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84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回南天可以拖地,但需要用柔软的抹布干擦地板或食盐水拖地。 在回南天时拖地想要干得快,一般都是用柔软的抹布干擦,但遇到必须用水清理的污渍,可以使用浸湿后拧干至不滴水的抹布清洁。在潮湿的天气里抹过地板后可千万不能开窗,不然地板会变得更湿,抹完地板可用干布再擦一次,然后再用空调除湿。 回南天为什么用食盐水拖地 原理:温热的盐水蒸发速度会比冷水快,地板干的速度也会比较快,而食盐里的氯化镁和氯化钙能够吸附水分,防止水汽在地面凝结,吸水干燥后又会变成小颗粒,地板的干燥时间就又延长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首先准备半桶温水,温度控制在40℃左右。 2、然后,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轻轻搅拌。 3、等盐充分溶解之后,把拖把浸泡再盐水里,拧干之后就开始拖地。 小贴士 天气回潮,地面湿滑易摔跤,孩子、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安全,拖完地之后,在家门口铺上点废旧纸箱或者是报纸,不仅防滑,还能吸水,但要注意报纸的油墨可能会污染地板。

中伏也称二伏,下雨是一种自然景象,而且下雨是不分时间的。关于中伏,民间流传着一些谚语,其中关于中伏下雨好还是晴天好的问题,通过一些谚语能有个大概的了解。有谚语说,中伏下雨不好,也有谚语说,中伏下雨好。 中伏下雨好不好 中伏下雨好。中伏时间,梅雨结束,土壤中含水量丰富,地表湿度大;再加上雨过天气暴晴,太阳光照强烈,地表温度增高,土壤中的水分蒸腾量剧增,暑气上升,大地像处在一个开锅蒸笼里面一样,所以人们才感到暑气盛行酷热难耐。如果中伏下雨的话,天气会凉爽一些,并且对农作物也会有很大的好处。 中伏下雨有什么说法 中伏雨涟涟,四十五天阴 这里就是说中伏出现下雨的天气。用雨涟涟来形容,这个时候天气不是很稳定,受东南海洋性季风影响,可能带来台风,台风就会带来大风降雨的天气,再加上北方冷空气南下,这雨水天气突然增多了,本应该晴好的中伏天,阴雨连绵。而后期的雨水更多,因为已经到了夏秋季节交替的时候,冷暖两大气团碰撞频繁了,所以雨水也就多。雨水多了对农作物是不好的,会导致农作物欠收等,所以说老话还是很在理的。 中伏多雨,五谷丰登 这句俗语所表达的意思和上面两句恰好相反,其实,这句话听者不多,可能只是某些地方当地的谚语。所以,如果在中伏期间出现降雨,庄稼丰收就有了保障,于是形成“中伏多雨,五谷丰登”的说法,从这句谚语来看,中伏期间降雨是好的。 雨淋中伏头,四十五天不用牛 老话:“雨淋中伏头,四十五天不用牛”的意思是,如果在中伏当天下雨,预示今后四十五降雨频繁,雨水丰沛,不会出现伏旱现象,田里作物长势良好,也就不需要使用耕牛运水抗旱了;同时,频繁的降雨,将致使田间变得非常泥泞,也无法使用耕牛耕作农田;所以,就有了“雨淋中伏头,四十五天不用牛”的说法;其实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民间曾有老话说:“雨淋伏头,伏伏有雨”;意思是只要伏头有雨,预示各个伏期都会有比较频繁的降雨;而中伏有雨,也有“中伏裹大暑,暑热四十五”的说法;意思是中伏到来,还有四十五天的酷热暑季;这也符合“中伏包大暑,必有秋老虎”的说法;只要属于酷热暑季,频繁降雨就属于这个季节的气候特点;老话“雨淋中伏头,四十五天不用牛”的说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2021年头伏是从7月11日开始,到7月20日结束,总共十天。 “初伏”也称“头伏”或“入伏”,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这才是真正暑天的开始。 一般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2021年头伏具体时间表 头伏第1天:2021年7月11日 头伏第2天:2021年7月12日 头伏第3天:2021年7月13日 头伏第4天:2021年7月14日 头伏第5天:2021年7月15日 头伏第6天:2021年7月16日 头伏第7天:2021年7月17日 头伏第8天:2021年7月18日 头伏第9天:2021年7月19日 头伏第10天:2021年7月20日 头伏吃什么食物 头伏吃鸡是南方最常见的头伏庆祝方法,这一天吃鸡肉可以帮助补充营养开胃,除了鸡之外,还可以吃饺子、馄饨、火腿、羊肉等。 我国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而南方则有:“头伏馄饨二伏茶”、“头伏火腿二伏鸡”、“头伏吃鸡二伏鸭”的说法。除此之外,在我国的有些城市有头伏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在我国彭城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在我国徐州头伏还过“伏羊节”。 总之,头伏是夏天的开始,进入夏天后人的体能消耗较多,吃以上这些热量较高的食物,易于人体发汗,可以将冬天人体积攒的湿毒排出,同时这些偏咸的食物还可以为身体补充电解质。

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2021年初伏第一天是7月11日,“初伏”也称“头伏”或“入伏”,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总共十天。这才是真正暑天的开始。一般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2021年初伏具体时间表 初伏第1天:2021年7月21日 初伏第2天:2021年7月22日 初伏第3天:2021年7月23日 初伏第4天:2021年7月24日 初伏第5天:2021年7月25日 初伏第6天:2021年7月26日 初伏第7天:2021年7月27日 初伏第8天:2021年7月28日 初伏第9天:2021年7月29日 初伏第10天:2021年7月30日 2021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入伏是什么意思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入伏的依据。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天的气候气温分析 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了。 而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伏”,亦有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之意。头伏的第一天,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 初伏,为十日,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是真正暑天的开始。 中伏,一般为十日到二十日,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结束。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 末伏,为十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三伏”为何这么热 三伏天又闷又热是由于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三伏天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 天气热,人们可能就会没什么胃口,喜欢吃凉的东西。但是要注意,不要吃太多冷饮以及冰冻的食品,会对肠胃造成很大的负担。尤其是女孩子在经期更不能吃生冷的食物。尽量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至于油腻荤腥的食物可以吃,但不要过度。另外夏季即使食欲不振,也要三餐按时按量吃,切记不要暴饮暴食。 注意防暑降温 三伏天虽然很热,但也没必要一直待在空调屋里,否则温差太大对身体大有损伤,甚至还会引发热感冒。体质弱的朋友不仅要防止中暑,还要小心各种疾病的侵袭,一旦发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家里面最好准备一些常用的药,一旦出现中暑的情况也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自救处理。保持家里的通风和整洁,不然气温高容易滋生病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保证充足休息时间 一般来说夏天人们很容易犯困,三伏天更是如此。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早睡早起,晚上不要一直熬夜看电视、玩手机。中午最好也抽时间进行午休,这对于一下午保持旺盛的精力是很有帮助的。不过夏天可能会有蚊虫,可以在家里自备蚊香,这样将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对于工作狂来说,三伏天尤其要分配好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否则会让整个人变得特别没精神,工作效率也会变差很多。

2023年6月8号左右入梅,7月9号左右出梅。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入梅: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有4天为雨天才算是入梅; 出梅:反之,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30℃,且不下雨,就代表着出梅了。 所以梅雨季节出入梅也要看天气情况,而没有具体的时间设定。 入梅出梅时间表 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注:以上时间仅供参考,具体时间以各地区气象局发布为准。 梅雨期天气特征 阴雨持续连绵、高温高湿。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2023年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时间如何推算? 计算三伏天时间,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吃什么 入伏吃饺子、馄饨、面、鸡、萝卜、火腿、羊肉等食物。 1、饺子 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2、鸡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 3、萝卜 “头伏萝卜二伏菜”,从传统意义上讲,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储存的大白菜和大萝卜,所以种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萝卜就显得很重要。 4、火腿 杭州人“头伏火腿二伏鸡”。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为最佳。 5、羊肉 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徐州百姓集聚在各个酒店、饭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2023年入梅时间:6月上旬至6月中旬。 2023年出梅时间:7月上旬至7月中旬。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入梅: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有4天为雨天才算是入梅; 出梅:反之,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30℃,且不下雨,就代表着出梅了。 所以梅雨季节出入梅也要看天气情况,而没有具体的时间设定。 入梅是什么意思 1、进入梅雨期。各地气候时节不同,入梅期也各不同。 2、入梅亦称“入霉”、“进梅”。指初入梅雨期的日子。 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进入梅雨期。各地气候时节不同,入梅期也各不同。不能凭日历上的入梅、出梅来指导生产和生活,而要听取气象台发表的梅雨预报。 江南地区把每年春末夏初时节梅子成熟的一段时间称为黄梅季。在这段时间,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多连阴雨天气,把这段时间的雨称为黄梅雨。因雨天多,空气潮湿,衣物等容易发霉,故将黄梅雨又称为霉雨。黄梅天的开始日期称作“入梅”。 出梅的标准 连续5天不下雨,且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加最高温度除以2)超过30度,就意味着出梅了。 其实,出梅有天文、气候、天气3个标准: 天文标准,即根据我国古代历法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这是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一些现代出版的台历、日历上公布的出梅时间均是根据该标准推算出来的。 气候标准是根据某一地区多年的出梅平均值来确定该地区大致的出梅时间,该标准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天气标准有具体细致的指标,各地气象部门根据这些指标来发布出梅时间。所以,日历、台历上标明的出梅时间只能作为参考。

每年初伏都是10天,只有中伏时间不一样,有10天或20天。2023年7月11日开始入伏到7月20日初伏结束。 2023年三伏天一共有四十天,初伏共10天;中伏共20天;末伏共10天。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正所谓“热在三伏,冷在四九”,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