诚挚可靠的心上人儿,切莫被不相干的人轻易挑拨。 谚语是塔塔尔族人民世代精心琢磨而成的民间艺术珍品,它用简洁的语言形式概括地表现了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如: 要想聪明就要谦虚;要想富裕就要勤劳。 生活需要智慧;深夜需要月光。 河里的水砍不断;忠诚的友谊不会断。 有些谚语赞美了勤劳、谦虚、忠诚等美好品德;对反动统治阶级的代表,对丑恶的现象、卑劣的行为则给予无情的抨击: 懒马的鬃长不长;贪婪的人心填不满。 蛇的毒汁在牙齿上;伯克的诡计在笑容里。 说谎的是骗子;信谣的是蠢蛋。 有的谚语反映了塔塔尔族人民独特的生活环境和习俗。如: 穿着单衣进山,死亡会等着你。 空木勺放进嘴里,会把嘴巴划破。

在我国突厥语族诸民族中,塔塔尔族人口最少,但他们却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间口承文学作品,其中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谚语等。 塔塔尔族民间流传的神话带有较浓的宗教色彩。如《赫铁儿》就是一个受伊斯兰教影响的神话故事,故事说:仙人赫铁儿常常在善良的人们遇到困难时现身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并给人们带来好运。在农村牧区,他通常以牧人的面目出现,在城市则多以乞丐形象出现。因此塔塔尔族人对登门乞讨的老人很尊重,总是热情地予以款待,他们期望仙人带给自己幸福生活。 民间故事在塔塔尔族民间口承文学中最为丰富,从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的幻想故事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塔塔尔族先民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争取自我生存与发展的信息。《十一个艾赫买特》描写了勇敢的艾赫买特战胜恶魔,取回金蹄子的英雄事迹。《长疥癣的马驹》表现了发展畜牧业的艰苦斗争生活。《金苹果》讲述的是英雄战胜魔王的故事。有的故事通过神奇的幻想表现出塔塔尔族人民对平等社会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如《金鱼》、《穷人和巫女》、《机智的老汉》、《失去亲妈的姑娘》等。 动物故事或反映了塔塔尔族先民对动物的崇拜意识,或曲折地表现了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斗争。有的动物故事则以动物作喻,通过幻想形式传达了人民大众纯朴的道德观念、伦理意识,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良好教材。如《白狼》、《三份礼物》就表现了对动物的崇拜与禁忌心理。《山羊和绵羊》、《熊和狐狸》、《进谗言的狼》等故事是借动物之间的争斗反映人类社会的矛盾冲突。 塔塔尔族民间还流传有大量的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生活故事。这类故事以现实中人物为主角,有的描述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有的则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理想、信念与追求。如《机警的姑娘》、《悲伤》、《聪明的小伙子》等故事揭露了巴依的贪婪和愚蠢;《愚弄人》、《怎样分父亲的财产》、《两个毛拉和一个庄稼汉》嘲弄了吝啬和贪财的人;《小气和大方》歌颂了友谊和互助,批评了自私行为;《两个懒汉》讽刺了懒惰行为,告诉人们只有辛勤劳动才会有出路。

维吾尔族劳动人民用生动诙谐的口头语言创造了大量的喜剧笑话。除了有名的《阿凡提的故事》,还有《毛拉再丁的故事》、《赛莱恰坎的故事》及《艾沙木笑话》等。《毛拉再丁的故事》、《赛莱恰坎的故事》产生于19世纪,内容大多是揭露、嘲讽清朝反动统治者的残暴腐朽。 此外,艾沙木(现代伊犁维吾尔族民间笑话作家)在维吾尔人中被誉为“活着的阿凡提”。他的笑话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了社会主义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特别是讽刺“四人帮”的笑话占据他全部笑话创作的重要位置。如《形势在变化》,说“四人帮”横行时,艾沙木被打成“资产阶级笑话员”,押上汽车游街示众。当汽车开到十字街口时,策划批斗艾沙木的一个头头佯装无事,混在人群里奚落艾沙木说:“噢,艾沙木,你咋被押上了汽车呀?”“唉呀呀!”艾沙木挺起胸膛,笑着说:“你不明白吗?形势在变化,今天揪我示众,明天就轮到你头上啦!” 艾沙木的笑话还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生活中自私、保守、投机取巧、阿谀奉承、愚昧迷信给予了辛辣的讽刺。艾沙木笑话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现实生活,也在艺术风格、结构方式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以阿凡提故事为代表的维吾尔族笑话的民族特性。 维吾尔族寓言通过简短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维吾尔族寓言大多为寓意深刻的动物故事。如《离群的灰兔》、《离开了家乡的青蛙》告诉人们要热爱家乡故土;《蝙蝠和牛》、《蚂蚁的本事》、《石鸡》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接受奉承者的下场》、《爱自夸的青蛙》说明虚荣心的危害;《高山和矮山》、《菩人》说明虚心学习、永不自满的必要;《老虎和兔子》、《聪明的獾》教育人们面对强暴,要勇敢机智地与之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