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京预计6月18日左右入梅,7月10日左右出梅,这也是南京平均入梅出梅时间。一般南京梅期长23天,平均梅雨量260.4毫米。 按照环流条件与区域性降水相结合的原则,凡在5月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时段内,在北纬29-33°范围内,经常有地面峰系活动,且连续两周内有6天雨日,同时参考长江下游两岸,各站候平均气温基本上稳定在22°C或以上的起始日,作为入梅日。也有以初夏季节中雨日、雨量、云量等气候要素的时间曲线上出现突增(即转折点)之候(日)定为平均入梅候(日)的。 我国传统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确定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按照历法规定,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逢第一个未日为出梅。如果芒种当天的天干为丙,则将该日定为入梅,小暑当日地支为未,则将该日定为出梅。 我国古代对入梅曾有几种规定,《琐碎录》“(闽人)立夏后逢庚日入梅。”《神枢经》:“芒种后逢丙日入梅。”《江南志书》:“五月芒种后遇壬入梅。”《田家五行》:“芒种后雨为黄梅雨”,则以芒种为入梅。上述入梅是日不同原因有二:一是地区差别;二是多年平入梅日期往往有所变化而致。采用《神枢经》的说法,在天气分析预报中,则往往指天气形势转为梅雨形势的日子。
标签 : 杏鑫平台直属 › 233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2022年进伏是7月16号,入伏的意思是进入到了三伏天气。三伏天是小暑节气和处暑节气之间的一段又潮湿又闷热的天气,此时天气非常的炎热,常常会让人苦夏难挨,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日常在出行的时候,最好是避开温度最高的时期,选择在早上和傍晚出行,避免中暑和晒伤。 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 2022年初伏时间表:7月16号(星期六)-7月25号(星期一),总共为十天; 2022年中伏时间表:7月26号(星期二)-8月14号(星期日),总共为二十天; 2022年末伏时间表:8月15号(星期一)-8月24号(星期四),总共为十天。 入伏时温度还比较高,自然界的阳气生发,同时此时节身体代谢较快,身体里面的水分流失快,适当的吃一些富含水分的食物可以为身体补充水分,同时缓解烦躁的情绪,而夏天的应季蔬菜和水果一般都是富含水分、果肉较为柔软的,入伏的时候适当的吃一些对于身体的养护是比较好的。 推荐食物:荔枝、菠萝蜜、西瓜、香瓜、榴莲、桃子、李子、圣女果、黄瓜、茄子、豆角等。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意思是从夏至日开始数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初伏,也就是入伏的首日。 以今年为例:2022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庚戌日)”是6月26日;第二个“庚日(庚申日)”是7月6日;第三个“庚日(庚午日)”是7月16日,于是7月16日就成了今年初伏(也叫头伏)的起始日。初伏持续的时间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从7月16日至7月25日。 为什么要以“庚日”代表入伏 入伏本身就是人们“杀狗”祭祖的日子,而“庚”字本身是从“参宿”演变而来的,也就是猎户座。参宿为白虎七宿的主宿,而白虎七宿代表着秋季的萧杀之气,与青龙七宿的心宿相互对应,两者一升一降,永不相见,因此杜甫在诗中写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心宿为青龙七宿的主宿,代表着新生,而参宿是白虎七宿的主宿,代表着终止和结束。而“庚”字来源于参宿,本身就有“杀伐和终止”的意思。所以古人“拜参门”,就是希望结束的时间晚来一些。所谓“贵庚”,也就是到现在为止,多大岁数了。 由于“庚”字代表着杀伐和终止,所以人们用正月的第一个庚日代表屠夫,用正月的第一个亥日代表猪。比如今年正月初六为庚寅日,正月初三为丁亥日,因此今年就是“六屠共三猪”,也就是六个屠夫杀三头猪,屠夫多而猪少,寓意着猪容易涨价。 那么“入伏”本身就是人们“杀狗祭祖”的日子,也就是“伏狗”的日子,所以要用庚日。因此“夏至三庚入伏”,最初的意思就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就是人们“杀狗祭祖”的日子,因为“庚”来源于参宿,代表屠夫和终结的意思。后来就演变成了庚金伏藏之日,为炎热的开始。
2022年初伏时间:7月16日-7月25日,共10天 初伏第1天:2022年7月16日 初伏第2天:2022年7月17日 初伏第3天:2022年7月18日 初伏第4天:2022年7月19日 初伏第5天:2022年7月20日 初伏第6天:2022年7月21日 初伏第7天:2022年7月22日 初伏第8天:2022年7月23日 初伏第9天:2022年7月24日 初伏第10天:2022年7月25日 2022年中伏时间: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 中伏第1天:2022年7月26日 中伏第2天:2022年7月27日 中伏第3天:2022年7月28日 中伏第4天:2022年7月29日 中伏第5天:2022年7月30日 中伏第6天:2022年7月31日 中伏第7天:2022年8月1日 中伏第8天:2022年8月2日 中伏第9天:2022年8月3日 中伏第10天:2022年8月4日 中伏第11天:2022年8月5日 中伏第12天:2022年8月6日 中伏第13天:2022年8月7日 中伏第14天:2022年8月8日 中伏第15天:2022年8月9日 中伏第16天:2022年8月10日 中伏第17天:2022年8月11日 中伏第18天:2022年8月12日 中伏第19天:2022年8月13日 中伏第20天:2022年8月14日 2022年末伏时间:8月15日-8月24日,共10天 末伏第1天:2022年8月15日 末伏第2天:2022年8月16日 末伏第3天:2022年8月17日 末伏第4天:2022年8月18日 末伏第5天:2022年8月19日 末伏第6天:2022年8月20日 末伏第7天:2022年8月21日 末伏第8天:2022年8月22日 末伏第9天:2022年8月23日 末伏第10天:2022年8月24日
2023年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天结束,历时40天。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2023年夏至时间是6月21日庚戌日,夏至之后的第二个庚日是7月1日庚申日,第三个庚午日7月11日庚申日,所以2023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计算。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为什么热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2023年7月11日将进入我国初伏,暑伏也就是夏季的三伏天,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夏至三庚为伏,所以暑伏开始的时间要从夏至节气往后数上三个“庚日”。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暑伏天是什么意思 暑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暑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暑伏天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暑伏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 暑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造成暑伏天湿度高原因是,暑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海风的潮湿造成了暑伏天湿度大。暑伏天”高温、高湿”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北方地区“高温、干燥”。
2022年三伏天是比较热的。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间段,此时太阳最晒,地面吸入热量最多,是人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段,通常情况下,入伏后环境中的空气湿度最大,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 正常情况下来说,每年三伏天的温度都是比较高的,由此可知,今年三伏天的温度也不会太低,但天气变化多端,今年三伏天可能比往年更加热,也可能会比较凉爽,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022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至结束 根据推算得知,2022年三伏天从7月16日这天开始,然后到8月24日这天结束,具体如下所示: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三伏天吃什么好补身体 三伏天期间是比较适合调理身体的,三伏天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素的食物,比如鸡蛋、山药、绿豆、红豆、薏仁等食物,也可以吃一些具有祛湿除寒的中药材,比如茯苓白术、薏仁、莲子、山药、车前子等等,因为三伏天是很适合进行冬病夏治的。 三伏天怎么调理身体 1、贴三伏贴 三伏贴主要是由传统的中药精制而成的,这样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寒气,让身体积蓄更多的阳气。三伏贴具有疏通身体经络的功效,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同时还能够健脾和胃、调理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 2、拔罐养生 三伏天主要是在肾俞穴、大椎穴、合谷穴、涌泉穴来进行拔罐,对肾俞穴拔罐能够治疗高血压、耳鸣、腰部疼痛、肾脏病、精力减退。对大椎穴罐具有益气壮阳的功效,主要治疗咳嗽、乏力、呕吐、风疹、小儿惊风、肩背疼痛、风疹,中暑。对合谷穴拔罐能够治疗头痛、口眼歪斜、耳聋、咽喉肿痛、多汗、痛经、中风、消渴。对涌泉穴拔罐能够散热生气,缓解小便不利、便秘等症状。 3、艾灸养生 足三里穴主管脾胃,具有生化气血的功效,艾灸三里穴能够养护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关元穴是我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穴位,里面含有妇科、小肠、肾脏器官、男科脏腑组织,经常进行艾灸具有理气活血、温经活脉的功效。常常艾灸神阙穴能够调理脾胃、温通元阳。
2022年入伏第一天是7月16日,农历六月十八,星期六。这一天开始,就正式暑伏,也就是进入三伏天。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入伏第一天时间怎么计算 “夏至三庚数头伏”是确定入伏的依据。意思是从夏至开始,往后数出现第三个庚日,即为入伏第一天。例如: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庚戌日)”是6月26日;第二个“庚日(庚申日)”是7月6日;第三个“庚日(庚午日)”是7月16日,于是7月16日就成了入伏第一天,也是三伏天的起始日。 今年的“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入伏吃什么好 饺子 北方民间有句俗语,叫作“头伏饺子二伏面”,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所以在头伏这天吃饺子就可以很好地滋养身体。 鸡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头伏吃鸡是南方最常见的头伏庆祝方法。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而鸡作为我国家禽之首,是平常百姓经常吃的食物。 火腿 杭州人一般是在头伏的第一天选择吃火腿,有“头伏火腿二伏鸡”这样的食俗。这是因为在酷热的伏天里,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而火腿营养丰富,瘦肉香咸带甜,肥肉香而不腻,能增进食欲,熬汤时放点火腿,既有营养,又能够防暑祛病。
2022年入伏是7月16日0:00:00,到7月25日为初伏,共十天。 2022年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10天。 2022年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20天。 2022年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10天。 入伏是什么意思 入伏,是指进入“三伏”的意思。民谚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中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中伏第1天:2022年7月26日 中伏第2天:2022年7月27日 中伏第3天:2022年7月28日 中伏第4天:2022年7月29日 中伏第5天:2022年7月30日 中伏第6天:2022年7月31日 中伏第7天:2022年8月1日 中伏第8天:2022年8月2日 中伏第9天:2022年8月3日 中伏第10天:2022年8月4日 中伏第11天:2022年8月5日 中伏第12天:2022年8月6日 中伏第13天:2022年8月7日 中伏第14天:2022年8月8日 中伏第15天:2022年8月9日 中伏第16天:2022年8月10日 中伏第17天:2022年8月11日 中伏第18天:2022年8月12日 中伏第19天:2022年8月13日 中伏第20天:2022年8月14日