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饺子 2 馄饨 3 火腿 4 汤面 5 鸡 6 羊肉 1、饺子 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2、馄饨 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等头伏要吃馄饨,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比起水饺,馄饨个小皮薄,煮熟后有透明感,另煮馄饨费时短,煮水饺过程则需多次加凉水,方保证熟透。另外还有一点,水饺重蘸料,馄饨重汤料,在广东地区尤其突出,鸡汤、肉骨头汤是汤底的首选。 3、火腿 杭州人“头伏火腿二伏鸡”。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为最佳。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 4、汤面 入伏第一天,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南方如上海是吃馄饨,广州是吃汤面。面条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且在煮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条煮熟后会变成400克左右,因此能产生较强的饱腹感。 此外,面条能够刺激人的思维活动,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需要一种碳水化合物占50%的食品,面条就是人的大脑所需要的食品。硬质小麦含有B族维生素,它们对脑细胞有刺激作用。 5、鸡 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相对来说,江西、湖南人三伏天养生吃鸡倒是很有几分科学根据。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炖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的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这样一来,可做到发散体内蕴寒,防止秋发寒病。 6、羊肉 “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众所周知,羊肉是发汗的食物,是冬日里再好不过的美食,徐州人却迎难而上,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吃加了红油辣椒的羊肉。“伏羊节”是徐州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徐州百姓集聚在各个酒店、饭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医生建议,夏天吃伏羊,水液损失很大,容易使人体电解质出现紊乱,老年人、孕妇、幼儿等身体较弱的群体,均不适宜大量排汗。市民吃伏羊时,应多喝水避免排汗过量,还应多食用偏咸一点的食物以补充电解质。
标签 : 杏鑫平台评价 › 242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入伏之后,人们正式进入三伏天,这个时候的天气会比较炎热,气温都会比较高,很多地方都会经常出现40℃左右的高温天气,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 入伏天气特点 入伏后的天气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这是因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入伏以后为什么会那么热 1、太阳直射北半球 地球一直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进行自转,于是有了黑夜和白昼之分;地球还会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于是有了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到了夏至,太阳会直射到地球的最北位置(北回归线)。所以天气会开始热起来。 2、副热带高压影响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由于海陆的影响,高压带常断裂成若干个高压单体,形成沿纬圈分布的不连续的高压带,统称为副热带高压。 (1)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气流下沉,阳光直射大地。加上地面辐射增温,地表的散热量会逐渐减少,天气就会变得更热。 (2)当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某一地区时,往往会造成该地区干旱。降雨量减少,这也是导致天气炎热的重要因素。
2022年三伏天从7月16号开始至8月24号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三伏天饮食注意事项 1、三伏天饮食应注意祛除湿气 三伏天的时候,天气闷热潮湿,人体很容易被湿气侵蚀。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饮食一定要注意排出湿气。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哪些食物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湿气呢?其实,我们常见的可以帮助身体排湿的食物是有很多的,像是薏米、红豆、绿豆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排湿食物。 2、三伏天饮食应注意避开冰冷食物 因为三伏天的时候气温很高,天气很炎热,所以很多人为了给身体降温,就喜欢吃一些冰冻的食物。其实,在三伏天的时候,吃冰冻的食物除了容易刺激肠道之外,还容易诱发一系列的肠胃疾病,更甚至,还会造成身体寒气堆积,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身体疾病。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大家一定不要因为贪嘴而大量的食用冰冻的食物,特别是冰淇淋、冰镇碳酸饮料等一些列不健康的食物。 3、三伏天饮食应以开胃为主 在夏日的高温天气下,很多人都很容易没有食欲,吃不下饭。只是,如果三伏天饮食量太少,身体热量补充太少的话,是很容易导致中暑的。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开胃。而在夏季,能够开胃的蔬菜选择还是比较多,像是苦瓜、苦菜等一些苦味的食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酸性的食物,像是山楂、话梅等小食。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让自己的食欲更好,也可以选择山药、莲藕、木耳等益气养阴的食物来食用。
2022年中伏20天,是从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 中伏时间计算 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结束,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庚日公式:GR=(D-[Y/4])MOD10(GR庚日、D偶数年31单数年36、Y年、[]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时减1小于8时加9(2096年例外减1),比如2006年GR = (31- [6/4]) MOD10=30MOD10=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2019年GR=(36-[19/4]) MOD10=32MOD10=2,初伏7月12。
2022年伏天从2022年7月16日入伏,到8月25号出伏,一共有40天,具体的三伏天时间表如下: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三伏天简介 三伏天是夏季炎热、潮湿和闷热的天气。三伏天通常分为30天和40天。三伏日分为三个三伏日,即一伏(第一伏)、两伏(中间伏)和三伏(最后一伏)。每个电压都可以独立显示。综合起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伏天”。三伏天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伏击是固定的,每次伏击持续10天,而中间伏击可分为10天和20天。 三伏天注意事项 1、忌暴晒 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引起皮肤脱皮、红斑,严重的甚至会起水疱。紫外线中的UVA,更是会穿透玻璃,深入真皮层,破坏胶原、弹力纤维,让皮肤提前衰老,甚至引发皮肤癌。 除了皮肤之外,强烈的阳光还会损伤眼睛。没有做好足够的防护,紫外线就可能对晶状体、视网膜黄斑、角膜等眼球结构造成损伤。 2、忌缺水 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每人每天差不多需要1.5升。但在高温环境下或是运动劳动后,大量出汗的情况下,每天的水需要量可以增加到2升或更多! 3、忌贪凉 低温不会引起关节炎,但如果存在关节炎,过低的温度确实会让关节觉得疼痛不适。因此,建议把空调温度设置在26-27℃左右比较合适,而且最好不要直对着空调吹冷风。 关于冷饮方面,癌症患者尤其注意不要吃。可以熬绿豆汤之类的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来防止中暑
2022年秋老虎从8月14日到8月22日结束。在秋老虎的时节可以多吃一些柑桔:秋冬时节,大量柑橘上市,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新鲜柑橘的果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同时柑橘还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肥胖症和糖尿病的几率,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疗肺热咳嗽尤佳。 葡萄:葡萄味甘微酸、性平,具有补肝肾、益气血、开胃力、生津液和利小便之功效。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特别适合在秋老虎的时节吃,对身体非常有好处。 秋老虎的注意事项 1、保持充足睡眠 秋老虎时,高温返场、空气干燥、气候闷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而且也可以预防自己中暑。 2、防暑降温要继续 秋老虎的入秋却暑气未离,暑气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二是寒凉饮食要减少。
一般来讲南方的回南天多在3-4月。 回南天是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常见的天气,之所以这样主要是与南方靠海,空气湿润有关。“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而浓雾则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表象。 南方的回南天到什么时间结束 南方的回南天到什么时间结束并没具体答案,毕竟各地区出现回南天的时间都不一样,不过一般回南天出现3天左右就结束了,最多不超过半个月。 南方的回南天虽与梅雨季节很是类似,但是时间上去大不相同,回南天虽令人讨厌,但是持续的时间却很短,“回南天”一般可以持续3~5天,一般有冷空气回补的话,回南天会马上消失,如果一直温暖的话,持续3-5天的时间,长的话可超过半月。 南方哪个城市没有回南天 除了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剩下的区域就没有回南天,但由于气候变幻莫测,具体的还要依照实时情况来看。 众所周知南方地区的回南天常出现在2、3月份的交替季节,一般在4月份就结束了。如果要完全摆脱这样的天气,每年都是清明过后,因为每年的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节后春耕都是这样的天气,一般在4月15号,后可以摆脱这样的持续天气了。
闰二月大概19年出现一次。 闰二月的出现频率仅次于闰三月,在21世纪前后出现的频率中等,一般每隔19年(如2004年、2023年)出现一次。此后,闰二月的出现频率逐渐下降,成为罕见闰月。25~28世纪中每世纪各出现一次闰二月,29~30世纪、36~38世纪、40~44世纪都没有闰二月。 闰二月有什么说法 1.说法一:送父母闰月鞋 民间有“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的说法。部分地区民俗中,逢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有的地区则是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买鞋,祝愿父母福寿延年。 2.说法二:妇女喝闰月茶 在武夷山地区,闰月有喝茶的风俗,而且主要是妇女喝茶,男人不能参加,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设宴喝茶由村里农家妇女轮流作东,并邀请近村来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可起到融洽情感,增进邻里和睦的作用。 3.说法三: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两春夹一冬”即两个立春节气中间夹一个冬天的意思,“十个牛栏九个空”表意是说牛会大量减少,其实寓意是因为天气极寒,而导致抗寒性很高的牛都能被冻死,当然这也是一种比较夸张的说法,是烘托天气非常寒冷的意思。 4.说法四: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 民间流传着“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这样一句农谚,关于闰二月和双春年,从字面意思解释,如果是双春年加上闰二月的年份,那么当年会出现春天比较寒冷,秋天比较干旱的情况。
2022年数九天是什么时候开始:12月22日 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冬至开始,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一九:2022年12月22日-12月30日 第一天 2022年12月22日 第二天 2022年12月23日 第三天 2022年12月24日 第四天 2022年12月25日 第五天 2022年12月26日 第六天 2022年12月27日 第七天 2022年12月28日 第八天 2022年12月29日 第九天 2022年12月30日 二九: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8日 第一天 2022年12月31日 第二天 2023年1月1日 第三天 2023年1月2日 第四天 2023年1月3日 第五天 2023年1月4日 第六天 2023年1月5日 第七天 2023年1月6日 第八天 2023年1月7日 第九天 2023年1月8日 三九:2023年1月9日-1月17日 第一天 2023年1月9日 第二天 2023年1月10日 第三天 2023年1月11日 第四天 2023年1月12日 第五天 2023年1月13日 第六天 2023年1月14日 第七天 2023年1月15日 第八天 2023年1月16日 第九天 2023年1月17日 四九:2023年1月18日-1月26日 第一天 2023年1月18日 第二天 2023年1月19日 第三天 2023年1月20日 第四天 2023年1月21日 第五天 2023年1月22日 第六天 2023年1月23日 第七天 2023年1月24日 第八天 2023年1月25日 第九天 2023年1月26日 五九:2023年1月27日-2月4日 第一天 2023年1月27日 第二天 2023年1月28日 第三天 2023年1月29日 第四天 2023年1月30日 第五天 2023年1月31日 第六天 2023年2月1日 第七天 2023年2月2日 第八天 2023年2月3日 第九天 2023年2月4日 六九:2023年2月5日-2月13日 第一天 2023年2月5日 第二天 2023年2月6日 第三天 2023年2月7日 第四天 2023年2月8日 第五天 2023年2月9日 第六天 2023年2月10日 第七天 2023年2月11日 第八天 2023年2月12日 第九天 2023年2月13日 七九:2023年2月14日-2023年2月22日 第一天 2023年2月14日 第二天 …
数九到冬至后81天到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之间的时候结束,因为91天就是九九。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数九是从二十四节气“冬至”逢壬日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 数九天什么时候最冷 数九天中三九和四九最冷,因为过了冬至时,白天吸收的热量慢慢减少,直到三九、四九天时地球热的储存量最少,因此三九、四九天时最冷。 九九完了就立春吗 九九结束之后还没有立春。“九九”是数九寒天的最后一九,也就是从冬至节气(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开始数九九八十一天,通过推算我们可以得知,立春节气(公历2月3-5日交节)的时候是还没有出九的,通常都是等过了惊蛰节气之后,在3月12日前后才会出九。 数九寒天喝什么粥 红色粥:抗寒暖身 冬天怕冷的女性,可能是贫血或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推荐饮用红色粥。红豆、红枣、枸杞搭配,就是一款不错的暖身粥,三味食材都有补益气血的作用。 黄色粥:养胃健脾 冬季室外寒冷干燥,室内燥热,令很多人出现胃痛、四肢发冷等脾胃虚寒的症状,不妨来碗“黄色粥”——小米南瓜粥,起养胃健脾的作用。 白色粥:润肺止咳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进进出出,冷热交替,可能诱发咳嗽、感冒,加上气候干燥,容易导致燥邪伤肺。这时可以喝些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白色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银耳百合莲子粥了。 黑色粥:补肾益气 肾主水,其性偏寒,冬天的寒邪易致阳气耗散,所以补肾气就成了首要任务。中医认为,黑色对应的是肾脏,此时不妨喝点“黑色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